学科分类
/ 17
324 个结果
  • 作者: 刘杜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7-02-12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2期
  • 机构:[摘要]目的: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72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78%,x2=4.5997,P<0.05,差异有意义;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4.44%,对照组为77.7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2=4.1806,P<0.05,差异有意义;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63±2.33)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4.92±3.55)d,经统计学检验,t=6.0617,P<0.05,差异有意义。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7.22%,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2=7.4323,P<0.05,差异有意义。结论:通过综合护理的应用,能够有效控制冠心病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作者: 娄玉萍姚美英杨瑞衡范明坤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7-02-12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2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模式配合血液透析,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笔者所工作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1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液透析过程中,对照组(61例)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液指标和生活满意度都有明显的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情况存在显著优势,两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配合血液透析对治疗慢性肾衰竭具有显著疗效,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及在临床上推广。
  • 简介: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情景案例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完成医学基础课及《护理人际沟通》课程学习的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2013级的72名护理本科生设为对照组,在课程结束前的复习阶段只进行个体辅导;将2014级的89名护理本科生设为实验组,在复习阶段为学生提供自行编写的《护患沟通情景案例集》,要求学生在自学时思考并写出沟通方案.干预后比较两组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的差异.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护患沟通情景案例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使护理本科生更懂得站在患者的角度分析问题,并理解患者的内在体验和感受,从而提高共情能力.

  • 标签: 护理本科生 共情能力 案例教学法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吸入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行择期扁桃体切除术、腺样体消融术、单侧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的患儿10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围术期接受基于常规气管内麻醉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气管内麻醉方案治疗。在患儿苏醒期采用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量化评分表,评估患儿在气管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气管内麻醉苏醒期躁动比例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气管内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右美托咪定方案在小儿气管内麻醉苏醒期,能有效降低患儿躁动的发生率及躁动发生程度,整个苏醒期更加安静平稳,利于医护人员的观察治疗,减少因患儿躁动导致家属产生不良情绪,有益于改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右美托咪定 小儿气管内麻醉 躁动
  • 简介:[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对上肢骨折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06例上肢骨折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3个月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30)对病人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对病人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对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2%(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P<0.05).[结论]对上肢骨折病人进行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减少病人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 标签: 上肢骨折 循证护理 生活质量 并发症 满意度
  • 作者: 李春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7-02-12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2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作在头颈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6月的喉癌患者、甲状腺肿瘤患者、下咽癌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共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4例。首先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然后记录、分析并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长短、住院总费用多少、住院安排流程知晓率高低及患者满意度高低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后的满意度及院安排流程知晓率分别为92.59%和83.33%,而对照组为75.93%和64.8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及院安排流程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际临床护理中开展临床护理路径,不但有利于护士护理行为的规范、护理记录的简化,还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简介:ICU过渡期护理模式(ICUtransitionalcaremodel,ICUTCM)是指由ICU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所提供的在ICU转出前、转出中和转出后的护理,以保证患者从ICU转到其他护理单元的过程中获得连续性的护理。关注过渡期护理的目的是提高患者自我照顾能力,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食管肿瘤 重症监护病房 过渡期护理模式
  • 简介:目的观察双主体并重干预模式在肾结石手术治疗低龄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10月我科收治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低龄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双主体并重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干预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干预后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双主体并重干预模式对肾结石手术治疗低龄患儿实施护理,有利于患儿自护能力的提升,降低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肾结石手术/护理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个体化家庭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实施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且置换瓣膜为机械瓣的10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家庭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家庭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的家庭护理模式,对两组病人抗凝知识掌握情况、抗凝治疗依从性、抗凝并发症发生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异常率及家属参与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抗凝治疗依从性(按量服药除外)、抗凝知识掌握度及家属参与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抗凝并发症发生率及INR值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家庭护理模式可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抗凝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个体化 家庭护理 抗凝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感染的预防效果,以期为制定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2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导尿管留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予以全面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留置导尿管感染发生率、导尿管留置时间;应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评估两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留置导尿管第3、7、10、14d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导尿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导尿管留置患者予以全面护理,可预防感染,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预后恢复,可为临床制定有效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护理干预 妇科手术 妇科肿瘤 尿路感染 导尿管留置
  • 简介: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防治乳腺癌术后患者癌性疲乏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JBIlibrary、PubMed、WebofScience、OVID、EMB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结合手工检索收集相关随机对照试验。2名研究者独立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应用RevMan5.3软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项RCT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延续性护理可以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癌性疲乏[MD=-1.91,95%CI(-2.63,-1.19),P〈0.0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续性护理防治乳腺癌术后患者癌性疲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乳腺癌 癌性疲乏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10月我科收治的86例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后吞咽功能、日常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吞咽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质量。

  • 标签: 脑梗死 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 电刺激
  • 简介:肺动脉高压(pulmonaryarterialhypertension,PAH)是一类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和血管重构为特征的心肺血管疾病,最终可致右心衰竭和死亡[1]。右心导管测量平均肺动脉压〉45mmHg为重度PAH[2]。重度PAH合并心功能衰竭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6个月~2.5年[2]。传统扩张肺血管的靶向药物虽可改善PAH患者的症状,却不能延缓PAH的发展进程~([3-4])。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曲前列尼尔 皮下注射 护理
  • 简介:近年来护理领域逐步开展规范化培训,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并轨的启发下,探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并轨的可行性,以期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深化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教育 护理 研究生 专业学位 规范化培训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三明治”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中对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护患沟通能力的影响及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某大学2014级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1班(33人)为对照组,2班(35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见习教学方法,观察组在临床见习中应用“三明治”教学模式。见习结束时采用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护患沟通能力量表、教学效果评价表对两组护生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6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总分及基本语言沟通能力、基本非语言沟通能力、协调沟通网络能力3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生的课堂教学、学习促进、能力提高得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明治”教学模式能提高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临床沟通能力,有助于提升《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教学效果。

  • 标签: 内科护理学 三明治 教学模式 临床见习
  • 简介:目的调查护理专业本科学生健康评估能力、护患沟通能力现状,分析学生不同思维类型对其健康评估能力、护患沟通能力的影响。方法便利抽取我校护理学院本科8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应用共情商一系统商简版问卷、职业素养评估问卷、健康评估能力评分表进行调查。结果59.0%(49/83)的学生属于平衡型思维,护患沟通能力总分为(79.96±5.30)分,健康评估能力总分为(79.49±10.59)分。护患沟通能力中交流、言谈举止维度得分在不同思维类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评估能力中总分、专业沟通、职业态度维度得分在不同思维类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生健康评估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处于中上等水平,提升共情型学生健康评估能力是情境模拟教学设计的重点。

  • 标签: 教育 护理 学士 思维类型 健康评估能力 护患沟通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在Ilizarov技术联合骨搬移治疗胫骨骨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接受Ilizarov技术联合骨搬移治疗的胫骨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比较两组疾病认知度、术后骨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负性情绪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疾病认知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在Ilizarov技术联合骨搬移治疗胫骨骨缺损患者中,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健康指导 ILIZAROV技术 骨搬移 胫骨骨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以奥马哈系统为指导的个体化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从本院中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老年冠心病患者10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与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以奥马哈系统为指导的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及身体质量指数、舒张压、收缩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S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各项临床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奥马哈系统为指导的个体化护理可有效缓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消极情绪,改善临床指标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奥马哈系统 个体化护理 老年冠心病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脊柱截骨矫形技术治疗成人复杂脊柱侧后凸畸形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6月—2016年6月选取脊柱截骨矫形技术治疗复杂脊柱侧后凸畸形病人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给予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视觉模拟评分(2.22分±0.45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32.45%±3.96%)低于对照组(4.69分±0.56分、45.98%±4.5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85.22分±5.48分)高于对照组(65.78分±4.8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有助于复杂脊柱侧后凸畸形术后病人康复,可改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全程护理干预 脊柱截骨矫形技术 脊柱侧后凸畸形 疼痛 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