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通天口服液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经临床诊断为偏头痛的患者80例,采用通天口服液10m13/日口服疗程4周,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较好,有效率达95%。结论通天口服液治疗偏头痛疗效良好。

  • 标签: 通天口服液 药物治疗 偏头痛 活血化淤 行气通脉
  • 简介:背景青年高血压可导致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并增加死亡率和致残率。但在发展中国家,针对青年人高血压的研究尚少。亦没有专门针对青年人高血压患者的防治指南。方法:入选2002年至2008年于阜外医院就诊,年龄16-30岁之间,于门诊诊断为药物难治性高血压或者高血压原因待查的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病因学特点,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以及靶器官的损伤。结果:共有309例患者入选,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占59.9%(185/309),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占38.8%(120/309)。肾血管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而大动脉炎是肾血管性高血压最常见的致病原因。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57.8%的患者合并一种以上的代谢综合症,较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明显增多(9.2%,p〈0.01),而两组患者靶器官损伤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异(32.4%vs29.2%,p〉0.05).药物抵抗性高血压高达55.7%(172/309)。继发性高血压,肥胖,利尿剂的使用不足是导致药物抵抗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结论:在小于30岁的青年高血压患者中,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具有高血压的继发性因素,针对这些继发疾病进行积极地治疗可有效治愈青年患者的高血压。在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代谢综合症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很高,这加重了患者靶器官的损伤并导致药物抵抗性高血压的产生。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 肾血管性高血压 大动脉炎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简介:孤立性髂动脉瘤(IIAA)最早报道于19世纪20年代,是指局限在髂动脉部位的动脉扩张性疾病,包括单侧或(和)双侧髂总、髂外和髂内动脉瘤,其中髂总动脉瘤占70%~90%,髂内动脉瘤占10%~30%,髂外动脉极少受累.IIAA在临床极其罕见,发病率仅为0.1%~0.9%,发病原因尚不明确.IIAA临床表现比较隐匿,疾病预后差,动脉瘤破裂大出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将结合IIAA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其国内外最新治疗进展作如下综述.

  • 标签: 动脉瘤 病因学 治疗
  • 简介:全世界约有3.5亿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占世界人口的5%。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的相关疾病,居全部传染病死亡数之首位。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免疫调节紊乱.导致肝细胞损伤、肝功能损害及肝纤维化.病毒持续复制和机体免疫清除障碍是乙肝发病的2个基本要素,目前的抗病毒治疗繁杂,疗效不一,现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HBV) 免疫调节紊乱 自身免疫反应 HBV感染
  • 简介:目前胰管结石形成的机制尚不明确。胰腺纤维化是形成胰管结石的诱因,胰管结石形成又加重了胰腺慢性炎症。胰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体外震波碎石和手术治疗等。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一院近年来将气压弹道碎石技术应用在3例胰管结石,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胰管结石 气压弹道
  • 简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常见的成人急性白血病之一,其治疗效果近年来尚无显著改善,虽然诱导治疗的首次缓解率可达到89%-90%,但3-5年的无病生存率仅为10%-30%,约有50%以上的患者1-2年内复发。老年ALL预后尤其不良,英格兰北部和美国报道提示所有60岁以上老年ALL患者采取足够积极的治疗,2年总生存率约20%,5年总生存率约为12%,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老年 预后因素 生存
  • 简介:随着对肝纤维化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近年来抗肝纤维化的策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渐由过去的抗炎治疗为主转变为针对肝星状细胞激活为基础的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业已知道,肝纤维化过程实质上是机体应答各种慢性刺激,形成损伤与抗损伤反复演变的过程。期间涉及肝细胞的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因子作用以及肝组织中细胞外基质过度产生和沉积等复杂变化。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且特异性的治疗手段,不少患者肝脏机能储备严重下降,出现转氨酶升高、黄疸、门静脉高压等临床症状,生命安全直接受到危害。因此,以肝星状细胞作治疗标靶的理念转变将为摆脱多年来肝纤维化临床处理的困境带来希望。本文以下就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及某些抗肝纤维化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肝星状细胞 肝纤维化 治疗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众多。由于COPD的肺部损害呈慢性进展,当出现临床表现时病情常常已经不可逆转。COPD病情的进展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全世界每年有几百万人死于COPD,目前COPD在全球已成为第四位的致死原因,COPD现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诊断治疗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患病人数 慢性进展 肺部损害
  • 简介:<正>回顾性分析43例SARS患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初始使用剂量、最高剂量。根据是否在使用初始剂量后需要将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加量将患者分为糖皮质激素加量组和非加量组,分别比较两组在临床表现、初始剂量和疗效卜的差异。结果:根据初始3天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剂量,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的初始剂量为(170.82±15.89)mg·d-1,范围48-500

  • 标签: 甲泼尼龙 糖皮质激素
  • 简介:心房颤动与心力衰竭的关系心房颤动(房颤)与心力衰竭(心衰)是2种常见的伴随高发病率、死亡率和健康经济负担的心脏疾病。两者常常共存,心衰患者中房颤的患病率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5%,Ⅱ~Ⅲ级10%~26%,Ⅳ级可达50%。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导管消融
  • 简介:<正>68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粉针剂0.8g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10~14天。结果:治疗组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电泳时间分别由用药前的(6.68±0.56)、(13.76±2.01)、(1.87±0.11)mPa·s和(22.15±0.56)s,降至用药后的(6.18±0.43)、(12.23±1.86)、(1.64±0.09)mPa·s和·(20.18

  • 标签: 丹参粉针剂 肺源性心脏病 急性发作 全血低切 红细胞电泳 中静
  • 简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PAD)较非糖尿病患者患病率更高、进展速度更快、病变更严重。PAD的内科治疗一方面强调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全面干预,另一方面是针对间歇性跛行症状的药物治疗,其中己酮可可碱、西洛他唑、沙格雷酯、前列腺素E能改善行走距离,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治疗 药物
  • 简介:<正>治疗6例。3例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用激动顺序,射频消融均获成功,成功靶点均位于左室间隔中后部,在靶点处均记录到较QRS波提前(28.6±10.8)ms的P电位消融成功后P电位仍存在。3例右室特发性室速(IRVT)用起搏,在右室流出道游离壁处起搏,起搏12导联心电图QRS图形与自发性室速的

  • 标签: 射频消融 特发性室速 右室流出道 游离壁 导联心电图 室间隔
  • 简介:<正>●年别:1990年●全省人口:67,000,000●结核病防治机构组织形式:卫生防疫站、结核病防治所,站所合一市(地)数:11结防机构数:11县数:64结防机构数:64●报告和转诊市、县、乡各级各类综合性医院,对新发现肺结核病人,分别向市、县结防所(科)报告。综合医院将新发现肺结核病人或可疑肺结核病人,转诊至病人所在市、县结防所(科)或乡镇卫生院接受治疗管理。●中心登记县结防所(科)和乡镇卫生院防痨组实施

  • 标签: 治疗管理 肺结核病人 结核病防治 中心登记 乡镇卫生院 新发现
  • 简介:心肌梗死后造成的大面积心肌坏死或顿抑常使患者发生严重心功能不全,而自体细胞移植治疗坏死心肌技术的出现使其成为一项有前景的治疗策略。此项治疗方法目前分两种方式:①骨髓干细胞活化或种植使心肌再生,②取包括自体心肌,骨骼肌,血管平滑肌等细胞在内的成熟活细胞扩增并种植到心肌坏死区域。在过去的十余年中,各国的医疗和研究人员对心肌移植的可行性做了大量的动物实验并成功的将骨骼肌种植存人体心脏,

  • 标签: 自体细胞移植 治疗 坏死心肌 研究进展 心肌梗死
  • 简介:胰瘘是胰腺手术后及胰腺外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传统的手术治疗创伤较大。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ERCP因具有微创、有效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某些外科手术,成为胰腺疾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我们采用内镜下鼻胰管引流术(ENPD)治疗胰瘘3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内镜下鼻胰管引流术 引流治疗 内镜技术 胰瘘 胰腺外伤 严重并发症
  • 简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是异质性的血液恶性疾病。目前经典诱导化学治疗(化疗)的完全缓解率(completeremission,CR)可达70%-80%,约10%-40%AML患者诱导治疗失败,其定义包括诱导化疗后3-5周骨髓原始细胞仍〉25%或下降幅度〈50%或2疗程诱导化疗仍无法获得缓解(骨髓原始细胞〉5%)。

  • 标签: 血液恶性疾病 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化学治疗
  • 简介:<正>18例患者给予优思弗每天10mg/kg,每日3次口服。结果:总有效率在治疗后1月、3月分别为71.4%、87.5%。治疗1月、3月时与治疗前比较ALT、T-BIL、GGT、ALP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而CHE、球蛋白、IgM、AMA-M2与治疗前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示优思弗在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的某些

  • 标签: 优思弗 临床症状 有显著性差异 无显著性差异 生化指标
  • 简介:<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可高达25%~90%,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产生疼痛、麻木、运动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基础研究的进展,如神经血流量测定、神经病变超微结构和酶动力学研究,不仅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加深了认识,同时为针对性药物治疗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由于高血糖与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关,因而良好地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本措施。恰当地对症治疗有利于受损神经的修复。近年来,发现有多种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予综述如下:

  • 标签: 药物治疗 高血糖 弥可保 超微结构 发病机制 受损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