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1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52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丹参注射液压50ml静滴,日1次;胞二磷胆碱0.75~1.0日1次,静滴10~14天),治疗组加用纳络酮0.8mg静滴,日2次。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ESS均有所提高,治疗组较为显著

  • 标签: 纳络酮治疗 急性脑梗死 临床观察
  • 简介:随着胆道结石发病率的上升和人群中嗜酒者的不断增多,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的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急性胰腺炎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的营养支持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是AP治疗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讨论近年AP营养支持方面的几个问题。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腺炎治疗 营养支持 胆道结石 发病率 嗜酒者
  • 简介:目的评价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应用血液透析治疗60例ARF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60例,治愈43例(71.7%),好转9例(15.0%),死亡8例(13.3%);并发症:低血压15例,穿刺部位渗血或血肿8例,热原反应8例,透析器阻塞3例。结论血液透析是治疗ARF的有效措施,能明显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提高ARF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血液透析 急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人们早已观察到,痴呆患者存在精神障碍。阿尔茨海默(Alzheimer)于1906年介绍首例51岁女性病例时,就描述该患者除了有认知功能损害外,还伴有妄想、偏执观念、吵闹和活动过多等精神症状。但长期以来,有关痴呆精神障碍的研究较少。

  • 标签: 痴呆 行为症状 心理症状 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 简介:结核性胸腔积液在我国仍然是常见病、多发病,绝大部分病人通过规则的化疗、适当的抽胸液以及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等项常规方法的治疗,胸液能够吸收,获得临床治愈。但由于就诊时间较晚,治疗措施不适当,或者治疗措施还不够完善等项因素,不少的病例在治疗前就已经有胸膜增厚和包裹性积液,部分病例则在治疗过程中再形成胸膜增厚和包裹性积液。

  • 标签: 包裹性积液 胸液 胸膜增厚 结核性胸膜炎 介入治疗 治疗措施
  • 简介:<正>74例病人分为治疗组39例,在常规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初始剂量从每次6.25mg,每天2次,无反应1~2周后,逐增量至12.5~50mg/次,每天2次。;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观察 受体阻滞剂
  • 简介:目的分析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外科治疗策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4月至2007年5月之间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30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WHO新的分级标准,对肿瘤大小、手术方式、病理类型与远期生存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4岁(28~78岁);5例失访,获得随访的25例患者中,良性20例、恶性5例;良、恶性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4.8和33.8个月(x^2=8.90,P=0.003)。全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82.0%、82.0%、65.6%。结论胰腺内分泌肿瘤是一类比较少见的胰腺肿瘤。手术切除可获得良好的长期生存。新的WHO分型方法可以比较有效地预测肿瘤的预后。

  • 标签: 胰腺 神经内分泌瘤 外科手术 生存
  • 简介:体液中的电解质受中枢神经系统多重调节.中枢病变极易并发低钠血症.其所引发的水中毒和继之的脑水肿又会加重脑组织损伤.这种恶性循环增加了治疗矛盾.改变了患者的预后。由于低钠血症成因复杂,表现多样,且在治疗上又常存在相互矛盾.从而给临床工作带来巨大困难.了解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将有利于改善疾病的预后。为此,本研究对347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抗利尿激素不恰当分泌综合征 低钠血症 结核性脑膜炎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癌的临床特征,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和沈阳军区总医院199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892例连续性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首发症状以上腹痛为主,占57.5%,其次为黄疸、腹胀、腰背痛、消瘦等;次发症状以消瘦、黄疸常见。B超、CT、MRI诊断率分别为84.4%、91.5%、85.7%,漏诊率分别为12.7%、5.1%、8.2%,误诊率分别为3.0%、3.4%、6.1%。387例患者(43.4%)被误诊,平均误诊时间为(4±3.2)个月;常见的误诊疾病为胃病、胆系疾病、胰腺炎等,占84.8%。333例患者(37.3%)获得病理诊断。TNM分期:Ⅰ期98例(11.0%),Ⅱ期158例(17.7%),Ⅲ期94例(10.5%),Ⅳ期502例(56.3%),无法分期40例(4.5%)。胰腺癌治疗:手术切除113例(12.7%);解除胆道梗阻者(包括手术内引流、ERCP胆道支架、PTCD、ENBD等)389例(43.6%);癌灶局部治疗者130例(14.6%);放疗113例(12.7%);化疗112例(12.6%);未进行任何治疗者206例(23.1%)。结论胰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仍较困难,误诊、漏诊发生率较高,对胰腺癌的临床研究和医疗卫生管理亟待加强。

  • 标签: 胰腺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胆汁酸是胆固醇的主要代谢终产物,具有表面活性作用,在脂质吸收和利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胆汁酸可破坏细胞膜脂质成分,引起细胞膜氧化损伤。肝细胞内胆汁酸淤积可导致肝细胞凋亡或坏死,造成胆汁淤积性肝损伤[1]。胆汁酸是包括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Xreceptor,FXR)、孕固烷X受体(pregnaneXreceptor,PXR)、维生素D受体(vitaminDreceptor,VDR)以及胆汁酸G蛋门偶联受体(theGproteincoupledreceptor5,TGR5)等多种核受体、膜受体的天然配体,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参与调节脂类、葡萄糖、能量和多种药物代谢[2]。此外,胆汁酸对维持肠道微生态稳态也有重要作用[3]。

  • 标签: 胆汁酸 胆汁淤积 慢性肝病 法尼醇X受体 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5
  • 简介:目的探讨食醋保留灌肠综合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食醋保留灌肠治疗。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清醒所需时间、血氨水平、肠内pH值及肝功能相关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19%,对照组为7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清醒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血氨水平、肠内pH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AST与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食醋保留灌肠综合治疗肝性脑病患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清醒所需时间、降低血氨浓度与肠内pH值、改善肝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性脑病 治疗 食醋保留灌肠 血氨 肝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共观察急性脑梗塞62例,其中治疗组32例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予以复方丹参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讨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具有较好的疗效,同时临床应用中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且使用方便。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药物治疗 急性脑梗塞 实验室检查 抗凝剂
  • 简介: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临床表现为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并伴随有食欲降低、性欲减退、睡眠障碍等躯体症状。它是当今世界上广泛流行的疾病之一,又是引起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观察,其病因多由于情志所伤,如郁怒、忧愁悲哀或思虑太过等,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神失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与肝心脾三脏有密切关系。

  • 标签: 抑郁症 逍遥散治疗 情感性精神障碍 阴阳气血失调 肝失疏泄 行为改变
  • 简介:夜间哮喘是哮喘的一种普遍现象和重要临床类型。夜间哮喘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哮喘控制不佳、睡眠质量下降及白天嗜睡,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增加了哮喘的死亡率。因此,探求夜间哮喘的发病机制,在治疗上根据其夜间变化规律调整相应的给药时间和剂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哮喘 发病机制 时间疗法
  • 简介: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有血管源学说和神经源学说,但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早期的动脉血管收缩痉挛和后期的血管扩张所导致的头痛。中医学认为其发病以气滞血瘀多见,我们自1998年以来自拟中药制剂祛风活血胶囊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76例,收到了教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祛风活血胶囊 药物治疗 血管神经性头痛 中医药疗法
  • 简介:<正>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38例(心功能Ⅲ-Ⅳ级)给予小剂量地戈辛、双氢克尿噻、开搏通联合治疗,观察其长期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程度、生活质量、运动耐力及生存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长期治疗后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提高生存率。提示联合小剂

  • 标签: 慢性心功能不全 联合用药治疗 开搏通 双氢克尿噻 运动耐力 生活质量
  • 简介:1临床资料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已成为冠心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随着介入技术水平的提高,复杂病变也已成为PCI的适应证,而PCI中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冠状动脉穿孔,虽然发生率低,但可导致心脏压塞、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死亡。本文报道PCI并发冠状动脉穿孔1例。

  • 标签: 冠状动脉穿孔 治疗 栓塞 明胶海绵
  • 简介:目的探讨结合量化评估方法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围手术期诊疗。方法前瞻性研究65岁以上的老年髋部手术患者(2005年8月至2007年7月)。入选病例161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围手术期综合干预组(83例)和对照组(78例)。入院后每天采用精神错乱鉴定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并作为诊断谵妄发生及病程结束的依据。对确诊谵妄的患者,再进行谵妄严重程度(DRS)测评,记录首、末次DRS评分和谵妄持续时间。对综合干预组患者进行谵妄危险因素控制和预防性治疗,并根据上述评分对治疗方案进行评价,随时进行调整。对照组患者则应用常规骨科处理方案。结果综合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80±2.15)d,少于对照组的(13.73±2.12)d(P〈0.01);谵妄发生率为12例(14.46%),低于对照组19例(24.36%,P〈0.01);谵妄严重程度为首次DRS评分17.33±3.31,低于对照组20.58±4.18(P〈0.05);谵妄持续平均时间为(2.08±1.08)d,少于对照组的(3.32±1.53)d(P〈0.05)。治疗后DRS评分,综合干预组为8.08±2.84,低于对照组11.05±3.31(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综合干预组DRS减分为9.25±2.18,对照组为9.25±2.18(P〉0.05)。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通过使用精神错乱鉴定方法诊断,DRS评价严重程度,并指导围手术期的治疗和危险因素控制,可有效降低谵妄的发生率,缩短谵妄的持续时间,减轻谵妄的严重程度,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老年人 髋骨折 谵妄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