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选择既往化疗失败、疾病进展或复发转移入住江苏省肿瘤医院的晚期胃癌患者,分别采用阿帕替尼加以紫杉类、伊立替康类和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另选择同期未接收阿帕替尼的化疗患者作为对照组,评价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的治疗效果,并对不良反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入组71例,均可以评价疗效。其中39例仅接受化疗(对照组),32例为阿帕替尼加化疗(实验组)。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为15.4%,疾病控制率56.4%;实验组的客观缓解率为50.0%,疾病控制率84.4%。治疗过程中可见蛋白尿、高血压、白细胞减少、贫血等不良反应,但多为0-Ⅱ度。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化疗能够提高晚期胃癌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可控。

  • 标签: 晚期胃癌 阿帕替尼 联合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近端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评估其临床有效性.方法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的40例近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保留迷走神经的近端胃癌根治术(A组)、传统近端胃癌根治术(B组)和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C组).术后1年观察并比较患者生活质量、食管黏膜改变、胆囊收缩功能.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研究,其中A组10例、B组13例、C组17例.A、B、C三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病理分化、Lauren分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A、B、C三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28.0±2.83)、(28.46±3.75)、(29.05±5.1)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年,生活质量Spitzer评分分别为(8.1±1.1)、(7.0±1.1)、(6.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三组的腹泻发生率分别为10.0%、58.3%和66.7%,A组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A、B、C三组胆囊收缩功能良好比例分别为80.0%、75.0%和26.7%,A、B组功能良好比例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A、B两组食管黏膜改变程度Savery-Miller分类0/I级比例分别为60.0%(6/10)和16.7%(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保留迷走神经的近端胃癌根治术在技术和临床疗效方面安全、可行,肿瘤根治程度与传统近端/全胃切除的胃癌根治术相当.

  • 标签: 胃癌 胃切除术 迷走神经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盐酸帕洛诺司琼及地塞米松防治顺铂高致吐风险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0例接受3日顺铂方案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给予盐酸帕洛诺司琼0.25mg静推,d1、d3;地塞米松10mg静滴,d1~d4。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剂量组每晚加服奥氮平5mg,d1~d4;高剂量组每晚加服奥氮平10mg,d1~d4。比较两组急性期CINV和延迟性CINV的完全缓解率及有效率,评估不同剂量水平的奥氮平治疗恶心、呕吐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低剂量组急性期CINV和延迟性CINV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0.2%(33/47)和63.8%(30/47),均低于高剂量组的83.8%(36/43)和74.4%(32/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急性期CINV和延迟性CINV控制的有效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头晕、嗜睡的发生率分别为8.5%和4.3%,低于高剂量组的27.9%和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奥氮平联合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对于防治高致吐化疗方案致恶心、呕吐的控制率较好,需要解救性抗呕吐治疗的发生率较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 奥氮平 化学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肿瘤康胶囊联合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将8家医院408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NSCLC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6例)和对照组(102例),均采用GP方案化疗2个周期。GP方案:吉西他滨(GEM)1000mg/m^2第1、8天,DDP30mg/m2第1-3天,21天为1周期。在化疗的基础上试验组服用肿瘤康胶囊6粒/次,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安慰剂6粒/次,每日3次;所有患者均持续服药42天。根据WHO疗效评价及毒副反应分级标准,观察其近期疗效、毒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体重变化等。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瘤体大小改变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体重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P〈0.05);试验组咳嗽、乏力等肿瘤相关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较少出现化疗毒副反应,尤其在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等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康胶囊辅助化疗治疗NSCLC可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Ⅲ期临床研究 肿瘤康胶囊 中医药治疗 化学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伽马刀治疗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2005年8月至2012年4月22例巨块型肝癌行伽马刀治疗,以40%-60%等剂量曲线为处方剂量线,中位剂量42Gy(范围30-50Gy),3-5Gy/次,9-13次完成。靶区为肝内病灶包括或不包括门脉癌栓。治疗后每1-3个月行血液和影像学检查(CT或MRI)。随访时间3-36个月,2013年9月结束。结果:总生存期3-36个月,中位生存期6.5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31.8%、22.7%、4.5%,有效率68.2%(CR3例,PR12例,SD6例,PD1例)。5例出现RTOG标准III级晚期放射性肝损伤。Kan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AFP(P=0.002)、等效生物剂量(P=0.002)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FP〈1171ng/ml好于≥1171ng/ml,≥60Gy好于〈60Gy);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等效生物剂量是有意义的预后影响因素(P=0.009)。结论:伽马刀治疗为巨块型肝癌可选方式之一,巨块型肝癌仍应给予足够剂量以改善肿瘤局控率和预后。

  • 标签: 巨块型原发性肝癌 伽马刀 疗效 预后因素
  • 简介:目的:探索结直肠癌NRAS基因突变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14例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石蜡包埋组织标本,采用扩增受阻突变体系检测上述标本的NRAS基因第二、三、四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参数分析该项检测的意义。结果:214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有8例NRAS基因发生突变,NRAS基因突变率3.74%。第二、三外显子均突变四例,尚未发现第四号外显子的突变。NRAS突变状况在不同的性别、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中尚未观察到明显差异。结直肠癌患者中NRAS基因的突变状况与其免疫表型ALK、Ki67、CAM5.2、Her-2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结直肠癌NRAS基因的突变较低,主要为第二、三外显子的突变。NRAS基因的突变状况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免疫表型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证实。

  • 标签: 结直肠癌 NRAS 转移 突变
  • 简介:由于神经肿瘤解剖部位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神经肿瘤外科不同于其他肿瘤外科。首先,因为有颅骨的限制,取得神经肿瘤的病理标本比较困难,其次,神经外科的最大特点是要尽量切除肿瘤而保留神经功能,所以影像学检查对于神经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十分重要。近来得到迅速发展的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能够在活体显示脑肿痫和白质纤维的相互关系,对制定治疗计划很有帮助。虽然目前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已经在神经外科领域显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本文简单介绍了DTI的基本原理.并回顾目前DTI在神经肿瘤专业方面的应用现状。

  • 标签: 弥散张量成像 神经肿瘤 神经外科
  • 简介:目的评价40岁以上葡萄胎(HM)患者的临床生物学行为、预后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6年问收治的40岁以上HM24侧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年龄41-55岁,平均(47±4)岁。β-HCG水平为(2.2-98.9)×104mIU/ml,平均(30.7±32.2)×105mIU/ml。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清官术,完全性葡萄胎15例,部分性葡萄胎9例,其中14例(58.3%)在清官术前1-3天即开始了化疗,8例在清宫术后开始化疗。19例进行了子宫切除术,其中术前β-HCG水平降至正常者4例,术前仍异常者15例,8例病理检查有阳性发现,11例无阳性发现。发生恶变者11例。对于可能影响预后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本病的恶变与清宫前是否行化疗(P<0.05)、子宫切除术前β-HCG水平是否正常(P<0.01)以及子宫切除术病理检查结果是否有阳性发现(P<0.05)有较明显的相关性。结论40岁以上HM患者的恶变率高,早期诊断及清宫前即开始化疗,可以明显降低恶变率,改善疾病的预后。

  • 标签: 葡萄胎 滋养细胞肿瘤 年龄
  • 简介:目的探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lymphomakinase,ALK)基因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luorescentinsituhybridization,FISH)检测ALK在213例HC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213例HCC中无ALK基因重排阳性,28例存在ALK基因拷贝数增加(ALKgenecopynumbergain,ALK-CNG)现象。ALK-CNG阳性表达与HCC患者年龄。性别。AJCC分期。Child-Pugh评分及复发情况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HCC患者预后相关(P=0.048),晚期患者中ALK-CN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ALK-CNG阳性是HCC患者的独立预后预测指标(P=0.046)。结论HCC患者ALK基因重排阳性少见,但存在ALK基因拷贝数增加现象,且可能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

  • 标签: 肝肿瘤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 荧光原位杂交法 临床意义
  • 简介:Poland综合征又称胸大肌缺如短指并指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胸壁及上肢畸形。最早于1841年由Poland在尸体解剖中发现[1],1962年Clarkson遇到同样的病例并将此先天畸形命名为Poland综合征[2]。有关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的研究和报道不断增多,文献报道发病率为1∶7000到1∶100000,男女比例为2∶1到3∶1,右侧发病占60%~75%,累及左侧及双侧的患者少见[3-4],目前还未发现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但偶有家族性发病的病例报道[5-6]。

  • 标签: POLAND综合征 上肢畸形 临床特征 手畸形 病例报道 胸大肌缺如
  • 简介:背景与目的:一般前中颅窝底肿瘤在目前的手术技术和设备条件下切除并不困难,但侵及颅眶并沟通的肿瘤人路困难,全切除率低,手术难度较大,仍是神经外科医生棘手难题。本文讨论了儿童颅眶沟通肿瘤的生长特点、诊断,具体手术人路,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16例患儿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及侵及范围不同而分别采用了翼点眶外侧壁人路、改良翼点额底硬膜外眶顶人路二种手术方式.前一种手术人路7例.后一种手术人路9例。原则上一般先切除颅内肿瘤再开眶切除眶内肿瘤。结果: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6例。术后病理证实脑膜瘤6例,视神经纤维瘤6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脊索瘤2例。术后患JLI~E球突出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眼球活动障碍4例,术后视力好转10例,上睑下垂3例.术前已失明2例及4例视力仅为光感患儿无恢复。结论:手术治疗是儿童颅眶沟通肿瘤这类疾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既便是单眼失明不能恢复也仍可保住患儿生命及眼睛外形,术后残余肿瘤行放疗可减少复发。

  • 标签: 儿童颅眶沟通肿瘤 手术人路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胃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陕西省肿瘤医院内一科2013年至2017年胃癌病例,筛选出24例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1岁;男女比例为2:1;4例患者为单发骨转移,20例患者为多发骨转移;4例患者发病部位为骨盆(髂骨,髋臼),20例患者为多发部位转移(脊柱、肋骨和四肢骨);临床表现为骨痛、病理性骨折、肢体肿胀、行走障碍;多数患者(20/24)存在骨以外的转移;20例患者经ECT确诊骨转移,4例经PET/CT确诊;患者的治疗以止痛、支持治疗为主,配合姑息性放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期为8月。结论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胃癌较为罕见。一方面,其原发病隐匿而不易确诊,临床表现和诊疗原则也有其自身特点,另一方面,经过积极治疗后预后优于一般胃癌骨转移。

  • 标签: 胃癌 骨转移
  • 简介:背景与目的:影响手术后低级别星形细胞胶质瘤预后的因素很多,对其治疗方式的选择仍有较多争议,判断预后的因素也不尽一致。本研究探讨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相关因素与预后的关系,为脑胶质瘤的治疗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2001年至2006年间确诊的123例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症状、KPS评分、发病至就诊时间、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手术切除程度及术后放疗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多因素分析示,术前有癫痫症状者生存时间较长(P〈0.05),术前有缺失症状(P=0.002)及发病至就诊时间短的患者(P=0.012)生存时间显著缩短。手术切除程度对生存时间无显著影响,对于术后放疗,共有51例患者(41.5%)行术后放疗,剂量在40~60Gy,无论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其对生存时间均无显著影响(P=0.14)。结论:对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术前癫痫症状预示相对预后较好,手术切除程度及术后放疗对生存时间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脑肿瘤/星形细胞瘤 生存时间 低级别
  • 简介:我们应用平消胶囊对39例乳腺增生症病人进行治疗,经半年随访,结果表明,平消胶囊对乳腺增生症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能使肿块缩小,疼痛缓解,该药作用快、疗程短,副作用小,是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理想药物。

  • 标签: 平消胶囊 乳腺增生症 中医药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残胃癌与同期近端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并资料齐全的残胃癌62例(溃疡术后38例,胃癌术后24例)、近端癌组4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同时比较根治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创伤程度(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分析根治术对残胃癌的预后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Borrmann分型、血清CEA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残胃癌与近端癌患者中位年龄分别为64和60岁,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0.6%和17.7%,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比例分别29%和12%,低分化癌比例67.7%和56.4%,根治切除率79.0%、89.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回归分析表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为根治术的独立影响因素,而残胃癌不是根治术的独立影响因素(P=0.227)。在根治前提下,残胃癌组与近端癌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残胃癌组与近端癌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31个月(P<0.05),根治切除后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40个月(P>0.05)。对残胃癌患者,接受根治术和非根治术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7个月(P<0.05)。结论残胃癌较近端胃癌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导致根治率降低,预后不良。根治性切除能显著改善残胃癌预后,较近端癌根治术相比,残胃癌根治术并不增加患者的手术创伤。

  • 标签: 残胃癌 近端胃癌 临床病理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分子分型情况。方法选取年龄≤35岁的128例青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以及同期年龄﹥35岁的130例中老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分别作为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分子分型的差异。结果青年组和中老年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情况、淋巴结转移数目和Ki-67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与中老年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分子分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直径较大,病理分期较晚,Ki-67阳性表达率≥14%的比例较高,但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的分子分型无明显差异,应早期筛查并给予积极治疗。

  • 标签: 乳腺癌 临床特征 分子分型
  • 简介:目的观察WWOX基因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WWOX基因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探讨WWOX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2例胃癌组织和配对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中WWOX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WWOX基因的mRNA在胃癌组织中比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呈现明显的低表达(Z=5.1409,P〈0.01);WWOXmRNA的表达下调与胃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WWOXmRNA的表达降低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可望作为临床评价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及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胃癌 WWOX基因 MRNA表达 RT—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