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方法:采用EMs患者32例,取在位子宫内膜和异位内膜,无EMs患者34例,取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PI3K/AKT与VEGFmRNA表达,ELISA法检测PI3K/AKT蛋白和VEGF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和在位子宫内膜PI3K、AKT和VEGF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位内膜PI3K、AKT和VEGF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在位内膜及正常内膜(P〈0.01)。EMs,Ⅰ、Ⅱ期PI3K、AKT和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Ⅲ、Ⅳ期异位内膜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和VEGF共同参与EMs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析血清TNF-α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检测在尖锐湿疣疾病诊断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共收治的47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组,另外从我院随机抽取47名健康体检人作为研究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清的TNF-α和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26.52±7.08)g/mL明显低于对照组(38.83±8.86)g/mL,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6水平(34.17±8.04)g/mL明显低于对照组(48.92±6.68)g/mL,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血清的TNF-α和IL-6水平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一个显著特征,并且可以直接反映出患者此时细胞免疫功能的高下,为尖锐湿疣疾病的临床确诊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还可以明确疾病的严重程度,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TNF-Α IL-6 巨噬细胞 免疫功能
  • 简介:背景目前我国通过性传播获得的HIV感染正在快速增长。但在性病人群,几种艾滋病相关的支原体感染的流行情况尚不清楚。目的了解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和粘液脓性冉颈炎(MPC)患者儿种艾滋病相关的支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用培养法和PCR法对65例NGU/MPC患者的牛殖道标本和咽拭子标本作了生殖支原体、穿通支原体、梨支原体和发酵支原体的检测。结果生殖道生殖支原体、穿通支原体和梨支原体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3.1%(15/65)、12.3%(8/65)和1.5%(1/65);咽部牛殖支原体、穿通支原体和梨支原体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6.2%(17/65)、15.4%(10/65)和1.5%(1/65);生殖道和咽部同时检出Mg者占10.8%(7/65);生殖道和咽部同时检出穿通支原体者占4.6%(3/65);未检出发酵支原体感染者。结论在NGU和MPC患者,生殖支原体和穿通支原体感染常见;生殖支原体和穿通支原体可能通过生殖器-生殖器或口-生殖器性接触而传播,并引起尿道炎和宫颈炎。

  • 标签: 非淋菌性尿道炎 艾滋病 支原体感染 宫颈炎 流行病
  • 简介:目的:探讨AEG-1、P16、KI-67蛋白在宫颈癌前病变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2008年2月至2015年9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98例作为癌前病变组,同期选择宫颈癌患者98例作为宫颈癌组和98例健康体检人作为对照组,取三组的宫颈样本都进行AEG-1、P16、KI-67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并调查了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EG-1、P16、KI-67蛋白在宫颈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93.9%和92.9%,而癌前病变组为57.1%、50.0%和57.1%,在对照组为3.1%、2.0%和4.1%,三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G-1、P16、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年龄、疾病类型、HPV感染等病理参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性显示AEG-1、P16、KI-67蛋白表达都呈现两两正向相关性(P〈0.05)。结论:AEG-1、P16、KI-67蛋白在宫颈癌前病变中都呈现高表达状况,且与临床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三者可互相作用影响宫颈癌前病变的发展状况。

  • 标签: AEG-1 P16 KI-67 宫颈癌前病变 相关性
  • 简介:特应性湿疹(AE)是手部湿疹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斯堪的那维亚基于人群的调查“是否患过儿童湿疹”的问题经常用来评估儿童期AE的发生。在目前的研究,此问题有效。根据1960年以来的学校医疗档案确定出600例AE患者及600例无湿疹或过敏性疾病的对照,将问卷发给他们。应答率为70.5%,应答者的平均年龄为36.7岁。问题的特异性为70.7%,灵敏性为89.9%。目前患手部湿疹的亚群较未发生者灵敏性较高而特异性较低。结果显示:该问题高估了儿童期的AE患病率,系数为1.6。当行危险评估时,此问题较手部湿疹终生危险度能更好的评估目前手部湿疹发生的危险度。总之,这一确认的问题高估了儿童期AE的发生率,并可能在成年人群调查中高估AE作为手部湿疹危险因素的作用。

  • 标签: 儿童湿疹 危险评估 儿童期 特应性 手部湿疹 成人
  • 简介:观察阿达帕林凝胶联合阿奇霉素间歇冲击疗法治疗重度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重度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阿奇霉素分散片口服,0.5g/次,1次/天,每周连服3天后停药4天;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外用阿达帕林凝胶,每晚睡前用1次.治疗前后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调查,比较两组用药1月、2月后的综合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月后,治疗组有效率45.71%,对照组有效率3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月后,治疗组有效率82.86%,对照组有效率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指数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但以治疗组下降明显,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指数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达帕林凝胶联合阿奇霉素间歇冲击疗法治疗重度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好,生活质量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寻常型痤疮 阿达帕林凝胶 阿奇霉素分散片
  • 简介:目的:观察长脉宽Nd:YAG1064nm激光联合电动锉甲治疗重度甲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9例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先使用电动护理美甲器对病甲进行打磨,再使用长脉宽Nd:YAG激光进行照射,疗程8周;对照组仅给予激光照射治疗,治疗方法、次数及疗程均与观察组一致。在治疗结束后12周及24周进行真菌学及临床疗效的评价。结果:治疗后第12周,观察组的痊愈率、有效率、真菌清除率分别为22.2%、78.8%、71.7%;对照组分别为10.6%、62.4%、54.1%,观察组痊愈率(砰:4.42,P=0.036)、有效率(X^2=6.02,P=0.014)、真菌清除率(x。=6.12,P=0.01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第24周,观察组的痊愈率、有效率、真菌清除率分别为19.2%、70.7%、66.7%,对照组分别为11.8%、55.3%、50.6%,两组痊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1.90,P=0.168);但观察组有效率(磐=4.69,P=0.030)、真菌清除率(x。=4.90,P=0.02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长脉宽Nd:YAG1064nm激光联合电动锉甲治疗重度甲真菌病的疗效优于单一激光治疗,方便安全。

  • 标签: 甲真菌病 电动锉甲 ND:YAG 1 064 nm激光
  • 简介:目的:研究CD14+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s)表达在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疾病中的表现。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体检正常的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TLRs受体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TLR8、TLR9分别为(38.84±23.19)、(94.26±4.63)、(96.93±4.39),对照组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TLR8、TLR9分别为(19.73±8.68)、(101.68±5.17)、(97.06±4.22),其中观察组的TLR4、TLR8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9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次数≥6次/年与复发次数〈6次/年患者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TLR8、TLR9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发病期间,单核细胞TLR4、TLR8的增强能够提高免疫细胞抗病毒作用。

  • 标签: 生殖器疱疹 TOLL样受体 CD14+单核细胞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检测活化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转录调节因子E2F在尖锐湿疣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活化型EGFR和E2F在尖锐湿疣(CA)皮损的表达情况。结果活化型EGFR在CA皮损角质形成细胞膜上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而且,活化型EGFR和E2F在CA皮损的双重阳性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结论活化型EGFR表达的增强导致核内转录因子的激活而参与CA的增殖病变。

  • 标签: 尖锐湿疣 活化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转录调节因子E2F
  • 简介:目的:探究与分析上皮性卵巢癌组织miR-26b、CD146和TfR1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78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设为观察组、78例卵巢良性疾病患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与比较两组患者的组织miR-26b、CD146和TfR1表达情况,并比较观察组不同FIGO分期与病理分型患者的表达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上述指标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组织miR-26b、CD146和TfR1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观察组FIGO分期较高者阳性率高于分期较低者(P〈0.05),低分化患者则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患者(P〈0.05),中分化患者高于高分化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指标均与上皮性卵巢癌有密切的关系。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miR-26b、CD146和TfR1呈现高表达状态,不同FIGO分期与病理分型患者的表达情况也存在明显差异,其对于疾病的诊断和FIGO分期、病理分型的了解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上皮性卵巢癌 组织 miR-26b CD146 TfR1
  • 简介:目的:探讨口服盐酸普萘洛尔治疗、高风险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科门诊确诊的、高风险血管瘤患儿,给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首日剂量为0.50mg/(kg·d),分2次口服;第二天剂量增加至0.75mg/(kg·d),分2次口服;第三天剂量调整为1.00mg/(kg·d),分2~3次口服;服药1周后复诊观察患儿皮损变化情况及对药物的敏感程度,酌情加量至每日1.50~2.00mg/(kg·d)维持治疗,每天分2~3次口服,连续服用6~12个月。服药期间每月复诊1次,复查血常规、血糖、血压、心电图、B超,每2~3个月复查心肌酶谱、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撤药时逐渐减量,每月减量0.50mg/(kg·d)。患儿治疗前均完善影像学、生化检查,治疗过程中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观察皮损大小等,观察临床疗效及转归情况。结果:共168例、高风险血管瘤患儿接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其中159例完成了所有的治疗和随访,完成率为94.64%。患者平均首诊年龄为(2.29±0.84)月龄,平均给药持续时间为(13.67±4.43)个月,平均最大给药剂量为(1.86±0.35)mg/(kg·d)。其中未完成治疗和随访的9例患者,2例(1.19%)因心脏方面的副作用停药,5例(2.98%)治疗6个月及以上无效后行手术切除治疗,2例(1.19%)散发型血管瘤患儿(肝脏受累)在服药4个月肝脏血管瘤完全消退后自行停药脱失。完成治疗和随访的患者,男女患者、多发与单发血管瘤患者、节段型与散发型与局灶型、溃疡型与非溃疡型的治疗效果间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P值均>0.05)。结论:口服普萘洛尔对各类型的、高风险血管瘤有明显疗效,与血管瘤分型无明显差异。

  • 标签: 普萘洛尔 血管瘤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PPARγ)在皮肤自然衰老过程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PPARγ的蛋白表达水平,RT—PCR方法检测PPARγ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表明中老年组PPARγ蛋白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青少年组(x^2=15.48,P=0.001);RT—PCR检测结果表明中老年组PPARγ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为0.697±0.204,青少年组为0.337±0.124,中老年组亦显著高于青少年组(t=8.25,P〈0.001)。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皮肤PPARγ的表达增高,在皮肤自然老化过程可能起重要作用,PPARγ有可能成为研制延缓皮肤自然衰老药物的新靶点。

  • 标签: 皮肤 自然衰老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
  • 简介: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免疫相关性皮肤病。近20年来,随着生物制剂的出现,银屑病的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扮演重要角色。调节细胞因子平衡的白细胞介素10及白细胞介素11,抑制T细胞活化的阿法西普及依法利珠单抗在银屑病治疗均取得一定疗效,但阿法西普与依法利珠单抗因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均已退出市场。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1 阿法西普 依法利珠单抗 银屑病
  • 简介:目的:考察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实验(CMIA)与TP-IgM抗体检测(TP-ELISA)在梅毒检测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采用TPPA法作为金标准检测1000例住院患者血清标准,评价CMIA与TP-ELISA在梅毒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金标准1000例血清标本梅毒检出率为12.3%,CMIA阳性检出率为12.9%,TP-IgM为11.7%。CMIA法灵敏度为98.4%(121/123),特异性为99.1%(869/877),阳性预测值为93.8%(121/129),阴性预测值为99.8%(869/871)。TP-ELISA法灵敏度为89.4%(110/123),特异性为99.2%(870/877),阳性预测值为94.0%(110/117),阴性预测值为98.5%(870/883)。两组间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CMIA的灵敏性和阴性预测值优于TP-ELISA法,可以替代TP-PA成为梅毒检测的血清学检测首选方法。

  • 标签: 梅毒 血清学检验 CMIA TP-E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