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护理模式对流感患者疾病知信行水平、并发症、生活质量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流行性感冒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患者进行流感疾病的常规性护理干预。试验组47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基于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疾病知信行水平、并发症、生活质量及应对方式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评分、疾病知信行水平评分对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自我效能感评分、疾病知信行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项目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SF-36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应对方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面对、回避及屈服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流感患者实施基于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护理干预可有效加强患者疾病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知信行水平,进而减少并发症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 流感 疾病知信行水平 并发症 自我效能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医学生对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态度,进一步探索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并为其实施提供建议。方法将某医学部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生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别于干预前后对其进行匿名调查。结果基线时85.7%的干预组学生同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83.3%的对照组学生同意改革教学模式。中期调查结果表明,44.4%的干预组学生对改革后的授课方式不满意,85.7%的学生对改革后的教学方式有压力。终期调查显示,干预组对改革方式的认可率(74.1%)和改革意愿(59.3%)均高于基线的64.3%和37.0%;对照组对改革方式的认可率(44.4%)和改革意愿(42.9%)均低于基线的80.0%和60.0%。结论教学改革有广泛的学生基础,干预后接受改革的意愿升高,但改革的考核方案和教学方式仍不成熟,因此仍需继续探索合适高效的教学改革模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奥司他韦联合热毒宁治疗对流行性感冒患儿免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流行性感冒患儿纳入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以热毒宁治疗,观察组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及对免疫炎性反应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P

  • 标签: 流行性感冒 奥司他韦 热毒宁 免疫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在区分室管膜瘤和间变性室管膜瘤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例颅内室管膜瘤和14例间变性室管膜瘤患者手术治疗前的资料,以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图像为基础,绘制每层肿瘤的边界作为感兴趣区以构建整个病灶,用Mazda软件对构建的区域进行分析,获取直方图参数,比较室管膜瘤和间变性室管膜瘤之间各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评估相关参数的诊断性能。结果室管膜瘤和间变性室管膜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直方图指标是:平均值(P=0.010,曲线下面积=0.78)、峰度(P=0.034,曲线下面积=0.75)、第99百分位数(P=0.008,曲线下面积=0.76)。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的参数有:方差、偏度和第1、10、50、90百分位数(P均>0.05)。平均值、峰度和第99百分位数3个参数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0.89,敏感性=85.0%,特异性=85.7%),整体诊断效能显著提升。结论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分析法在区分室管膜瘤和间变性室管膜瘤中具有应用价值,尤其是多参数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 标签: 表观扩散系数 直方图 扩散加权成像 室管膜瘤 间变性室管膜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中非球面系数(Q)对球差以及切削深度的影响。方法取260例(508眼)在我院进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LASIK)的患者,测量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及术前的屈光系数四阶球差值,术后术前两者的差值,即为患者球差的变化值。记录手术过程中治疗光区的切削深度,以及术后患者角膜后表面前凸值。最后对以上三者,即术后球差变化、术中切削深度、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值的相关性,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非球面系数Q增大,会导致患者屈光系统球差增大,Q对球差以及术中的切削深度有显著影响。结论球差的绝对值随非球面系数(Q)增大而增大。Q绝对值增大,相对切削深度增大。由于球差会因Q值的增加而增加,导致切削深度无法确定,所以一般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虽然可矫正视力,但是术后却容易出现问题,比如影响视觉质量。所以,手术时应尽可能减小Q值的增加值,想要提高治疗效果则非球面切削深度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非球面系数 球差 切削深度
  • 简介:目的通过对酶扩大免疫分析法(EMIT)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丙戊酸血药浓度相关性研究的比较,介绍利用倒方差法对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meta分析的方法。方法通过文献数据库检索有关EMIT和HPLC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比较的方法学评价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文献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以及利用QUADAS量表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详细介绍采用Revman5.2软件将Pearson相关系数Fisher’Z转化后的数据进行倒方差法meta分析的方法。结果纳入4篇文献,合计434例次患者检测结果。summaryFisher’Z值为1.94,95%CI为(1.65,2.22),将summaryFisher’Z值转换得出相关系数的合并效应值summaryr为0.959,95%CI为(0.929,0.977)(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EMIT与HPLC测定人血中丙戊酸的浓度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异质性检验结果I~2=87%,提示各研究之间异质性高;亚组分析结果提示检测对象不同可能是研究间异质性高的原因。结论EMIT和HPLC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相关性良好,两者均可作为临床常用丙戊酸血药浓度检测方法。Revman5.2软件使用操作较简便,利用倒方差法可对Pearson相关系数类指标进行meta分析。

  • 标签: 酶扩大免疫分析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丙戊酸 血药浓度 Pearson相关系数 倒方差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最小表观扩散系数(minimum ADC,ADCmin)值鉴别诊断颅内胶质母细胞瘤与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与19例经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MRI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平扫、增强和DWI检查。测量肿瘤实质部分ADCmin值,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以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ADCmin值为(0.989±0.104)×10-3 mm2/s,胶质细胞瘤ADCmin值为(0.837±0.111)×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1,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852 (P=0.002),以0.880×10-3 mm2/s为临界值,鉴别诊断两种肿瘤的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68.4%。结论ADCmin在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与经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常规MR检查的有效补充。

  • 标签: 扩散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直方图分析方法在鉴别中耳胆脂瘤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的最佳指标与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4例中耳胆脂瘤(胆脂瘤组)及5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炎组)患者MRI资料。采用ImageJ软件在ADC图病变显示的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ROI),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直方图分析获得ADC值的均数、标准差、偏度、峰度、第10百分位数(P10)和第90百分位数(P90)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直方图各参数指标的差异,并绘制有差异的ADC值指标鉴别两种病变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获得各指标的ROC下面积(AUC)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鉴别两种病变的最佳独立诊断指标。结果胆脂瘤组和中耳炎组间ADC值的均数、标准差、偏度、P10和P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且鉴别两种病变的AUC值分别为0.912、0.988、0.809、0.793和0.957,其中ADC值标准差的AUC值最大,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95.31%和96.4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C值的标准差为鉴别中耳胆脂瘤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最佳独立诊断指标(OR=1.034,95%可信区间1.020~1.048,P<0.01)。结论基于ADC值的直方图分析方法有助于提高鉴别中耳胆脂瘤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能力,ADC值标准差的鉴别效能最佳。

  • 标签: 胆脂瘤,中耳 中耳炎,化脓性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诊断,鉴别 直方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以层级系数考核为核心的护理绩效分配方案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构建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护士40人,按照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作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护士接受以层级系数考核为核心的护理绩效分配方案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分析护理管理价值。结果:研究组管理满意度19(95.00%)高14(70.00%),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P<0.05。结论:以层级系数考核为核心的护理绩效分配方案运用在护理管理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以层级系数考核为核心 护理绩效分配方案 管理满意度 护理质量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2017—2018年流感流行季期间发生流感聚集性疫情的中小学校的流感疫苗接种情接况和保护效果,为流感疫苗接种策略提供进一步的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市2017年10月—2018年1月期间报告的流感聚集性疫情资料,分析流感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流感疫苗接种情况,计算疫苗保护率。结果北京市2017年10月—2018年1月期间共报告流感病毒导致的中小学校聚集性疫情147起,涉及116所中小学,累计发病2 424例,平均罹患率31.7%。乙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为引起聚集性疫情的主导株(88起,59.9%);其中主要发生在小学1~2年级(62起,70.5%)。疫情学校的流感疫苗总体接种率(37.5%)低于全市中小学校总体接种率(46.8%)。接种率≥50%的学校流感聚集性疫情发生率低于接种率<50%的学校。疫情班级中,总体流感疫苗保护率为29.3%,对甲型流感病毒疫情保护率为43.6%,对乙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疫情保护率为13.2%;小学3~6年级保护率(49.0%)高于小学1~2年级(0.5%)。结论虽然2017—2018年度流感疫苗不包含乙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组分,集体接种流感疫苗依然能减少中小学流感聚集性疫情的发生,提高流感疫苗接种率能更有效的降低学校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 标签: 流感 中小学校 流感疫苗 聚集性 北京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流产后宫腔粘连诊断、治疗中经阴道三维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流产后宫腔粘连患者100例,实施治疗后采用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方法对比治疗有效和无效患者病情指标,对比不同粘连程度患者病情指标,分析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准确性。结果:治疗效果评估显示,治疗有效患者EV指标、VI指数、FI指数、VFI指数较高,无效患者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粘连程度分析显示,宫腔粘连程度与EV指标、VI指数、FI指数、VFI指数呈负相关,粘连程度越高,病情指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准确性显示,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灵敏度为70.00%(35/50),特异度为96.00%(48/50),准确度为83.00%(83/100),诊断准确性较好(P<0.05)。结论:流产后宫腔粘连程度诊断中,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准确性较好,结合其影像表现可科学评价治疗有效性,并且可根据检查对宫腔粘连程度进行合理分级,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经阴道三维超声 宫腔粘连 流产并发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多层螺旋CT(MSCT)灌注参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表观扩散系数(ADC)与TNM分期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经病理学证实为结直肠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结果进行TNM分期,比较不同TNM分期患者MSCT灌注参数[血容量( BV)、血流量( BF)、达峰时间(TTP)、表面通透性(PS)]和MR-DWI的ADC值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MSCT灌注参数、MR-DWI的ADC值与TNM分期的相关性。结果病理结果显示,T分期中,T1期15例,T2期10例,T3期30例,T4期13例;N分期中,N0期20例,N1期29例,N2期19例;M分期中,M0期30例,M1期38例。T分期中,T3~T4期患者BF低于T1~T2期患者,TTP、PS高于T1~T2期患者(P<0.05);N分期中,N1~N2期患者BF低于N0期患者,TTP、PS高于N0期患者(P<0.05);M分期中,M1期患者BF低于M0期患者,TTP、PS高于M0期患者(P<0.05);BV在TNM分期中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F与TNM分期呈负相关性(r=-0.632,P<0.05),TTP、PS与TNM分期呈正相关性(r=0.659、0.654,P<0.05),BV与TNM分期无相关性(r=0.206,P>0.05)。T分期中,T3~T4期患者ADC值低于T1~T2期患者(P<0.05);N分期中,N1~N2期患者ADC值低于N0期患者(P<0.05);M分期中,M1期患者ADC值低于M0期患者(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DC值与TNM分期呈负相关性(r=-0.619,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MSCT灌注参数、MR-DWI的ADC值与TNM分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预测病理分期的辅助指标。

  • 标签: 结直肠癌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TNM分期 相关性
  • 简介:目的研究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standardizeduptakevalue,SUVmax)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最小表观扩散系数(minimum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min)的相关性,同时分别探讨这两个参数在鼻咽癌T1-2与T3-4患者之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放化疗前同时行^18F—FDGPET/CT和头颈部DWI—MRI检查的鼻咽癌患者图像资料。勾画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测量病灶SUVmax和ADCmin,对这两个参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独立样本村佥验对T1-2与T3-4患者SUVmax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T1-2与T3-4组ADCmin的差异。结果鼻咽癌SUVmax(912±401)与ADCmin[(0674±0186)×10^-3mm^2/s]之间无相关关系(r=-0031,P=0.876)。T1-2与T3-4组鼻咽癌病灶的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T3-4组病灶的SUVmax高于T1-2组。T1-2与T3-4组鼻咽癌病灶的ADC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8)。结论鼻咽癌^18F—FDGPET的SUVmax和DWI的ADCmin是相互独立的生物学参数,这些诊断技术可能在诊断、评估鼻咽癌等方面发挥补充作用。SUVmax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鼻咽癌的T分期。

  • 标签: 鼻咽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标准摄取值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目的:探讨MR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评价干扰素α-2b(INFα-2b)干预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疗效的价值。方法:将4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干扰素治疗组、肝纤维化模型组3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每只大鼠给予0.02mL/kg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肝纤维化模型组每只大鼠给予40%CCl_4(CCl_4:橄榄油=2:3)0.02mL/k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8周。干扰素治疗组每只大鼠给予40%CCl_40.02mL/k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8周。第5周起,干扰素治疗组大鼠每周3次给予腹腔注射INFα-2b1×10~6单位/只,至第8周。于第8周末对3组大鼠进行MRI常规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b取500、700、1000s/mm~2时,比较DWI图像的信号强度和ADC值的变化。对3组肝纤维化大鼠病理变化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和ADC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500s/mm~2时,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干扰素治疗组3组的ADC值分别为(3.63±0.21)×10~(-3)mm~2/s、(1.17±0.11)×10~(-3)mm~2/s、(2.82±0.06)×10~(-3)mm~2/s;b=700s/mm~2时,3组ADC值分别为(3.12±0.68)×10~(-3)mm~2/s、(1.60±0.42)×10~(-3)mm~2/s、(2.15±0.35)×10~(-3)mm~2/s;b=1000s/mm~2时,3组ADC值分别为(2.16±0.93)×10~(-3)mm~2/s、(1.31±0.06)×10~(-3)mm~2/s、(1.45±0.53)×10~(-3)mm~2/s。b=500s/mm~2时,干扰素治疗组ADC值大于肝纤维化模型组而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HE染色显示,干扰素治疗组大鼠的严重肝纤维化比例明显低于肝纤维化模型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而其肝纤维化标志物α-SMA亦低于肝纤维化模型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结论:MRI的ADC值可评价INFα-2b干预肝纤维化的效果。

  • 标签: 肝纤维化 磁共振成像 干扰素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T2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的纹理分析鉴别低、高级别前列腺癌(PC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术后病理证实为PCa且根治术前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行MRI检查的患者,包括常规T1WI、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采用MaZda软件的3D数据分析模式在T2WI和ADC图上手动逐层绘制感兴趣区(ROI),并生成全肿瘤感兴趣容积(VOI)。通过MaZda软件提取188个纹理特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初步筛选出鉴别低、高级别PC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纹理特征。采用Lasso回归模型筛选出鉴别低、高级别PCa的最佳纹理特征组合,并建模。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训练组和验证组模型诊断效能。结果Lasso回归模型筛选出的最佳纹理特征组合为T2WI的S(1,0,0)correlation和ADC图的S(1,0,0)correlation、S(1,-1,0)sum entropy以及vertical-run length nonuniformity。构建的模型于训练组鉴别低、高级别PC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4%和80.8%,优于单一纹理特征。模型于验证组鉴别低、高级别PCa的AUC为0.714,稍小于训练组。结论基于T2WI、ADC图的纹理分析对鉴别低、高级别PCa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纹理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范围变化对不同恶性程度前列腺癌(prostatecarcinoma,PCa)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直方图特征的影响。方法筛选36例经根治性手术标本病理学检查证实的PCa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磁共振(magneticresonance,MR)图像。在最大病灶层面上选取不同大小的ROI,测量高、低恶性度PCa的直方图统计特征。ROI范围设定如下:ROI1,根据轴位T2WI上病灶的最大层面的边界获得ADC图的ROI;ROI2,根据ADC图上病灶边界画出ROI;ROI3、4,根据ROI1获得ROI3、4,形状与ROI1相同,面积分别为ROI1的3/4和1/2;ROI5,根据轴位T2WI获得ADC图上所有病灶层面ROI,组成病灶整体ROI5。主要利用t检验筛选出高、低恶性度PC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然后进一步评价不同范围ROI之间测量结果的差异,并对其进行多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寻求具有最佳鉴别效能的参数。结果共分析48个病灶(17个低恶性度和31个高恶性度)的数据。在高、低恶性度PCa之间,所有偏度值及峰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对于不同大小的ROI,ADC均值及其百分位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低恶性度PCa的值均高于高恶性度PCa),ROI1、2所对应的部分标准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随着ROI范围的缩小,除了高恶性度PCaADC值所对应的10%百分位数以外,所有ADC值、百分位数及其所对应的标准差均随之减小,但高、低恶性度病灶所对应的差异越来越小。ROI5与ROI1的ADC值、百分位数及其标准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于第10百分位数,ROI1所对应的ADC值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最大,与ROI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91vs0.860,P〈0.05),但与ROI3、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91vs0.825,0.891vs0.817,P〈0.05)。结论不同范围的ROI对ADC值及其百分位数的测量均�

  • 标签: 前列腺癌 恶性程度 直方图分析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多弥散敏感系数(b值)弥散加权成像联合DCE-MRI检测应用于前列腺癌鉴别诊断时的效果。方法:将50例患有前列腺癌或前列腺增生疾病的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分别接受多弥散敏感系数(b值)弥散加权成像联合DCE-MRI检测和病理检测。比对鉴别诊断结果,根据所患疾病分组后,比对不同b值下的ADC 值(表观弥散系数)。结果:50例患者病理检测结果显示,前列腺癌29例、前列腺增生21例;分组后,随着b值的提升,无论是前列腺癌还是前列腺增生,对应的ADC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且相同b值情况下,前列腺癌的ADC水平均低于前列腺增生的ADC水平,P<0.05。结论:多弥散敏感系数(b值)弥散加权成像联合DCE-MRI检测方法应用于前列腺疾病诊断时,检测结果与病理检测金标准大致相当,准确性较强。

  • 标签: 多弥散敏感系数 弥散加权成像 核磁共振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在较低级别胶质瘤(lower-grade gliomas, LGG)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 IDH-1)突变状态和瘤细胞增殖活性中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并测定IDH-1突变状态和Ki-67增殖指数的44例LGG患者病例,其中IDH-1突变型24例,IDH-1野生型20例。在ADC图上测量病灶实质的最小ADC值(ADCmin)、平均ADC值(ADCmean)和对侧镜像正常脑白质的ADC值,计算相对最小ADC值(rADCmin)和相对平均ADC值(rADCmean)。比较LGG IDH-1突变型和IDH-1野生型组间各ADC值间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各ADC值对IDH-1突变状态的评估效能,并分析其与Ki-67增殖指数间的相关性。结果IDH-1突变型组的ADCmin、ADCmean、rADCmin和rADCmean值均高于IDH-1野生型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各参数均能对IDH-1突变型和IDH-1野生型LGG进行有效区分,其中,rADCmin鉴别效能最佳,以0.978为最佳截止值,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38、80.00%、83.33%、81.82%、80.00%和83.30%。LGG ADCmin、ADCmean、rADCmin和rADCmean与Ki-67增殖指数间均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r=-0.552、-0.590、-0.532、-0.579,P均<0.05)。结论ADC值可用于评估LGG IDH-1突变状态,对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评估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脑胶质瘤 较低级别胶质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 Ki-67增殖指数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目的: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及其周围腺体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个浸润性导管癌和23个纤维腺瘤的DWI图像,测量瘤区(G1)、近瘤区(G2)、远瘤区(G3)及对侧正常腺体区(G4)ADC值,比较不同区域的分布及差异。结果41个浸润性导管癌DWI为高信号,平均ADC值(1.13±0.16)×10-3mm2/s,而23例纤维腺瘤DWI为等或略高信号为主,平均ADC值(1.69±0.18)×10-3mm2/s,两者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1,P<0.05)。浸润性导管癌自G1区至G4区ADC值逐渐升高,其中G1与G4区、G2与G4区、G1与G2区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3与G4区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腺瘤各区与对侧正常腺体G4区之间及G1与G2区之间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C值在浸润性导管癌内部及周围区域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通过对近瘤区ADC值测量,有助于判断乳腺癌是否周围浸润及为保乳手术提供依据。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纤维腺瘤
  • 简介:60例T2DM伴下肢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静脉滴注2周后口服,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baPWV、动态血糖,计算FBGCV,并测定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空腹C肽(FC-P)水平,计算HOMA2-IR,观察α-硫辛酸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HbA1C、HOMA2-IR以及治疗组FBGCV、oxLDL、baPWV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组baPWV、oxLDL、FBGCV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均﹤0.01),但两组HbA1C、FC-P、HOMA2-IR无差异,FBGCV与baPWV、HbA1C、oxLDL、HOMA2-IR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FBGCV与HOMA2-IR、oxLDL、baPWV相互间均密切相关,硫辛酸静脉加口服的序贯治疗可明显改善T2DM患者FBGCV、baPWV,从而改善DM慢性血管并发症,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改善血糖变异性有关,但对胰岛素抵抗无改善。

  • 标签: 糖尿病 2型 Α-硫辛酸 脉搏波传导速度 血糖变异性 胰岛素抵抗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