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酮、β-HCG、雌二醇检测在早孕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04例早孕妇女,进行孕酮、β-HCG、雌二醇(早孕三项)检测,并配合B超检查,结果分成正常宫内孕和异位妊娠(EP)两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结果比较。结果EP组早孕三项检测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宫内孕组。讨论妇女月经周期中,雌激素水平低下和黄体功能不全致孕激素分泌不足,可能为EP发生的高危因素。对于雌激素水平低下、黄体功能不全患者应予相应治疗后受孕,可减少EP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孕酮 &beta -HCG 雌二醇 异位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小儿铜,锌,铁,钙,镁水平。方法对于我院儿童保健门诊检查1088例小儿,其中男572例,女516例,分0—2岁,3—4岁,5—6岁三组取其空腹全血测定铜,锌,铁,钙,镁,分别统计三组非正常值的发生率。结果发现本市0—6岁小儿微量元素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年龄阶段之间铜,锌,铁,钙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各年龄阶段需求不同,应根据各年龄阶段均衡营养,定期测量微量元素,据监测结果补充微量元素,不应盲目给予。

  • 标签: 微量元素 全血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检测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蛋白的表达,旨在探索端粒酶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TRAP-PCR银染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和15例正常胃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同时收集每一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将上述标记物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pTNM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端粒酶在正常胃粘膜的表达为13.3%(2/15),胃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77.5%(31/40),差异有显著性P<0.01;端粒酶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TNM分期及有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端粒酶活性是与肿瘤浸润深度相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对它的检测有助于对胃癌患者的转移和预后做出更准确地判断,更好的指导胃癌的治疗。

  • 标签: 胃癌 端粒酶活性 临床病理参数 预后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后抑郁(PCHD)患者甲状腺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将126例脑出血患者分为抑郁组(67例)和非抑郁组(59例),同时选择61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对照组及脑出血后第2天、第7天、第14天、第30天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患者,在发病第2、7、30天FT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FT4和TS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组病人FT3水平明显低于同期非抑郁组水平(P<0.05),抑郁组病人FT4和TSH水平明显高于同期非抑郁组水平(P<0.05);血清FT3,FT4和TSH与HAMD评分密切相关。结论脑出血患者抑郁症状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变化有关,血清FT3、FT4和TSH可作为观察脑出血患者抑郁症状的客观指标。

  • 标签: 脑出血 抑郁 脑出血后抑郁 甲状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孵育时间在ELX808酶免分析仪(美国宝特BIO-TEK)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过程中,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了解ELISA方法对HBsAg和抗-HCV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因人为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方法由于在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过程中,酶免分析仪短时间处理数张酶标反应板时,会有发生“堵车”现象,本实验分别选择不同参数的标本作为实验对照,延长ELISA方法的孵育时间,让ELISA酶标反应板在孵育室(孵育箱)中滞留相应的时间后才进入读板状态。结果孵育时间延长对阴性样本无影响,对阳性、弱阳性和质控血清都有影响,从而会影响临界值得计算和血清样本结果的判断。结论酶标反应板孵育时间最好不要超过标准时间15分钟,否则HBsAg和抗-HCV的实验结果都将会失控。

  • 标签: 孵育时间 ELISA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分析老年人血尿酸情况。方法对1893例老年人进行血尿酸检测分析。结果老年人高血尿酸的阳性率为13.05%,略低于近年文献报道。结论近几年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宣传高血尿酸对人们的危害,以及老年人对高尿酸血症的重视,令老年人的高尿酸血症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梅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快速血浆反应素(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3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在检测梅毒阳性率中的应用。方法应用TP-ELISA、RPR、TPPA3种方法同步检测了297例梅毒的血清学,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并分析。结果在297例TP-ELISA阳性的血清标本中TPPA阳性率为88.55%,TP-ELISA法和TPPA法阳性率并不完全一致,RPR滴度高低和TP-ELISA数值范围有一定的相对应性,但在RPR中有一定的假阳性率。结论入院患者无论手术与否均应进行RPR和TPPA检测,以减少潜伏梅毒的漏诊和误诊且不能通过TP-ELISA数值来反映患者的传染状态,但可作为梅毒检测理想的筛选方法。

  • 标签: TP TPPA TP-ELISA RPR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并分析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水平与健康人群的差异。方法选择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血糖检测,与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80体检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C、LDL-C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HDL-C水平则略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群体中的高脂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

  • 标签: 糖尿病 血脂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电化学发光分析法(ECLIA)对甲胎蛋白(AFP)检测的效果。方法对65例血清标本同时采用ELISA和ECLIA方法进行AFP检测,并对同一标本连续测定20次进行批内变异的比较,同时对标本每天测定1次,连续测定20天进行批间变异比较。评价两种方法的稳定性、敏感性及重复性。结果ECLIA其检出限为0.50μg/ml,线性范围为0.50μg/ml~3000μg/ml;当AFP<400μg/ml时,ELISA和CL对AFP检测敏感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当AFP>400μg/ml时,ECLIA检测敏感性高于ELISA,P<0.05,有统计学差异;ECLIA低、中、高值批内和批间CV均小于5,较ELISA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结论ECLIA敏感性高、稳定性、重复性好。

  • 标签: 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统计396例住院患者的ABI检测,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下肢动脉疾病发生率。结果发现随着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增加及年龄的增加与ABI值呈负相关,ABI值异常降低在高龄老年中发生率高。结论ABI检测对诊断下肢动脉疾病能提供客观的标准,有助于预测肢体存活、伤口的愈合和存活。

  • 标签: 踝臂指数 下肢动脉疾病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保证尿液检测中白细胞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参照尿液检验有关标准,制定一系列的质量控制,并进一步探讨可能影响尿中白细胞检测的因素。结果尿液分析仪中白细胞的检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结论尿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仅只能作过筛试验,而镜检才是确诊的依据。

  • 标签: 尿液分析仪 白细胞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两种HIV抗体检测方法与确证方法比较,选择适合输血前筛查HIV感染患者的方法。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HIVELISA)对48621例输血前标本进行HIV抗体筛查,对阳性标本进行金标法测定,同时随机抽取的20例阴性标本也进行金标法测定,作为对照。对任一试剂检测阳性的标本和对照标本都按规定送检HIV确诊实验室进行确证[1]。结果抗-HIVELISA法特异性较高,达92.0%,HIV金标法特异性高,达98.7%,与确证方法接近。结论抗-HIVELISA法特异性较高,特别适合批量标本的检测,可以作为临床HIV初筛试验。用金标特异性高操作简便,快速,对ELISA法检测出的阳性标本进行复检,能较快确认标本HIV阳性可能性,评估感染的风险程度。两种方法可相互结合,及时对患者做出诊断,及早采取措施保护职业暴露人员[2]。

  • 标签: HIV AIDS ELIS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HIV抗体检测 职业暴露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心室晚电位(VLP)情况。方法:对108例ACS行VLP检测。结果: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VLP阳性率30.00%,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VLP阳性率18.18%,不稳定心绞痛患者VLP阳性率8.57%,两两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冠脉病变的加重,VLP的阳性率增加。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室晚电位 分析
  • 简介:目的制备左氧氟沙星热敏型耳用凝胶,并对其体外释放性能进行检测。方法制备以泊洛沙姆407为基质的左氧氟沙星热敏性耳用凝胶,根据中耳温度筛选泊洛沙姆407的最佳处方浓度,采用立式Franz扩散池模型对该制剂的体外释放性能进行研究。结果左氧氟沙星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3.0~10.5mg/L,在此浓度范围内吸光度(A)和浓度(c)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即C(mg/L)=12.582A+0.2976(r=0.9986,n=6);平均回收率为100.09%,相对标准偏差(RSD)=0.61%(n=6);泊洛沙姆407在处方中的最佳浓度为17%;药物释放具有一定的控释性,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特征。结论该耳用热敏型凝胶具有较好的控释性能,且制备方法简单,用药剂量易于控制。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泊洛沙姆407 热敏型耳用凝胶 体外释放 立式扩散池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超用于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检测的准确性。方法选取40例有一次及以上剖宫产史的妊娠晚期孕妇(有剖宫产史组),另选取无剖宫产史的妊娠晚期孕妇40例(无剖宫产史组),两组孕妇均接受产前B超子宫下段厚度检测,并于剖宫产术中接受子宫下段厚度测量,对比分析各组术前B超检测与术中实际测量的子宫下段厚度结果,及两组之间的检测结果。结果无剖宫产史组产前B超检测子宫下段厚度(4.81±0.78)mm,术中测量厚度(4.51±0.71)mm,P>0.05,两次测量厚度无明显差异;有剖宫产史组产前B超检测子宫下段厚度(4.42±0.98)mm,术中测量厚度(4.31±1.02)mm,P>0.05,两次测量厚度无明显差异。无剖宫产史组平均子宫下段厚度均大于有剖宫产史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晚期B超检测子宫下段厚度基本与实际厚度相同,且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普遍薄于无手术史的孕妇。

  • 标签: B超 妊娠晚期 子宫下段厚度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尿毒症患者人工造瘘血管的检测体会。方法对2009年5月-2010年5月38例尿毒症患者预行人工造瘘者进行上肢血管术前,术后检查瘘口处动静脉吻合状况、血管壁及管内血流状态进行检测。彩色多普勒检查可清晰显示血管基本情况及血液动力学改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人工造瘘血管术前术后有重要评估价值,是监测血透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检测手段。

  • 标签: 彩超 人工动静脉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测定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方法血细胞分析仪分析后,又对其中的血小板直方图异常、血小板测定值与直方图不符、MCV(平均红细胞体积)<70f1、血小板计数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的约合三千余例进行目视显微镜计数或采用其它方法重新采血计数。结果血小板抗凝剂,小红细胞数量、试剂的质量、抗凝剂的种类及比例、标本放置时间、血小板体积异常等均可影响正确计数血小板数量。结论血小板计数影响因素较多,应结合直方图进行判断,

  • 标签: 血小板 影响因素 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