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造景本身是比较复杂的,也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园林植物是重要要素,是生命要素,赋予植物本身一种美,整体景观就有一种生命之美,这是硬质景观所不能替代的。正因为它的生命之美,所以应该用可持续、生态化的理念引导规划设计者用不同的造景手法营造园林意境,做出自身特色。

  • 标签: 景观设计 植物造景 作用 艺术 原则
  • 简介:植物保护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植物保护专业应建立以课堂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为基础,科研训练环节、社会实践活动为补充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实验课注重操作技能训练,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注重能力培养,科研训练注重个性发展,社会实践注重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毕业实习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

  • 标签: 植物保护专业 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质量
  • 简介:在概述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的影响与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研究概况的基础上,综述香蒲植物对重金属的累积和耐性特征,旨在充分挖掘香蒲植物的环保新用途,为水土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一些植物对重金属具有根系累积、细胞壁结合、液泡区隔化以及抗氧化等耐性机制;香蒲植物生长繁殖快,生物量大,对重金属耐性较强,根系累积重金属量较大,是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适合物种。

  • 标签: 香蒲 重金属 累积 耐性
  • 简介:摘要园林艺术观赏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配置和规划。植物是风景园林中最关键的元素,在园林设计中加入植物的配置和规划,能够大大提高园林设计的观赏性和艺术性。本文就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规划进行分析。

  • 标签: 风景园林 设计规划 植物配置
  • 简介:摘要近几年中医学在国际和国内快速发展,国家对中医学日益重视和支持。中医学高校在不断壮大,与此同时中医学课堂教学和中草药研究对实物中草药标本的需求也产生了新的迫切需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便于研究者对中草药的观察和研究,本文作者对传统的腊叶标本制作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建议植物腊叶标本的保色制作方法。本文对改进的方法和传统制作方法进行了实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标本制作方法能够很好的保持标本植物原有的色泽。文中详细介绍了改进的标本制作方法,期望对提高腊叶标本制作的速度和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腊叶标本 制作 标本保色
  • 简介:简要分析了城市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基本原则,提出了惠州城市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策略,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惠州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惠州 城市生态公园 植物景观设计
  • 简介:国际最权威的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在2014年的4月批准了口服植物神经酰胺治疗人体皮肤由衰老引起的皮肤干燥、皱纹、下垂、变薄等问题的临床应用,明确了植物神经酰胺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同年美国著名的电视医学节目“Dr.OZ”专门就口服植物神经酰胺办了一期节目,称之为新的青春之泉(thenewfountainofyouth),并在国际上掀起了热潮。

  • 标签: 神经酰胺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植物 皮肤干燥 人体皮肤 临床应用
  • 简介: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代谢组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系受内外环境扰动后(基因的改变或环境的变化),其产生的小分子代谢物变化的科学。代谢组学已被广泛应用于天然药物开发、植物学、微生物学和食品安全等研究领域。本文对代谢组学的形成与发展、植物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及其在烟草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代谢组学的发展及其在烟草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认为代谢组学将在烟草基因功能解析、揭示代谢网络调控机理和提高烟草品质等生物技术应用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 标签: 植物代谢组学 烟草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党的十八大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十八大全面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描绘了今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

  • 标签: 节约型园林 生态园林 景观设计 植物配置
  • 简介:苔藓植物分布范围极广,可以生存在热带、温带和寒冷的地区(如南极洲和格陵兰岛)。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苔藓植物一般生长密集,有较强的吸水性,因此能够抓紧泥土,有助于保持水土。本文主要对观赏苔藓植物的概况、繁殖方式及技术应用等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 标签: 观赏苔藓植物 引种栽培技术 概况 繁殖方式 园林景观 分株
  • 简介:植物生产类专业的网络资源主要包括精品课程、专业网站、文献数据库、微博与微信等公众平台,在植物生产类专业的实际教学应用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授课效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掌握学科前沿动态,同时以生为本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

  • 标签: 植物生产类专业 网络资源 教学应用
  • 简介:2011年8月和10月分别对滦河水体浮游植物进行了采样和分析。结果表明滦河浮游植物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99种,物种多样性较高。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以蓝藻门为主,滦河水体蓝藻门细胞密度较大,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绿藻门和硅藻门。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均空间分布不均,其数值沿程变化趋势较一致,上游较中下游低,显示上游水体富营养化水平较低,而中下游富营养化水平较高。从细胞密度和生物量评价,上游富营养化水平较低,而中下游富营养化水平较高。结合Pielou指数和Simpsen指数评价滦河水体污染状况,表明上游大部分样点为寡污型水体,下游大部分样点为中污型水体。浮游植物指示污染类型分析表明,污染指示种类污染10月较8月多。本研究对滦河水体污染状况及水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滦河 浮游植物 生物多样性 指示生物 污染类型
  • 简介:摘要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植物是园林绿化的主体,能够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和陶冶情操,也能够平衡城市的生态环境,在调节气候、美化面貌、净化空气、提高品位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要想实现这些作用,关键是园林植物的正确选择与科学配置。本文在此对如何让做好园林植物的生态科学配置做了详细的研究。

  • 标签: 生态 园林 手法
  • 简介:摘要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是巩固园林绿化成果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和病虫害发生原因着手,阐述了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以期为有关的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 标签: 城市园林 植物病虫害 防治技术
  • 简介:为了促进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进程,势必要全面系统地开展土壤环境质量基准的研究工作.理论上,水、土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互相依赖和关系密切的系统;同时,水生态毒理及其质量基准研究起步早,研究方法相对成熟.因此,从水质基准来推导土壤环境质量基准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与实践意义.本文首先从土-水系统中污染物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环境行为两方面简要阐述污染物在土-水系统中的分布规律;然后,扼要介绍了平衡分配(EqP)理论及其在环境质量基准研究中的应用;之后,从EqP方法的不确定性、毒理数据选用的争议性、K.c的局限性和分配系数的确定方法选择性等方面,探讨了平衡分配法在土壤环境质量基准研究中应用的瓶颈问题;最后,对此项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 标签: 土壤环境质量基准 水质基准 环境标准 平衡分配法 分配系数 生态毒理效应
  • 简介:研究不同植被恢复年限弃渣场土壤侵蚀物理性质特征,可为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及植被恢复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以重庆市典型弃渣场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及室内综合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恢复年限弃渣场的边坡不同部位土壤物理性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恢复年限弃渣的细小颗粒(〈0.25mm)含量差异较大,其随着时间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随着恢复年限增加,弃渣容重呈减小的趋势,2月弃渣容重在1.48~1.64g/cm3,4年弃渣容重可达1.20~1.40g/cm3,而弃渣场不同坡位的总孔隙度均与土壤容重呈反比;土壤水分含量明显增大,4年弃渣边坡的自然含水率为2月和2年弃渣的2倍左右,田间持水量也以4年弃渣最大,其平台及边坡的平均持水量为22.26%;在植物根系及其枯落物作用下,弃渣边坡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其增强了边坡稳定性。

  • 标签: 植被恢复 边坡 稳定性 弃渣场
  • 简介:试验采集不同种植年限(0年、5年、10年、15年、20年、25年、30年)的大棚菜田土壤,研究种植地肤对其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肤对土壤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修复效率较高,其中多酚氧化酶的修复效率依次为28.58%、52.19%、72.69%、63.55%、65.16%、66.36%、90.88%;过氧化物酶的修复效率依次为14.66%、22.95%、59.34%、47.08%、48.74%、61.35%、91.92%,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修复后有所增加。

  • 标签: 地肤 种植年限 大棚菜田 还原酶活性
  • 简介:以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arborescens)为材料,通过近2年移栽建植试验,研究了土壤含水率和气温在移栽建植过程中对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移栽后1周内,土壤平均含水率低于8%时,移栽成活率极低,甚至会导致移栽苗木全部死亡;土壤平均含水率高于12%,移栽成活率较高,有利于移栽建植成功。高气温与土壤缺水均会严重制约华北驼绒藜移栽建植效果;高气温会加剧土壤含水率低而造成的移栽苗木失活现象。

  • 标签: 华北驼绒藜 移栽建植 土壤含水率 气温
  • 简介:摘要近年来,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土壤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本文总结了我国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及污染的现状,并对重金属的危害及其特点进行了简要阐述,最后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概述。

  • 标签: 重金属 污染 防治措施
  • 简介:利用农业生态系统过程模型(AgriculturalProductionSystemssIMulator,APSIM),研究了1980-2010年间中国华北平原农田土壤有机碳(SoilOrganicCarbon,SOC)的时空变化。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校正后的APSIM模型总体能够较好地模拟徐州、郑州和昌平3个长期定位试验站点中各处理下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变化以及SOC的变化。区域模拟结果显示,1980-2010年间华北平原大部分农田SOC呈增加趋势,仅河北省的北部、山东省中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农田SOC减少。华北平原总的农田面积约为24.52Mha(1ha=0.01km^2),其SOC密度的平均变化速率为0.35Mg(C)ha^-1a^-1,总的SOC贮量增加了约257.43Tg。在京津冀地区、山东省以及河南省的农田中,SOC分别平均增加了102.05、59.82、95.56Tg。SOC的增加,主要归功于过去几十年里外源碳投入量的增加。

  • 标签: 土壤有机碳 APSIM模型 华北平原 时空变化 碳投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