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阈值前期1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科医学部住院治疗的阈值前期1型ROP且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的患儿107例(208眼),其中行康柏西普治疗(IVC)45例(86眼)作为IVC组,雷珠单抗治疗(IVR)62例(122眼)作为IVR组。IVC组中I区病变16例(32眼),II区病变29例(54眼);IVR组中I区病变23例(46眼),II区病变39例(76眼)。术后定期随诊观察眼内炎症反应、ROP病变消退情况、ROP病变复发再治疗率和复发再治疗间隔时间。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2组间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治疗时矫正胎龄、病变分区、急进型ROP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VR组和IVC组的复发再治疗率分别为45%和35%,其中I区为61%、63%,II区为37%、19%,2组间II区病变复发再治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4,P=0.024)。IVR组和IVC组II区复发再治疗时间分别为注药后(8.8±2.5)周和(11.2±3.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治疗ROP均有效,治疗后复发与病变分区有关,且康柏西普治疗II区病变复发再治疗率低于雷珠单抗的治疗。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康柏西普 玻璃体腔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构筑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HE)血管生成三维模型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9年4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例4个月龄男性KHE患儿,将术中切除的瘤体组织作为实验样本。将处理后的瘤体新鲜标本种植于双层夹心法构筑的纤维凝胶培养体系中,完成KHE血管生成三维模型的建立。潮湿恒温孵育,隔日换液,每日观察生长情况。待模型生长稳定后,取生长情况较好的模型制成冰冻切片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实验验证。结果构筑的模型孵育2~4 d萌生出新生的血管芽,12~16 d血管生长情况趋于稳定,新生血管交错成网状,可观察到明显的管腔样结构,大部分模型于26~30 d后开始凋亡,个别模型直至孵育第54天仍未凋亡。经形态学观察、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实验鉴定,证实新生的血管网由KHE血管内皮细胞组成。结论纤维蛋白凝胶培养体系能够完成KHE三维血管生成模型的培养,具有培养时间短、存活时间长、操作简便、实验成本低、易于干涉的特点。

  • 标签: 内皮细胞 体外培养技术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联合川芎嗪综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120名急性脑梗塞患者常规神经内科处理基础上随机分为三组:长春西汀组、川芎嗪组及联合治疗组。分别给予长春西汀30mg/次/日、川芎嗪注射液160mg/次/日及长春西汀联合川芎嗪治疗,疗程均为14天。结果三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 标签: 急性脑梗塞长春西汀川芎嗪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危险度分级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地西他滨治疗,观察治疗前后CD3+、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于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接受治疗的MDS患者4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予以地西他滨传统治疗,研究组根据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IPSS)进行评分及预后分级。针对不同危险度分级,给予相应剂量的地西他滨治疗,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监测治疗前后CD3+、CD4+、CD8+ T细胞比例,CD4+/CD8+水平变化情况,治疗前后血细胞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15/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10%(8/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09,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7.23±7.34)%比(70.52±6.61)%,(33.57±4.05)%比(29.32±3.67)%,(1.31±0.21)比(0.91±0.20),t值分别为3.096,3.485和6.481,P值均<0.05];而CD8+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36±3.05)%比(25.41±2.78)%,t =5.472,P<0.05]。治疗后研究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87±0.32)×109/L比(4.21±0.23)×109/L,(105.75±0.63)g/L比(91.31±0.45)g/L,(101.27±3.65)g/L)比(80.34±2.46)g/L,t值分别为20.336,91.510,15.997, P值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分层治疗MDS的临床疗效更佳,有利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促进血常规的恢复,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地西他滨联合阿柔比星+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CAG)方案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安阳地区医院高危MDS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30例)与单一组(30例),单一组采用CAG方案治疗,联合组采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8+)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表达,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缓解率(93.33%)高于单一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联合组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D-1+CD3+T、PD-1+CD8+T表达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TLA-4+CD3+T、CTLA-4+CD8+T表达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单一组(13.3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高危MDS患者效果显著,可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中PD-1、CTLA-4表达,改善血常规水平,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可为临床治疗高危MDS患者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地西他滨 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AG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纯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单纯黄斑格栅激光光凝及二者联合治疗对弥漫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将2016年8月至2019年10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弥漫型DME 74例(82眼)分为单纯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组(A组,31眼)、单纯黄斑格栅激光光凝组(B组,24眼)和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组(C组,27眼)。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视力、黄斑中心区厚度、FFA及注射次数。结果治疗后A组和C组BCVA及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B组治疗后BCVA无改善;B组CMT治疗后1个月无改善,治疗后3及6个月CMT下降(P<0.05)。治疗后BCVA及CMT的改善程度A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优于B组(P<0.05)。治疗后6个月FFA改善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内康柏西普平均注射次数C组少于A组(P=0.001)。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激光光凝与单纯康柏西普注射治疗弥漫型DME效果相近,均优于单纯黄斑格栅激光光凝;黄斑格栅激光光凝可减少康柏西普注射次数。

  • 标签: 水肿,黄斑,糖尿病性,弥漫型 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 光凝,激光,格栅样,黄斑
  • 简介:[摘要] 西妥昔单抗广泛应用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rcinoma,mCRC)患者,其通过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配体结合域特异性结合[1],阻断EGFR发生同型二聚体化反应,抑制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的磷酸化,抑制下游信号的传导进而抑制细胞分化、血管生成和转移,最终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2]。西妥昔单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3],其皮疹发生率约达到80%~86%[4],皮肤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可能导致西妥昔单抗减量或者停药,最终影响疾病的转归。有文献报道,西妥昔单抗相关的皮疹与疗效呈正相关,发生皮疹的患者疗效优于不发生皮疹的患者[5],本文对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例结肠恶性肿瘤姑息术后使用西妥昔单抗致皮疹的病例做一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西妥昔单抗 皮疹 疗效 治疗
  • 简介:摘要:永平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耕地以山地为主,山地粮食作物主要种植玉米,历史以来农户喜爱白色玉米品种。

  • 标签: 玉米新品种 推广 调查。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阿托西班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35例宫颈功能不全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分娩孕周与延长孕周均长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新生儿的体重与阿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紧急宫颈环扎术 阿托西班治 宫颈功能不全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对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进行详细分析。方法 对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间收治的80位急性眩晕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把80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甲组为研究组,乙组为参照组)。甲组把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运用到治疗中,乙组单一运用长春西汀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不同数据指标。 结果 甲组和乙组在药物起效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不同时间段眩晕的评分、治疗有效率情况等情况上均表现有明显差异,甲组均明显优于乙组,P

  • 标签: 川芎嗪注射液 联合 长春西汀 治疗急性眩晕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用莫沙必利联合氟西汀治疗临床效果。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184例患者均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入组时间为2019年2月-2021年2月,分组采用随机双盲方式展开,分别采用莫沙必利联合氟西汀(实验组,n=92)及单纯莫沙必利(对照组,n=92)开展临床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胃排空异常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莫沙必利联合氟西汀进行,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胃排空效果。

  • 标签: 莫沙必利 氟西汀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摘要:随着环保要求的提升,生物催化代替化学催化法生产原料药的应用越来越广,生物催化法涉及的最大问题是总蛋白质含量残留的检测。通过配制一定浓度范围内的BSA(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溶液,测试其吸光度,绘制以浓度-吸光度标准曲线。将待测样品经预处理后,稀释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也进行吸光度的测试,换算出以BSA标准牛血清蛋白计算的待测样品中的蛋白质总含量。磷酸西格列汀蛋白质总含量残留检测方法的定量限、线性、回收率良好。

  • 标签: 磷酸西格列汀 水合物 蛋白质含量 检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多波长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视网膜大动脉瘤32例(32眼)纳入本研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联合多波长激光光凝治疗,B组行单纯多波长激光光凝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BCVA均有提高(A组:F=16.109,P<0.001;B组:F=6.145,P=0.001),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均下降(FA=63.107,PA<0.001;FB=22.842,PB<0.001);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两组间BCVA及C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CVA和CMT早期恢复更快;治疗后6个月,两组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4, P=0.164),但A组CMT低于B组(t=-2.478, P=0.026)。A组的激光光凝(1.19±0.40)次少于B组的(1.44±0.63)次(t=-2.236,P=0.041)。结论康柏西普联合多波长激光光凝及单纯多波长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均有明确疗效,联合治疗早期恢复更快。

  • 标签: 康柏西普,注射,玻璃体内 光凝,激光,多波长,视网膜 大动脉瘤,视网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对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左西孟旦进行治疗,比较这两种方法对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O、CI、EF和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完毕后进行复查也未发现任何异常情况。结论: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左西孟旦,能够显著提高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整体治疗效果,使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促进患者的身体状况尽快好转,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重度心力衰竭 左西孟旦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采取度洛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的效果观察。方法:观察对象选择2020.6-2021.6到本院就医的抑郁症患者70例。由于治疗方式的区别,分研究组35例,常规组35例。常规组给予度洛西汀治疗,研究组给予度洛西汀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抑郁评分。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之前的HAMD评分比较,P>0.05,2组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2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HAMD评分比较,研究组评分比常规组低,(P

  • 标签: 抑郁症患者 认知行为 度洛西汀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治疗中运用曲安奈德+阿柏西普的价值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期间院内的48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运用随机分配方式设置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运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方式开展对照组的治疗工作,运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阿柏西普方式开展观察组的治疗工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情况、眼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眼压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曲安奈德 阿柏西普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 简介:摘要:中学系统学习了地理学相关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但对知识点的学习形式仅限于文字图表,通过考试可以发现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迁移能力欠佳。此次研学旅行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从实际区域环境出发,结合课本知识与乡土地理,带着同学们踏上“川西之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西格列汀的药理作用及在糖尿病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糖尿病的62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本次研究的时间段为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随后遵循简单随机化原则将这62例患者分为二甲双胍组与西格列汀组,每组各31例。其中对二甲双胍组患者采取饮食控制以及二甲双胍药物进行治疗,而对西格列汀组患者采取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取西格列汀药物进行治疗。结果:西格列汀组与二甲双胍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数据对比显著,且西格列汀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二甲双胍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西格列汀 药理作用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西替利嗪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成年哮喘的症状改善情况。方法:现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成年哮喘患者共80例作为样本,按照患者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为40例、实验组为4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实验组采用西替利嗪联合孟鲁司特治疗,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等。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组间数据对比显示(P﹤0.05),说明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较短,对照组相比均较长(P﹤0.05),两组数据对比发现具备统计学差异;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数据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血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结果显示(P﹤0.05),数据具备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治疗满意率较高,对照组相比较低,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替利嗪联合孟鲁司特在成年哮喘治疗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可明显减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西替利嗪 孟鲁司特 成年哮喘 症状 改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