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PDAC是最常见的胰腺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部分胰头癌可致胆管出口梗阻引起黄疸。根据能否外科手术切除,PDAC可分为可切除肿瘤、交界可切除肿瘤、局部进展期肿瘤和转移肿瘤。不同类型患者的治疗目标、方法不同,需要采取的减黄策略亦不同,不同中心、专业医师采取的治疗手段亦有差异。多学科协作讨论有望为患者制定更合适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本文结合近年研究及临床实践,阐述不同类型PDAC合并梗阻黄疸患者的胆管引流策略。

  • 标签: 胰腺癌 梗阻性黄疸 胆管引流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64例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SCL90因子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SCL90因子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惧、精神病、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具有明显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黄疸性肝炎 综合性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思美泰(腺苷蛋氨酸)在阻塞黄疸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4例阻塞黄疸术后应用思美泰和未应用思美泰患者的肝功能改变情况。结果64例患者中33例术后应用思美泰1g/天静脉滴注,同时进行保肝治疗(治疗组)。31例术后只进行保肝治疗(对照组)。术后治疗2-3两周。治疗组术后胆红素和转氨酶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少。结论思美泰能明显改善阻塞黄疸患者术后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应作为阻塞黄疸患者术后的常规用药。

  • 标签: 黄疸 手术 思美泰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磁共振胰岛管成像和经内镜胰胆管造影对诊断梗阻黄疸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8年在我院进行诊断的32例梗阻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先后进行MRCP和ERCP检测。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的成功率和成像结果。结果MRCP诊断的准确率为93.75%,ERCP诊断的准确率为84.38%,两种方式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RCP诊断的准确率高于ERCP,具有优势,更适用于临床诊断。

  • 标签: 梗阻性黄疸 经内镜胰胆管造影 磁共振胰岛管成像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梗阻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由手术和临床证实的12例患者的CT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10例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12例患者中胆管癌6例,胰头癌3例,胆管结石3例。结论CT检查可明确有无梗阻的存在,确定梗阻部位,进一步行定性诊断。

  • 标签: 梗阻性黄疸 多层螺旋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0例黄疸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其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00%,较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8.0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黄疸性肝炎 综合性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64排螺旋CT是一种无创伤的检查,可以作为临床疑诊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准确、灵敏、特异性高,并有助于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64排螺旋CT和PTC测恶性胆管梗阻胆管扩张程度及梗阻部位距肝门距离有较好的一致。64排螺旋CT诊断胆管下段梗阻黄疸疾病是十分有效的检查方法。

  • 标签: 梗阻性黄疸 64排螺旋CT PT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梗阻黄疸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行PTCD外引流术的恶性梗阻黄疸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系统护理。结果术后1-2周黄疸均有较明显的减轻。术后无胆瘘、腹膜炎、腹腔内出血、引流管脱落等并发症发生。住院期间有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性胆汁,其中1例发生堵管,及时发现作冲洗后复通。2例出现高热,抗感染治疗后控制。结论通过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后观察和及时处理,同时作好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PTCD手术成功后的坚强后盾。

  • 标签: 恶性梗阻性黄疸 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阻塞黄疸的疗效。方法将50例阻塞黄疸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20)和高压氧组(n=30),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高压氧组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加以高压氧治疗,Qd,10次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行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及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并于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高压氧组治疗后的TBIL、ALT、GGT、ALP及PT水平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压氧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氧有利于促进阻塞黄疸患者的胆管畅通和黄疸消退,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 标签: 肝胆疾病 阻塞性黄疸 高压氧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味茵陈蒿汤应用于阻塞黄疸治疗中的护肝作用。方法收集我科诊治阻塞黄疸病例42例。随机分组,治疗组21例,以加味茵陈蒿汤治疗;对照组21例,以葡萄糖醛酸内酯治疗。两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分别于服药前与服药后一周抽取所有病例患者血样进行肝功能分析。结果服药前治疗组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均值显示肝功能异常,治疗组与对照组结果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药一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肝功能好转,两组之间各指标均值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恢复阻塞黄疸的肝功能均有作用,治疗组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加味茵陈蒿汤对于恢复梗阻黄疸的肝功能,保护肝脏作用有临床意义。

  • 标签: 加味茵陈蒿汤 阻塞性黄疸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恶性梗阻黄疸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B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PTBS)短期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04年6月—2009年6月经PTBD和PTBS治疗的恶性梗阻黄疸患者107例,参照胆红素下降程度和术后30d内生存情况分为短期治疗有效(91例)和无效(16例)2组,应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非条件Logistic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梗阻时间、梗阻部位、术前胆道感染和肝功能Child-Pugh评分、TBIL、HGB、Cr9个因素与恶性梗阻黄疸介入治疗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示术前胆道感染、肝功能Child-Pugh评分≥9分、Cr≥111μmol/L是恶性梗阻黄疸介入治疗的高危因素。结论:术前胆道感染、肝功能Child-Pugh评分≥9分、Cr≥111μmol/L与恶性梗阻黄疸短期预后关系密切,对梗阻黄疸介入治疗的术前评估有重要参考意义。

  • 标签: 黄疸 梗阻性 介入治疗 短期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手术后并发症与阻塞黄疸血清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探讨加强重度阻塞黄疸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9月至2014年4月施行手术治疗的梗阻黄疸病人病历113例。选取其中施行开腹大手术8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再手术率、死亡率与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关系。结果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B组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意义(x2=5.661,P<0.05)。术后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B组比A组明显增高(x2=4.298,P<0.05)。感染并发症发生率B组显著高于A组(x2=9.711,P<0.01)。再手术率B组23.8%比A组7.3%差别显著(x2=4.332,P<0.05)。死亡率B组19.05%比A组2.4%差别显著(x2=4.326,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是预测梗阻黄疸手术危险的重要指标之一,术前血清胆红素>171μmol/L的病人,特别是血清胆红素>342μmol/L的病人中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再手术率及死亡率明显增高。

  • 标签: 梗阻性黄疽 手术 并发症
  • 简介:  【摘 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采取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本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5月收治的 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常规化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各 50例。常规化护理组给予常规化护理,综合护理组开展综合护理。结果:综合护理组的满意度是 100.00%( 50/50),常规化护理组则是 78.00%( 39/50), P<0.05。护理前两组血清胆红素监测值接近, P>0.05;护理后综合护理组血清胆红素监测值优于常规化护理组, P<0.05。综合护理组黄疸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优于常规化护理组, P<0.05。综合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更少, 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综合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血清胆红素监测值,加速黄疸消失,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综合性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光疗时不顺从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光疗的患儿进行观察分析,找出不顺从的原因,采取使用鸟巢、加强舒适护理等相应护理措施,使患儿顺利完成光疗。结果绝大部分患儿能顺利完成光疗。结论恰当的护理措施能使患儿能顺利完成光疗,减少光疗对患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 标签: 新生儿 光照疗法 不顺从性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在恶性阻塞黄疸减黄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6例老年恶性阻塞黄疸病人行PTCD术。结果所有病人病情均好转。结论PTCD是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减黄术,尤其适用于老年晚期恶性阻塞黄疸病人。

  • 标签: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 治疗 胆汁淤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降钙素原与新生儿感染黄疸的关系及诊断意义。方法分析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79例,根据病因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检测血清PCT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感染组血清中PCT表达率为89.6%,非感染组PCT表达率为13.1%,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是早期区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感染与非感染因素的敏感指标,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降钙素原 新生儿 感染性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对DSA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引流术(PTCD)治疗的患者,给予系统的护理。方法对23例DSA引导下PTCD治疗患者围术期的观察和护理。结果100%患者置管成功,1例患者脱管,其余12例患者通过有效治疗及护理,黄疸有所减退,均带管出院。其中一例患者出现堵管现象,通过有效处理后导管引流通畅。结论PTCD对不宜手术的恶性阻塞黄疸病人是较好的选择,有效的护理能保证患者配合手术,避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极大程度上延长了生存期。

  • 标签: 重度恶性阻塞性黄疸 PTCD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9年 4月份至 10月份,收治的 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包括心理干预、抚触护理在内的综合护理。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在皮肤黄染消失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和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皮肤黄染消失时间为( 5.1±1.4)天,低于对照组的( 8.4±1.6)天。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方面,实验组为( 114.6±12.9) μmol/L,低于对照组的( 155.2±14.2) μmol/L。实验组护理满意度 97.7%,超出对照组 14个百分点。结论 新生儿黄疸患儿治疗期间采取综合护理,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综合性护理 蓝光照射治疗 血清胆红素
  • 简介:目的:十二指肠镜下治疗梗阻黄疸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46例梗阻黄疸患者均经过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然后根据病情分别采用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内镜逆行胆管引流(ERBD)和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结果:采用EST治疗35例,一次取石成功33例(94.3%),2例因结石巨大转手术治疗。采用ERBD治疗8例,一次放置成功7例(87.5%),1例因胆管完全梗阻而转手术治疗。3例急性梗阻化脓胆管炎采用ENBD,引流1周后行EST取石成功。结论:十二指肠镜已成为梗阻黄疸检查和治疗的一项重要手段。十二指肠镜治疗可在不麻醉、不开腹的情况下进行,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疗效肯定、治疗后即可下地活动等优点。EST取石可作为胆总管取石的首选方法。ERBD可作为恶性梗阻黄疸患者姑息治疗的首选方法。

  • 标签: 梗阻性黄疸 十二指肠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