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应用于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两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2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在我院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回顾其临床资料,按照式的不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70例,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对照组80例,行传统开腹治疗。结果两组患者保留肛门率等多个方面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应用于治疗直肠癌,特别是中低位直肠癌,是一种临床效果较为理想的式,治疗效果显著,适于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切除术 中低位直肠癌 临床效果
  • 作者: 李梦 任明扬 徐庆 陈建志 张宏宇 肖毅 傅志聪 张庆彤 姚宏伟 王权 张忠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4-18
  • 出处:《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结直肠外科,长春 130021,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医学中心医院胃肠外科 6370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 200127,中国台北和信治癌医学中心医院外科 112019,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 400042,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 100730,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外科 9077,辽宁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沈阳 11004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医学中心 10005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个手术团队及两个手术团队施行腹腔镜直肠癌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的学习曲线。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理念,收集2010年5月至2020年5月中国taTME病例登记协作研究数据库中44家医学中心1 458例腹腔镜直肠癌taTME数据,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一个手术团队和两个手术团队分别收集资料。一个手术团队先行经腹后经肛的手术操作。两个手术团队同时进行经肛经腹的手术操作(同时操作持续时间≥30 min),但不要求整个手术过程均为两个团队。选择手术量相近的医学中心,按照手术时间顺序收集病例资料,分析不同手术开展阶段的临床资料,探讨学习曲线。以手术时间为参数进行累积和分析,绘制各医学中心开展腹腔镜直肠癌taTME的学习曲线。选择学习曲线差异最大的两家医学中心比较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观察指标:(1)病例资料筛选结果。(2)一个手术团队病例资料收集情况。(3)一个手术团队不同手术开展阶段腹腔镜直肠癌taTME情况。(4)一个手术团队学习曲线情况。(5)两个手术团队病例资料收集情况。(6)两个手术团队不同手术开展阶段腹腔镜直肠癌taTME情况。(7)两个手术团队学习曲线情况。累积和通过CUSUM=∑i=1nXi-U,进行计算,其中Xi表示每例taTME的手术时间,U表示所有病例手术时间的平均值,n表示手术序号。对学习曲线散点图进行拟合,以拟合曲线的顶点作为分界,将学习曲线划分为两个阶段。学习曲线顶点所对应的横坐标为跨越学习曲线所需要进行的手术例数。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病例资料筛选结果:一个手术团队和两个手术团队共收集7家医学中心661例病例资料。(2)一个手术团队病例资料收集情况:收集5家医学中心312例腹腔镜直肠癌taTME病例资料,2号、20号、33号、37号、39号医学中心收集病例资料数分别为42、97、82、35、56例。(3)一个手术团队不同手术开展阶段腹腔镜直肠癌taTME情况:手术量相近的3家医学中心(2号、37号、39号)获得5个手术开展阶段的病例资料。5个手术开展阶段高质量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百分比均≥17/1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13.3%(4/30),吻合口漏发生率均≤10.0%(3/30);5个手术开展阶段TME质量、术后并发症、吻合口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个手术开展阶段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950,P>0.05)。(4)一个手术团队学习曲线情况:2号、20号、33号、37号、39号医学中心学习曲线分别在22例、39例、15和66例、10和28例、20例出现转折点。20号医学中心整体曲线符合学习曲线变化趋势,通过拟合39例为跨越学习曲线所需要累积的最低手术例数。学习曲线差异最大的两家医学中心为20号和33号。20号和33号医学中心病人的性别(男、女),年龄,体质量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1、2、3、4级),行新辅助治疗,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7、20例,(60±10)岁,24 kg/m2(22 kg/m2,26 kg/m2),1、88、8例(无4级病人),8例,11 d(9 d,13 d)和51、31例,(64±11)岁,23 kg/m2(21 kg/m2,26 kg/m2),0、35、43、1例,31例,16 d(13 d,21 d);两家医学中心病人上述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42,t=-2.265,Z=-2.032、 -6.870,χ2=22.120,Z=-8.408,P<0.05)。(5)两个手术团队各医学中心病例资料收集情况:收集5家医学中心259例腹腔镜直肠癌taTME病例资料,2号、8号、18号、33号、44号医学中心收集腹腔镜直肠癌taTME例数分别为46、47、78、43、45例。(6)两个手术团队不同手术开展阶段腹腔镜直肠癌taTME情况:手术量相近的4家医学中心(2号、8号、33号、44号)获得4个手术开展阶段的病例资料。4个手术开展阶段高质量TME百分比均≥50.0%(13/2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35.0%(14/40),吻合口漏发生率均≤22.5%(9/40);4个手术开展阶段TME质量、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252、4.733、8.848,P>0.05)。4个手术开展阶段病人吻合口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个手术团队的学习曲线情况:2号、8号、18号、33号、44号医学中心学习曲线分别在28例、16例、12和58例、10和36例、14和36例出现转折点。2号医学中心整体曲线符合学习曲线变化趋势,通过拟合28例为跨越学习曲线需要累积的最低手术例数。学习曲线差异最大的两家医学中心为2号和33号。2号和33号医学中心病人的年龄,T分期(0/is、1、2、3、4期)分别为(60±12)岁,3、1、9、11、20例和(65±10)岁,2、3、22、15例(无4期病人);两家医学中心病人上述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80,Z=-4.033,P<0.05)。结论一个手术团队开展腹腔镜直肠癌taTME,39例为跨越学习曲线需要累积的最低手术例数;两个手术团队为28例。

  • 标签: 直肠肿瘤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中国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病例登记协作研究 学习曲线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切除保留肛门治疗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4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24例患者分成两组,腹腔镜组与常规组,每组1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腹腔镜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00%,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1),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1年都未出现转移及复发。结论腹腔镜前超低位直肠切除保留肛门治疗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短期复发率低,具有可行性。

  • 标签: 腹腔镜 低位 直肠癌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经肛和经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两种不同方法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8月在我院接受诊断需切除治疗的直肠癌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在患者入院时按照数字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经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研究组采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撤出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长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各指标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腹腔镜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中保留左结肠动脉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研究。方法:选用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2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分组研究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均对患者实施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研究组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对照组不保留左结肠动脉,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肠系膜下动脉淋巴扫清数据好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直肠癌疾病治疗中实施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可以预防术后吻合口漏发生,对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左结肠动脉 直肠癌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改良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2月到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112例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采用根据所选择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观察B组和对照A组,各56例,对照A组采用腹腔镜辅助切口全直肠系膜切除进行治疗,观察B组采用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进行治疗,并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B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显著优于对照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的低于对照A组,两组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中治疗直肠癌患者选择使用改良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改良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直肠癌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者行经腹经肛双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改良Bacon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30例,以组间均衡分配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应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观察组应用经腹经肛双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改良Bacon,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实验结果,观察组的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经腹经肛双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改良Bacon,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经腹经肛双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改良Bacon术 低位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直肠经肛门拖出式手术与直肠切除对低位直肠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低位直肠癌(2018年4月-2019年4月,共30例)分为二组,即观察组(n=15)与对照组(n=15)。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经肛门拖出式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直肠切除。分析两组临床各项指标及炎性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各指标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炎性指标显著较低,P<0.05。结论临床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我们建议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经肛门拖出式手术,可促进患者更快康复。

  • 标签: 腹腔镜 直肠经肛门拖出式手术 切除术 低位直肠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切除在治疗食管肿瘤和食管较长瘢痕狭窄的外科应用。方法研究86例应用食管切除治疗的患者,在手术期间的手术准备,以及注意应用。结论采用食管切开在治疗食管肿瘤和食管其他疾病提手术以及治愈的成功率,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 标签: 食管切开术 外科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胆囊切除相关护理进行总结,以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和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5年8月,接受胆囊切除患者212例,进行有效护理。结果212例均达到有效预防和治疗的目的,患者对治疗结果均满意。结论胆囊切除中科学有效的护理,可以有效地保障手术成功、提高医疗质量、达到预期护理的目标。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有效护理 措施
  • 简介:LS术前可应用脾动脉栓塞,John〔5〕游离脾脏的顺序为脾下极、脾门血管、上极血管,脾切除后ITP复发的主要原因是中遗留副脾

  • 标签: 脾切除术 腹腔镜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诊疗体会。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1年7月~2014年10月间腹腔镜胆囊切治疗的24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45例病人中,顺利完成手术237例,5例因胆囊周围粘连严重转开腹,2例发生胆囊动脉和肝右动脉出血,中处理成功未中转开腹,1例因炎症较重,解剖关系辨认不清至胆总管横断伤,中及时发现并中转开腹,在直视下行胆总管修补,胆总管内置“T”管,术后支撑6个月拔管,手术时间前期约90~120分钟左右,近两年逐步缩短至50分钟左右,住院时间平均约3~5天。213例术后随诊均无发热、黄疸等症状。结论严格掌握LC手术适应证,加强基本功训练,熟练掌握手术器械,严谨的学术态度,果断及时地中转开腹手术是避免和处理LC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方法。

  • 标签: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 腹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逆行胆囊切除临床应用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逆行胆囊切除病人62例,且也有顺逆行相结合的方法切除胆囊,有效地避免了损伤胆管.结果全部治愈,无胆管损伤.结论该手术方式的应用,可避免胆管损伤.具有创伤小、痛苦轻、胃肠干扰少、恢复快、切口疤痕小等优点.

  • 标签: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逆行胆囊切除术 普通外科 手术 胁痛 微创医学
  • 简介:摘要子宫颈肌瘤是子宫肌瘤的特殊类型是女性最常见的疾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如果子宫肌瘤大于子宫的大小或者经过药物治疗效果无效和无须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可行子宫切除1。我院2005年4月—2009年7月收治子宫肌瘤病人130例,行腹式子宫切除96例。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治疗,加强围期的护理,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实施,促进了病人的康复。现将治疗总结如下。

  • 标签: 子宫肌瘤 切除术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