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额筋膜瓣悬吊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52只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行额筋膜瓣悬吊术,术后随访半年到6年。结果治愈35只眼,治愈率为67%;好转17只眼,好转率为33%。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额筋膜瓣悬吊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简单、有效,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上睑下垂 额肌筋膜瓣悬吊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推拿治疗筋膜疼痛综合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诊所收治的筋膜疼痛综合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热疗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治疗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效果确切,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僵硬,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 推拿治疗 按摩治疗肌筋膜炎综合症 有效率
  • 简介:目的:观察筋膜疼痛综合征(MFPS)病人“扳机点”(TrPs)的皮质电位变化,并探讨其临床定位价值。方法:选择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65例,先由同一医师用指诊法定位TrPs,并在TrPs、TrPs周围点(上、下、左、右3m1)及躯体对侧相应点(对侧点)测定每一点的体表电位,然后在扳机点施行镇痛药注射疗法或小针刀治疗,待疼痛明显好转后再一次测定每一点的皮质电位。结果:治疗前TrPs的皮质电位明显高于周围点及对侧点(P<0.0l和P<0.05);治疗后扳机点皮质电位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TrPs具有皮质电位增高的特性;TrPs皮质电位的变化可间接反映其应激性。皮质电位测定具有辅助定位TrPs的价值,如果结合临床指诊测定,可做到正确定位TrPs。

  • 标签: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扳机点” 皮质电位 镇痛药 小针刀
  • 简介:目的:用随机对照试验比较稳定型[牙合]垫与预成[牙合]垫治疗筋膜疼痛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2个中心的60名患者被分配到稳定型[牙合]垫(S组,n=33)或预成[牙合]垫组(R组.n=32)。患者均罹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疼痛,持续时间为3个月至40年不等。用RDC/TMD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症状和体征的检查.指定一名全科医师进行治疗。疼痛治疗的结果用视觉模拟刻度尺来评价.在6周和10周随访时并让患者对疼痛缓解进行语言评价,其组间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牙合]垫治疗结果均使症状改善.第6周和第10周的随访结果两组间没有任何统计学差异。在6周的随访中.72%的患者疼痛减轻30%.55%的患者疼痛减轻50%,而在10周的随访中,该百分比分别为69%和61%。根据患者语言评价,在6周随访时,85%的患者汇报自己是“较好”、”好得多”或“无症状”.在10周随访时该数据为83%。结论:预成[牙合]垫与稳定型骀垫基本上有相同功效。因此.可以将预成[牙合]垫作为治疗成年筋膜疼痛患者的一种短期疗法。

  • 标签: 肌筋膜疼痛 [牙合]垫 疼痛 随机对照试验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筋膜触发点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 方法:抽取本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间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双盲进行分组为对照组(n=50)、治疗组(n=50),对照组开展传统针灸治疗,治疗组开展筋膜触发点针灸治疗,组间比较其治疗总有效率、疾病复发率、疼痛情况。 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4.00%,随访1年时疾病复发率60.00%低于对照组80.00%,且治疗后各阶段VAS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筋膜触发点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可提升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效果显著。

  • 标签: 肌筋膜触发点针灸 颈源性头痛 疗效 复发率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盘源性腰痛实施筋膜激发点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盘源性腰痛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按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中48例纳进对照组(实施基础治疗模式),剩余48例纳进实验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就肌骨超声对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围绕浅表型结节性筋膜患者展开,在其诊断中应用肌骨超声。结果:经相应检查后,参照手术病理(100%),诊断符合率较高,且各类型形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在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的诊断中,肌骨超声的应用价值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肌骨超声 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浅表型结节性筋膜肌骨超声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08月-2022年08月到本院治疗浅表型结节性筋膜肌骨患者共100例,对全部患者实施超声诊断,分析诊断价值。结果:超声诊断准确率95(95.00%)、灵敏度90/95(94.74%)、特异度2/5(40.00%);大部分患者肿块形状为椭圆形,肿块与四周皮肤组织间存在清晰界限能够分辨,而低回声合并边缘高回声特征明显,血流分级是I级的占比较多。结论:运用超声诊断模式,分析图像表现可对浅表型结节性筋膜肌骨实施高准确度鉴别,价值较高。

  • 标签: 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肌骨 超声图像 诊断价值 准确率 灵敏度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就肌骨超声对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围绕浅表型结节性筋膜患者展开,在其诊断中应用肌骨超声。结果:经相应检查后,参照手术病理(100%),诊断符合率较高,且各类型形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在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的诊断中,肌骨超声的应用价值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肌骨超声 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浅表型结节性筋膜肌骨超声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08月-2022年08月到本院治疗浅表型结节性筋膜肌骨患者共100例,对全部患者实施超声诊断,分析诊断价值。结果:超声诊断准确率95(95.00%)、灵敏度90/95(94.74%)、特异度2/5(40.00%);大部分患者肿块形状为椭圆形,肿块与四周皮肤组织间存在清晰界限能够分辨,而低回声合并边缘高回声特征明显,血流分级是I级的占比较多。结论:运用超声诊断模式,分析图像表现可对浅表型结节性筋膜肌骨实施高准确度鉴别,价值较高。

  • 标签: 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肌骨 超声图像 诊断价值 准确率 灵敏度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足底筋膜患者接受肌骨超声检查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院内收治的足底筋膜患者内随机选择20例,整体患者均接受肌骨超声检查,随后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检查数据。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健侧无差异,P>0.05。但患侧足底筋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足底筋膜患者实施肌骨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且便于判定患者治疗后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肌骨超声检查 足底筋膜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外科阴阳辨证疗法诊治肛周坏死性筋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我院接收的80例肛周坏死性筋膜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40)和研究组(n=40),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及肉芽生长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更明显,肉芽生长更慢(P<0.05)。结论:通过中医外科阴阳辨证PNF,为诊治该病提供了新的临床思路,值得推广。

  • 标签: 阴阳辩证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 中医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缝匠加阔筋膜蒂骼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2枚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带缝匠加阔筋膜蒂骼骨瓣移植于骨折端治疗19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结果术后随访2~5a,骨折愈合良好,股骨头坏死1例。按Bramback标准,优14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94、7%。结论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及带缝匠加阔筋膜蒂骼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操作简单,骨折固定牢固,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股骨头坏死率低。

  • 标签: 缝匠肌加阔筋膜张肌蒂 髂骨瓣 移植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功能电刺激仪联合表电生物反馈对腰筋膜疼痛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腰筋膜疼痛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多功能电刺激仪联合表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扶他林),治疗周期为1个月。观察两组治愈率,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分(GQOL-74)、腰痛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L)、炎症因子水平、患者腰部核心肌群的收缩能力、疲劳程度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33%,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治疗后,两组的GQOL-74参数、患者腰部核心肌群的收缩能力均升高(均P<0.05),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的ODL、炎症因子水平、肌肉疲劳程度均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的上述参数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并无不良反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P<0.05)。结论多功能电刺激仪联合表电生物反馈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缓解炎症,值得在腰筋膜疼痛的临床治疗中推广。

  • 标签: 多功能电刺激仪 表肌电生物反馈 腰肌筋膜疼痛 生活质量综合评分 腰痛功能障碍指数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盆底筋膜疼痛对盆底力恢复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86例(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产后盆底筋膜疼痛患者开展研究,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A组(43例)采用盆底训练,B组(43例)在A组的基础上采用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及盆底力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B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低于A组,B组患者的盆底力恢复情况优于A组 P<0.05;结论:对产后盆底筋膜疼痛患者,应用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 电刺激 手法按摩 盆底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