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的改良穿刺在新生儿科中的临床护理技术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入住新生儿科的患儿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用改良穿刺,而对照组患儿则选取传统穿刺,临床观察全部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穿刺部位局部皮肤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在临床新生儿科患儿临床护理技术应用中的一次成功率和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而穿刺部位局部皮肤出现的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改良穿刺在临床新生儿科中的护理技术应用中具有较高的一次成功率和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及较少的局部皮肤的并发症,其更符合新生儿这类特殊患儿在医疗护理中的要求,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静脉留置针 改良穿刺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自1978年Backlund等首次报道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清除颅内血肿之后,此项技术进一步得到了改进和应用,早期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我院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外伤性颅内血肿1356例,采用微创穿刺治疗68例,临床观察微创穿刺能够明显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外伤性颅内血肿 微创穿刺术 临床分析 治疗 立体定向技术 2003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治疗的方法及其有效性、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YL-1型一次性穿刺针微创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98例,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的优点和中术后注意要点。结果无死亡病例,无术后颅内感染及颅内血肿发生。平均住院6天出院。气颅10例,少量积气;头皮坏死3例;复发5例。结论微创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安全有效等特点。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微创穿刺术agement healthcare quality healthcare safety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方法与效果。 方法:选取在我院经鼓膜穿刺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52 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临床疗效与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鼓膜穿刺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促进临床疗效提升,患者满意度高,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对患儿咽鼓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120例(142耳),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72耳)与对照组(60例70耳)。对照组行鼓膜切开,观察组行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穿刺。比较两组咽鼓管功能、听阈值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3个月,观察组ETDQ-7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听阈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穿刺可有效改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咽鼓管功能,提高听阈值,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鼓膜穿刺术 鼓膜切开术 咽鼓管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出血治疗中锥颅穿刺和开颅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入院,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34例),另一组为研究组(34例)。对照组选用开颅手术,研究组选用锥颅穿刺;比较两组脑出血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住院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更短(P<0.05)。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脑出血治疗中锥颅穿刺和开颅手术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脑出血 锥颅穿刺术 开颅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并发症。方法回顾研究本院2012年3月-2018年1月41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出现的不同并发症情况,探讨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办法。结果穿刺中出现皮下出血3例,局部血肿23例,动脉损伤5例,静脉血栓7例,休克2例,感染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置管可以有效减少穿刺中的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内静脉 置管穿刺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行微创血肿穿刺对治疗中等量基底节血肿的并发症及疗效的影响。方法:104例自发性中等量基底节血肿患者,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超早期组(﹤6h)32例;早期组(6h-48h)44例;延期组(﹥48h)28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及ADL近远期分级等的差异。结果:(1)3组病例患者年龄、GC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体积有统计学差异(P﹤0.05),延期组血肿体积最小。(2)3组病例患者血肿注射尿激酶后血肿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病例患者术后保留引流管时间和血肿注射尿激酶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期组患者引流时间最短,血肿注入尿激酶次数最少。(4)3组病例患者再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期组最低。颅内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期组最低。肺部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14天3组病例患者ADL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延期组显著优于超早期组。术后3个月3组病例患者ADL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中等量基底节血肿,发病6小时后行微创血肿穿刺可获得较好的近远期疗效,对于意识清楚、血肿体积较小的患者,推迟手术至发病48小时后可降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获得最优的手术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鼓膜刺穿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从本院2020年度因为分泌性中耳到本院就医,并接受鼓膜刺穿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4例将其均分为A组(观察,42例)及B组(对照,42例),对所有患者实施鼓膜刺穿手术,并对A组采取优质护理,对B组采取普通护理,对比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A组护理效果更佳,且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体现在:A组治疗有效率为97.62%,而B组为76.19%;A组出现并发症2例,概率为4.76%,B组出现10例,概率为23.81%;A组满意度为95.24%,B组为78.57%。结论:在采取鼓膜刺穿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护理中,采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模式,展现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可以使护理更有效、更安全、更令患者满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鼓膜刺穿术 分泌性中耳炎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刺中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我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62例接受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基于数字表随机分组原则均分为对照组(31例:常规护理干预)与实验组(31例: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围期Frankl依从量表评估中4级百分率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6.13%)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鼓膜穿刺术 分泌性中耳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进行胰腺穿刺检查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超声内镜引导下行胰腺穿刺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0例胰腺肿瘤患者检查过程顺利,除3例患者有咽部不适,2例轻微恶心,其余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 简介:经皮穿刺心室内注射,在临床抢救病人或人体解剖学专业灌注尸体常用。不宜损伤胸廓内血管、胸膜、肺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前区注射点在左侧第4或第5肋间间隙,距胸骨左缘旁开0.5-1.0cm处沿肋骨上缘刺入左心室。剑突下区点位于剑突左侧肋弓下1.0cm处,针尖朝心底方向,穿刺针与腹前壁成45℃角,刺入左或右心室内。本文就经皮穿刺心室内注射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脏 心室腔 注射术 胸壁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27例上腹斜切口经腹膜途径肾癌根治。平均年龄56岁,全部病例术前经IVU、B超、CT检查明确部位及肾功能情况,持硬麻醉15例,持硬+全身麻醉12例,平卧位,患侧垫高45°,切口自十肋软骨处斜向下内至脐平面,分离腹外侧肌群,必要时切断,向对侧推移侧腹膜显露后腹腔,首先处理肾动静脉并清扫淋巴及脂肪组织连同肾周脂肪囊整块切除,全部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手术死亡、无并发症状发生。全部病例术后使用镇痛泵,未作任何辅助治疗。随访27例,12例于术后24-37个月,死于癌肿复发和转移,15例无瘤存活至今。3年生存率55.55%,5年生存率18.51%,效果良好。我们体会上腹斜切口经腹膜途径肾癌根治,麻醉要求不高,仅持硬即可,必要时加用全身麻醉,便于术后镇痛;首先处理肾血管并清扫淋巴及脂肪组织,连同肾周脂肪整块切除,充分体现了手术无瘤原则,具有出血少、创伤小、胸腹腔干扰小、恢复快的优点,颇具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腹膜后腔途径 整块切除 无瘤原则
  • 简介: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是指经腹膜后途径在腹腔镜下对位于腹膜后的器官进行手术操作,最初由Bartel于1969年提出,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不断发展,与传统的腹腔镜手术(经腹腔途径)相比有很大优势。Rvassweile等对经腹腔镜肾切除(TLN)、经腹膜后腹腔镜肾切除(RLN)、开放性肾切除3种手术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RLN手术时间长、输血较少、中转开腹率低、中麻醉药用量少、住院时间短。我院自2002-2007年开展此项技术以来共完成34例腹膜镜下肾部分切除

  • 标签: 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 手术中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常规穿刺与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我院2018.01-2021.12年我院收治胸腔积液患者(n=79例)进行分析,分为两组,试验组(n=45例):选择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对照组(n=34例):采用常规穿刺,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气胸、胸膜反应、出血以及肺水肿。 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82.35%),有差异,P<0.05。试验组气胸、胸膜反应、出血以及肺水肿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14.71%),无差异,P>0.05。结论 临床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常规穿刺术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 胸腔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使用微创穿刺对大量脑出血病患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入我院治疗的大量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大量脑出血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对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微创穿刺,对比两组80例被研究大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大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是95.00%,比对照组高20.00%,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25.00%,两组比较有差异,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大量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穿刺会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穿刺术 大量脑出血患者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