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天然彩色的种质资源、纤维颜色的遗传控制、国内外天然彩色研究趋势的叙述,指出以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的密切结合是未来天然彩色发展的方向,将推动天然彩色棉纤维品质改良和颜色创新的飞跃发展.

  • 标签: 天然彩色棉 种质资源 纤维颜色 遗传控制
  • 简介:基于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对61份彩色种质材料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材料间衣分、2.5%跨长、马克隆值呈极显著差异,整齐度、伸长率、比强度和单株铃数存在显著差异,株高、果枝数、单铃重差异不显著;供试材料纤维品质较差,除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棕125、棕絮1号等材料外,大部分种质系2.5%跨长、比强度等指标不能满足纺织工业的需求,但仍有31份种质系单一性状较优,如棕2—63(IAA)、棕3-944等。采用类平均法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61份材料聚为7个类群,供试材料表现型性状相似较低,尤其部分基础彩色遗传材料与其他材料相似性极低,单独构成一类,如皱缩红鸡角叶棕絮、hunan绿等。综合分析表明,供试材料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较差,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 标签: 彩色棉 农艺性状 纤维品质
  • 简介:低温、干旱和高盐是影响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从陆地中鉴定了24个bZIP转录因子基因,命名为GhbZIP1~GhbZIP24。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这24个家族成员主要聚集在A、B、C、D、E、G、I、S这8类亚家族。通过RT-PCR的方法分析了棉花(GossypiumhirsutumL.)GhbZIPs基因在高盐(200mmol/LNaCl)、干旱、4℃低温等非生物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19个基因响应高盐胁迫、11个基因对干旱胁迫有应答反应,15个基因有冷胁迫应答。此外,有4个基因(GhbZIP4、GhbZIP7、GhbZIP21和GhbZIP23)在3种处理下均有应答反应。以上研究结果表明,GhbZIPs在陆地的非生物胁迫适应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棉花bZIP转录因子在抗逆反应中的重要作用和利用基因操作手段提高棉花抗逆性提供了重要信息。

  • 标签: 棉花 bZIP转录因子 非生物胁迫 RT-PCR 表达分析
  • 简介:在对黄萎病菌胁迫处理的海岛Pima90-53根组织全长cDNA文库分析中,筛选到一个与黄萎病胁迫相关的杂合富含脯氨酸蛋白(hybridproline-richprotein)基因,将其命名为GbHyPRP1。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1747bp,开放阅读框945bp,编码一个由31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包含信号肽、N端富含脯氨酸域及C端PollenOleeI域。同源序列分析显示,GbHyPRP1与来自雷蒙德氏、陆地和亚洲的HyPRP1蛋白序列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5.95%、93.87%和91.34%。qRT-PCR分析结果显示,受黄萎病菌胁迫后海岛根部GbHyPRP1表达显著下调。将GbHyPRP1基因克隆至植物超表达载体,农杆菌介导转化拟南芥获得转基因植株。病指统计分析表明GbHyPRP1过量表达显著降低了拟南芥对黄萎病的抗性。据此推测GbHyPRP1参与棉花抗黄萎病,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负调控因子。

  • 标签: 海岛棉 GbHyPRP1 克隆 拟南芥 黄萎病
  • 简介:利用SSR标记分析陆地野生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对材料间相似系数的变异系数进行显著性测验和矩阵相关性测验,探讨引物和多态性位点数对研究结果准确性的影响。90对多态性引物在42份供试材料间共检测出530个等位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440个,占83.01%。多态信息含量范围为0.046~0.888,平均为0.649;Shannon多样性指数在0.113~2.289之间变动,平均为1.248。显著性测验显示,当引物按PIC值降序排列时,利用25对引物或者150个多态性位点即可获得较准确的结果;升序排列时,至少需要50对引物或200个多态性位点才能获得较准确的结果。矩阵相关性测验显示,降序时20对、升序时50对引物或者达到150个多态性位点聚类即可达到90对引物时的精度。此外,在引物量较少时,扩增位点数较多的引物所提供的信息量更大,随着引物量的增加,这种差距趋于不明显;等位位点总数较少时,引物数量更重要,随着位点数的增加,引物信息含量的重要性已高于引物数起主导作用。综上,若要客观反映出42份陆地野生种系的遗传关系,有必要选用多态性引物30对,扩增多态性位点150个以上,增加引物到50对以上为佳。

  • 标签: 陆地棉 野生种系 SSR 引物 多态性位点 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