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利用25次南极科考获得的海水样,采用原子分光光度法(AAS)测定了海水中溶解镉的含量,研究了东南极普里兹湾不同空间与时间尺度下海水中溶解镉的分布特征。并利用同航次相关的营养盐、叶绿素a等数据,分析了影响海水中溶解镉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普里兹湾表层海水中溶解镉的分布与叶绿素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生物过程是影响普里兹湾表层海水中溶解镉平面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表层海水中镉与磷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冰架边缘的海冰融化可能是造成冰架边缘Cd/P比值高的主要原因。溶解镉在垂直分布上表现出近似磷酸盐等营养盐的分布趋势。普里兹湾海水中溶解镉的浓度在时问序列上的变化不大,潮汐可能是影响海水中镉浓度微弱变化的主要因素。

  • 标签: 溶解态镉 微量营养元素 普里兹湾
  • 简介:按照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项目业务流程和管理要求,基于.NET、OC4J开源框架,结合OmdeSpatial、0racleMapViewer等技术,米用B/S和C/S相结合的方式初步构架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数据子系统业务运行平台(简称为“子系统”),包括数据管理、数据监控、数据服务等软件.详细分析了子系统业务需求,对软件功能模块、技术流程进行了详细设计,实现了数据自动汇集与人库管理、系统自主监控和动态信息服务,提高了数据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规范程度,为各类用户提供数据、成果、信息的共享服务.

  • 标签: 陆态网络 数据管理 系统监控 共享服务 功能设计
  • 简介:本文综合2000~2003年期间9个航次的研究结果,讨论了总溶解无机砷(TDIAs,[TDIAs]=[As^5+]+[As^3+])和亚砷酸盐(As^3+)在黄、东海的分布和季节性变化。调查海区覆盖了黄、东海不同水文和化学性质的区域,研究重点放在自长江口向东南琉球群岛沿伸的PN断面以讨论陆源输送的物质对中国陆架边缘海的影响。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分析砷的不同形态(TDIAs,As^3+)。TDIAs受河流陆源输送的影响在近岸区域含量较高,并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含量逐步下降。在东海陆架坡折带的近底层水中也存在TDIAs的高值中心,此区域具有低温、高盐、低悬浮颗粒物含量的特征,显示出入侵陆架的黑潮水是陆架区TDIAs另一个主要的源。TDIAs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受到长江冲淡水水量及黑潮入侵陆架强度的季节及年际变化共同影响。研究区域中As^3+的分布特征与TDIAs相反,其含量、分布及季节性变化受到浮游植物活动的影响,表现出与叶绿索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夏季东海陆架PN断面中As/P的化学计量比值约为2×10^3。黄、东海溶解砷的含量与世界其它海区相近,表明其未受到明显人为活动的影响。

  • 标签: 溶解态砷 形态 黄东海 分布及季节变化
  • 简介:通过对易流化固体散装货物特性、危险性和引发载运易流化固体货物船舶发生事故的综合原因分析,为防范事故的发生,保障海上生命和财产安全,论述造成船舶载运易流化固体散装货物过程中可能引发事故的各种原因及危险因素,提出了船舶载运易流化固体散装货物的安全措施和发生事故时的应急处理措施.

  • 标签: 易流态化固体散装货物 适运水份极限 含水率 运输安全
  • 简介:模块化海洋数据同化系统(MODAS)通过同化卫星遥感测得的海面温度和海面高度,产生一种动态气候,能够更接近地预报出海洋的真实状况。介绍了MODAS基本原理,并选择试验海区,对MODAS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 标签: 动态气候态 同化 遥感 模块化海洋数据同化系统
  • 简介:从上海台风所的台风路在统计动力预报模型SD-90出发,利用变分同化方法结合反问题正则化思想和最优控制技巧(而非统计方法),反演出台风所受到的除科氏力以外所有力的合力及台风的初始速度,用实际台风定位资料分析不同的正则化参数及最优控制参数的组合对同化结果的影响,分析不同路径特征台风路径的拟合效果。该方法具有模式简单、应用资料少、拟合精度高等优点,为台风路径的预报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台风路径 变分同化 正则化方法 最优控制 热带气象
  • 简介:海床土对波浪响应以及波致海床液化失稳的问题,已经有很多研究成果,而波浪作用海床液化土波动压力的研究还未见报道。采用波浪水槽实验,在未液化和液化两种情况下,分别施加不同波高的波浪,对底床各层位采集土体土压力,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液化前后总土压力变化不明显,液化后的土动压力比液化前增大几倍到十几倍,且沿着深度的衰减速度更快。根据试验获得结果,进一步分析,提出了在水槽试验条件下的土动压力与波浪要素之间的经验公式。同时指出,在工程设计中应注意因底床液化引起的土动压力的增加的现象。

  • 标签: 粉质土 波压力 液化 波浪 水槽试验
  • 简介: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聚焦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的重要使命。围绕建设自由贸易港区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对照国际投资贸易规则,构建市场为导向的制度体系。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通关监管服务模式,完善法制保障,优化国际化人才发展环境。探索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制度实践,推动总体方案各项试点任务落地,凸显自贸区制度创新的浙江特色,力争加快探索建成舟山自由贸易港。

  • 标签: 自贸区 制度创新 浙江
  • 简介:本文介绍了多波束测深系统验收试验方案的制定、实施及数据分析,为多波束用户提供一整套实用的系统验收试验方法.

  • 标签: 海洋测量 多波束测深
  • 简介:为了研究四维变分同化方法在南海北部海洋数值预报中的适用性,使用海洋区域模式(ROMS),建立了南海北部海洋资料四维变分同化系统,进行了温盐廓线和海面温度数据同化试验,初步对比分析了三种四维变分实现方法的同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四维变分同化方法具有较好的同化效果,其中,增量强约束方法(I4DVar)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稳定性高于4DPSAS和R4DVar。本文研究成果为建立南海业务化海洋四维变分同化及预报系统奠定技术基础。

  • 标签: 海洋数值预报 海洋数据同化 四维变分 ROMS海洋模式 南海北部
  • 简介:以2005年严重影响我国的登陆台风Haitang为研究对象,在用MM5模式成功模拟台风登陆前后路径、强度、降水以及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地形敏感性试验,分析了地形对台风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台风在经过台湾及其后在福建登陆期间的异常路径是地形诱生低压发生发展的结果;在降水强度上东部沿海特殊地形对台风北侧东南气流的辐合抬升使得暴雨增幅度1倍以上;地形对台风强度也有一定影响,约为4~5hPa。通过对有无地形影响时台风结构的比较发现地形影响主要在低层,使得高度场分裂两个中心,低层台风主体受山脉阻挡在位置上落后于高层。分析还发现台风登陆前夕移动方向西侧相当位温向西倾斜也可能与地形有关。

  • 标签: Haitang台风 地形影响 数值模拟 结构变化
  • 简介:开展潮流能装置实海况试验、检测与评价方法研究,对海洋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术保障。文章通过对潮流能装置的功率输出特性、年发电量、能量转换效率三项核心指标进行分析,提出指标的测试内容和评价方法,为实现潮流能海上试验与测试场建设提供技术依据;并根据对海上风电场的研究,提出了海上试验场潮流能装置的电能质量测试与评估方法;给出潮流能装置安全准入的测试内容,全面评估试验场潮流能装置的运行状态。

  • 标签: 试验场 潮流能 发电装置 综合测试 评价方法
  • 简介:浙江自贸试验区是我国唯一的以推动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为主要任务、以自由贸易港区先行区为发展目标的群岛型自贸试验区,决定其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解决如何构建完善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的难题.本文在总结国内已有的自贸试验区在事中事后监管方面探索成果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浙江自贸试验区在事中事后监管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并结合浙江自贸试验区的特点,从构建多元参与监管体系、建立职责清晰监管体制、健全系统高效监管手段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浙江自贸试验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的具体措施.

  • 标签: 浙江 自贸试验区 事中事后监管 监管体系
  • 简介: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要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这对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改革任务。世界各国或地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三合一"模式、"二合一"模式和分散型模式。比较而言,对知识产权实行综合管理是绝大多数国家的选择。浙江自贸试验区应顺应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成果集聚、集成利用、互利互补的趋势,实行"三合一"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模式,并设置单独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同时,考虑到海关、公安等机关在知识产权边境执法、犯罪侦查方面的职能无法剥离,为协调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机构与海关、公安等机关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职能,可考虑建立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制度作为临时议事机构负责具体协调事宜。

  • 标签: 浙江自贸试验区 知识产权 综合管理改革
  •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新经济”“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等,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方面作出了新要求和新部署。探索自贸区改革自主权,是应对国际经贸新形势和开放新格局的现实需要,是一项顺应经济规律、具有战略远见的重大改革举措。本文分析了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成效以及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改革自主权的建议。

  • 标签: 制度创新 改革自主权 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
  • 简介:从长江口沉积物中筛选分离出了海洋反硝化细菌,模拟了该细菌对不同浓度水平硝酸盐氮的去除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出的海洋反硝化细菌能有效去除海水中硝酸盐氮,在硝酸盐氮的初始浓度为1mg/L,1d内硝酸盐氮去除率就达到了70%;在100mg/L硝酸盐氮模拟试验中,约在一周内能将90%硝酸盐氮去除.试验证明反硝化细菌的生长与水体中硝酸盐氮浓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一旦生物修复过程完成,反硝化细菌就会大量死亡,水体重新恢复到清澈透明状况.

  • 标签: 反硝化细菌 生物修复 硝酸盐氮 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