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随着马来亚联合邦(马来西亚前身)于1957年宣布独立,该国的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地拉开了帷幕。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政府颁布一系列扶植马来人的政策,特别是1971年推行新经济政策,越来越多的马来人从乡村涌向城市,投身到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去。以伊斯兰教为生活指引的马来家庭在城市化浪潮中受到巨大冲击,发生了诸多改变。本研究通过对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47家低收入马来家庭的采访和调研,解析了马来家庭功能在城市化进程中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造成的影响。

  • 标签: 城市化进程 马来家庭 家庭功能 影响
  • 简介:城市化发展的人口因素总的来说,东南亚的城市水平还比较低。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而言,除城市国家新加坡和文莱外,到2000年,只有菲律宾,或许还有马来西亚会超过50%。1985年菲律宾城市人口仅占39%,但是该比重已远远高于印尼(25%)、缅甸(24%)和只有18%的泰国。柬埔寨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数据,而该地区的另外两个共产主义国家,越南和老挝的城市水平一般也都很低,分别是20%和15%。总体而言,1985年该地区(除新加坡、文莱和柬埔寨外)的城市水平是25%。

  • 标签: 东南亚 城市化发展 人口因素 就业工作 基础设施
  • 简介:本文从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能力不足的现象出发,在分析了以财政资金方式和向居民收费方式解决垃圾处置问题的局限性之后,通过对德国"绿点计划"成功实践的介绍,阐述了以向企业征收的垃圾处置税费的方式解决城市垃圾问题。

  • 标签: 生活垃圾 处置费用 绿点计划
  • 简介:战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城市化①(urbanization)成为发展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各国都经历了一个城市人口快速扩张的时期:城市人口不断上升,比例不断提高.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城市水平由20世纪60年代的22.7%,70年代的25%上升到80年代的28.4%和90年代的35.5%.

  • 标签: 东南亚国家 城市化 经济环境 经济结构
  • 简介:20世纪早期哈尔滨的外来宗教现象,不仅在中国宗教史甚至世界宗教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东正教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社会动荡、俄国人为主体的宗教、时间短暂、中国本土宗教等因素,使得东正教在宗教思想观念上对哈尔滨影响不大。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哈尔滨的城市设计理念、建筑艺术风格、刺激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冰雪文化等方面。东正教对形成哈尔滨东西兼容的国际性、多元性城市文化品格具有较大影响。

  • 标签: 哈尔滨 东正教 城市文化
  • 简介:今年5月,俄中两国首脑在莫斯科会晤并签订了一系列旨在进一步发展两国经贸合作和睦邻友好关系的协议,决定把两国经贸关系提高到21世纪所要求的水平.落实这些协议将给两国人民带来实际利益.

  • 标签: 俄中 经贸合作 目标
  • 简介:曼德勒为缅甸第二大城市,也是上下缅甸交汇之处,人口、物资、信息的频繁流动与多元的族群文化共同构成了曼德勒复杂多样的城市风景。随着缅甸的社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曼德勒的人口构成、社会阶层与城市空间也随之发生转变。华人移民的迁入与增长,引起了曼德勒城市华人化的论争。事实上,曼德勒城市景观的变化,并非华人单一促就,而是现代化、城市化等内外动因共同作用下的社会后果,因此,需综合曼德勒华人移民、经济行为与族群互动,以及三者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来理解曼德勒的城市化,以避免族群民族主义所带来的成见。

  • 标签: 曼德勒 城市化 华人化 景观 族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