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高潮迭起,红色经典电视剧荧屏热播。从《烈火金刚》到《小兵张嘎》,从《吕梁英雄传》到《铁道游击队》,都新瓶装旧酒,乔装打扮老剧重拍,引领人们进入那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接受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洗礼。抗战影视一再重拍无疑反映创新能力欠缺应该说,抗战题材影视剧具有形象生动、直观感人的特殊艺术效果。但是一再重拍,无疑反映了后继乏人,创新能力欠缺。更关键在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诞生的抗战小说,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我军和日军形象概念化、脸谱化,叙事情节单一,难以适应当前国民素质和抗战宣传教育宗旨。这样的缺陷在重拍的剧作中并没改变,反而随着电影科技与摄影手段的提高,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向。抗战老电影中,我军指挥员基本上由王心刚、郭振清、李默然等英俊人物扮演,浓

  • 标签: 创新能力 爱国主义 国民素质 教育宗旨 抗战胜利 形象生动
  • 简介:<正>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担负着正面战场的作战。失败诸多,但也取得一定的战绩。这一时期,国民党抗战比较积极。尤其是国民党杂牌军队的中、下级军官和士兵,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国热忱。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前,曾发生过二十九军的

  • 标签: 国民党军队 蒋介石 抗战初期 正面战场 日军 二十九军
  • 简介:<正>元明戏曲,小说中有许多俗谚,它们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有的还有着南北方言作品的特征,因此相互对照印证,不仅对解释某些难懂俗谚的含义有作用,而且对研究当时语言的发展也有其重要意义。《思想战线》一九八三年第三期上方龄贵同志所撰《元明戏曲用语与<水浒传>用语互证释例》一文,作为尝试,值得重视,惜所举不多,互证范围嫌狭。今补充各例如下(凡各版本文字有别者特加标明,以便查检)。

  • 标签: 水浒传 元明戏曲 互证 通俗小说 用例 俗谚
  • 简介:鲁迅在论及我国传统戏曲的创作时指出:“剧本虽有放在书桌上的和演在舞台上的两种,但究以后一种为好。”(《致窦隐夫》)案头戏曲剧本多半是文人“掉书袋”之作,故多为历代进步剧论家所不齿,因而我们谈戏曲欣赏,多是对舞台演出的戏曲剧本的欣赏。

  • 标签: 传统戏曲 阅读欣赏 案头戏 舞台演出 生活真实 舞台时空
  • 简介:文章从修筑滇缅公路,抗击日军侵略滇西以及1944年开始的大反攻3个方面论述了滇西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杰出贡献

  • 标签: 滇西各族人民 抗日战争 杰出贡献
  • 简介:据中国驻俄使馆教育处网站消息,10月18日,以“伟大的胜利”为主题的中国抗日战争图片展在俄罗斯人文大学拉开帷幕。2010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为了使俄罗斯民众及孔子学院学员更多了解这一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俄罗斯人文大学孔予学院在中国驻俄罗斯使馆教育处、新闻处的协助下组织了本次图片展。整个展览为期13天(10月18—30日),地点在人文大学主楼2层。

  • 标签: 中国抗日战争 孔子学院 俄罗斯 图片 抗战胜利 纪念
  • 简介:人们习惯上所说的“敷演戏曲”一语,来自“敷演”佛经、“敷演”话文。本文从这一线索出发,借助於文献与文物资料,揭示出我国戏剧史上存在一个从讲经到讲唱再到杂据扮演的演进过程。敦煌变文讲唱,是敷演佛经典敷演戏曲的中间形态,而北宋的目连戏,则是一种比变文更加接近戏曲的艺术形式,称“《目连经》、《救母》杂剧”。金元杂剧曾经有过“坐扮演”、“立扮演”的演出方式。其时演员一律面向观众,主角居中,面部表情多、形体动作少。配角在完成某一表情或动作後立即收住,呆在原地,意味着暂时退出脚色,以便突出主角的歌唱或表演。说法(歌唱)者与现身(表演)者有分有合,这是从讲经、讲唱演化而来的迹象,也是金元杂剧表演的基本特徵。这是我国戏剧史上一个被忽略了的环节。认识这一环节,对於正确评价我国戏曲表演的虚拟性,亦可提供有益的帮助。

  • 标签: 戏剧史 敷演佛经 戏曲 杂剧 中国
  • 简介:明代的戏曲分为唱南曲的传奇和唱北曲的杂剧,沈璟和梁辰鱼分别是今苏州地区的吴江派和昆山派的代表作家,他们以传奇创作为主,沈璟的戏曲有剧本《义侠记》、《红蕖记》、《坠钗记》等,梁辰鱼的作品主要是《浣纱记》。他们的作品中表现了吴地佛教文化,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宣传积德行善、远离诸恶的佛教思想;主张淡漠世俗、保持本真的人生态度;同情民众苦难、慈悲为怀的创作动机。

  • 标签: 明传奇 吴地 佛教文化 沈璟 梁辰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