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6 个结果
  • 简介: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金农、冬心,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久居扬州,终生贫困,“癸未秋,先生没于扬州佛舍”。(罗聘《冬心先生续集跋》)《清史稿·列传·艺术》“金农”条略日:金农分隶小变汉法,截毫端,作擘窠大字。年五十,始从事于画。初写竹,继画梅,又画马,复画佛。“性逋峭,世以迂怪目之。诗亦壤削苦硬”。

  • 标签: “扬州八怪” 金农 艺术 画马
  • 简介:扬州"八怪"之称,最早见于清汪鋆《扬州画苑录》,其卷二"虞蟾"条云:"所惜同时并举,另出偏师,怪以八名(如李复堂、啸村之类——原注),画非一体,似苏(秦)、张(仪)之捭阖,偭徐(熙)、黄(筌)之遗规。率汰三笔五笔,覆酱嫌桷(原字为左"牛",右"角",字典无此字),胡诌五言七言,打油自喜。非无异趣,适赴歧途。示崭新于一时,只盛行乎百里。

  • 标签: “扬州八怪” 画家 绘画作品 绘画技法 徐迅
  • 简介:“量”的增减是“质”的变化之前提。在结构变形中,增减手法的运用,一方面,它意味着创作主体不再是被动、麻木的,而是主动、活跃的,他需在增减什么、增减多少、怎样增减等基本问题上作出判断和选择.这是结构变形的先导。

  • 标签: 书法结构 变形 改造 创作主体 创作客体 组合关系
  • 简介:2014年2月初,受邀担任2014“世界最美的书”国际评委。这是1989年经历了东西德国合并后,由原东德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奖与原西德法兰克福“世界最美的书”奖合二为一成“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比赛事后,首次邀请中国大陆的设计师担任该活动的评委工作。近年来,中国的书籍设计在国际出版领域中得到了较好的评价,这说明我们的书籍设计水平正在被国际出版界关注。中国的书籍设计艺术有着自身的特点,尤其是设计者将“装帧”概念逐步向“书籍设计”观念的范式转移后,给中国的书籍艺术设计带来了全新的面貌。自2004年上海新闻出版局组织中国最美的书参加这一国际赛事,已有13本中国的书籍设计获得“世界最美的书”称号,其中包括1金、1银、2铜和9个荣誉奖。想,这是组委会邀请我代表中国来担任评委的重要原因,作为中国书籍设计师,甚感荣幸。

  • 标签: 评委工作 莱比锡 世界 中国大陆 国际赛事 书籍艺术
  • 简介:襟怀古——鲍贤伦书法展"于6月12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这次展览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作为支持单位,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浙江美术馆承办。这是鲍贤伦先生第一次晋京书法个人展,100多幅精心谋划创作的作品,构建起"志于道"、"敬于事"、"游于艺"三个主题板块,全面展示鲍贤伦先生几十年来在书法领域的思考轨迹与探索成果,形象勾勒出作者志趣、事业、审美的人生"三角架"。鲍贤伦富有人文意味的怀古情结与极具艺术个性相融合的"最入古、

  • 标签: 中国美术馆 怀古情结 书法展 北京 中国文学 浙江省
  • 简介:一、美术创意式教学的提出21世纪是创意的时代。仅仅是智商高不会被视为人才.而是否拥有创意思维成为了判断天才与否的标准。因此.天才与创意不是被分而论之的。每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时都拥有创意力.只是因创意力被开掘与否而产生相异的结果。

  • 标签: 创意思维 小学美术 教学 课堂 21世纪 天才
  • 简介:出人意表发奇论,入眼中都好诗。(清·袁枚)余绍宋在写给黄宾虹的一封信中说:"近来画家肯读书者甚鲜,遂使高尚学术沦为手工技艺,良堪嗟叹!弟前所作《要录》及《解题》两书,正欲藉以拯其失。"(《黄宾虹年谱》,王中秀编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这是上世纪30年代初的事情。那还是在我们今天(前两年才刚刚开始的)"文艺腔"们极崇拜的"民国范”的时候。那是余绍宋黄宾虹齐白石们的时代。当然,把余黄和齐放在一起,想,前者是十分不愿意的。因为他们看不起齐白石——他没文化。

  • 标签: 读书札记 中都 黄宾虹 手工技艺 30年代
  • 简介:传统漆画注重工艺性,长期以来"唯材料论"、"唯技艺论"似乎成了漆画艺术绕不开的宿命。如同每一门学问、每一门功课、每一个细微专注的研究都会通向更多的疑问和不确定性,漆画发展到今天更多的不确定性变成了一把双刃剑,在传统漆画工艺技法形成一个又一个套路后,作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漆艺专业主任、副教授、漆画艺术家的程向君将视角聚焦到漆画的艺术表现和绘画性上面来。他认为,漆画艺术是开放的、多元的,重构漆画艺术的表现语言,已经不仅仅是技术应用上的改变与否,它涉及到漆画艺术的评判标准问题。一幅漆画作品不仅要因为漆工艺而变得完美,更要从绘画本质上提升它的审美品格。程向君像是一个苦行僧一样带领着他的学生为漆画艺术的发展孜孜前行,漆画艺术中的绘画本质也因这一次次的探索和实践而渐次凸显开来。

  • 标签: 漆画艺术 专业学科建设 审美品格 变涂 现代漆画 学习过程
  • 简介:艺术品收藏近十几年来成了大热门,伴随经济迅速腾飞而来的富裕感,使很多人有足够的时间余裕和金钱余裕投身于此。尤其是在世纪之初文物市场从禁止到开放的国家体制与政策转变,刺激了一大批社会资源与力量介入其中,从而为当代社会的综合文化建设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成功范例。当然,由于利益诱惑太大,也出现了一些单纯牟利取润估空套金的投机客,甚至知假卖假坑蒙拐骗的作弊者。其中产生的令人匪夷所思的暴利现象,就业内专业人士圈子里的戏谑之言,据说只有贩卖军火、走私毒品才能望其项背。其实,任何一个行业的初始形成过程中,利益驱动是最原始的动因和最直接的目标,但能否持久而且走向稳定和建立高端,

  • 标签: 艺术品收藏 文献 书法 话题 社会资源 政策转变
  • 简介:"早期佛教造像南传系统",是由南京艺术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博物院以及日本龙谷大学共同组成的联合研究组所进行的一个研究项目。研究组主要成员为:日方龙谷大学上山大峻教授、小田义久教授、山田明尔教授、木田知生副教授、入泽崇讲师;中方有北京大学副教授刘俊文、《东南文化》

  • 标签: 佛教造像 上山大峻 日本龙 南京博物院 联合研究 田义
  • 简介:融合派的教学(一)关于基础技法教育我们这代人,作为学生经历了两种知识的杂交,其知识结构必然比前代先生有了改变。作为教师,我们除对前代先生的教学体系继承之外,由于知识结构改变等诸多因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又对诸多方面进行了补充、改革与发展。如在基础技法教学中,以山水画为例,在临摹单元的第一节课上,首先安排的不是技法内容,而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简史),使学生一接触本门课,就首先了解到中国山水画是一部不断向前发展演变的历史,是一部不断革新的、突破的、进化的历史,是一部创造史。

  • 标签: 教学体系 发展演变 孙其峰 中国山水画 传统 知识结构
  • 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

  • 标签: 苏东坡 书法艺术 赤壁 传统技法 东坡肉 艺术创造
  • 简介:田峰,旧家辋川,落籍秦州,书法自由人。君自少时,耽迷书艺,沉溺墨池,数十年毫楮相摩,追蹑传统,遍临诸贴,逡巡忘返,四体皆能,卓然有成,可谓天道酬勤者矣。

  • 标签: 书法家 简介 艺术 自由人
  • 简介:谢赫(南朝梁)《古画品录》:"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后世以"气韵生动"为画论千古不磨之论。

  • 标签: 气韵生动 谢赫 音声 《古画品录》 自古及今 千古不磨
  • 简介:12月7日下午,这个雾霾的初冬,在优雅的小提琴声中,“独泊兮——余风谷艺术作品展”在杭州恒庐美术馆隆重开幕,犹如一缕清风,给杭州带来一阵清新之气。

  • 标签: 作品展 美术馆 杭州 艺术
  • 简介:艺术家创作之始,首先会考虑做什么、表达什么,继而考虑怎么做、如何表达。认为方向是先导,方法是手段,方案则是最终的成果。作为一名设计师出身的艺术家,试图创作出能根植于传统的现当代艺术作品,以现代的方式表现建筑文化,同时对高速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弊病做出反思。同时,希望通过材料、构造、形式、色彩等手段解构传统建筑。最终,以木装置和“新水墨”的方式演绎出《梦华录》系列作品。

  • 标签: 时间意义 材质 感悟 结构 艺术作品 传统建筑
  • 简介:中国的宝玉石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古今中外的玉雕大师们,尤其是我国古代的玉石工匠,用他们灵巧的双手,非凡的智慧创造了辉煌的宝玉石文化历史。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宝玉石行业新人辈出,玉雕新品琳琅满目,尤以俏色玉雕更加精妙绝伦,其突出代表当首推玉雕大师施禀谋。本文拟就施禀谋俏色玉雕的创作风格作一简析。

  • 标签: 玉雕 作品 宝玉石 南京大屠杀 创作风格 毛泽东与邓小平
  • 简介:20世纪中后期是中国文化艺术嬗变求新的阶段,特定时期的文艺思潮变化对中国绘画艺术的现代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山月就是以这场民族文化重建为奥援,自觉自新地去探究现代中国画的语汇建构的特点,得以融入新时期的文化体系中,本文主要以关山月建国初期的写生经历为中心,以艺术家个案的形式讨论20世纪50年代中国画发展变革的历程。

  • 标签: 新变 思想资源 改革 争论 中国画写生
  • 简介:教育应该使学生“站起来环顾四周”是怀海特在《教育的目的》中提出的观点。与目前国内大学教育普遍用旧的态度重温旧的功课的观点大相径庭。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艺术类基础教育在提供给学生今后所学专业合理的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应兼顾学生日后专业上下文的形成。甚至,设计基础教学中的思维模式训练与习惯方式的养成,知识结构积累的多样性会是众多艺术新的可能性的发生器。

  • 标签: 基础教学 学生 设计 《教育的目的》 实践 大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