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西方,中世纪的军事医学常常表现为理论强于实践。这种理论以观察及希腊与阿拉伯流传下来的医学知识为基础,但在实践上却因止痛无方及无法预防创口感染而大打折扣。F.H.加里森(F.H.Garrison)中校在其《军事医学史评注》一书中写道:十三世纪时,有一种值得注意的上升的趋势,许多治疗最终都是以军事外科的形式完成的。然而预防医学、解剖、生理学与病理学却几乎不存在……①但13世纪的西方却有几位处于其时代前列的内科医生。亨利·德·蒙德维里(HenrideMondeville)、法王美男子腓力的御医,在1316年写的一篇有关外科手术的专题论文中,提出了一种大肠创伤的颇为现代的治疗方法:他建议如果大肠受

  • 标签: 成吉思汗 军事医学史 蒙古人 中世纪 战争创伤 斑疹伤寒
  • 简介:本文考察了中国宗教史上一个重要而有趣的现象:对佛教翻译经典,用汉字本身具有的含义来解释某些译名的意义,并通过这种考察,对中国历史上佛教、道教的复杂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这一现象反映了中国宗教史中鲜明的中国文化本位观念以及佛道两教在彼此消长中相互借监的状况。同时,以清代道士闵一得为中心,对采用这种方法的内在原因进行了深入挖掘,指出心同理同是中国宗教、哲学思想的一个核心观念。这一观念是使中国宗教长期以来形成一种相对和谐状态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佛道关系 佛典翻译 文化心理
  • 简介:本文藉助新發現王伷墓誌勾勒出誌主在安史之亂中先後輾轉仕宦於唐廷、安禄山、史思明之間的複雜經歷,並結合其他文獻分析整個陷僞唐臣群體在安史亂中的走向及作用,指出"貳臣"在史思明時代的燕政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唐廷對處置陷僞臣僚的政策發生過明顯的變化,至德二載第一次收復兩京時,力主嚴懲,乾元元年,相州之役失敗後,改爲懷柔,導致對"貳臣"處分前後寬嚴不同。當時士大夫輿論普遍同情"貳臣",顯示出魏晉以來"先家後國"士族社會的傳統影響猶在,"忠"這一觀念在唐宋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 标签: 王伷墓誌 安史之亂
  • 简介:<正>张元济先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辑印《百衲本二十四史》(以下简称《衲史》),是我国史学史、校勘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已故刘节教授在《中国史学史稿》中称《衲史》“为保存宋元以来刻正史之大结集”,张舜徽教授在《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中称“它为全史中最标准的本子”,都是从《衲史》的版本价值和学术价值来说的.国内外学术界对《衲史》给予极高的评价,这决不是偶然的.然而人们很少知道,伴随《衲史》的

  • 标签: 校勘记 张元济 校史 二十四史 百衲本 张先
  • 简介:一、《通监》记“代王翳槐”与“索头郁鞠”为两人《资治通监》晋咸康元年(335)记:是岁代王翳槐以贺兰蔼头不恭,将召而戮之,诸部皆叛。代王纥那自宇文部入,诸部复奉之。翳槐奔邺,赵人厚遇之。

  • 标签: 记载 晋书 疏解 重出
  • 简介:居所的起源三天神造出的人开口说道:非凡的神灵你们是谁/你们是谁我们不明了/我们在此已形成/要去哪里不清楚/要想走路没有路/要想居住没处住/请三位神灵下旨意!天王神说:呀,你们要去哪里不清楚,这不怪你们。现在跟我到上部的白土山脚下去,我先教你们怎么住。到白土山脚下,天王神从腰间取

  • 标签: 土族神话 神话研究
  • 简介:方志学的学科体系梁滨久在《方志研究》89年1期撰文,认为方志学的学科体系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一、方志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志的种类与编纂目的,性质与特征,功能与属性,内容与体例,方志事业发展的内在原因与外部条件,发展规律与趋势,方志事业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等等。

  • 标签: 方志学 方志研究 修志 存史 承编单位 总纂
  • 简介:在《汉书·艺文志》中,数术、方技略与六艺、诸子、诗赋;兵书诸略并列,是汉以前的学术大宗,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占有突出的地位。近几十年来,考古发掘中方术类简帛佚籍和实物的不断出现,为古代思想研究带来了挑战和刺激。学者以出土材料结合传世文献记载,对战国秦汉以来方术之学的发展与影响进行探讨,重新

  • 标签: 《左传》 方术思想 战国时期 民族文化
  • 简介:有人曾断言,土族是个没有神话的民族。如果仔细斟酌这句话的份量,那可是不得了的:一个民族没有神话,就等于说这个民族的历史没有根,一个没有根本的民族既不可能成长,也不可能发展到今天。土族果真是个没有神话的像浮萍一样随水漂流的民族吗?

  • 标签: 土族神话 神话研究
  • 简介:清代嘉庆年间,阮元来粤任两广总督,重修《广东通志》(以下简称“阮志”),首选广东海康籍人士陈昌齐担任总纂。王增权曾撰《陈昌齐与〈广东通志〉》一文述及:“……《中国名人大辞典》及《中国地方志词典》有其小传。”既是阮元荐选的广东通志总纂,陈昌齐的经历、学问肯定非同一般,而其生平事迹仅得一二篇小传明显不足。于是从陈氏著《赐书堂集》及有关文献,初步考察研究陈昌齐——这位在京、浙等地任职,后曾身居《广东通志》总纂要职的粤籍著名学者之一生。

  • 标签: 陈昌齐 《四库全书》 图书编篡 校勘 地方志 学术成就
  • 简介:汉代墓葬在中国现今出土的历代墓葬中保存较为完好,是我们研究古人世界观及精神生活的重要资料。本文以汉都城西安和洛阳为主要研究对象,总体考察了中国古代墓葬的特点,分析了汉代墓葬形制的演变,总结了墓葬形制与汉代文化的关系,重点探讨了汉代人对宇宙万物及生老病死的认知。

  • 标签: 汉代 墓葬形制 生死观
  • 简介:山西作为华北地区的重要区域,宗族研究近年来受到宗族史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对近年来山西地区宗族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分析,以期学界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对山西地区的宗族研究有所裨益。

  • 标签: 华北 山西地区 宗族
  • 简介:陈汝惠是我的小叔父,是我少儿时期父辈中最亲近的长者之一。那时因家境比较贫寒,父母为一家六口的生计在上海市区辛劳奔波,我被寄放在宝山罗店镇庙后街的老家由祖母抚养。父辈中年纪最轻的小叔父,经常在半工半读

  • 标签: 上海市区 厦门大学 国民党 中学 纪念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