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汤合隔药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益气健脾汤合隔药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匹维溴铵片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的症状积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明显优于对照组(71.43%),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P〈0.05。结论:益气健脾汤合隔药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满意。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益气健脾汤 隔药灸 匹维溴铵片
  • 简介:习惯性便秘是由于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长,所含水分被吸收,以致粪便干硬不能被排出,正常排便频率紊乱。多发于中老年人,患者经常持续3d-4d甚至1w不排便,或大便干结,欲便不畅,常伴有小腹胀痛、头晕、食欲不振、乏力等临床症状。我们运用增液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中老年习惯性便秘6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老年习惯性便秘 补中益气汤 加减治疗 增液汤 排便频率 中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究加味益气养阴汤联合至灵胶囊治疗糖尿病(DM)合并肺结核(PT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DM合并PTB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至灵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予以加味益气养阴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病灶吸收情况及痰茵转阴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末,观察纽患者痰菌转阴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病灶吸收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益气养阴汤联合至灵胶囊治疗DM合并PTB效果显著,可促进痰茵检测转阴,加快病灶吸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肺结核 益气养阴汤 至灵胶囊
  • 简介:目的:研究经络推拿联合益气舒筋汤对颈肩腰腿痛患者症状改善及预后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6月收治的147例颈肩腰腿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经络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舒筋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比较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关节的活动及功能明显恢复,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治疗有效率达90%以上,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较大差异(P〈0.05);且在有效治疗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也优于对照组(P〈0.05)。经相应治疗,两组患者颈椎病相关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发作频率均得到控制,与治疗前均有明显差异(均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减少,且具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持续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相比,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评价分数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应治疗,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及社会行动能力得到改善,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及焦虑状态未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及社会行动能力、抑郁及焦虑状态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出现上腹部隐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对照组患者出现乏力4例,嗜睡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t=1

  • 标签: 经络推拿 益气舒筋汤 颈肩腰腿痛 预后
  • 简介:脓毒症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见病之一,约62%的脓毒症患者存在急性胃肠功能障碍,严重脓毒症的急性胃肠功能障碍发病率更高,并与疾病的进展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但目前对急性胃肠损伤缺乏有效系统公认的评价及治疗手段。中医历来重视调理脾胃,有相关的专著《脾胃论》等。在危重病方面,中医更是强调脾胃的重要性,所谓"有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因此,发挥中医药在治疗严重脓毒症中固护胃气、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对于治疗严重脓毒症有重大意义。

  • 标签: 严重脓毒症 急性胃肠损伤 温阳益气 通腑降浊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自拟脑府逐汤治疗 急性脑出血吸收期患者 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1月 - 2018 年 12 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吸收期患者 112 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6 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脑府逐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 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89.29%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吸收期 脑府逐瘀汤 临床疗效 氧化应激
  • 简介: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发展为终末期肾病,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现今,在合理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西医治疗多采用控制血糖、降血压、调节脂质代谢紊乱等方法,疗效不甚明显。中医认为该病是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血贯穿全程,故宜采用固本化法,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研究发现DN为一种足细胞病,采用固本化法可防治足细胞损伤,延缓DN进程。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固本化瘀法 足细胞损伤 综述
  • 简介:目的观察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热内结证患儿血清中细胞免疫因子的变化,了解患儿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50例RRTI患儿及50例健康儿童血清中的IFN-γ、IL-4、IL-10、IL-12进行检测。结果RRTI患儿血清中IL-4、IL-10、IL-12较健康组儿童明显上升(P<0.01),IFN-γ、IL-4、IL-10、IL-12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RRTI热内结证患儿发病时出现免疫失衡,表现为Th1类因子及Th2类因子表达均上调。

  • 标签: 反复呼吸道感染 瘀热内结 儿童 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 简介:目的探索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与血证的相关性,为隐性失血的证候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证候研究的方法,对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定量血证诊断标准记分方法,于术后1d和术后3d对患者的血证症状进行定量积分,同时计算患者术后1d和术后3d的隐性失血量。根据血证积分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血证、中度血证和重度血证3个组别,运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观察隐性失血量与血证积分是否具有相关性,运用单因素分析法观察组间隐性失血量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术后1d与术后3d,40例患者隐性失血量与血证积分呈正相关(P〈0.05),即血证积分越高,隐性失血量越大(P〈0.05)。随时间变化隐形失血量与血证积分均呈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与血证具有正相关性,提示血证是隐性失血的主要病机之一。

  • 标签: 髋部骨折 隐性失血 血瘀证 相关性
  • 简介:通过探讨气虚血在高血压肾损害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认为气虚血是高血压肾损害的病理关键,并探讨了益气活血法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

  • 标签: 气虚血瘀 高血压肾损害 益气活血 中医药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化开窍方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1例脑卒中后精神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EDS-R、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DS-R、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0%,优于对照组的68.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开窍方治疗脑卒中后精神障碍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精神障碍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精神障碍 化瘀开窍方 针刺 血液流变学
  • 简介: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痰互结证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选用中老龄大鼠,采用高脂饮食,结扎左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作缺血性中风痰互结证模型,观察大鼠一般体征、脑系数、血脂、血液流变学、血浆血栓素B(2TXB2)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模型鼠出现偏瘫症状;脑系数显著增高(P〈0.01),血脂升高,血液呈高度浓、黏、凝、聚状态,PAI活性显著升高。结论:缺血性中风痰互结证的动物模型,符合缺血性中风痰互结证的临床特点,缺血性中风痰互结证的动物模型成功建立。

  • 标签: 缺血性中风 痰瘀互结证 动物模型
  • 简介: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类具有全球流行性的传染性疾病,中医多将其归于“胁痛”、“黄疸”、“郁证”、“瘕积”等范畴,笔者认为其主要病机为肝郁气滞,毒互结,而疏肝化解毒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法则。我们以四逆散和犀角地黄汤随证加减,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疏肝化瘀解毒法 慢性乙型肝炎 肝络血瘀 湿热疫毒 中医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通脉降浊汤加减治疗痰浊血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脉降浊方加减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以及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血清TC、TG和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降浊汤治疗痰浊血型冠心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降低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痰浊血瘀 通脉降浊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