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血治疗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方法选取了2017年6月~2018年6月到我院接受过输血治疗的患者206例,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观察患者抗体筛查结果和特异性抗体的检验,以及过往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查询。结果发现确诊为不规则阳性抗体患者19人,占样本总人数的9.22%,发现Rh血型抗体有15例(78.95%),其中含抗-E的有5例(33.3%),抗-Ec的有4例(26.67%),抗-D的有3例(20.0%),抗-Ce的有2例(13.3%),抗-DC的有1例(6.67%);MN血型系统1例(5.26%);冷抗体2例(10.52%);1例患者未确定抗体性质;其中女性比男性的不规则抗体率要高(P<0.05),有输血史和妊娠经历的患者次数越多阳性检出率越高。结论在输血前做详细的不规则抗体筛查,能够减少输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输血事故,提高安全性。

  • 标签: 输血治疗 不规则抗体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串联质谱检测技术(TMS)在新生儿遗传性代谢性疾病(IMD)中的诊断价值,为新生儿遗传性代谢性疾病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福建省龙岩市2019年1月~2021年12月出生的79687例新生儿为筛查对象,采用串联质谱检测法对新生儿血液中的代谢物质进行检测,分析遗传代谢性疾病发病率,探讨TMS在IMD中的诊断价值。结果:79687例新生儿中初筛阳性2303例,初筛阳性率为2.9%,对阳性新生儿实行召回重新采样,结合实验室再次检查结果,阳性者再利用生化检测,酶活性检测,分子检测,影像检查等相关技术,最终确诊瓜氨酸血症Ⅰ型(CTLN1)1例、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4例、2-甲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2例,异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2例,原发性肉碱摄取障碍4例,丙酸血症1例,高精氨酸血症1例,高蛋氨酸血症1例,戊二酸血症1例,神经退行性病伴脑铁沉积症1例。最终18例新生儿确诊为IMD,发病率为1/4427。目前对确诊患儿进行规范化治疗检查,随访,避免或减少严重并发症及神经系统伤残。结论:串联质谱检测技术存在快速、准确及高通量等优势,在新生儿遗传性代谢性疾病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高。随着我国二胎三胎政策的开放,新生儿数量在不断增加,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及优生优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串联质谱检测技术在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应用效果显著, 有利于及早筛查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 为临床早期制定干预治疗措施提供有效帮助, 从而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血串联质谱技术 新生儿 遗传性代谢性疾病 早期诊断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ncRNA-HOXB9-206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和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LncRNA-HOXB9-206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LncRNA-HOXB9-206在喉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𝑃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HOXB9-206 喉癌
  • 简介:摘要:脑瘫是一种危害儿童身心发育的严重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发病率约为2.4%,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脑瘫难以治愈,需要终身接受康复治疗。常规脑瘫患儿的康复周期长,费用高,一般家庭难以接受。中医理论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具有完整的体系,其提出3F模式,本文对其实施理念及优势进行相关阐述。

  • 标签: 中医理念 小儿脑瘫 33F模式 康复影响
  • 简介:摘要:脑瘫是一种危害儿童身心发育的严重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发病率约为2.4%,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脑瘫难以治愈,需要终身接受康复治疗。常规脑瘫患儿的康复周期长,费用高,一般家庭难以接受。中医理论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具有完整的体系,其提出3F模式,本文对其实施理念及优势进行相关阐述。

  • 标签: 中医理念 小儿脑瘫 33F模式 康复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糖调节在18F-FDG(氟代脱氧葡萄糖)心脏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心肌显像中的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探讨对象,均要求禁食6h,血糖值结果在7.9-8.7mmol/L之间的患者,纳入α组;血糖值结果>8.9mmol/L的患者,纳入β组。确认患者血糖值维持在7.9-8.7mmol/L后,向其注射18F-FDG,嘱咐进行休息,于1h后接受上机扫描,观察患者的心肌显像成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对比,α组的成功显像率为95.92%,高于β组78.78%(p<0.05)。结论:血糖调节能够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了18F-FDG心脏PET/CT心肌图像显像成功率。

  • 标签: 血糖调节 18F-FDG PRT CT 心肌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 优化人纤维蛋白原FⅠ制作工艺参数,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产品收率。方法 将FⅠ制作的pH值由6.9调整至7.5,温度由-1℃调整至-3℃,对优化前后的人纤维蛋白原FⅠ沉淀量和关键质量指标(纯度、枸橼酸离子含量、氯离子含量、盐酸精氨酸含量、凝固活力)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FⅠ制作的pH值调整和温度降低分别使人纤维蛋白原FⅠ沉淀量提高了4.7%和6.5%,且关键质量指标均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 FⅠ制作过程pH值和温度参数的优化,有效提高了FⅠ沉淀量得率,未影响产品质量。

  • 标签: FⅠ制作工艺优化 Fg 关键质量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优化人纤维蛋白原FⅠ制作工艺参数,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产品收率。方法 将FⅠ制作的pH值由6.9调整至7.5,温度由-1℃调整至-3℃,对优化前后的人纤维蛋白原FⅠ沉淀量和关键质量指标(纯度、枸橼酸离子含量、氯离子含量、盐酸精氨酸含量、凝固活力)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FⅠ制作的pH值调整和温度降低分别使人纤维蛋白原FⅠ沉淀量提高了4.7%和6.5%,且关键质量指标均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 FⅠ制作过程pH值和温度参数的优化,有效提高了FⅠ沉淀量得率,未影响产品质量。

  • 标签: FⅠ制作工艺优化 Fg 关键质量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20排CT增强扫描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联合间质化疗对非血管介入治疗手术适应症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非血管介入治疗手术适应症中晚期肝癌患者38例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每组19例。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用320排CT增强扫描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联合间质化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灶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血管介入治疗手术适应症中晚期肝癌以320排CT增强扫描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联合间质化疗的疗效显著。

  • 标签: 中晚期肝癌 320排CT增强扫描 125I放射性粒子 间质化疗
  • 简介:【摘要】 据上海市近期流行病学统计 , 目前前列腺癌发病率比 20世纪 60年代增加了 50%以上 , 且有迅速增加趋势。因此 , 如何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及确定是否发生转移已 成为目前研究的主要课题。近年来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与计算机断层图像联合扫描开始应用在多种不同的恶性肿瘤中 , 我们观察了 PET-CT融合图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前列腺癌 PET-CT融合图像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与1.5T MRI联合显像在肾癌原发病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怀疑为肾癌的患者于一周内分别行18F-FDG PET/CT及1.5T MR和病理学检查。比较两者对肾癌的诊断价值。结果:38例患者中,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肾癌者30例.其余8例因18F-FDG PET/CT显像发现有转移病灶者放弃手术。18F-FDG PET/CT检查准确率为73.3%;1.5T MR的准确率为86.7%;二者异机融合后准确率为95.3%。8例转移病例中,3例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例两肺多发转移,2例骨转移并肝转移,1例伴有下腔静脉和肾静脉癌栓形成。而MR仅发现l例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痛栓形成。结论:18F-FDG PET/CT与1.5TMR异机融合显像对诊断原发性肾癌的准确率高于单独的18F-FDG PET/CT及1.5TMR。对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诊断优于MR。对肾癌的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肾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 18F- FDG显像 PET-CT 扫描诊断原发性乳腺癌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临床拟诊为乳腺癌的 36例女性患者术前行 18 F-FDG 显像 PET-CT 扫描 ,共发现 41个乳腺肿块,均实施手术治疗。结果: 41个乳腺肿块中 ,病理证实其中 33个为乳腺癌病灶 ,8个为良性病灶 ,PET-CT 检测乳腺癌原发灶的灵敏度为 87.8%,特异度为 88.9%,阳性预测值为 93.5% 。 发现腋窝淋巴结 86枚 ,59枚病理证实转移,对区域淋巴结转移 ,PET-CT 诊断的敏感度为 89.8%,特异度为 92.6%,阳性预测值为 94.6%。结论: PET-CT 诊新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较高,尤其对怀疑多中心乳腺癌,病晩期评价区域淋巴结状态或疑有远处转移者,可提供多方面的活体诊断信息,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及辅助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乳腺肿瘤 淋巴结转移 PET-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