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早期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的效果,研究早期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及方法。方法选自我科自2009年8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的75例重型颅脑患者,入选为GCS3~8分无其它严重并发症无早期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禁忌者。随机分为早期呼吸机辅助呼吸组与对照组,早期呼吸机辅助呼吸组患者入院后行常规治疗及早期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GOS评分。结果早期呼吸机辅助呼吸组38例患者,恢复良好5例,中残16例,重残及植物生存11例,死亡6例。对照组37例患者,恢复良好3例,中残9例,重残及植物生存15例,死亡11例。结论通过早期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具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脑水肿 呼吸机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通气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加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并个体化给予呼吸兴奋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h、24h、72h、7d的血气分析结果的pH值、PaCO2及PaO2的变化。及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压;并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两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pH值,PaO2,PaCO2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BiPAP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显著降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分析和临床症状,疗效确切,且不增加住院费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II型呼吸衰竭 BiPAP呼吸机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4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为对照组,3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无创通气呼吸机治疗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抢救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衰竭疾病采用无创通气呼吸机治疗,对于成功救治患儿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深远。

  • 标签: 呼吸机 新生儿呼吸衰竭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呼吸科2013年3月到2016年3月收治10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应用BIPAP无创正压通气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如抗感染、祛痰、营养支持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对照组给予鼻导管吸氧,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心率、呼吸频率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生命体征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心率、呼吸频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确切、安全,能有效改善缺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 标签: BiPAP无创呼吸机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临床观察。方法按照随机分类法将我院2013年01月-2014年12月间诊治的60例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均分为两组,对单号组患者进行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观察组),对双号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动脉血气氧分压、动脉血气二氧化碳分压及心率方面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氧分压、动脉血气二氧化碳分压及心率情况,而且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动脉血气氧分压 动脉血气二氧化碳分压 心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呼吸科、ICU)进行治疗的呼吸衰竭伴心力衰竭的患者6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下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出现,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创呼吸呼吸衰竭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迅速纠正氧债,减轻患者的痛苦,帮助患者快速的恢复身体健康,缩短住院日。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呼吸衰竭伴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在救治重症胸外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时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救治的效果和护理质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监护室在收治的重症胸外伤合并呼吸衰竭病例经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临床资料,着重探讨呼吸机在治疗中的应用和护理措施。结果本组重症胸外伤并发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伴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经过呼吸机治疗及其他一系列积极的抢救措施后病人恢复正常的呼吸。结论重症胸外伤合并呼吸衰竭发病急、来势汹险,一旦出现即病情危重,对可能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要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救治措施,应尽早使用呼吸机进行治疗,以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呼吸机 重症胸外伤 呼吸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机械通气治疗煤工尘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煤工尘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配合BiPAP呼吸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值、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气分析值、呼吸频率、心率明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BiPAP呼吸机通气对煤工尘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肯定。

  • 标签: BiPAP 机械通气 煤工尘肺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7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80名慢性阻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并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无创组。对常规组的患者先进行常规治疗,之后再进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治疗。对无创组的患者先给予常规治疗,再联合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pH值和其他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PaCO2和PaO2的值有所改善。无创组的改善效果要显著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阻肺疾病 呼吸衰竭 临床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对下呼吸道的药敏以及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并了解。方法选择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择临床诊断为呼吸道感染且在住院后其细菌培养检查为阳性,并且进行了药敏试验的患者,对其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药敏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本次研究的142例患者共计培养出了236株病原菌,其中有32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总病原菌数的13.56%,26株为流感嗜血杆菌,占病原菌总数的11.01%,18株为鲍曼不动杆菌,占病原菌总数的7.63%,18株为肺炎克雷伯菌,占病原菌总数的7.63%,14株为大肠埃希菌,占病原菌总数的5.93%,14株为肺炎链球菌,占病原菌总数的5.93%,12株为铜绿假单胞菌,占病原菌总数的5.08%,12株为副流感嗜血杆菌,占病原菌总数的5.08%。结论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根据患者病原体的实际特点对治疗的方法进行选择,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呼吸内科 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药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呼吸合胞病毒下的呼吸道感染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6例呼吸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抗菌药、抗病毒以及氧疗,并将其有效率、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清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在经过治疗后,痊愈患儿78例,好转患儿7例,无效患儿1例,且血清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均比治疗前高,统计学差异有意义。结论对于呼吸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的新生儿采用合理治疗后,其炎性因子以及免疫状态得以显著改善。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合胞病毒 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特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16年8月1例予我医院老年科ICU就诊并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采取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结果本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病情稳定好转,家属满意度高。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良好,需要护理人员提高护理技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无创呼吸机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个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简易生膏治疗Ⅲ、Ⅳ度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Ⅲ、Ⅳ度褥疮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予局部处理,其中治疗组局部外敷生膏,对照组外敷凡士林纱布,观察6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C<0.05)。结论自制简易生膏具有“简、便、验、廉”的中医特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简易生肌膏 褥疮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非手术治疗子宫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有症状并且要求药物治疗的子宫腺症患者96例(合并贫血者5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变化、月经量及血红蛋白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药结束后复查肝、肾功能均正常。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症短期有效,可以用于该疾病的治疗及手术后预防复发

  • 标签: 子宫肌腺症 米非司酮 孕激素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脂肪瘤的CT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6年5月所收治的8例肝脏血管平滑脂肪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并对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肝脏血管平滑脂肪瘤位于肝尾叶者1例(12.5%),位于肝左叶者2例(25.0%),位于肝右叶者5例(62.5%)。其中肿瘤的平均直径为(4.84±1.13)cm,最小直径为2.1cm,最大直径为11.8cm。1例患者为肌瘤型,2例患者为血管瘤型,1例患者为脂瘤型,混合型患者最多共4例。结论CT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肝脏血管平滑脂肪瘤的全部影像特征,有利于提高肝脏血管平滑脂肪瘤的确诊率,同时也有利于理解掌握CT表现与肝脏血管平滑脂肪瘤病理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 标签: 肝脏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表现
  • 简介:摘要残角子宫是女性内生殖器畸形之一,合并子宫腺病者少,易反复流产早产,患者因有正常生育史且剖宫产时未明确诊断,故易误诊,该病例系我院近年诊治的1例残角子宫合并子宫腺病通过腹腔镜手术切除残角子宫的临床资料,并根据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讨论。

  • 标签: 残角子宫,子宫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风湿性多痛的特点,正确认识风湿性多痛。方法选取46例风湿性多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风湿性多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治疗情况。结果风湿性多痛多见于女性,而且发病年龄比男性低,病程比男性长。该病常见临床表现为颈肩痛、骨盆带痛、关节肿痛、发热等,所有患者均出现血沉与C反应蛋白提高情况,经过相关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其血沉、C反应蛋白基本恢复正常。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可适当给予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缓解患者不适。结论风湿性多痛主要临床特征是四肢近端肌肉僵痛,多见于50岁以上的患者,这些患者长期伴有痛、肌无力等症状,若患者血沉与C反应蛋白提高,可采用适量激素进行治疗,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风湿性多肌痛 血沉 C反应蛋白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颅神经病变引起的眼外麻痹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回顾20例糖尿病并发眼麻痹的临床分析,结果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糖尿病并发眼麻痹治疗关键是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症治疗。

  • 标签: 糖尿病 眼肌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急性良性炎血乳酸的变化并探究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急性良性炎的儿童50例作为研究组,并将另外50名接受检查的健康的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乳酸和空腹的血糖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患者的CK—MB、LDH、CK和Mb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虽然儿童急性良性炎发病较急,但是如果可以进行及时地治疗就能够有良好的预后,另外如果能够在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基础上对其病情做出预测,并以此指导病情的治疗,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预后并提升救治成功率。

  • 标签: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 乳酸 血糖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冲击波治疗对慢性腰筋膜炎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腰背筋膜炎患者72人,年龄平均为34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4年。根据病患不同部位,以不同的治疗参数采用瑞士产体外放射状冲击波治疗仪(DolorClast)治疗腰背筋膜炎。7天1次,3-5次为一疗程,最长不超过5次。结果显效92%,有效8%,无效0%。瑞士产体外冲击波(DolorClast)治疗仪治疗腰背筋膜炎收到明显效果。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腰背肌肉筋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