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和静脉营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特别是长期置管的患者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静脉针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护理十分重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阐述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预防护理措施,提出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的重点是加强对老年住院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完善环境和防跌倒措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预见性护理和加强老年专科护士的培养,使更多的老年住院患者免受跌倒的伤害和影响。

  • 标签: 跌倒 老年住院患者 危险因素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增强防护意识,从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综述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常面临的职业危害,分析了目前我国护理人员职业危害产生的原因,和防护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与措施,重点明确了锐器伤的处理流程,强调了改变不良操作效习惯规范护理行为的重要性,以便对护理人员锐器伤的防护起一定得指导作用。

  • 标签: 护士 职业危害 防护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总结相应的防护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30名供应室护理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问题展开调查分析,并且总结防护方法。结果本组供应室护理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问题中,出现紫外线暴露损伤者26例,出现利器刺伤者25例,出现噪音暴露损伤者15例,出现烫伤者12例,出现化学消毒剂暴露损伤者10例,出现污染血液暴露损伤者10例,利器刺伤和紫外线暴露损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等,其中以发生紫外线暴露损伤和利器刺伤的频次最高,因此院方需要重视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采用合理防护措施,以保障护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 标签: 供应室护理 职业暴露 防护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学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防护措施。方法结合检验科工作实际,分析检验人员职业危害因素。结果医学检验人员职业危害因素主要为生物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和化学性危害。结论医学检验人员职业危害几率高,通过加强管理和采取积极防护措施有效减少职业危害。

  • 标签: 检验人员 职业危害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总结4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护理。术前对患者做好健康宣教,指导功能锻炼;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实施主动被动功能锻炼,避免下肢静脉穿刺,应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法,预防性抗凝治疗。45例中,1例发生DVT患者经抬高患肢、溶栓药物、热敷等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未出现明显不适。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后 DVT 预防
  • 简介:摘要本文根据冠心病的一些发病因素,本文从中医角度探讨了冠心病的预防及护理方法。作者希望患者通过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接受医护人员的护理,从而降低冠心病及并发症的发病率。

  • 标签: 冠心病 预防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宣传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激光美容术后防护措施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科行皮肤激光美容治疗的患者60例,男女比例13.62,给予其术后必要的防护措施。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随访率100%,其中有2例皮损复发(3.33%),术后有少部分患者呈现红肿、疼痛,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短期色素沉着3例(5%),在随访过程中,均在3~6个月内皮损恢复正常。结论采取激光美容,需要加强术后防晒措施,可巩固激光治疗的效果,预防并改善术后色素沉着,减少复发率。

  • 标签: 皮肤激光美容 术后 防护措施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美同疾病控制中心公布1987年,美国12000名医护工作者感染HBV。由此可见,我们应强化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培训,以促进职业安全,使职业暴露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本文就门诊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现状,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因素对护士的影响,探讨职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门诊 手术室护士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主要来自噪音、感染性危害、紫外线、消毒剂对机体的危害、心理危害等,执行规范的防护措施,才能有效预防与减少透析室相关职业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室 护士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口腔科护士直接的传播途径是接触病人的唾液或血液,间接的传播方式是通过污染的器械、飞沫到皮肤黏膜上,使口腔科护士成为易感染的高危人群,所以做好自我防护是工作中的关键。

  • 标签: 口腔科护士 自我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增强护理人员防范意识,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357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针剌伤情况,并对针剌伤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结果357名临床护士中有272名曾被针刺伤,发生率为77.71%。结论增强防护意识,规范操作及加强管理,可降低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

  • 标签: 护士 针刺伤 原因分析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引起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因素,并提出有效防护策略。方法调查分析我院2012年—2016年血源性职业暴露事件。结果我院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现状不容乐观,抽血注射等操作正确防护率2.4%,接触患者前洗手为64.7%,正确洗手率17.7%,单手回套针帽40.0%,用工具分离针头29.4%,接触污物时未戴手套94.1%,护士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正确92.9%。结论应积极实施职业安全防护策略,以此来预防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降低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血源性职业暴露 护理人员 危险因素 防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喉癌术后并发咽瘘的原因以及相关预防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行喉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并发咽瘘,分析相关原因,并提出相应预防护理措施。结果术前有无放疗及气管切开、肿瘤分期,术中同期有无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感染与否、营养支持状况等因素与并发咽瘘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喉癌术后并发咽瘘的原因因素较多,积极做好术前、术中以及术后预防护理能有效降低喉癌术后并发咽瘘的概率。

  • 标签: 喉癌 并发症 咽瘘 护理
  • 简介:摘要介绍消毒供应应中心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生物性的、化学性的、物理性的、环境性的、心理的、生理的、安全的,根据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采取规范化的防护对策,以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及防护能力,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职业危害 防护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归纳分析介入导管室护士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探究防护措施,为护士人员职业安全的有效保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临床观察介入导管室环境、器械及在职护士人员日常工作等,结合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会对护士职业造成危害的各种因素,并逐一对应提出具体防护措施。结果介入导管室护士人员职业危害因素众多,主要包括电离辐射、化学制剂毒性损害、防护服的长期穿戴、尖锐器具的频繁使用及职业压力等。结论严格遵照放射安全防护规章制度从事职业工作,认真履行导管室放射防护常规职责,积极提升护士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有助于将导管室护士职业危害降至最低,从而保障职业安全,提高服务质量。

  • 标签: 介入导管室 护士 职业危害 产生因素 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