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心脾两虚型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艾灸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7月到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心脾两虚型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3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30例联合艾灸护理干预。观察对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的抑郁评分较参照组更低,菌群多样性正常率较参照组更高,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脾两虚型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艾灸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激发患者机体自愈能力,调节其肠道菌群结构,并可以对患者的抑郁情绪起到很好地改善作用,充分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

  • 标签: 肠道菌群结构 心脾两虚型卒中 艾灸护理 抑郁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中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优化急救流程的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于2020年6月-202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中,在患者和其家属知晓同意以及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选取了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成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实验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干预,最后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在经过两种不同模式干预下,实验组的救治时间(包括分诊时间、心电图获取时间、建立静脉通路时间、D-to-C 时间、D-to-B 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治疗成功率和病死率以及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以上相关指标对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在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中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优化急救流程,不仅可以优化急诊流程和救治时间,还可以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降低医患纠纷,对改善医患关系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 优化急救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后,患者满意度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10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措施组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期结束后,观察组满意度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腰间盘突出症患者 术后并发症 肢体功能 自我效应感
  • 简介:目的对于剖宫产术后的患者而言,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混合芬太尼硬膜外镇痛的效应。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行剖宫产的孕妇63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罗哌卡因组,布比卡因组,每组21例。三组产妇剖宫产术后均使用不同的药品行硬膜外镇痛,左旋布比卡因组术后采用0.125%左旋布比卡因混合小剂量芬太尼(2μg/ml);罗哌卡因组术后采用0.2%罗哌卡因混合小剂量芬太尼(2μg/ml);布比卡因组术后采用0.125%布比卡因混合小剂量芬太尼(2μg/ml)。记录三组产妇术后疼痛情况,活动情况,以及是否有恶心、呕吐和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三组产妇的疼痛程度VAS平均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活动时VAS平均分明显高于安静时的VAS平均分,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副作用(恶心、头晕、呕吐、尿潴留)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镇痛采用0.125%左旋布比卡因混合小剂量芬太尼(2μg/ml);0.2%罗哌卡因混合小剂量芬太尼(2μg/ml);0.125%布比卡因混合小剂量芬太尼(2μg/ml)。三种方式都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并且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左旋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5-FU联合奥沙利铂对晚期转移性小肠癌患者生存率及继发效应的研究。方法:根据信封随机分组法将我院进行治疗的89例晚期转移性小肠癌患者(2018.8~2021.12)分为两组,其中,第一组采用卡培他滨进行治疗,为卡培他滨组(CA组),该组共43例患者;第二组采用卡培他滨联合5-FU、奥沙利铂进行治疗,为联合组(JO组),该组共46例患者。CA组和JO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通过奥沙利铂与5-FU两种药物对小肠癌患者进行治疗,进而分析CA组和JO组患者临床疗效、KPS评分、生活质量、远期生存率、继发效应的差异性来进行实验探究。结果:CA组患者治疗结果为稳定、进展的人数人别为15例、6例,JO组患者治疗效果为稳定、进展的人数人别为10例、1例,CA组和JO组相比较,JO组患者治疗效果略优(p>0.05)。治疗前,CA组和JO组患者KPS评分分别为75.23±11.03、76.19±11.18,数值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均出现上升趋势,且CA组和JO组患者KPS评分分别为83.75±13.90、93.16±14.74,JO组与CA组相比较,JO组患者KPS评分数值比CA组高(p<0.05)。治疗后,CA组患者角色、躯体、认知、情绪等功能表达显著低于JO组患者(p<0.05)。结论:奥沙利铂与5-FU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同时,能够显著改善小肠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延长患者远期生存时间,降低继发效应的发生率,建议晚期小肠癌患者采用该种方法治疗。

  • 标签: 5-FU 奥沙利铂 晚期转移性小肠癌 生存率 继发效应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公共卫生护理在改善心血管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生活方式中的作用及其效果。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梳理和实证研究,分析了公共卫生护理在疾病预防、健康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的介入策略及其对心血管病防控的积极影响。研究发现,通过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指导、定期监测、健康教育活动和社区联动机制,公共卫生护理能够显著提高心血管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的生活方式质量,降低患病风险,从而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中起到关键作用。

  • 标签: 公共卫生护理 心血管疾病 生活方式 干预效果 高危人群
  • 简介:目的研究成年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大鼠额叶内突触相关蛋白25(SNAP-25)的表达及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的恢复状况,探讨甲减脑损伤及恢复的分子基础。方法用丙基硫氧嘧啶(PTU)建立成年期大鼠甲减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甲减组、常规剂量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组、大剂量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组、健康对照组大鼠的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四组大鼠额叶内SNAP-2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甲减组大鼠血清T3、T4水平显著减低(P〈0.02);常规剂量(5μg.kg-1.d-1)替代治疗后,血清T3、T4恢复至正常水平。甲减组额叶I、II、III、IV、V层SNAP-25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常规剂量替代治疗组SNAP-25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与甲减组相比,大剂量(20μg.kg-1.d-1)替代治疗组SNAP-25表达水平在额叶各层显著减低(P〈0.05)。结论成年期甲减大鼠额叶SNAP-25蛋白表达增多,常规及大剂量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均可降低该蛋白表达,大剂量替代治疗后SNAP-25表达水平更接近正常。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突触体相关蛋白质25 额叶 激素替代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用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2020年3月-2022年2月本科接诊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病人78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SAS评分等指标。结果:从SAS评分上看,干预结束之时:试验组比对照组低(P<0.05)。满意度:试验组97.44%,和对照组79.49%相比更高(P<0.05)。结论: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用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护理干预,满意度改善更加明显,焦虑情绪缓解更为迅速。

  • 标签: 脊髓损伤 满意度 脊柱骨折 罗森塔尔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银杏叶提取物(EGb)预处理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血管的保护效应。方法:首先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高脂饲料喂养进行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培养,并将大鼠分为以下几个小组,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二甲双胍组、EGb低剂量组、EGb高剂量组,每组纳入10只大鼠,以此比较分析EGb预处理下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梗死后的影响。结果:经过对各组大鼠糖代谢指标、血脂水平以及肌动蛋白清除系统的相关指标的统计分析来看,相比正常组大鼠,其余几组大鼠以上指标均有较大变化。结论:通过EGb预处理,能够降低大鼠心肌损伤,心肌保护效应良好,而且EGb预处理后的心血管保护效应可能与肌动蛋白清除系统有关。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2型糖尿病 心肌梗死 心血管保护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线上团体认知行为的叙事性心理护理在盆腔炎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中药塌渍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SPID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均接受中药塌渍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采用随机平均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前者予以常规护理,后者予以基于线上团体认知行为的叙事性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 <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基于线上团体认知行为的叙事性心理护理应用于SPID患者中,可缓解其不良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肯定。

  • 标签: 线上团体认知行为疗法 叙事性心理护理 盆腔炎后遗症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确定异丙酚辅助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ombinedspinal-epiduralanesthesia,CSEA)在建立气腹时患者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EC50)。方法:选择异丙酚辅助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extraperitonealprosthesis,TEP)患者50例,性别不限,BMI〈30kg/m2,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均分为S1组、S2组、S3组、S4组和S5组(n=10),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分别1.0、1.5、2.0、2.5、3.0ng/ml。患者意识消失建立腹膜外气腹后,压力维持10mmHg,患者发生体动反应(咳嗽和吞咽动作除外)为阳性反应。采用Bliss法计算异丙酚辅助CSEA在TEP术中建立气腹时患者体动反应的EC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异丙酚辅助CSEA在TEP术中建立气腹时患者体动反应的EC50为2.23ng/ml,95%可信区间1.80~3.31ng/ml。结论:异丙酚辅助CSEA在腹腔镜TEP术中建立气腹时患者体动反应的EC50为2.23ng/ml。

  • 标签: 异丙酚 靶控输注 腹腔镜检查 气腹 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
  • 简介: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在细胞凋亡调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实验就蛋白酶体抑制剂Z-LLL-CHO与经典的凋亡诱导剂足叶乙甙(VP16)对白血病细胞系M-07e及TF-1的联合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应用MTT法及台盼蓝拒染法显示Z-LLL-CHO及VP16联合作用于M-07e及TF-1细胞,可增强两种药物单独的细胞杀伤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提示单独应用Z-LLL-CHO及VP16均可使S+G2/M期细胞比例增加,两者联合应用导致细胞凋亡峰比例的显著增高.通过对M-07e细胞裂解物做免疫印迹检测,发现在Z-LLL-CHO及VP16单独作用中均导致Bcl-2蛋白被酶解为22kD的片段,而联合作用时Bcl-2的酶解现象具有叠加效应.结论:Z-LLL-CHO与VP16联合作用较单独作用有更强的细胞杀伤及诱导细胞凋亡活性,细胞周期S+G2/M期比例的增加及Bcl-2酶解片段的增加是导致蛋白酶体抑制剂Z-LLL-CHO及VP16对白血病细胞系联合效应的可能机制.

  • 标签: 蛋白酶体抑制剂 足叶乙甙 细胞凋亡 白血病细胞系 M—07e TF-1
  • 简介:本文在继承祖国传统中医理论和数千年医疗实践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的理论、观念、方法、手段开展研究工作,将中西医两种思维体系融合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多元思维的“智能医学”体系,开发研制的“傅山神”系列抗癌药,就是这种中西医结合思想的成果。该药以西医的分子细胞学理论为基础,融入中医药学原理,不仅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机体自身抗肿瘤免疫监护功能的再生,同时还能激活天然杀伤细胞(MK)、和巨噬细胞(MF),并促使其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增多,加速肿瘤的坏死。此外,该药可押制肿瘤新生血管网的形成与发展,干扰癌细胞的新陈代谢,可使肿瘤得不到营养来源而逐渐“枯萎”,代谢产物不能排出而逐渐变性坏死。该药最大特点不是毒癌、杀癌,而是造成癌细胞集体“绝食”而“饿死”,绝不伤害正常细胞,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前医学界在治癌过程中产生的“祛邪正亦衰”、“扶正邪更盛”的矛盾,并具有独特的“靶向效应”,被现代医学界称之为“生物导弹”。此外,该药还具有阻断肿瘤增殖细胞与静止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功能,达到控制癌瘤复发和转移的目的。

  • 标签: 靶向 肿瘤 癌细胞 中西医结合 新疗法 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在腹部手术行静吸复合全麻诱导起效及肌松恢复时间的效应以及对循环的影响。 方法: 选 取本院 2019 年 4 月 -2020 年 4 月 诊治 的62 例腹部手术患者 开展本次试验 研究,选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 C 组和 V 组两组,各 31 例 。 C组行 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诱导 ,V组行 维库溴铵诱导 ,比较两组应用效果 。结果: 两组的心率指标( HR )基础值和 T1 最大抑制时数值均基本一致 (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