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其感染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前房液或玻璃体液病原学检查,阳性检出为33.33%(10/30),经细菌与真菌检查,表皮葡萄球菌5株、头状葡萄球菌及腐生葡萄球菌各2株、乙酸钙不动杆菌1株,检出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患者经针对性治疗,改善了其视功能,提高了其生存质量。

  • 标签: 白内障 眼内炎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法在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闭合复位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n=30)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肩关节的活动能力、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肩关节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3.33%,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疗法可有效提高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儿肩关节的运动能力,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肱骨髁上骨折 中医手法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采用阴式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3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UACE)联合清宫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阴式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进行阴式手术治疗,可以使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得到明显提升,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具有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等优势,临床效果显示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术后瘢痕部位妊娠 阴式手术 剖宫产
  • 简介: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肠道病毒71型(EV71)是病原之一〔1〕,可导致神经系统病变,重症患儿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NPE),循环衰竭等并发症,病死高〔2-5〕。

  • 标签: 手足口病 机械通气 EV7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纹状体内囊梗死 30例患者临床和影像特征,重点探讨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和非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的差异。方法:收集我院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 30例纹状体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30例患者中,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和非皮层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各有 15例,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比较皮层纹状体内囊梗死和非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特征。结果: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与非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的对比有显著差异,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05);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中血管病变主要为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例数明显高于非皮层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的动脉狭窄和闭塞例数,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引发纹状体内囊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则是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在发病时,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更加显著,远高于非皮层型纹状体梗死患者发病时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且采用磁共振血管造影时,多见狭窄或闭塞。

  • 标签: 纹状体 脑梗死 核磁共振血管造影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0例,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其中对常规组患者单纯采用针灸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与73.33%,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推拿 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诊断中的常见误诊原因进行了浅显的分析与总结,为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的分析与研究,对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及常见误诊原因进行总结。结果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极容易被误诊为冠心病、胃炎、贫血、慢性肾炎。结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缺乏特异性症状,易误诊,临床诊断期间如发现临床症状病因不明时,应及时予以甲状腺功能检查提高临床诊断确诊,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原发性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误诊原因 准确率
  • 简介: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对30例胃间质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表现为上腹部隐痛不适16例,消化道出血7例,无任何症状者7例.术前仅5例(16.7%)获得病理确诊.3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行开腹手术24例,其中行胃部分切除19例,胃大部切除4例,全胃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1例.行腹腔镜微创胃部分切除术6例.2例高危胃间质瘤患者术后接受了伊马替尼(格列卫)辅助治疗.结果本组30例均获完整切除,切缘均阴性,假包膜完整.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切口感染和胃排空障碍(胃轻瘫)各1例.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为6.7%(2/30).行腹腔镜微创手术的6例术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平均随访33(4~108)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胃间质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确诊较低.外科手术仍是可切除胃间质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腹腔镜微创胃部分切除术是胃间质瘤可供选择的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中医治疗慢性肝炎 及 早期肝硬化临床疗效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 ~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30 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15 例。 将治疗结果及中医证候展开分析探讨。结果 观察组显效 7 例,有效 6 例,总有效率为 8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中医治疗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效果理想,能够有效调整肝胆湿热、肝气郁结、肝肾阴虚等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肝炎 早期肝硬化 中医证候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