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瘘(CAF)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CAF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其中10例经手术证实,2例DSA证实,对比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结果:12例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右CAF8例,左CAF4例,其中漏入右房2例,漏入右室6例,漏入左房2例,漏入左室1例,漏入肺动脉1例。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左室内径增大,冠状动脉明显增宽,部分扩张呈瘤样,彩色多普勒超声于瘘入的心腔或肺动脉内探及异常血流束,频谱多普勒于瘘口处录及连续血流频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CAF的起源、走行及瘘口位置,在CAF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术后疗效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冠状血管 动脉动脉瘘 诊断
  • 简介:目的:对超声术中监控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的意义进行研究.方法: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射频治疗子宫肌瘤27例,其中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6例,射频治疗21例,术中均用超声诊断仪进行监控.结果:27例病人术中出现明显声像图改变,通过随访26例病人治疗有效,1例病人术后3d又出现血流信号.结论:超声能准确确定肌瘤的位置、大小和数目,并确定治疗区域.肌瘤回声增强,边界清晰并体积缩小可作为术中监控治疗有效的标准.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 射频消融 子宫肌瘤 超声监控
  • 简介: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小儿髋关节—过性滑膜炎的诊断和中医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对53例髋关节—过性滑膜炎病例。在中医手法治疗与中药湿热敷治疗过程中。采用超声检杏了解股骨颈颈前间隙的变化。结果:治疗一周后。有15例患儿股骨颈颈前间隙<6mm。两周后复查,仪3例患儿股骨颈颈前间隙>6mm.四周后所有病例恢复正常。讨论:通过超声检查,能准确测量股骨颈颈前间隙的宽度.直观评价中医疗法在少儿髋关节—过性滑膜炎治疗中的疗效。

  • 标签: 滑膜炎 髋关节 股骨颈 超声诊断 治疗过程 小儿
  • 简介:病例报告:女,27岁,因“未避孕未孕5年,欲行腹腔镜检查”收入院。患者婚后夫妇同居,性生活正常,未避孕未孕5年,2009年1月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结果示(见图1):宫腔大小正常,偏右侧,右侧输卵管显影,迂曲,弥散欠佳,左侧输卵管显影至壶腹部远端,无弥散。妇科检查:外阴为未产式;阴道通畅;宫颈轻度糜烂;宫体前位,偏右侧,常大;左侧附件区增厚,轻压痛,右侧附件区无明显异常。

  • 标签: 腹腔镜 输卵管平滑肌瘤
  • 简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病理特点为关节滑膜炎,血管翳形成,当累及软骨及骨质时出现骨质侵蚀破坏,关节间隙改变,邻近骨质疏松,关节畸形。既往对RA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赖X线平片的检查,许多研究表明,RA患者在症状出现6~12月后95%出现X线改变。

  • 标签: 高频超声 类风湿关节炎
  • 简介:目的:分析胎儿单发半椎体畸形的声像图特征,探讨二维及三维超声诊断胎儿单发半椎体畸形的价值。方法:总结东莞市石碣医院及东莞市茶山医院产前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单发半椎体畸形的孕妇10例,分析超声声像图特征,追踪产后或引产后结果。结果:10例胎儿单发半椎体畸形中,胸椎半椎体6例,腰椎半椎体4例。10例均有脊柱弯曲度异常,显示为脊柱侧弯或后凸,病变椎体形态异常,椎体变小,部分缺失。胎儿单发半椎体畸形有较特征的声像图表现,产前超声对其能作出较准确的诊断。结论:产前二维及三维超声对胎儿半椎体畸形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三维超声能更直观地显示脊柱整体弯曲度及病变椎体形态。

  • 标签: 产前超声检查 单发半椎体畸形 价值
  • 简介:目前临床上治疗前列腺疾病的方法很多,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开发有效的微创疗法成为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低频超声在前列腺疾病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低频超声不仅能诱导人前列腺癌细胞的凋亡及自噬、抑制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还可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对前列腺增生组织和前列腺癌组织产生各种生物学效应。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低频超声 前列腺疾病 生物效应 超声微泡
  • 简介:目的:总结超声检查对染色体核型为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病例诊断的思路,探讨超声检查在提高该病临床认识和指导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7例染色体核型为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病例,总结患者的病史资料、专科检查及超声等辅助检查、手术情况、术后病理诊断等。结果:7例患者的智力发育均正常,原发闭经,女性第二性征未发育,阴毛腋毛无或稀少,乳房不发育,内外生殖器发育幼稚。超声检查幼稚子宫或缺如,双侧输卵管无或仅为条索状。术中可见子宫发育不良或缺如、输卵管发育欠佳或条索状性腺组织。术后病理诊断3例伴发无性细胞瘤和(或)性腺母细胞瘤。结论:超声检查作为无创检查手段,对筛查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患者的子宫、卵巢、输卵管、前列腺、精囊、输精管等内生殖器官有无及解剖部位、大小、发育情况、形态结构等有较大优势,在明确诊断、术前检查、术后复查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46 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
  • 简介:目的:探讨能否通过超声声像图特征和血清甲状腺球蛋白鉴别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thyroidcarcinoma,FTC)与甲状腺腺瘤(thyroidadenoma,TA)。方法:对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55例FTC患者的56个结节和78例TA患者的88个结节的临床特征及超声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FTC与TA间各参数的差别。结果:FTC组术前血清球蛋白水平高于TA组(P<0.05),诊断的最佳阈值为98.38ng/mL。FTC常结节更大,内部回声多不均匀,多呈实性,周围多无晕环或晕环厚薄不均,内部可见钙化(P<0.05);而TA结节相对较小,内部回声多均匀,囊实性多见,周围多表现为无或存在厚薄均匀的细晕,内部多无钙化灶(P<0.05)。结节最大径的最佳诊断阈值为30.50mm。在年龄、性别、术前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triiodothyronine,FT3)水平、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tetraiodothyronine,FT4)水平、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TSH)水平、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antibody,TgAb)水平、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peroxidaseantibody,TPOAb)水平、回声水平、位置、形态、边界、血流分布、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systolic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velocity,EDV)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超声检查时发现无囊性变、内部回声不均匀且大于3cm的实性结节,周边无或有厚薄不均的晕环,内部可见钙化,伴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升高,应警惕FTC的可能。

  • 标签: 超声 甲状腺滤泡癌 甲状腺腺癌 甲状腺球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阴道超声检查评价子宫腺肌病治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对82例腹腔镜病理确诊的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子宫肌壁变化的超声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在临床症状减轻的同时,阴道超声检查子宫腺肌病分数也相应降低.结论:阴道超声检查子宫腺肌病治疗前、后子宫肌壁变化,可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客观指标.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治疗后 经阴道超声检查 治疗效果 治疗前后 超声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在胎儿畸形筛查诊断中采取产前系统胎儿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在本院进行产检的10944例孕妇,时间选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所有孕妇均给予常规产科检查与产前系统胎儿超声检查,对检查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引产或分娩证实,10944例孕妇中共80例畸形胎儿,畸形率为0.73%;产前系统胎儿超声检查胎儿畸形检出率97.50%高于常规产科检查检出率76.25%,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产前胎儿畸形筛查中采取产前系统胎儿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提升胎儿畸形检出率,降低胎儿缺陷出生率,值得借鉴。

  • 标签: 常规产科检查 产前系统胎儿超声检查 胎儿畸形 二孩政策
  • 简介: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占女性肿瘤的第2位。在乳腺癌的病理学种类中,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45%左右。其中54.6%的浸润性导管癌是由x线钼靶检查发现,但预后较差,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现将北京民航总医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表现总结如下,其中12例行超声检查,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

  • 标签: 导管 乳腺 乳房X线摄影术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硬化性腺病的声像图与X线特征,比较超声与X线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45例乳腺硬化性腺病患者的超声和X线特征,根据乳腺影像与数据报告系统(Breast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BI-RADS)进行分类。结果:共151个病灶,超声表现为片状低回声型9.3%,结节或肿块型65.6%,局部声影型4.0%,阴性21.2%。136例行X线检查,钙化型31.6%,肿块影23.5%,非对称性致密影14.7%,局部结构扭曲22.8%,7.4%阴性。超声、X线对良恶性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53.6%、40.4%。结论:硬化性腺病缺乏典型的声像图及X线表现,影像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有待提高。

  • 标签: 乳腺疾病 硬化性腺病 超声检查 乳房X线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择我院影像科2019年6~9月之间收治64例肝脏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分别接受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情况。结果超声造影检查对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简便诊断的检出率为96.88%,显著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的82.81%,两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脏 良恶性肿瘤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在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术(fineneedleaspiration,FN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可疑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73例(共82个结节),分别行常规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及超声造影引导下细针穿刺,穿刺针数406针,每个结节均手术并经病理证实。比较这两种方法诊断甲状腺癌的阳性率、穿刺阳性率。结果:73例患者的82个结节中,71个结节病理诊断为甲状腺癌。71个结节一共406针,其中315针(77.6%,315/406)诊断为甲状腺癌。常规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诊断为甲状腺癌者56个(78.9%,56/71),151针诊断为甲状腺癌,细针穿刺术的灵敏度47.9%,特异度81.3%,准确率55.4%,阳性预测值71.9%,阴性预测值60.9%。超声造影引导下细针穿刺诊断为甲状腺癌者69个(97.2%,69/71),263针诊断为甲状腺癌,细针穿刺术的灵敏度83.5%,特异度80.2%,准确率82.8%,阳性预测值80.8%,阴性预测值82.9%。两种方法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能提高甲状腺癌诊断的成功率,提高细针穿刺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引导细针穿刺避开结节内坏死、囊性无血供区域,提高穿刺取材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常规超声 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术 甲状腺癌
  • 简介:目的:评价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cousticradiationforceimpulseimaging,ARFI)技术中3个主要诊断参数面积比(arearatio,AR)、应变率(strainratio,SR)和剪切波速度(shearwavevelocity,SWV)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在临床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中的意义。方法:对113例患者132个实性乳腺肿块的ARFI特征进行分析,回归分析3个诊断指标,拟合出联合诊断方法预测概率的新变量PRE-1。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3个参数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的效能进行评估。结果:132个乳腺肿块的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良性肿块69个,恶性肿块63个。良性病灶的AR、SR、SWV值分别为2.82±1.03、1.26±0.40、(3.10±0.99)m/s,均低于恶性组的4.32±1.58、2.09±0.91、(5.05±1.6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SR、SWV值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2、0.807和0.843,3个参数联合诊断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954。结论:3个参数联合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效能最好,从而为临床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 弹性成像技术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 联合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单侧不同范围下肢深静脉血栓周围软组织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单侧下肢水肿患者,均为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按血栓累及血管范围分为3级:Ⅰ级(累及1根深静脉,46例)、Ⅱ级(累及2根深静脉,26例)、Ⅲ级(累及3根及以上深静脉,8例)。观察各级深静脉血栓CDFI表现及邻近肌层、皮下组织的超声表现,并与同一患者健肢对比,测量患肢皮下组织增厚度、肌层增厚度、肌层回声改变及肌层组织形态改变等指标。结果:深静脉血栓表现为静脉管腔内可见不均匀低回声及中等回声,CDFI不能探及血流信号,或仅有少许点线状血流;静脉邻近肌层厚度较健侧增厚,其中Ⅲ级与Ⅰ级比较肌层增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1,P<0.05);肌层组织回声较健侧减低或增高;患肢肌层间隙可见裂隙样或片状无回声,且血栓累及范围越广(达Ⅲ级),上述征象越明显(χ2=20.033,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范围与邻近软组织超声表现相关。CDFI不但能直观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而且能观察血管周围肌层及皮下组织情况,是临床下肢水肿患者的首选辅助检查方法。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深静脉血栓 软组织
  • 简介:目的:分析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方式的应用价值,总结一系列的诊疗体会,推广安全可靠的诊断方式,从而促进更多患者的快速康复。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选为主要的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后于诊断环节采取不同的诊断方式。对照组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实际病情,实验组则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准确率、诊疗服务满意度,借此评估不同方式的临床推广价值。结果:实验组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患者细微及隐匿性骨折诊断结果准确率、诊疗服务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推广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有效诊断,大大提高患者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治疗,促进他们的快速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相比多层螺旋CT诊断方式,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更高,且安全性、可靠性等特征十分突出,必要时联合两种诊断方式,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医院的整体形象随之提升,现代化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可持续的发展前景将一片大好。

  • 标签: 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细微及隐匿性骨折;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CT、MRI多模态成像特点,以期进一步提高PCNSL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病理证实的PCNSL35例,术前均行CT及MRI检查,回顾性分析其CT、MRI及功能成像的变化及特点。结果:35例共检出39个病灶,3例多发。CT平扫:38个病灶呈等或高密度,32个呈均匀密度。MRI平扫:38个病灶T1WI、T2WI呈等或稍低信号。27个病灶DWI呈均匀高信号,ADC值降低。多数病灶呈轻至中度水肿和占位效应。CT和MRI增强扫描多为均匀强化,“缺口征”、“尖突征”的出现具有特异性,少数病灶呈环形强化。PWI表现为低灌注,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降低,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延长。常出现胆碱(Cho)峰升高、肌酸(Cr)峰降低、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明显降低或缺失及高耸的脂质(Lip)峰,肿瘤实质区Cho/NAA、Cho/Cr、NAA/Cr比值均明显高于瘤周水肿区和正常组织(均P<0.05)。CT、MRI多模态成像对PCNSL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单纯应用CT或常规MRI。结论:PCNSL临床表现多变,病理确诊前诊断困难。CT、MRI多模态成像能有效提高PCNS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 标签: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脑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目的评价动态三维超声造影(3D-CEUS)在肝癌消融治疗后近期疗效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肝细胞肝癌共89个病灶行超声引导下皮热消融或化学消融,治疗后1个月行动态3D-CEUS判定局部疗效,以同期对比增强CT(CECT)或对比增强MRI(CEMRI)作为金标准,评估动态3D-CEUS的诊断效能。结果CECT或CEMRI判定80.9%(72/89)的病灶达到完全消融,19.1%(17/89)的肿瘤消融不全;动态3D-CEUS判定82.0%(73/89)的病灶达到完全消融,18.0%(16/89)的病灶消融不全。与CECT或CEMRI比较,动态3D-CEUS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8.2%(15/17)、98.6%(71/72)、93.8%(15/16)、97.3%(71/73)和96.6%(86/89)。结论动态3D-CEUS在判定肝癌消融局部疗效中,与CECT或CEMRI具有同等的价值。

  • 标签: 肝细胞癌 三维超声检查 造影剂 消融 疗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