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优化配置成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以新疆新源县为例,构建了农业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与供需协调模型。通过评估该地区水资源现状、预测农业用水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控模型,实现了灌溉用水的高效利用和农作物产量的提升。模型应用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灌溉策略能显著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为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水资源管理 农业灌溉 优化配置 供需协调
  • 简介:摘要:智能建造技术通过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数字孪生、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相互融合,在建筑施工中实现目标的信息集成与综合物联。而在目前建筑业的智能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信息化水平低、管理决策不科学、过于依赖施工经验等问题。因此,首先建立建筑施工数字孪生模型框架,然后搭建智能监控预警系统,通过将现场监测数据与理论模型的信息进行对比,对实际工程施工进行修正,对建筑施工项目智能信息化发展是有指导作用。

  • 标签: 智能建造 物联网 数字孪生 监测预警
  • 简介:摘要:建筑信息模型(BIM)已经成为现代工程管理中的重要工具。本文探讨了BIM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强调其在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阶段的关键作用。BIM不仅提供了三维建模和协作的能力,还能够改善项目的可视化、协同性和效率。通过准确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共享,BIM有助于减少错误、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并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实现成本节省。本文还探讨了BIM对建筑行业的变革,以及如何推动数字化工程管理的发展。

  • 标签: 建筑信息模型(BIM) 工程管理 项目规划 设计 施工 维护 数据管理 协同性 效率 成本节省。
  • 简介:新疆和田县火烧铅锌矿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整合产出于下侏罗统碳酸盐岩中,矿石矿物是原生铅锌碳酸盐(即菱锌矿和白铅矿)。根据矿床、矿体宏-微观、同位素等方面的特征,推断火烧铅锌矿属于"原生喷流-沉积铅锌碳酸盐型铅锌矿",属于SEDEX型铅锌矿床的新类型。

  • 标签: 铅锌矿 成因类型 和田火烧云
  • 简介:在专题要素表达中,字符可直观描述空间规律性较弱、总体单位较多、数据差异性较大的抽象对象,以其为基础的表达方式对数据可视化和提高专题地图表现力有重要意义。借鉴字符的设计思想和原则,研究了字符在专题地图制作中的具体应用;并以民族与民俗专题地图为例,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字符的专题要素表示方法,以提高地图数据的可读性和图幅的表现力。

  • 标签: 专题地图 字符云 文字符号 民族与民俗
  • 简介:文章利用2012年9月2日影响内蒙古通辽市的一次锋面降水过程的机载大气粒子测量系统(PMS)的资料,结合飞机宏观记录、天气形势、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等资料,对云层的物理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锋面降水云系中的PIP粒子浓度变化随高度变化成正相关,5200m高度达到最大。底部的体降水粒子浓度随时间减小,说明底部的云层正在消散。航线飞行过程中探测到降水粒子浓度在16:35之后变大,说明体在下层有发展的趋势。云中CAS粒子总浓度整体相差不大,浓度在100~600个·cm-3之间,峰值浓度在4200m高度处,达到800~900个·cm-3。SPP-200粒子总浓度呈现双峰结构,分别在5200m和3450m高度层。

  • 标签: 锋面 飞机探测 粒子谱 云物理特征
  • 简介:摘要 :地理数据的测量和制图是当今社会化地理数据的主要来源,并且随着 GIS和其他技术手段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发展,诸如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之类的测绘结果变得越来越熟悉和应用。满足社会对数据和地理数据的调查和制图的需求,以及确保国家机密数据的安全性是当前测绘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讨论了基于 GIS技术的地理数据测绘方法及其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 标签: 测绘地理信息 云计算 标准化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所面临的市政道路的建设规模逐渐巨大化以及复杂化,实现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所需要进行结构设计的内容也必将是庞大的,而且因为修建以及养护一个城市的道路工作内容的分项过于繁多,每一项的管理细则也是很难理清的,如果按照以往的管理方案,工作量不但庞大,而且还很难对城市道路的质量做到很好的监控。因此简化目前的市政道路的路面设计,并着重的做好病害防治措施,也就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本文基于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对策展开论述。

  • 标签: 市政道路 施工质量通病 改善对策
  • 简介:摘要市政工程项目的投资规模和管理体制在不断的创新与变革,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施工建设中,施工单位要重视对项目的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本文就结合工作实际,对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指出加强管理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市政工程 施工管理 存在问题 有效手段
  • 简介:以小流域为研究尺度,选取蒙湖流域为研究区,以TM遥感影像和DEM为数据源,在RS和GIS支持下,以最新的全国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为模型基础,得到研究区1986年和2010年2个时段的土壤侵蚀强度及分布数据,分析土壤侵蚀时空格局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1986—2010年,土壤侵蚀强度呈减小趋势,变化面积比例为29.47%,主要以中度、强烈、极强烈侵蚀等级面积向轻度、微度等级及相邻较低侵蚀等级面积转化为主。2)通过将研究区划分为88个小流域的研究表明,25年来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指数降低趋势明显,76%的小流域侵蚀强度指数减少10%以上;侵蚀加强的有5个小流域,增加幅度最大者为6.23%,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和西南部地区。3)影响因素的岭回归分析表明,坡度因子始终是影响土壤侵蚀时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但影响程度逐渐降低,贡献率由1986年的85.36%下降到2010年的80.79%;土地利用结构对侵蚀格局的影响逐渐增强,2010年贡献率达到19.21%;因此当植被覆盖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流域内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是制约土壤侵蚀时空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土壤侵蚀强度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岭回归 云蒙湖流域
  • 简介:提出一种基于建筑角点的机载和车载点数据配准方法。首先采用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RandomSampleConsensus,RANSAC)对建筑面片进行稳健估计,结合建筑轮廓在二维平面上投影的拟合直线,解算出建筑角点的三维坐标。利用提取到的同名角点,采用六参数转换模型计算机载和车载点数据间的空间转换参数,进而完成机载和车载点数据的配准。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取建筑角点,实现机载和车载点数据的精确配准。

  • 标签: 点云 建筑角点 随机抽样一致性 AlphaShape 六参数转换模型 配准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中小城市私家车数量剧增。在停车位一位难求的现实需求下,本文基于互联网及物联网以及传感系统,研究探讨停车智能管理的解决方案。旨在缓解停车场信息共享困难,减少用户寻找停车位的成本,使停车过程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设计智能停车系统总体结构。通过 Zigbee的无线传感网络,实现基础数据的采集和传输,然后利用上位机实现通信,借助平台和客户端实现智能停车系统的信息存储和交换。该研究对于实现停车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完成物联网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物联网 云计算平台 智能停车系统 设计 引言
  • 简介:摘要地下工程混泥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不定性与多元性,形成裂缝的机理也比较的复杂,裂缝的部位也具有随机性,就目前状况来看相关的施工企业对于地下工程混泥土裂缝产生原因的了解程度还有所欠缺,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很多的新技术被运用在工程中,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很多关于混泥土裂缝的问题,这对对于我国的建筑行业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效的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 标签: 地下工程 混凝土裂缝 产生原因 治理技术
  • 简介:摘要道路桥梁建设技术管理是涉及到非常多方面内容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针对所有施工环节开展科学管理工作,加强控制,且需要依照道路桥梁建设特征制定有效的责任机制,保证安全手段真正落到实处,这样才可以保证道路桥梁项目建设管理顺利完成。

  • 标签: 道路桥梁 建设管理 技术要点
  • 简介:摘要水利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水利工程不仅门类多,如水库工程、堤防工程、闸门工程、调水工程等;而且其建设周期漫长,一般的水利工程建设期大概需要十余年,大致分为项目建议阶段、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初步设计、项目建设、项目试运行等不同过程;且水利工程参与单位众多,主要包括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管理单位等。但是对于水利工程来说,影响其运行安全与效益发挥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因此,如何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有效的监管是保证水利投资安全、工程建设安全以及工程运行安全的重要保证。

  • 标签: 水利工程 建设管理 云平台建设 工程应用
  • 简介:摘要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与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程的深入发展,生态水利项目建设逐渐增多,作为生命体赖以生存的基础保障,水资源保护工作是一件长久且持续的事情,做好生态水利建设有助于区域内水文环境的健康发展,是提高水环境自我修复功能的重要举措。本文就以此为基础对生态水利工程与水资源保护展开探讨。

  • 标签: 生态水利 水利工程 水资源保护 生态保护
  • 简介:摘要地下工程混泥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不定性与多元性,形成裂缝的机理也比较的复杂,裂缝的部位也具有随机性,就目前状况来看相关的施工企业对于地下工程混泥土裂缝产生原因的了解程度还有所欠缺,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很多的新技术被运用在工程中,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很多关于混泥土裂缝的问题,这对对于我国的建筑行业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效的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 标签: 地下工程 混凝土裂缝 产生原因 治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