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针结合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科室住院行康复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脊髓损伤后尿失禁患者30例,根据随机原则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盆底肌测定,记录表面肌电(surfaceelectromyography,SEMG)数据,利用SPSS17.0统计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盆底肌SEMG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盆底肌SEMG值除在盆底肌放松状态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后SEMG平均值高于治疗前,尿失禁症状明显改善,40%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正常水平。结论电针结合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尿失禁有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电针 生物反馈 脊髓损伤 二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生物网片结合传统修补在治疗老年性腹股沟疝特别是复发性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医用聚丙烯网片结合传统修补的方式治疗56例老年男性腹股沟疝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阴囊积液2例。随访1至2年无复发。结论生物网片结合传统修补治疗老年性腹股沟疝特别是复发性疝,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更低等特点,值得在农村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生物网片 传统修补 腹股沟疝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脱乙酰壳多糖及其衍生物在牙周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40例牙周病患者,对脱乙酰壳多糖及其衍生物在牙周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探讨。结果脱乙酰壳多糖及其衍生物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牙周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牙周组织再生率为92.5%,并发症发生率为7.5%,而牙周病患者的出血量也少,仅为0.05ml。结论脱乙酰壳多糖及其衍生物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牙周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而且还大大降低了牙周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脱乙酰壳多糖及其衍生物 牙周病 治疗 作用
  • 简介:摘要根据2009年卫生部的三个行业《标准》规范要求,我院消毒供应室对植入性手术器械、外租手术器械实施快速生物监测。目的加强对植入性、外租手术器械灭菌效果的监测及手术质量追溯记录。方法按照规范要求在植入性手术、外租手术器械灭菌时,利用嗜热脂肪杆菌菌片进行快速生物监测。结果快速生物监测在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监测中可操作性强,效果好,解决了检测结果滞后,是目前较理想的、科学的、的一种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的方法。

  • 标签: 快速生物监测 灭菌效果 应用
  • 简介:目的分析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THA)后外侧结构重建前后的髋关节生物力学变化。方法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期间,行人工THA手术患者9例10髋,其中股骨头坏死患者3例4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关节炎患者侧3例3髋(CroweⅠ型2例,CroweⅡ型1例),股骨颈骨折3例3髋;男4例,女5例;年龄41-75岁,平均59.67岁。常规采用后外侧入路、生物型假体。所有患者均行关节囊及外旋肌群修复,于关节囊及外旋肌群修复前后分别测定髋关节内收、外展0°,屈曲45°和屈曲90°内旋时,关节即将脱位时扭矩的大小,观察股骨大转子后方有无骨折、关节囊及外旋肌群有无撕裂、缝线有无开结及断线、坐骨神经损伤。结果关节囊及外旋肌群缝合前后扭矩有显著增加,屈髋45°时,缝合前扭矩测量为(7.88±5.87)N·m,缝合后扭矩为(14.03±6.81)N·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屈髋90°时,缝合前扭矩测量为(12.22±3.58)N·m,缝合后扭矩为(17.15±5.81)N·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现1例大粗隆后缘骨折,1例后外侧结构缝合打结后,线结松动,1例缝线断裂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无关节脱位发生,无坐骨神经损伤。结论THA术中后方关节囊及外旋肌群的修复可显著改善THA术后关节即刻稳定性。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关节囊 髋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生物素的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色谱安捷伦poroshell120EC-C18(50mm×4.6mm,2.7μm),以0.772g乙酸铵加水1L溶解,然后加入1L乙腈,混合,用乙酸调pH=3.5为流动相,流速0.3ml/min。结果生物素的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1.5%(n=5)。结论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可靠、灵敏、准确,可用于生物素的含量测定。

  • 标签: 生物素 含量测定 液质联用法
  • 简介:目的:观察姜黄素衍生物(Curc-OEG)抑制原代肝星状细胞(HSC)增殖、活化以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IV型胶原酶、DNA酶消化SD雄性大鼠肝脏,percoll梯度离心得到纯化的肝星状细胞。细胞分离后1d分别加入0、6.25、12.5μg/mL的姜黄素衍生物,作用7d后用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细胞α-SMA、TGF-β1、Smad2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量。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在第14天分别加入0、6.25、12.5、25、50、75μg/mL的姜黄素衍生物,作用24h后RT-PCR检测凋亡基因Bax、Bcl-2的mRNA水平和纤维化相关基因TGF-β1、collagenI、NF-κB及TIMP-1的mRNA水平。结果:药物作用7d后,6.25μg/mL和12.5μg/mL浓度药物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数目分别减少了56%和86%。在12.5μg/mL浓度药物作用下,原代肝星状细胞α-SMA、TGF-β1及Smad2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下调83%、85%及75%,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调94%、92%及73%(P〈0.05)。25μg/mL浓度药物作用24h后,细胞凋亡明显。在50μg/mL浓度药物作用下,活化的肝星状细胞Bax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约2.3倍,Bcl-2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约5.6倍;TGF-β1、collagenI、NF-κB及TIMP-1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下调90%、83%、74%、65%(P〈0.05)。结论:姜黄素衍生物可以明显抑制原代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活化,促进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凋亡及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 标签: 肝纤维化 姜黄素 肝星状细胞 活化 凋亡
  • 简介:目的:在成功分离培养正常同龄人牙囊细胞(dentalfolliclecells,DFCs)与颅骨锁骨发育不全(cleidocranialdysplasia,CCD)患者牙囊细胞(DFCs-CCD)的基础上,研究其一般体外生物学特征,包括增殖、克隆、成骨及破骨能力。方法:采用BrdU细胞增殖实验与倍增法研究两种来源DFCs增殖能力;用结晶紫染液染色培养12d的两种DFCs,分析其克隆形成能力;并用成骨诱导液诱导两种DFCs成骨,用Westernblot和茜素红染色法分析成骨能力,用实时定量PCR方法研究其破骨基因表达差异。结果:DFCs-CCD的BrdU阳性率高于DFCs,同时DFCs的群体倍增时间为(1.834±0.093)d,而DFCs-CCD的则为(1.394±0.02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FCs-CCD的克隆集落多于DFCs,但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transcrip-tionfactor2,Runx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骨钙素(osteocalcin,Ocn)等成骨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低,而其茜素红染色所示钙化结节同样较少;同时,DFCs-CCD高表达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activatorfornuclearfactor-κB,RANK)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等破骨相关基因(P<0.05),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activatorfornuclearfactor-κBligand,RANKL)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DFCs,DFCs-CCD具有更强的增殖、克隆能力和更弱的成骨能力,而破骨基因表达紊乱。

  • 标签: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 牙囊细胞 增殖 成骨 破骨
  • 简介:目的检测阿魏酸系列衍生物对8.5Gy照射小鼠活存率的影响,以确定候选化合物。方法ICR小鼠分为模型组、阳性药WR2721组、茜草双酯片组、阿魏酸、阿魏酸钠、5-溴阿魏酸及5-溴阿魏酸钠4种受试药高、中、低剂量组。观察药物对8.5Gy照射小鼠活存率和死亡鼠平均活存时间的影响。结果照射对照组动物在14d内全部死亡,阿魏酸系列衍生物可以显著提高8.5Gy照射小鼠活存率,延长死亡鼠平均活存时间。结论阿魏酸钠对8.5Gy照射小鼠活存效果较好,可考虑作为抗辐射药物做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阿魏酸 辐射 活存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大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C-Jun结合蛋白1(c-Junactivationdomainbindingprotein1,JAB1)和β-连环素(β-catenin)的表达,探讨JAB1和β-caten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1)应用免疫组化学方法(SP法)检测94例大肠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JAB1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2)分析JAB1和β-catenin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之间的关系。结果(1)JAB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86.686,P<0.001),JAB1在低分化型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4.3%,高于中、高分化型中的79.7%(χ2=5.634,P=0.018);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病例中表达率为94.6%,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病例中的73.7%(χ2=8.344,P=0.004);在Dukes分期C期+D期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3.2%,在A期+B期中阳性表达率为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24,P=0.004);JAB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在94例大肠癌组织中β-catenin异常表达数为61例(64.9%),癌旁组织异常表达数为26例(27.7%),二者差别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26.209,P<0.001),β-catenin在低分化型大肠癌中的异常表达率为91.4%,高于中、高分化型中的72.9%(χ2=4.686,P=0.030);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病例中异常表达率为98.2%,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病例的76.3%(P=0.001);在Dukes分期C期+D期中的异常表达率为90.9%,在A期+B期中异常表达率为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454,P=0.002)。β-catenin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JAB1、β-catenin参与大肠癌的发生及发展;(2)JAB1�

  • 标签: C-Jun结合蛋白1 Β-连环素 大肠癌
  • 简介:目的探讨本课题组前期所构建的变异链球菌(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在浮游态及生物膜状态下的活性及代谢状态的有效性,为探讨抗菌剂对多菌种生物膜中S.mutans的作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采用生长曲线、扫描电子显微镜、活菌菌落计数等方法研究浮游态及生物膜状态下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的生长活性及代谢状态,并测定荧光报告株的荧光活性。结果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和野生株生长趋势一致,生物膜内可培养活菌数无差别(4h:F=2.13,P〉0.05;12h:F=1.45,P〉0.05;24h:F=2.72,P〉0.05;48h:F=1.85,P〉0.05),SEM检测结果显示4、12和24h生物膜形成能力无差异;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从对数生长早期到平台早期荧光表达稳定,荧光量能实时反映活菌数量。结论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和野生株生长能力相似,具有稳定的荧光活性,荧光量能准确反映细菌活菌数量,提示可用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代替野生菌株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并可用于实时观测抗菌剂对其的作用。

  • 标签: 变异链球菌 ldh-luc荧光报告株 生长曲线 生物膜 荧光活性
  • 简介:目的纯镁表面采用超声微弧氧化技术,在电解液中添加AgNO3,探讨其对生物涂层组织及性能影响,为后续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试验提供实验基础。材料与方法电参数相同条件下,采用硅酸盐系镀液为对照组,在其基础上添加不同含量AgNO3为实验组,观察涂层表面和断面形貌、涂层相结构及成分分析,测定涂层结合力、摩擦系数和电化学腐蚀性能。结果添加AgNO3后,电解液导电能力增强,涂层表面微孔孔径增大,微弧数目减少,致密层更加致密,并有Ag新相产生。随着AgNO3含量增加,涂层结合力变大,摩擦系数变小,耐蚀性提高。结论添加AgN03后,涂层形成Ag新相,表面微孔孔径增大,致密层更加致密,提高了涂层结合力、耐磨性和耐蚀性。

  • 标签: 超声微弧氧化 纯镁 AGNO3 涂层结构 性能
  • 简介:【目的】研究鬼臼毒素衍生物NY-3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并探讨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NY-3及阳性对照药物VP-16(依托泊苷)对HeLa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其生长曲线的影响;Hoechst33342/PI双染、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RT-PCR检测NY-3对HeLa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动物移植肿瘤模型研究NY-3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NY-3在体外对HeLa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2.73±1.28)μmol/L,优于VP-16,其诱导细胞产生凋亡小体并呈现典型的"DNAladder",流式细胞术检测出细胞被阻断在G2/M期,发现NY-3可以上调HeLa细胞Bax/Bcl-2比值及Caspase-3mRNA表达水平,小鼠体内抗肿瘤研究NY-3在肿瘤抑制率、动物存活率等方面均优于阳性药物VP-16。【结论】NY-3在体外及体内实验表现均优于成熟阳性药物VP-16,其可能通过影响Bcl-2、Bax、Caspase-3等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诱导HeLa细胞凋亡。

  • 标签: 鬼臼毒素衍生物 HELA细胞 细胞凋亡 抗肿瘤
  • 简介:目的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形态相似的医学媒介生物种类进行观察、描述、比较分析,为此类媒介生物的鉴定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选择媒介4类17种,常规标本制作并在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并进行描述比较和分析.结果共观察到4类媒介6类触角感受器,具有不同程度的种间差异.结论对医学媒介生物触角感受器的研究,为更好地把握各类感受器的功能,揭示触角的感受机理和防治医学媒介提供新的途径.

  • 标签: 分类 医学媒介生物 电子显微镜
  • 简介:摘要目的识别牛带绦虫新基因,分析和预测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及特性,为其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网站、工具进行序列分析、预测其编码的膜联蛋白B3的理化特性、翻译后的修饰、功能域、亚细胞定位、拓扑结构、二级结构、三维空间构象等。结果该基因全长1259bp,编码区为106-1074bp,编码322个氨基酸,为全长基因;无跨膜区;蛋白质在溶液中的性质不稳定,理论分子量为36415.1;没有质体、线粒体定位序列。结论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牛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识别出了牛带绦虫成虫膜联蛋白B3基因,并对其所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进行预测分析。

  • 标签: 牛带绦虫 膜联蛋白B3 生物信息学
  • 简介:目的探究TXNIP的基因多态性和启动子区甲基化CpG岛、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获得TXNIP基因3′UTR多态性和mRNA的表达情况;利用相关软件获得TXNIP启动子区序列,预测甲基化CpG岛及转录因子结合部位。结果TXNIP基因3′UTR多态性位点rs7211、rs7212和rs4755的不同基因型与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启动子区序列中甲基化CpG岛位于1763—1943bp处。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以更有效地了解基因多态性和启动子区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 标签: TXNIP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多态性 启动子区 甲基化 转录因子结合部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简要阐述山西农业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办学背景,并对现行专业课程体系的弊端进行分析,针对就如何发挥地方农业院校及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优势,创造条件,培养出具有生物特色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人才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

  • 标签: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 课程建设 生物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