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萍儿的雅斋:国庆长假大学生旅游互换宿舍,省下一两干元。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二的张同学去西安玩,西安交大读书的高中同学想来武汉,两人一商量,干脆互换宿舍,不仅省下住宿费一两干元,还得到了对方室友们的热情款待,玩得既经济又开心。真是一个好办法!高,实在是高!

  • 标签: 大学生旅游 校园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西安交大 住宿费 宿舍
  • 简介:2014年7月14日,来自台湾、香港、澳门及大陆两岸四地30余所大学校长齐聚贵州大学,参加以“大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的第十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论坛.畅谈高等教育新进展。

  • 标签: 贵州大学 港澳地区 海峡两岸 校长 齐聚 论坛
  • 简介:摘要:大学园文化是校园环境独特的风景,其中包含着人们努力摆脱自然状态的意味,同时又对人的精神状态和学习状态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大学园文化利于各方面综合建设的结果,而校园景观的基本情况对文化特点功能等的延伸意义较为明显,因此,若能细致阐明大学园景观与大学园文化之间的延伸关系,恰能说明人为因素对精神因素的促进作用,可达到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精神氛围的效果。本文将就此加以探讨,从而能够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 标签: 大学校园 校园文化 景观营造
  • 简介:作为大学责权关系结构顶层并拥有最高行政权力的治校者和管理者,大学的教师身份仍然是其职业角色中最本质的方面。大学的教师职业荣誉感并非一蹴而就,它是校长本人多年教学和管理实践的历练和升华,在大学治理中具有重要价值。回顾潘懋元先生八十年的教师职业生涯,曾多年担任厦门大学校长的他始终坚定地明确自己的教师身份,并引以为荣,躬行实践。这种强烈的教师职业责任感已经内化为“言传身教”“业务超群”“师德至上”等可贵品质,对涵育当代大学的教师职业荣誉感带来诸多启示。

  • 标签: 教师职业荣誉感 大学校长 潘懋元
  • 简介:2015年,国家推出《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简称"双一流"),这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国家高等教育的重大发展战略。要实现"双一流"目标,不是仅靠几所重点大学集中突破,而是每所大学都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激发创新活力。在此背景下,北京工商大学根据学校实际,确立了自己的"双一流":即"一流学科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战略目标。

  • 标签: 一流学科 北京工商大学 本科教育 重大发展战略 战略目标 食品科学技术
  • 简介:5月19日晚,“一带一路”音乐文化展演暨国际大学论坛开幕式音乐会在沈阳音乐学院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也是“沈阳之春”第七届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系列活动之一。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嘉宾、兄弟院校的领导和专家,省市相关单位领导,沈阳音乐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出席开幕式,并与学院师生一同观看了音乐会。

  • 标签: 音乐文化交流 音乐学院 校长论坛 国际大学 音乐会 开幕式
  • 简介:王晓纯,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北方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茨城大学等高校任访问学者、高级访问学者3年。从事机械工程、工程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力学学会监事长,《工程力学学报》编委。

  • 标签: 大学校长 以学生为中心 人才培养模式 因材施教 王晓 工业
  • 简介:<正>由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8所师范大学联合召开的“贯彻全国高教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和深化高师教育改革研讨会”于1988年3月13日至3月20日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八所师大的校长、党委书记及各校领导的助手共27人参加了会议.研讨会收到论文和经验介绍36篇.广东省高教局局长李修宏同志在开幕式上介绍了广东省关于深化高教改革的设想.研讨会由华南师大校长刘颂豪教授、党委书记黄家驹教授、副校长黎克明教授轮流主持.

  • 标签: 高师教育改革 浙江师范大学 深化改革 研讨会 党委书记 校长
  • 简介:在公司危急关头,管理层在与投资者进行公司财务状况沟通时,通常会低估媒体的作用。我曾与沃顿商学院的布瑞·布希收集了在纳斯达克和柜台市场(OTCmarket)交易的200多家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大部分中、小规模的公司都为一事所困扰——自己不在分析师的研究之列。

  • 标签: 哈佛大学商学院 投资者 媒体 沃顿商学院 财务状况 柜台市场
  • 简介:包弼德教授(PeterK.Bol),哈佛大学著名中国历史研究专家,哈佛大学副教务长,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教授。包弼德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七至十七世纪文化精英的研究,著有《宋代历史研究入门》、《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历史上的理学》等著作。他于1971年取得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中国语言和文学学士学位,1973年获该学院汉学硕士学位,1982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历史学博士学位,1985年起执教于哈佛大学,1997-2002年任哈佛大学东亚系主任,2005年创建哈佛大学地理分析中心(HarvardCenterforGeographicAnalysis)并担任首届主任,学术兼职有国际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TheChinaHistorical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管理委员会主任和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TheChinaBiographicDatabase)项目主任等。作为哈佛大学的副教务长,包弼德教授主要分管教学创新,目前他主要负责哈佛大型在线公开课项目(HarvardX)的建设与推广,正积极与世界各地的高校展开合作。

  • 标签: 副教务长 东亚系 中国历史研究 汉学研究 东亚语言 普林斯顿大学
  • 简介:2014年3月20日,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召开第九届大学沙龙。主题是"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大学章程建设"。来自上海高校的20余位校长及30余位高教界专家、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及相关院校研究人员等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主要内容如下:一、大学章程建设的政策契机与背景自1993年我国高教体制改革以来,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政府宏观管理和改革重点。

  • 标签: 高等教育学会 大学校长 大学章程 治理能力 治理体系 上海市
  • 简介:初创于明治维新早期的大学,在日本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历经沉浮,最终在日本职业训练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但目前国内对于日本大学的研究还处在几近空白的阶段。《日本大学发展研究》一书系统、详尽、全面地阐述了大学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与影响因素,填补了日本教育研究的空白。该书对于深入研究日本大学的发展概况,熟稔掌握日本现代职业训练体系的构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为我国职业教育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了全新的审视视角,更为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匮乏的问题提供了借鉴。

  • 标签: 大学校 职业训练 技能型人才
  • 简介:哈佛大学学习与教学倡议(HILT)通过整合校内学习与教学资源,构建了可推动“教与学”创新的协同网络,不仅支持创新实践项目及相关理论研究,而且还促进了信息技术和学习科学在教学中的应用。哈佛大学变革的传统、信息技术对“教与学”的挑战、学习与认知科学的发展是催生HILT的时代背景。我国大学应借鉴HILT的做法,重视学习与教学的创新,建立学习与实践共同体以促进相关资源的有效整合,支持与“教与学”相关的创新实践项目和理论研究项目,基于数据和客观证据检验创新结果并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 标签: 哈佛大学 学习与教学倡议项目 信息技术
  • 简介:武藏野美术大学长泽忠德在艺术设计和艺术教学方面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2018年9月长泽校长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国际专家咨询会上发表了关于“创造性改革和创造性领导力的新挑战”的主题演讲,其中谈到武藏野美术大学将创办一个把人类价值、商业和技术三方面学科交叉融合的创造性思维学院。并在会后对新学院创办的目的,可能遇到的阻力及对未来的期望等问题接受了《上海视觉》专访。

  • 标签: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改革 创造性领导力
  • 简介:他所处的中学时代,正值文革期间,高考中断。高考,这扇联通大学的“龙门”由此关上,不知何时才能打开。初中毕业后,他考取了当地的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了一所乡村中学教书,这一年他18岁,这书一教就是四年半。1977年10月,国务院正式宣布当年立即恢复高考,这个消息来来得太突然了。他不知道当时的心情究竟是激动,还是喜悦。可以肯定的是,大学这个梦可以想了,且有机会去实现。因为机会极其难得,所以他不想错过。

  • 标签: 东北大学 工业化道路 博士生导师 校长 中国 师范学校
  • 简介:这位身着高组警官制服、胸前佩挂火红缎带和鲜艳大红花、黑发中泛着些许银丝、脸庞刚毅、眼神里透出智和威仪的人,就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王彦吉。右边这张照片是记者在2002年9月底召开的全国公安科持暨信息化工作会议的间隙拍摄的。在这次会议上,王彦吉校长因“九五”期间为公安科技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而受到公安部的表彰,被授予“全国公安科技英才”荣誉称号和“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称号。

  • 标签: 刑事警察 中国 刑警学院 刑警素质 教育培训工作 竞争机制
  • 简介:校歌是学校最重要的文化标志。学校的文化精神和品位,通过校歌,立见高下。中国的大学以及中小学的校歌,数量甚巨,而好的极少,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追踪历史,或许你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发。

  • 标签: 中国大学 校歌 文化精神 中小学 学校 历史
  • 简介:大学名如何“取名定字”这一课题,似乎鲜有人问津。分析我国大学名之现状,大多受地理因素之影响,“因处其地,而定之以名”,仅有寥寥数所高校校名饱蘸几分人文气息。此外,还存在校名千篇一律,千校一面,缺乏民族文化底蕴等不足。是故,在完善我国大学名之时宜用民族化、个性化、多元化之校名。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承载大学之基本信息,蕴含大学之宝贵价值,体现世人对大学所寄予之特殊意义。

  • 标签: 大学 校名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