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CT评分和炎症因子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28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乌司他汀联合血液净化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天测定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D-二聚体水平;治疗第3天进行腹部CT检查,评估修正CT严重指数(MCTSI)和胰腺外炎症CT评分(EPIC)。根据入院后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94例)和死亡组(34例)。用Logistic回归分析SAP预后的风险因素,并以此构建列线图回归模型,用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对SAP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前,死亡组CRP、PCT、IL-6、IL-8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生存组;治疗后,死亡组IL-6、IL-8和TNF-α水平均高于生存组。生存组MCTSI和EPIC评分均低于死亡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CRP >140.7 mg/L、D-二聚体>2.00 mg/L以及治疗后IL-6>31.28 ng/L、IL-8>31.04 ng/L、TNF-α>31.04 ng/L和MCTSI>8分均是SAP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8.939(1.792~44.575)、6.369(1.368~29.640)、8.546(1.664~43.896)、5.239(1.108~24.769)、4.808(1.126~20.525)、18.569(3.931~87.725),均P<0.05〕。模型1(由治疗前CRP、D-二聚体和治疗后IL-6、IL-8、TNF-α构成)的C-index低于模型2(由治疗前CRP、D-二聚体和治疗后IL-6、IL-8、TNF-α及MCTSI构成;0.988比0.995);模型1的平均绝对误差(MAE,0.034)和均方误差(MSE,0.003)均高于模型2(0.017、0.001);阈值概率在0~0.66或0.72~1.00时,模型1的净收益均低于模型2;阈值概率在0.66~0.72时,模型1的净收益高于模型2。此外,模型2的C-index高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0.995比0.833、0.751);模型2的MAE(0.017)和MSE(0.001)均低于APACHEⅡ(0.041、0.002),模型2的MAE低于BISAP(0.025);模型2的净收益高于APACHEⅡ和BISAP。结论由治疗前CRP、D-二聚体和治疗后IL-6、IL-8、TNF-α及MCTSI构成的SAP预后评估模型有较高的区分度、精准度和临床应用价值,且优于APACHEⅡ和BISAP。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CT评分 炎症因子 预后 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癌旁前列腺组织以及正常前列腺增生组织中Hedgehog(H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Shh、Ptch1、Gli1 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42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拟手术治疗,术中取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距离病灶≥3 cm);选择同期手术治疗的39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手术标本,设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化和qRT-PCR技术检测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和癌旁组织中H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Shh、Ptch1和Gli1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比较Hh信号通路在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和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及其机制。结果观察组的癌旁组织与对照组的Shh、Ptch1和Gli1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癌组织中Shh、Ptch1和Gli1蛋白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癌旁组织与对照组的Shh、Ptch1和Gli1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癌组织中Shh、Ptch1和Gli1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观察组的癌旁组织和对照组(均P<0.05);Spearman秩相关系数结果显示,Hh信号通路中Shh、Ptch1和Gli1与术前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均无相关性(均P>0.05);与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均呈正相关性(均P<0.05)。结论Hh信号通路中Shh、Ptch1和Gli1在前列腺癌患者中呈高表达,其在前列腺癌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Shh Ptch1 Gli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变剪接事件结合剪接因子对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性别、年龄、分期等)及转录组数据,并从TCGASpliceSeq数据库获得可变剪接事件信息。通过R语言软件及程序包,使用LASSO、Cox回归模型筛选相关可变剪接事件及相关特异剪接因子,建立乳头状肾细胞癌预后模型,进行独立预后分析,并绘制剪接事件相关的调控网络。结果通过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1 405个可变剪接事件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相关,包括可变受体位点(AA)事件98个、可变供体位点(AD)事件101个、可变启动子(AP)事件333个、可变终止子(AT)事件346个、外显子跳跃(ES)事件448个、外显子互斥(ME)事件3个和内含子保留(RI)事件76个。经过LASSO、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并结合临床数据,显示可变剪接事件(C16orf13|32924|ES、TSFM|22759|ES、MACF1|1881|ES、ATP5C1|10726|ES、UNG|24277|AP、UNKL|33077|AP)可能是乳头状肾细胞癌的独立预后风险因素(HR=1.028,95%CI:1.018~1.039,P<0.01)。通过相关性分析寻找乳头状肾细胞癌中可变剪接事件与剪接因子之间的潜在调控关系,构建调控网络,共116个剪接因子及1 059个可变剪接事件纳入分析,其中正、负相关调控事件分别为553、506个。结论可变剪接事件结合相关临床数据对预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意义,对探索乳头状肾细胞癌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癌,肾细胞 可变剪接 剪接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保留灌肠用于慢性盆腔炎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科接诊慢性盆腔炎病人(n=82)。试验组采取中药保留灌肠法,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IL-2等指标。结果:关于TNF-α和IL-10: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关于疗效: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用中药保留灌肠法,病人的炎性反应因子改善更加明显,疗效提升更为迅速。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炎性反应因子 价值 中药保留灌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因子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本研究需将2022年6月~2023年1月进行诊断治疗的42例慢阻肺加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时期诊断治疗的42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差别并对两组患者肺功能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后,观察组患者IL-6、PCT、CRP水平高于对照组,FEV1水平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 炎症因子 肺功能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 要:2020 年,中国货物与服务贸易总额达全球首位,《“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 发展规划》中明确强调了我们将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进行转变。基于2019年中国沿海各省份经济统计数据,本文以中国沿海省份对外贸易经济水平为研究对象,构建中国沿海地区各省市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地区发展水、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交通运输发展程度居民经济生活水平等4个维度筛选地区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外商投资企业数、外商投资总额、铁路货运量、公路货运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数共9个相关指标,运用因子和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sa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中国沿海各省市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发展综合评价得分函数,并对沿海各省份对外贸易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

  • 标签: 对外贸易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荨麻疹(CU)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炎症因子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2020年7月-2022年8月收治的60例CU患者为观察组,选同期6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比IgE与炎症因子指标水平。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IgE、IL-25、IL-17水平高(P<0.05);重度组IgE、IL-25、IL-17水平高于轻度组、中度组(P<0.05)。结论:对IgE、IL-25、IL-17进行测定与观察,在CU诊断中具备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清IgE 炎症因子 慢性荨麻疹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应用于重度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效果,分析其对牙周诊深度(PD)、附着水平(AL)以及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的68例重度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68例患者均接受牙周基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PD、AL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 治疗3个月、6个月后,患者AL、PD及BOP明显改善,优于治疗前(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对高原支气管哮喘小儿肺功能及炎症因子影响。方法 选取2017.01-2021.07我院收治的66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治疗,研究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中医证候评分情况、TEF25%、TEF50%、TEF75%、FEV1/FVC、以及白介素(IL-6)、白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a)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73%,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寒热汗出、全身症状、呼吸道症状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TEF25%、TEF50%、TEF75%、FEV1/FVC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有上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布地奈德 小儿支气管哮喘 高原气道反应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对高原支气管哮喘小儿肺功能及炎症因子影响。方法 选取2017.01-2021.07我院收治的66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治疗,研究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中医证候评分情况、TEF25%、TEF50%、TEF75%、FEV1/FVC、以及白介素(IL-6)、白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a)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73%,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寒热汗出、全身症状、呼吸道症状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TEF25%、TEF50%、TEF75%、FEV1/FVC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有上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布地奈德 小儿支气管哮喘 高原气道反应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对结直肠癌肠梗阻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从我院时间的2021年9月~2022年9月中,选择出90例符合实验所需的结直肠癌肠梗阻患者,随概率事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中各存患者45位,观察组均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均采用常规的开腹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将两组治疗后效果进行分组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之后的炎症因子(CRP、TNF-a、IL-6)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进行时长、术中出血的程度以及淋巴结清扫的数量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十分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道恢复、肛门正常排气、下床活动恢复所需时间以及住院耗费的时间都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的效果良好,能够帮助加快患者的预后恢复水平。该手术方式对结直肠癌肠梗阻患者的炎症因子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状态,建议广泛使用。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结直肠癌肠梗阻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急性脑梗死替罗非班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阿替普酶治疗。对比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状况。结果:通过对比得出,治疗组患者的总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在治疗后的S-100蛋白β亚基(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下降,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升高,且治疗组S-100β、NSE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2组在治疗后2周血清炎症因子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阿替普酶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S-100β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并抑制其炎症反应。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阿替普酶 血清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菌阳性老年肺结核应用利福平治疗的效果以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22年整年内治疗的菌阳性老年肺结核中的88例患者进行研究,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常规药物)和实验组(常规药物+利福平),各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总吸收率86.4%高于参照组总吸收率65.9%,小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均有改善,但实验组各项炎性分子水平均低于参照组,组别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菌阳性老年肺结核患者使用常规药物加利福平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 标签: 利福平 菌阳性老年肺结核 疗效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滋阴利肺汤联合西药治疗肺结核患者对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诊的100例肺结核患者为观察样本,随机分组后,常规组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联用滋阴利肺汤治疗,对比两组的综合疗效、血清炎症因子以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变化。结果:①观察组的治愈率(22.00%)明显高于常规组(6.00%),X²=5.316,P<0.05,但两组的好转率和未愈率对比未见明显差异,X²=0.040,2.026,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的白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为(11.23±3.57)pg/mL、(9.46±1.74)pg/mL、(10.26±2.09)pg/mL、(11.64±1.86)mg/mL,较常规组均处于较低水平,组间差异可见统计学意义,t=10.095,14.458,10.196,11.640,P<0.05。结论:滋阴利肺汤联合西药治疗肺结核可取得不错疗效,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下调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滋阴利肺汤 西药 肺结核 血清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通过针灸方式,分析针灸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治疗效果,明确其方式对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善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过程中,主要是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来我院医治的100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主要是通过常规治疗方式而实验者主要是通过针灸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医疗评分,判断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结果:在本次研究过程中,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明显发现,经过治疗以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良好,各项评分也较为优异。结论:针灸作为我国传统的治疗方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避免出现强烈的炎症反应,也可以增强患者的腰椎功能,让其功能快速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具有临床推广效果。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效果 炎症因子水平 改善评价
  • 简介:摘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类发生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疾病,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致盲和致低视力眼病。视网膜激光光凝仍是目前ROP治疗的金标准。近年来,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应用,为临床治疗ROP提供了新方法。但其治疗指征和治疗方法的把控仍存在诸多不当和偏差,导致抗VEGF药物在ROP治疗上的泛化和滥用现象。本文基于国内外ROP相关研究,对治疗指征、治疗方法进行归纳和客观评价,以期同道严控ROP治疗指征,科学、严谨地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造福于患儿。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 光凝固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肌少症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T2DM患者50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测量患者四肢骨骼肌质量、握力、步速,并计算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按照亚洲肌少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非肌少症组和肌少症组。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肌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508例患者中,肌少症组41例,非肌少症组467例。与非肌少症组相比,肌少症组T2DM患者的年龄更大[分别为(74.04±7.79)和(67.03±6.60)岁]、BMI更低[分别为(22.90±3.37)和(25.98±3.51)kg/m2]、HbA1c水平[分别为(9.16±2.17)%和(8.43±1.83)%]及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2.89(1.55,5.26)和2.18(1.31,3.77)mg/L]更高(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和BMI后,C反应蛋白(β=-0.101,95%CI -0.150~-0.045)和白细胞介素-6(β=-0.057,95%CI -0.149~-0.003)与ASMI呈显著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BMI和HbA1c后,C反应蛋白仍是肌少症的独立风险因素(OR=1.357,95%CI 1.024~1.798,P<0.05)。结论老年住院T2DM患者中C反应蛋白与肌少症风险独立相关。

  • 标签: 糖尿病,2型 肌少症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外周血Treg数量在CD4+T 细胞中的百分占比,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探讨Treg 细胞及TGF-β1在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体内水平的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 2017年1月-2020年5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并诊断为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患者外周血标本,参考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发布的关于Graves眼病的分级标准(NOSPECS分级):≧1级的患者入TAO组;同时按照欧洲Graves眼病专家组(EUGOGO)指南将TAO患者分为三组:轻度组(n=37)、中重度组(n=25)、危及视力组(n=12);按照临床活动度评分(CAS)进行TAO炎症活动度的分级。GD组选择不合并眼征的Graves病患者(n=40);对照组(C组)选择相匹配的我院健康体检者4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量占CD4+T 细胞的百分比,使用双抗体夹心酶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GF-β1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TAO组、GD组Treg细胞在CD4+T 细胞中的百分占比较C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甲状腺相关眼病 Treg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温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成年RA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予口服甲氨蝶呤片治疗,温针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联合温针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7个关节超声评分(US7)以及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温针组总有效率为9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DAS28评分、US7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温针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PGE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温针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温针治疗RA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与关节活动度,下调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控制病情进展。

  • 标签: 温针灸 类风湿关节炎 疗效观察 炎症因子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