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联合手术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就诊并确诊为皮肤恶性肿瘤患者78例的病历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单纯接受光动力疗法,观察组39例,采取光动力疗法联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光动力治疗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两组均无复发及转移病例。结论对皮肤恶性肿瘤患者采取单纯光动力疗法、光动力疗法联合手术治疗的疗效相当,但后者可缩短治疗周期。

  • 标签: 皮肤 恶性肿瘤 光动力疗法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氟米松软膏在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5年6月本院接受诊疗的44例湿疹皮炎患者为观察组,应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选取同期诊疗的36例湿疹皮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复方曲安奈德尿素软膏进行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为72.2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4.54%,对照组为16.67%,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安全有效,适合临床应用。

  • 标签: 复方氟米松软膏 湿疹皮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动脉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7 年 6 月至 2011 年 6 月, 11 例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男 10 例,女 1 例;年龄 23 ~ 46 岁,平均 28 . 6 岁;车祸伤 4 例,压砸伤 3 例,机器绞伤 4 例。缺损面积为 2 . 0cm×4 . 0cm ~ 4 . 0cm×8 . 5cm 。 11 例均为前足复合组织缺损。采取急症或亚急诊游离腓动脉肌皮穿支动脉皮瓣移植修复。受伤至手术时间 6 ~ 96h ,平均 31 . 8h 。切取面积 2 . 5cm×4 . 5cm ~ 4 . 0cm×9 . 0cm 。动脉血管蒂与受区采用端端吻合。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 9 例获得随访,时间 6 ~ 24 个月,皮瓣略臃肿,外观及弹性良好,功能较好,皮瓣供区组织损伤轻,较小的缺损,供区可直接缝合,即便植皮,瘢痕较小且隐蔽。结论:腓动脉穿支动脉动脉皮瓣的血管解剖恒定、皮瓣厚薄适中,操作简单,是修复前足软组织中小面积缺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游离穿支皮瓣 前足 创伤性 皮肤缺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均在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期间,经单双号随机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与瘙痒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TH、Cr、BUN、β2-MG以及钙、磷等均明显较对照组低,其皮肤瘙痒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确切。

  • 标签: 尿毒症皮肤瘙痒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皮肤科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的调查,明确手卫生状况的影响因素,为皮肤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提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我院皮肤科31名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皮肤科医护人员存在手卫生相关知识欠缺的情况,因而手卫生的执行率也比较低,且操作后的依从性均高于操作前。结论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皮肤科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的依从性,对手卫生专业知识的专项培训进行加强,对于皮肤科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手卫生 皮肤科医护人员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皮肤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皮肤病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及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及SDS评分分别为(39.96±4.62)分,(30.35±4.69)分,对照组护理后分别为(52.34±9.87)分,(37.65±5.24)分,两组护理后与护理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且两组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后睡眠质量自评量表评分为(9.27±4.11)分,对照组为(12.31±5.25)分,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结论皮肤病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 皮肤病 负性情绪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在面颈部瘢痕整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64例头面颈部瘢痕患者,所选患者均采取两期手术治疗,先将皮下扩张期置入,再取出,行瘢痕切除手术及移植皮瓣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及价值。结果据随访反馈结果来分析,所选的64例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持满意态度,其中7例患者有增生现象,6个月后再行瘢痕切缝治疗,瘢痕基本消除。64例患者共使用95个扩张器,术后出现血肿的患者有5例、术后出现感染的患者有2例、术后出现切口外露的患者有2例,其他患者均未出现异常情况。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在面颈部瘢痕整形手术中的应用可取得良好效果,但在使用期间需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出现,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更加安全。

  • 标签: 面颈部瘢痕整形手术 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敏感性皮肤是一种皮肤高度敏感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皮肤极易受到外界刺激因素而产生不适。病因复杂,其中之一是皮肤屏障功能障碍。透明质酸是皮肤组织成分,具有保水性、润滑性、成膜性、促进上皮再生性、安全性等特性,对敏感性皮肤皮肤屏障有一定的修复功效。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关于透明质酸对敏感性皮肤屏障功能修复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透明质酸 皮肤屏障 敏感性皮肤 皮脂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预见性护理在危重症新生儿预防医源性皮肤损伤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新生儿儿科接诊的580例早产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290例。对参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早产儿给予危重症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家属投诉率及早产儿皮肤损伤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早产儿家属投诉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早产儿家属投诉率,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早产儿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早产儿皮肤损伤发生率,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危重新症生儿中应用预见性护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家属投诉率,还可以减少患儿在护理及治疗过程中出现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几率,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医源性皮肤损伤 预见性护理 危重症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患沟通技巧在皮肤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皮肤科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患者82例作为样本,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将护患沟通技巧应用到护患沟通过程中。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21.00±0.32)、抑郁评分(19.86±1.06)、护理满意度97.56%;对照组焦虑评分(32.45±3.15)、抑郁评分(33.16±2.88)、护理满意度85.37%。结论应将语言及肢体沟通技巧等,应用到皮肤科护患沟通的过程中,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患沟通 皮肤科 负面情绪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肤瘙痒疼痛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8例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患者的皮肤瘙痒情况进行比较,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皮肤类型、气候及温度、疾病及过敏、生活习惯及精神状况患者瘙痒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温、合并肝和肾或代谢功能疾病及过敏、洗澡温度过高、使用碱性洗涤剂、食用海鲜及辛辣饮食、精神压抑或紧张均是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肤瘙痒疼痛的危险因素.结论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肤瘙痒疼痛与低温、疾病及过敏、生活习惯、饮食以及患者精神因素均存在一定关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寻常型鱼鳞病 皮肤 瘙痒 疼痛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皮肤消毒液消毒性能,观察其消毒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皮肤消毒液(葡泰牌),采用定量杀菌实验进行试验。结果用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皮肤消毒液作用1min、2min、3min、5min、10min,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的杀菌率均达100%。结论用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皮肤消毒液对细菌和真菌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无刺激性气味,对皮肤刺激性小。

  • 标签: 消毒液 葡萄糖酸氯己定 杀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皮肤准备方法在骨科清洁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选择骨科清洁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试验组采用新型皮肤准备方法2%葡萄糖氯已定皮肤消毒液,术前一日晚和术前即刻清洁消毒手术部位两次,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使用医用电动备皮器去除毛发,备皮在手术前即刻或2小时内完成。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前皮肤准备方法术前一天使用肥皂清洁皮肤和刀片刮毛。结果两种不同皮肤准备方法的患者感染率对比和舒适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皮肤准备方法可有效降低骨科清洁手术部位感染率,提高患者舒适度,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是一种操作简便,经济有效的皮肤准备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皮肤准备 骨科 清洁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米诺环素在皮肤性病治疗中的临床特点。方法从我院2015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皮肤性病患者中抽取56例,根据患者疾病类型行不同剂量、疗程的米诺环素疗法,统计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宫颈炎组疾病治愈率为70.0%(7/10),皮肤感染组疾病治愈率为94.1%(16/17),淋病组疾病治愈率为75.0%(6/8),痤疮组疾病治愈率为53.8%(7/13),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组疾病治愈率为87.5%(7/8)。从治愈率上看,皮肤感染组治愈率优于其他组,组间有差异(P<0.05);58例治疗期间出现1例不良反应,停药后消失,其余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给予皮肤性病患者米诺环素疗法能减轻疼痛度,提高临床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米诺环素 皮肤性病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檗碱对于UVB诱导的无毛小鼠皮肤癌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UVB诱导的无毛小鼠建立皮肤癌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四组,每4周测量一次小鼠的体重、皮褶厚度、皮肤病理变化及CPDs含量变化,与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UVB照射12周后,无毛小鼠体重显著下降,皮褶增厚,皮肤开始出现皮肤丘疹,病理分类属于AK。治疗组小鼠从照射UVB的第20周开始出现体重下降、皮褶厚度增厚等表现,病理变化的出现也显著晚于模型组。结论照射UVB前给予小鼠小檗碱治疗能够显著延缓小鼠体重减轻、皮褶增厚及皮肤病理变化,小檗碱对于UVB诱导的皮肤癌具有预防作用。

  • 标签: 小檗碱 UVB 皮肤癌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蛋白5(CK5)在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PCA)中表达的病理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例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具有同样典型界面改变的15例扁平苔藓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免疫组化分析,观察两组真皮浅层或真皮乳头中CK5表达情况,并统计两组CD3+T淋巴细胞和CD68+巨噬细胞染色阳性细胞计数情况。结果观察组淀粉样蛋白区域均为CK5强阳性表达,对照组为基底层为弱阳性表达。观察组CD3+T淋巴细胞(9.04±4.13)×400个/HP和CD68+巨噬细胞(7.54±2.19)×400个/H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2.05±10.34)×400个/HP、(16.58±4.57)×400个/HP,组间差异P<0.05。结论CK5在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中表达水平较高,与淀粉样物质形成与沉积密切相关。

  • 标签: CK5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病理意义 巨噬细胞数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微创美容技术修复急诊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间我院急诊外科接治的126例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本组126例患者,伤口甲级愈合125例;其它美容缝合术后、皮瓣修复、植皮修复者均良好成活,未发生皮肤坏死等情况;经随访半年至1年半,伤口均平坦、良好愈合,未出现疤痕挛缩、增生或错位畸形等情况,无需Ⅱ期整形,均获良好的美容效果。结论微创美容技术修复急诊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微创美容技术 急诊 软组织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