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国家中心主义"在主流范式的理论建构中具有本体论意义。主流范式假定,世界秩序是其基本构成单位——理性国家——逐利行为的副产品。以"理性自主"的男人为原型,主流范式塑就了理性国家的身份特质,并就此割裂了性别要素与世界秩序之间的关联,划清了国家道德与普遍道德的界限。理性与道德对立导致了世界秩序范畴对道德和性别的排除,最终将国际关系塑造成真正的"无女人世界"。

  • 标签: 女性主义 国家中心主义 理性国家 国家道德
  • 简介:1992年,英国著名女导演萨莉·波特(SallyPotter)将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Woolf)写于1928年的小说《奥兰多》(Orlando,1992)改编成同名电影搬上银幕。这部电影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了60多年前的文学作品,并结合前卫电影的实验手法与90年代性别政治议题,

  • 标签: 《奥兰多》 前卫电影 女性主义 自我探索 双性同体 解析
  • 简介:尽管'乌托邦'令人心驰神往,却在现实的考验面前举步维艰。因受时代的局限,乌托邦主义者们虽然为实现'美的理想'殚精竭虑,却一直未能收到预期的历史效应。直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出现,才为我们扫荡了笼罩在'乌托邦'身上的'虚幻'与'不切实际'。究其本质,马克思主义的'美的理想'是建立在'美的规律'基础上的人的奋斗愿景,它脱离了空想的窠臼,上升到科学的高度,所体现的是一种虽暂时被现存势力所阻挡但充满实现可能性的事实。通过准确把握住'美的规律',我们即能真正地从现实的、实践的角度寻找到一条实现'美的理想'的途径。

  • 标签: 乌托邦 美的理想 唯物史观 美的规律
  •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理想信念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和集中体现,二者都属意识形态范畴,两者的内在统一性具体表现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先进性、根植和服务于实践的现实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坚定理想信念是相互助推的关系.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理想信念 内在逻辑 关系
  • 简介:我在1983届高中毕业班上课时,发现不少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缺乏基本的正确认识。有的学生公开说:“说共产主义是伟大理想是没有根据的”;“共产主义理想与宗教宣传的极乐世界有什么区别?”;“共产主义理想尚未实现就不能说经过实践的检验”;“共产主义确实是渺茫实现不了”;“我国没有经过完整的资本主义阶段,更没有经过帝国主义阶段,那么,我们是怎样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呢?”;“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怎么看呢?”。当时也有一小部分同学反对上述观点,但是在争论中表现得软弱无力。我在这个班做了粗略的统计,这个班共45人,相信共产主义必然实

  • 标签: 共产主义理想 帝国主义阶段 科学预见 奋斗终生 生产力水平 政治课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学习(包括道德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有选择性地知党外任信息,建村当前事物的意义。全面地理解灌输,应该从目的、内容和方法三个层次来理解。学校道德教育为什么要拒斥灌输呢?原因在于,灌输与道德的真义相背离,因而是对人的自由、尊严、个体主体性以及理智能力的蔑视甚至践踏。

  • 标签: 灌输 建构主义 道德教育 自主建构
  • 简介:在现今的讨论中,新自由主义被理解为一个既是学术性的又是政治性的纲领.它取消经济的、社会的和公益的调控,也就是说,削减和缩小社会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扩大市场,提高经济的以及道义的增长.

  • 标签: 新自由主义 市场经济 道德危机 产业体制 经济思想
  • 简介:摘要:马克思主义伦理冷漠是指在追求经济和政治目标时,个体和社会可能忽视道德价值的现象,其在社会中的体现为道德勇气的匮乏、道德关怀的淡化以及旁观者现象的泛滥。道德冷漠的加剧可能导致社会关系恶化,社会凝聚力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冷漠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系列改善措施,旨在缓解马克思主义伦理冷漠问题,实现更加和谐与有益的社会发展。

  • 标签: 道德冷漠 马克思主义 伦理
  • 简介:英国女性哲学家苏珊*曼德斯提出了教育中的"除道德化现象"这一概念,指出当今英美社会因为崇尚多元价值,使道德教育面临一种困境.教育中的除道德化的现象有着浓郁的存在主义哲学的道德教育意蕴,对这一意蕴的追寻,对从积极意义上来理解教育中的除道德化①现象和当今道德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除道德化 存在主义 多元化 德育
  • 简介:<正>孟子(约公元前371——289年),战国中期思想家、教育家。从总体上说,他的哲学是唯心主义的。他倡导先验的性善论,认为人人生下来都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即仁义礼智“四端”,四种道德萌芽(见《孟子·公孙丑上》,以下仅注篇名)。并且认为这四种道德萌芽是天赋予人的,只要人们善于发挥理性自觉,扩充“四端”,

  • 标签: 孟子 道德思想 唯物主义 水火 道德观念 齐都
  • 简介:<正>科学道德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必然要同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职业特点相联系,从而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它又是在一定阶级思想体系的指导下,反映着一定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因而又具有一定的阶级性。

  • 标签: 科学道德 社会主义 社会意识形态 道德规范 思想体系 道德观念
  • 简介:中国近代无政府主义鸟托邦具有突出的道德性特征。“人类均力”的无政府理想社会、机器化的大同理想社会、无政府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等具有代表性的鸟托邦蓝图,显示出近代政治思想变迁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无政府主义鸟托邦的道德性与批判性是高度统一的。近代无政府主义的鸟托邦蕴含着专制与极权主义的底色或暗影,但同时,它在政治现实背景下又映衬出了强烈的道德性和合理性。

  • 标签: 中国 近代 无政府主义 鸟托邦 道德性
  • 简介:将严重侮辱、损毁尸体行为犯罪化具有直觉上的吸引力。然而,自由主义犯罪化立场坚持损害原则和冒犯原则穷尽犯罪化的正当事由,侮辱尸体罪不能通过这一立场得以辩护。基于新自然法理论的法律道德主义立场则主张,国家有责任通过刑法手段回应侮辱尸体的行为。要证立这一立场,关键在于通过建构“人类尊严”和“共同善”这两个核心概念,说明侮辱尸体行为的道德属性和国家强制干涉的正当性基础。人类尊严是一类重要的共同善,国家权力的正当性基础则在于维护和促进共同善。侮辱尸体侵害人类尊严,因而是一种严重的公共道德不当,国家有责任通过刑法对这一类行为做出适当回应。因此,法律道德主义能为侮辱尸体行为的犯罪化提供最佳辩护。

  • 标签: 犯罪化 法律道德主义 侮辱尸体罪 人类尊严 共同善
  • 简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新时期,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各种方式的道德教育、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必须大力倡导。

  • 标签: 道德建设 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荣辱观
  • 简介:<正>伦理学同任何社会科学一样,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即科学地观察、分析、研究,才能获得科学的认识。目前在社会主义道德的有关问题上,理论界尚存在诸多的争论,在道德生活的实际中,也存在不少模糊认识。本文试图从有关方法论角度分析,提出自己对社会主义道德有关问题的看法,以供商榷。

  • 标签: 社会主义道德 研究的方法论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功能 《决议》 旧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