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血压和糖尿病均属于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发生频率较多的疾病,两种疾病均能造成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同时以上两种疾病的存在会对患者的心血管造成威胁。当前我国处在高血压防治的低水平状态,国人对于高血压的了解程度、治疗程度和控制程度均显露出低水平。为了提高我国对两种疾病的治疗效率和控制小律,本文将主要针对诸多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药物进行介绍,并对药物治疗的进展程度展开综述,旨为提高国人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重视程度,提高我国高血压防治水平。

  • 标签: 高血压 糖尿病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肺癌发病率的增加,化疗药物得应用量显著增加,由此而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化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对肺癌化疗常见不良反应及对策的研究,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化疗依从性均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以临床病例及相关研究为基础,对肺癌因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对策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指导,提升治疗依从性,确保临床疗效,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不同影响并研究其参考价值,以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3月各科室收治的患者,共213例,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106例,并给予未炮制的中药进行治疗,而治疗组患者有107例,且给予已炮制过的中药进行治疗。比较治疗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最后的临床疗效及其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①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得出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以得出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9%,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2%,且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经过炮制后,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即中药炮制有其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中药炮制 药物用法 作用分析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微波联合药物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愈合时间、脱痂时间以及结痂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宫颈糜烂患者而言,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微波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愈合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治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宫颈糜烂 微波 药物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分析其药物治疗方法。方法从我院2011年3月~2014年11月间产生的高血压病例中随机选择5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51例高血压非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总结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方法及产生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中高血压分期为Ⅱ~Ⅲ期的患者要多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纯收缩期的患者所占比例要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患者的病死率要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血压患者的病死率与年龄呈正相关。此外,Ⅱ~Ⅲ期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Ⅰ期。结论要结合疾病分期和具体临床特征,及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治疗的关键是把握病情发展特点,抑制相关并发症,从而降低老年患者病死率。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临床特点 药物治疗 方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影响方法100例患者除生活饮食控制外,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后高血压患者防治知识高于教育后。经过系统健康教育后,高血压控制有效率高于教育前。健康教育后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高于教育前。结论健康教育可明显提前患者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重症肝损害的情况及处置。方法对我院2012至2014年临床中遇到的抗结核药物致重症肝损害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在经停用抗结核药物,实施护肝降酶治疗后均实现转归,但转归时间与乙型肝炎程度存在密切关系。结论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是抗结核药物致重症肝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进行抗结核治疗时应当密切关注患者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发生肝损害时及时停用抗结核药物并予以护肝降酶治疗。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重症肝损害 乙肝病毒 护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护人员药物咨询工作进行分析与总结,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医院2014年1月至12月的医护人员药物咨询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咨询人员以护士为多,咨询药物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咨询的问题包括药物的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项、配伍问题、特殊人群用药等。结论良好的药物咨询服务可使医护人员获取药学信息更全面,有助于加强医、药、护三方合作。

  • 标签: 药物咨询 合理用药 医护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性分析护理干预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有效性。方法指导患者每次注射前一定要摄取食物,不能进行空腹治疗。对治疗存在抵触情绪的病人,要做好细致的解释工作,解释内容其中包括治疗措施、目的以及副作用等。结果经此次调查显示98例患者药物使用的种类超过了33种,通过全科人员的培训,严把药液配置关。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加强输液过程中的巡回和观察。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过敏史,仔细向患者说明所用药物的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一些不适症状,观察患者的静脉注射速度,讲解静脉注射时的注意事项,在2011年门诊护理工作中,由于对以上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加以防范,有效地减少了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有效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从而预防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 标签: 护理干预 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 分析
  • 简介:酗酒是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治疗酗酒药物少而且疗效有限,亟待开发新的疗法与药品。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15年2月发布了有关治疗酗酒药物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草案),主要介绍了对这类药物临床研究的一般要求和对药效学研究的要求,建议采取持续6个月的试验,并以在观察期间没有任何酗酒天数患者的比例(无酗酒天数的百分率)为主要终点。介绍该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希望对我国这类药物的研究和注册审评有所帮助。

  • 标签: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治疗酗酒的药物 临床研究 指导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及护理方法的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化疗静脉外渗的病人,进行分析总结。结果77例病人病情稳定并痊愈。结论护士要意识到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危险,及时做好化疗药物外渗的防治及护理措施。

  • 标签: 静脉外渗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德育教育是药物化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观点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改进实验教学开展德育培养,加强主体意识。

  • 标签: 药物化学 德育教育 主体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科眼球外伤患者抗菌药物用药问题,为眼科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根据眼球生理解剖结构和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及眼科常用抗菌药物。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随机抽取眼科2014年下半年若干眼球外伤病例,对抗菌药物的种类、预防用药时机等进行分析,并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205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共计5类8个品种,甲硝唑和头孢呋辛钠品种使用合理;术前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率33.65%。结论抗菌药物用法用量基本合理,品种选择有误,术前预防用药存在不合理现象,有待规范。

  • 标签: 眼外伤 抗菌药物 合理性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为医院规范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1,从医院临床药学室及医院院感科收集抗菌药物的总量费用及每月抗菌药物使用率2,调查医院抗菌药物目录,以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结果抗菌药物费用345.1万元;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3.05%(县级医院为50-53%左右),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24.74%。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病原学送检率145.6%,阳性率5.8%。结论抗菌药物管理的指标基本达标,但存在不合理用药,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综合治理,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与成年人相比,儿童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对一些常见药物产生不良的反应,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儿童的身体健康。本文对儿科临床用药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主要目的是保证儿童科学合理用药,以供参考。

  • 标签: 儿科临床 药物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