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冠心病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是其主要病理机制。近年来发现DNA甲基异常可能调控抗炎及抗氧化应激反应过程。核转录因子PPARγ因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成为冠心病研究的热点,研究PPARγ启动子甲基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本文就PPARγ启动子甲基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简单综述,旨在更深入的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为寻找冠心病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PPAR&gamma DNA甲基化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厄贝沙坦联合益肾湿颗粒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8年2月收治的40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200)和治疗组(n=200),对照组的治疗药物为厄贝沙坦,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联合益肾湿颗粒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出现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上,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益肾湿颗粒有利于显著提高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安全可行,可作为理想治疗方法进一步普及应用。

  • 标签: 慢性肾小球肾炎 益肾化湿颗粒 厄贝沙坦
  • 简介:摘要目的在骨科患者实施规范性、个体疼痛教育,使患者主动参疼痛管理,提升疼痛管理质量。方法对实施规范性个体疼痛教育前后422例患者进行开放性、前瞻性、非随机的观察性研究,分为两组,即实施前组(210例)和实施后组(212例)。观察两组围手术疼痛控制效果。结果实施后患者患者NRS评分≥4分主动报告率由改善前59.5%提高至90.1%;患者术后三天疼痛评分降低(P<0.01)。结论实施规范性个体疼痛教育使患者主动参与疼痛管理,明显控制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科 围手术期 疼痛管理 疼痛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个体舒适护理模式在前列腺癌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及探讨。方法选择我科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84例前列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实验组(n=42)予以个体舒适护理模式,参照组(n=42)予以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舒适度对比参照组更高,P<0.05。结论为前列腺癌患者实施个体性舒适护理模式效果理想,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身心舒适度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个体化舒适护理模式 前列腺癌病 并发症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护一体模式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我院在手术室护理中护理模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6人,对照组57人。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室模式。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结果两组护理模式护理质量比较,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医护一体化模式 质量 满意度 护理 手术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系统护理用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喘息型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该院104例喘息型肺炎患儿,按护理方案的不同平分为常规、研究组,人数52例。对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传统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程系统护理,并将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77%,P<0.05。结论对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喘息型肺炎患儿实施全程系统护理,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促进病变消失,提升临床疗效,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 标签: 全程系统化护理 氧气雾化吸入 辅助治疗 小儿喘息型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心理护理干预对终末期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肾内科收治的75例行血液透析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8)。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干预3个月后,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SCL-90评分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医护人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个体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终末期肾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终末期肾衰竭 血液透析 心理护理 个体化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改善胆结石手术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探讨个体护理运用于该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纳入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90例于本院行胆结石手术患者,随机将全部入选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45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实施个体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QOL评分基本相似;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胆结石手术患者而言,个体护理的实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有效消除患者不良心理,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方式。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胆结石手术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患者采用补肾活血方进行治疗,查看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川芎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补肾活血方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肺复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患者采用补肾活血方进行治疗,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补肾活血方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间质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个性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实施常规的高血压病护理,对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个性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个性护理进行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并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老年高血压 血压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基于PDCA循环管理的循证干预在自动药房快速出药系统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4月到2016年12月未实施基于PDCA循环管理的循证干预自动药房快速出药系统处方为对照组,2017年1月到2017年8月实施基于PDCA循环管理的循证干预自动药房快速出药系统处方为实验组。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系统出药差错率、系统调剂差错率、药师加药差错率等临床指标。结果对照组系统出药差错率为0.88%,实验组系统出药差错率为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药师加药差错率分别为0.01%与0.6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系统调剂差错率为0.08%,对照组系统调剂差错率为0.06%,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药房快速出药系统中的应用基于PDCA循环管理的循证干预效果理想,能够显著降低出药差错率,提高工作效率,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循证干预 自动化药房快速出药系统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实施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50例,利用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个性护理,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方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患侧上肢肌力、患侧肩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且皮肤愈合时间更短,上肢疼痛评分更低,并发症更少,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实施个性护理能有效促进其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并减轻疼痛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上肢功能恢复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整体护理应用于创伤性高位截瘫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创伤性高位截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40例,然后采取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系统整体护理干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了系统整体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创伤性高位截瘫患者实施系统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治疗依从性,适合大力推广。

  • 标签: 系统化整体护理 创伤性高位截瘫 满意度 SAS和SDS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在中药房管理工作中引入中药质量规范管理理念的作用。方法对我院中药房实施中药质量规范管理前、管理后的药品调剂准确率、调换率与患者满意度等进行调查和评估。结果中药房规范管理后的药品调剂准确率提高至98.67%,调换率降低至1.33%,患者满意度提高至98.33%,与管理前的88.33%、11.67%和86.0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药质量规范管理理念引入中药房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能够优化中药房管理质量,使患者获得更满意的服务体验,值得推荐。

  • 标签: 中药房 管理 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性护理对胸外手术后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胸外手术患者为例,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个性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5.35%,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达到83.72%。结论对胸外手术患者实施个性护理,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胸外手术 病情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程序健康教育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6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程序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与护理服务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在高血压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服药依从性、血压自我监测、合理饮食、作息与运动、戒除不良嗜好、不良情绪自我疏导等方面)与对护理服务满意率方面均高于对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程序的健康教育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使用,能够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相关疾病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理、治疗工作的配合积极性,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也促进了护患沟通,深化了优质护理内涵,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 标签: 高血压 程序化健康教育 护理服务满意率 健康知识掌握度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活血瘀中药注射剂药品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采用活血瘀中药注射剂治疗并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1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临床典型的表现,注射用血塞通、红花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以及疏血通注射液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药物热出现寒战、高热的发生率为33.33%(62/186),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P<0.05),皮肤和附件出现皮疹以及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为32.26%(60/186),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P<0.05);红花注射液注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00%(25/186),明显高于用血塞通、灯盏花素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以及疏血通注射液等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P<0.05)。结论临床应用活血瘀中药注射剂时,应当首先考虑其使用的安全性,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 标签: 活血化瘀 中药注射剂药品 临床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元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采取多元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多元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 标签: 精神分裂 多元化护理 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120例手足口病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护理配合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可减少小儿手足口病发作,提高治疗效果,确保小儿健康生长,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健康教育 小儿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科康复知识掌握情况及自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我院13病区精神康复科46例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常规护理联合个性健康教育,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精神科康复知识掌握情况及自护水平变化。结果患者干预一年后康复知识问卷得分(21.8±2.5)分,NoSIE量表积极因素评分(89.9±11.7)分,高于干预前及干预半年后评分,NoSIE量表消极因素评分(18.4±4.7)分,低于干预前及干预半年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健康教育的应用对提高患者精神科康复知识及自护水平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个性化 健康教育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