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是婴幼儿发生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严重危害儿童健康。近年来HRSV疫苗和抗体类生物制品的研发已有较大突破,其研发及之后的使用策略均离不开HRSV流行和病毒变异特征的监测。世界卫生组织(WHO)高度重视HRSV流行及其变异特征的监测,但我国缺乏全国层面的、多中心的HRSV监测数据,各实验室所用的监测病例定义不一致,HRSV检测和监测方法不统一,不同实验室的结果难以进行比对分析。因此急需在我国建立全国层面多中心的HRSV监测网络,采用标准化的HRSV检测方法和监测方案进行HRSV流行特征和病毒变异特征的持续监测,为单克隆抗体和疫苗的研发、使用和评价提供基础科学数据。

  • 标签: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 病毒监测 病毒变异 实验室网络
  • 简介:摘要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CAEBV)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EB病毒DNA升高,组织或外周血中可见EB病毒感染证据。CAEBV病情进展可伴发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淋巴瘤、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有望协助早期诊断,DNA测序可协助评估预后。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可治愈CAEBV的唯一方案,单克隆抗体、输注EB病毒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免疫抑制剂的研究也为治疗提供新的选择。现就CAEBV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造血干细胞移植 抗体,单克隆 DNA测序
  • 简介:摘要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是最常见的先天性感染病原体之一,先天性CMV感染最易引起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本文重点围绕鼠CMV(murine CMV,MCMV)感染小鼠致聋模型构建、CMV感染致聋机制以及靶点药物的筛选进行综述,认为:(1)小鼠模型可作为研究CMV感染致聋机制较好的工具;(2)CMV感染的致聋机制主要涉及内耳细胞损伤、细胞丢失、细胞凋亡、炎症反应、钙信号系统异常和宿主免疫反应等;(3)更昔洛韦、双黄连和黄连素可改善MCMV诱导的听力损失,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CMV感染引起的SNHL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机制有很多争议。本文对近2年来COVID-19引起相关神经系统症状及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有助于早期识别COVID-19,了解其神经损伤的潜在机制,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并发症进行更好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变异株 作用机制
  • 作者: 顾莺 柳龚堡 王颖雯 王传清 曾玫 陆国平 王中林 夏爱梅 陶金好 翟晓文 周文浩 黄国英 徐虹 桂永浩 张晓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护理部,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医务部,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控科,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医学科,上海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血液科,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科,上海 2011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全球流行下,在儿童专科医院实施有效的常态化管理策略既能保障普通儿科人群的诊疗需求,又能提高既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现症感染患儿的救治及时性,同时降低院感发生率。目前,针对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门、急诊和病房管理措施报道鲜见,本文就新型冠状病毒区域性大流行的情况之下所实施儿童新冠门、急诊-病房一体化管理策略进行实践经验介绍。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新型呼吸道病毒的出现,群体抵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脆弱性更明显。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非药物干预措施(NPIs)已成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手段,其有效性已得到证实。此外,呼吸道病毒感染的NPIs也显著降低了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和住院率。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NPIs具有其特殊性和挑战,需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培养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NPIs,进而保护易感儿童,减少儿童健康系统的疾病负担。现对病毒的气溶胶传播、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NPIs的特殊性及呼吸道病毒感染NPIs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进行阐述,以改善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

  • 标签: 非药物干预 呼吸道病毒感染 儿童
  • 简介:摘要新生儿呼吸道病毒常见的病原体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和鼻病毒等,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新生儿不仅可以表现为咳嗽、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多脏器损伤,是新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一。以往受到更多关注的是新生儿期细菌感染所造成的危害,随着"旧病毒"的不断变异和新病毒的相继涌现,也不乏NICU呼吸道病毒感染暴发流行的相关报道。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不成熟,属高危易感群体,因此,临床医生应重视新生儿期呼吸道病毒感染所带来的危害。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道病毒 感染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掌握南京地区入境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方法对2002年和2003年境外来宁的4105例入境人员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检测,并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测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61例,其中男性130例,女性31例,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港澳台地区人员的感染率(11.56%)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韩国感染率接近东南亚地区感染率;从感染类型分,感染者以"小三阳"居多;从人群分布分,商务者感染率较高.结论应将港澳台地区、韩国入境人员,特别是商务人员作为重点监控人群.对"小三阳"者应进一步监测HBV-DNA,以明确病毒的活动状态.

  • 标签: 境外人员 肝炎 乙型肝炎 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外来
  • 简介:摘要部分患者感染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后可表现出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的消化道症状,且少数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现从2019-nCoV引起消化道症状的可能机制、肠黏膜屏障作用和肠道菌群移位的结局等方面进行阐述和思考。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胃肠道 2019新型冠状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PCR精准检测对儿童EB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方法 随机抽选本院接收的84例EB病毒感染患儿,时间选自2018年5月-2019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2例)分别实施血清学检测与PCR精准检测,对患儿核酸EBV-DNA检测及血清学检测阳性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经血清学检测,NA IgG阳性率最高,占比为50.00%;血浆EBV-DNA阳性率与咽拭EBV-DNA阳性率分别是30.00%与61.00%,咽拭EBV-DNA阳性率比浆EBV-DNA阳性率高,差异明显(P

  • 标签: 儿童EB病毒感染 PCR精准检测 血清学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查找传播危险因素,为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扑灭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使用实时PCR检测诺如病毒。结果在学校共确诊调查病例24例,学生23例、老师1例。10例病人样本检出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结论多途径接触传播造成的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暴发。

  • 标签: 诺如病毒 暴发疫情 控制
  • 简介:介绍了现代医学和祖国医学对流感病毒感染机制和防治方法的认识,着重探讨中药抗流感病毒的研究现状,分别从单味中药研究、中药复方研究和中药抗流感病毒有效成分筛选3个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了今后抗流感病毒中药的研究发展方向。

  • 标签: 流感病毒 感染机制 防治方法 中药有效成分 抗病毒作用
  • 简介:目的通过对某邮轮诺如病毒感染相关专题调研,发现诺如病毒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以进行针对性改进.降低邮轮群体性诺如病毒感染事件的发生风险。方法通过4个航次的诺如病毒专题随船调研,采用查看工作记录、现场询问、快速检测等手段,采用HACCP体系对食品采购、贮存、加工、供餐、饮用水供应、卫生处理、疫情处置等方面做全面的危险分析,根据结果确定关键点,提出控制措施建议。结果该邮轮在食品采购、贮存、加工和供应,饮用水供应,卫生处理,疫情处置方面都发现了一些问题和风险并提出了控制措施。其中蔬菜样本中检测出诺如病毒是最大的危险点,提示其蔬菜供应和加工环节特别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结论通过有针对性的专题调研,利用HACCP原理对诺如病毒感染危险因素进行了针对性改善,降低了群体性感染事件的发生风险。

  • 标签: 邮轮 诺如病毒 HACCP 调研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作者的实践经验与临床信息,对新型冠状病毒病常用药物做出评价。建议预防用抗菌药物要严格限制;肾上腺皮质激素只应用于已出现肺损伤的患者,并且要注意用量与疗程的个体差异;抗病毒药的试用要慎重,并尽早得出已推荐药物要不要继续试用下去的结论,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损伤。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视频重点回顾近期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治疗的研究进展,从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药物和相关临床研究等方面阐述何为HBV感染的"治愈"以及HBV感染"治疗的终点"。视频(上)部分指出CHB的长期治疗目标是预防、阻止、减轻肝脏坏死性炎症、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最终目标是延长患者生存期和实现HBsAg血清学转换,以在全球范围内减少HBV感染的传播、减轻HBV感染者的痛苦以及遏制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疾病的进展。本视频回顾了1957至2017年60年来全球治疗HBV感染药物进展,即两种干扰素(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和7种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克拉夫定(韩国获批),阿德福韦酯、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以及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酯,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用于治疗CHB;以上均是对病毒生命周期的理解和对HBV感染中宿主免疫重要性认知的成果。目前大量研究工作集中在实现HBV感染"治愈"——HBsAg转阴伴或不伴出现抗-HBs以及清除肝内cccDNA。但目前HBV感染的完全治愈尚不可能。从临床角度来看,治疗CHB的终点应该是降低HBV感染相关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即减少肝细胞癌、终末期肝硬化以及因HBV再激活所导致的暴发性肝功能衰竭。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血清类风湿因子(RF)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0例HBV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和8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所有患者皆收集于2015年3月~2016年9月一年半时间内,对所有对象的RF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的结果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清RF呈阳性率分别是27.50%、6.25%;两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VDNA定量和HBV乙肝e抗原)(HBeAg)检测中,HBeAg阴性与阳性HBV感染者RF阳性率对比无明显差异,HBVDNA阴性和阳性患者血清RF阳性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ALT正常与异常者的RF阳性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HBV感染者的血清RF与其ALT、HBeAg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检测血清RF变化可对临床治疗做出借鉴。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感染 血清类风湿因子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发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调取医院固定时间段内儿科低龄儿童就医报告,根据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病热点对档案进行分类归置,并根据不同季节进行结果归纳整理以得出患得该病症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 据档案整理显示,症状按照出现频率依次为普通感冒 --气管炎 --肺炎。结论 对儿童而言,气候及温度变化起外部环境影响作用,同时儿童密集交往区的互动传染可能性也同样是幼儿患病的主要根源。

  • 标签: 儿童呼吸道感染 发病特点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