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科学发展观是21世纪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高校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根本目的、关键因素、动力源泉四方面,阐述了图书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提出高校图书馆实施可持续发展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

  • 标签: 图书馆 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息妫是颇具魅力的历史人物。但文献关于其事迹的记载存有争议,尚无法形成共识。有鉴于此,现结合清华简《系年》有关记载,对有关史实详加考辨,梳理出大致可信的息妫本事。在此基础上,结合《列女传》以及相关诗赋作品,探讨息妫在经学与文学中形象的嬗变历程。

  • 标签: 息妫 历史记述 经学阐释 文学演绎
  • 简介: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是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基础。而新课程的历史教材的一大特色便是图文并茂。如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必修第一册共有图片150幅.第一二册共有图片176幅.第二册共有图片160幅。新教材汇集的这些大量图片中,有历史人物的画像和照片,有历史场景的照片,有历史文献的照片.甚至还有绘画、文化图片、名胜古迹照片等.

  • 标签: 历史教材 课程资源 新教材 新课程 开发和利用 图片
  • 简介: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史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37—1973:校史研究的起步;1978—2000:校史研究的兴起;2001—2010:校史研究的快速发展。几十年来,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史研究成果丰富、形式多样,对学校总结办学规律、指导实际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校史研究 历史 现状 特点
  • 简介:丁钢在《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撰文指出,教育史学研究一直以寻求教育历史发展“规律”,注重精英思想和制度形成作为学术研究方向,忽视了历史进程中各种人物活动及其事件。应结合叙事范式与叙事的历史感知的视角,来寻求教育史研究的新方法。叙事研究把人的活动置于教育史研究的中心地位,并以此强调教育史的历史感知及其人文意蕴。

  • 标签: 教育史研究 教育历史 叙事范式 感知 维度 《教育研究》
  • 简介:制度与道德同属历史范畴,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有着不同的表征与特质。制度与道德的历史性和具体性,使得二者的逻辑关联随着时代变迁、历史进步和道德教育发展而表现出一定的共性特色与偏好差异。通过对民国以来我国道德教育中制度与道德之逻辑的缕析、梳理与把脉,可窥探、阐释与佐证近百年来二者亲疏离合的发展历程,达成历史的、逻辑的与现实的统一。

  • 标签: 道德教育 制度 道德 逻辑关联 历史考察
  • 作者: 吴婷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3期
  • 机构:〔摘要〕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的学前教育更是学前教育中最受关心的问题。农村学前教育的良好发展,可以给农村上学前的儿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这也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和建设力量都不足,所以很多农村学前教育的办学条件都相对匮乏,给农村的学前教育也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本文就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有效应对措提出了几点建议。
  • 简介:[学校档案]浙江省奉化中学,是浙东地区最早创办的学校之一。南宋乾道年间宋代大儒朱熹提举浙东,“奉使循行”,从水路来到奉化,“泊舟龙津”至学宫讲学。嘉定四年(1211年),县令冯多福在朱熹泊舟之地建起“龙津馆”,史称“龙津书院”。至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9月,知县李前沣为办新学,将龙津书院改为龙津学堂。从学校创办至今,校名几度更改,校址几度更换,经历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等重重困难。尤其在抗日战争时,学校辗转敌后,四次大迁,师生栉风沐雨,含辛茹苦,终使教坛常青,弦歌不辍。2000年在奉化城县江之畔,龙津书院遗址新建奉化中学新校舍,“龙津”从起点回到了终点,历史与现实在“龙津”的发源地交相辉映。

  • 标签: 道德文化建设 浙江省 奉化 百年历史 中学 学校档案
  • 简介:本文基于中国知网硕博士论文数据库,筛选历史学门类相关学科关于外国教育史研究的论文,从相关硕博士论文发表的年份分布、论文的发表机构分布、研究内容涉及的时间分布、研究的国别分布、研究的选题方向分布、论文的研究主题6个方面梳理了我国历史学门类学科关于外国教育史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历史学门类学科进行外国教育史研究的概况,并结合外国教育史的学科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 标签: 世界史 外国教育史 学科建设 学科属性
  • 简介:该书作者根据亲身经历和了解的(历史、理论、实际)情况,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一些反思,为的是使改革更好开展,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基础教育的基础何在、教育改革的特点等,认为要重视我们已有的成就和国际国内的历史经验教训.不同学术观点的争论要由历史实践检验和评判.

  • 标签: 反思 目标 基础 改革
  • 简介:近年来,历史高考试题编制中出现一种有违科学性原则的“先入为主,以论带史”的命题思维,命题者在编制试题时根据自己的主观预设结论裁减、选择史料,并希望学生阅读完史料后能探究出命题人“期盼”的结论。这种“先入为主,以论带史”的命题思维值得商榷。

  • 标签: 历史高考 命题思维 “先入为主 以论带史”
  • 简介:1941年9月,延安中央研究院设立中国教育研究室,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教育科学研究机构。中国教育研究室总体上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服务党在革命时期教育方针政策制定;第二,开展新民主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第三促进革命根据地教育建设。从更深远意义上看,中国教育研究室的设立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教学研究之先河。虽然存续时间不长,但是它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准备了人才、积累了经验。中央研究院的创设,旨在培训党的理论干部,同时也造就了各方面的人才包括学术人才。

  • 标签: 延安 中央研究院 中国教育研究室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 简介:回顾20世纪40年代以来逐渐兴起的教育政策社会学文献,从思想史角度研究教育政策社会学基本理论分析方式的思想渊源、研究取向以及内在理论张力,可以看出教育政策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方式为嵌入性,即教育政策的制定、文本的表达、政策的实施等均嵌入社会结构与能动性相互作用的脉络之中,既受社会结构的影响,也作用于社会结构。嵌入性分析方式源于社会科学传统,韦伯和曼海姆的理论指出了教育政策嵌入性思考的方向,福柯、布迪厄、伯恩斯坦等人的理论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的概念工具。嵌入性分析方式的研究取向包含教育政策网络研究、过程研究、批判研究三个方面。嵌入性分析方式在结构与能动性之间、微观与宏观之间、研究者与研究之间存在着内在张力。

  • 标签: 嵌入性 分析方式 教育政策社会学
  • 简介:“微电影”作为青少年亚文化,既有积极的作用,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效应。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手段加强对“微电影”的正面引导,反对和控制那些为了收视率、点击率而过度迎合观众需求的庸俗、低俗、媚俗的“微电影”,这有利于从根本上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社会文化大环境。

  • 标签: 微电影 青少年亚文化 网络文化 快餐文化 规制
  • 简介: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那么,对低年级的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如何进行读说训练呢?我在教学中进行的以渎带说,以说促理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验收到一定效果。

  • 标签: 思维发展 朗读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教学 学习内容 读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