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微小肿瘤切除术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对我院普外科自2015年6月~2017年6月普外科对于60例乳腺肿物直径在0.3~0.6cm的微小肿瘤,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后进行手术切除,并对该手术的恢复效果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本组60例微小肿瘤患者进行肿瘤切除术,除1例术后皮下血肿,1例切口部分裂开,其余术后患者均顺利恢复无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结论微创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优势明显由于研究时间短,手术样本较少,对于乳腺肿瘤微小时,恶变率低,可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乳腺 微小肿瘤 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检查睾丸微小结石的重要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检查198例阴囊疾病患者。结果睾丸微小结石声像图表现于睾丸实质内可见稀疏、散在或密集分布的强回声点,直径约1.0mm左右,不伴有声影,198例患者中检出7例睾丸微小结石(占2.82%),注意随诊男性不育及睾丸肿瘤的病症,其它阴囊疾病疾病191例(占97.2%)。结论本病超声图像特征明显,易于明确诊断。

  • 标签: 超声诊断 睾丸微小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超、CT、MRI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经过确诊60例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B超、CT、MRI来对本组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统计三种诊断方法来诊断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中,肿瘤直径≤1cm患者的肿瘤阳性率。结果B超检测的阳性率为80.00%(48/60);CT检测的阳性率为38.33%(23/60);MRI检测的阳性率为36.67%(22/60)。B超检查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T、和MRI,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诊断,在B超、CT、MRI三种诊断方法中,诊断效果最佳的是B超,使用B超来对甲状腺微小癌患者进行诊断,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提供更准确的检测数据,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B超 CT MRI 甲状腺微小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甲状腺微小癌具备外形小的特点,近些年该疾病的发病概率呈现出递增趋势,因此需要做好诊断工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可靠依据。超声是现阶段甲状腺疾病诊断的常用影像学方式,二维图像、超声造影、弹性成像、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为临床诊疗提供了可靠帮助。本文对甲状腺微小癌中应用超声的价值及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 甲状腺微小癌 价值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0年2月-201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67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高频超声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并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图像及血流特征癌结节呈现圆形,不均匀,表现为低回声,边缘有西毛刺,不规则,结节内出现细小的强光点,呈现簇形排列;癌结节内可出现高阻力的血流;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其诊断符合率为74.6%(50/67)。结论高频超声在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好,对于鉴别甲状腺微小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甲状腺微小癌 高频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针对传统方法无法对物体横向微小位移进行远距离测量的难题,分析现有测量手段的优缺点,结合一个实践案例.提出了一种传统光学仪器与现代数码产品和计算机智能识别技术相结合的新方法。

  • 标签: 横向微小位移 光学仪器 数码产品 智能识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江苏宝应县人民医院病理科2011年—2017年38例甲状腺手术切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38例,全为女性,年龄30-72岁,合并甲状腺病变28例,其中有24例合并甲状腺肿和2例合并甲状腺腺瘤、2例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多发性病灶10例。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女性占优势,体积小,隐匿,多发,常合并其他病变,诊断依靠组织结构及细胞学特征,必要时可辅以免疫组化及分子学检测。该肿瘤恶性程度低,预后好。

  • 标签: 甲状腺 微小癌 临床病理
  • 简介:microRNA(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长度为19—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它主要通过与靶目标基因3’非翻译区的完全或不完全配对,降解靶目标基因mRNA或抑制其翻译,从而参与调控个体发育、细胞凋亡、增殖及分化等生命活动。实验证据表明,miRNA可通过调控其靶基因参与的信号通路,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发挥着类似于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功能。本文就miRNA的生物学功能、miRNA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癌症相关的主要miRNA和癌症治疗的展望等问题进行了概括性的论述。

  • 标签: MIRNA 非编码RNA 癌症 肿瘤发生
  • 作者: 朱冠南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09-06-16
  • 出处:《赤子》 2009年第6期
  • 机构:摘要:对图像中的微小污点的识别和消除是将由扫描仪扫描而成的数字图像,通过二值化图像,图像分割,边缘检测,图像面积计算,类圆体判别等处理手段,识别出属于扫描图像中不需要的微小污点,然后确定其位置并将其消除。进而提高扫描之后的图像信息的准确性与可读性。图像处理技术在通信科学、多媒体技术、高清晰度电视、医用图像处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其典型的应用,数字图像的污点识别在图像分割、模式识别、机器视觉等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具有使用性高、处理简单、应用广泛等特点。
  • 简介:在全球范围内,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率不断上升。增加的病例临床有很多争议。通过对涉及发病率上升原因的相关性文献的综述性整合,探讨导致发病率上升的因素,包括环境、患者和临床医生的影响。认为环境、医疗和社会压力的复杂相互作用导致人们对甲状腺疾病关注度的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筛查增加,导致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增加。其大部分的增加与低危病变的早期诊断有关,这导致了明显的过度诊断现象。更好地了解这些因素,将使专科医生能够更好的制定诊疗策略。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过度诊断 筛查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20112014年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23例临床资料。结果B超提示可疑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肿块实性,形状不规则伴钙化,内有丰富血流信号19例)所有病例均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确诊。22例行患侧腺体加峡部切除,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例同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优甲乐口服内分泌治疗,随访至今均无复发。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影像学诊断首选高分辨率超声,同时对描述结节的位置、大小,对颈部淋巴结情况进行评估的可行性,必要时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中冰冻切片联合应用可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率。因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大多为早期病变,且低度恶性,无颈淋巴结转移行同侧甲状腺腺体加峡叶及对侧甲状腺次全切,术后予内分泌治疗是可行的。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诊断 手术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显微缝合线吻合微小血管的可行性及优点,为微小血管吻合提供一种新的显微缝合线。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g,平均体重为275g。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只大鼠,A、B两组均建立断尾再植模型进行断尾再植,A组以改良显微缝合线吻合尾动静脉,B组以传统显微缝合线吻合尾动静脉,C组为非手术对照组。记录A、B组血管吻合时间、吻合血管即时通畅率及再植断尾成活例数,术后1-14天内每日观察A、B、C组鼠尾的色泽,毛细血管返流时间,皮肤弹性及温度等指标。术后2周行超声Doppler观察A、B组尾动脉通畅情况。结果A组单针吻合时间19±2.5S,单一血管吻合时间11.5±2.5S,吻合血管即时通畅率100%,即时断尾再植成活率100%;B组单针吻合时间29±3.5S,单一血管吻合时间16.4±2.8S,吻合血管即时通畅率100%,断尾再植成活率93.33%。术后2周内,A、B组成活再植鼠尾色泽红润,毛细血管返流时间正常,皮肤弹性正常,与C组无明显差异。A、B组远侧鼠尾皮温稍低于C组,A、B组间皮温无明显差异。超声Doppler显示A、B组成活再植鼠尾之尾动脉血循通畅。结论应用改良显微缝合线吻合微小血管有简易、可靠,缩短血管吻合时间,提高再植断尾成活率等优点。

  • 标签: 微血管吻合 显微缝合线 改良 大鼠断尾再植
  • 简介: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被披露的最后文本显示,专利被授予范围扩至药品的微小修改,此举将直接导致药品专利的保护期限被变相延长,保护标准提高,仿制药品更加难以进入公众领域。这是大国主导下利益博弈的结果,忽视了普通群众的利益,影响了人的生命权、健康权,有违利益衡平的原则,缺乏正当性。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宜盲目跟随TPP的相关规定,应当主动利用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力量,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下人权保障的议程,完善强制许可制度,同时提高医保水平。

  • 标签: 药品 微小修改 专利权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结肠癌中微小RNA(miRNA,miR)-1228的表达,分析其与转移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确诊为结肠癌5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留取肿瘤组织(研究组)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对照组)。PCR法检测二组中miR-1228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癌中上皮型黏附素(E-cadhe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癌中神经型黏附素(N-cadherin)和MMP-9的表达。应用t检验、配对t检验、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和K-M生存分析。结果结肠癌和正常组织粘膜组织中miR-1228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5±0.41比1.12±0.28,t=6.990,P<0.05),miR-1228在肿瘤浸润深度(1.73±0.38比1.96±0.34)、癌结节(1.78±0.45比1.99±0.41)、脉管累犯(1.82±0.39比2.04±0.30)、淋巴结转移(1.80±0.40比1.99±0.41)和不同TNM分期(1.59±0.30比1.98±0.33)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90、5.490、5.510、5.320、7.010,P<0.05),生存分析显示miR-1228与生存时间明显相关(χ2=5.900,P<0.05)。相关分析显示miR-1228与MMP-2(r=0.540,P<0.05)、miR-1228与MMP-9(r=0.540,P<0.05)、miR-1228与N-cadherin(r=0.590,P<0.05)呈正相关,miR-1228与E-cadherin呈负相关(r=-0.560,P<0.05)。结论miR-1228高表达状态与肿瘤形成有关,与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miR-1228可能通过调控细胞黏附作用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参与到肿瘤进展过程中。

  • 标签: 结肠癌 微小RNA-1228 黏附素 细胞外基质 预后
  • 简介:随着电力营销的市场化,为增供扩销,开拓市场,重庆乌江电力集团酉阳分公司于年初响亮地提出了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这一方针究竟执行得怎样?近日,笔者对该公司基层单位的部分窗口服务部门进行了追踪暗访.

  • 标签: 重庆乌江电力集团 酉阳分公司 优质文明服务”电力营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于脑血管梗阻或破裂,导致大脑氧供不足的一类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常见,是全球第二大致死原因和首要致残原因,给人类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微小RNA(miRNA,miR)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单链非编码RNA,在胚胎期脑发育和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miRNA在脑缺血中的作用机制,并阐述基于miRNA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最后我们展望miRNA的应用前景,旨在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微小RNA 缺血性脑卒中 化学修饰 药物递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全数字化乳腺X线立体定位系统联合麦默通微创旋切活检乳腺微小钙化灶的护理方法。方法将80例乳腺内微小钙化灶定位与活检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有针对的护理干预,评定两组患者满意率和感染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满意率为85.0%,无感染,对照组满意率仅为62.5%,感染率为1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内微小钙化灶定位与活检患者进行有针对的护理干预,患者满意率较高,感染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内微小钙化灶 定位与活检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