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氯诺昔康治疗全麻苏醒期疼痛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全麻病人,双盲随机分为两组.术毕缝皮前静脉用药:Ⅰ组(n=20)氯诺昔康16mg,Ⅱ组(n=20)生理盐水2ml.观察指标为躁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BCS舒适评分、心率、平均压、恶心呕吐.观察时间点为:麻醉前、用药后30分钟和40分钟、气管拔管时、拔管后5分钟和10分钟.结果与麻醉前各值比较,拔管时心率、平均压各组明显升高(P<0.05),5分钟后恢复到麻醉前水平;用药后40分钟、拔管后10分钟,Ⅰ组与Ⅱ组相比,躁动显著减少(P<0.05);Ⅰ组与Ⅱ组相比,镇静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比Ⅱ组舒适(P<0.05);两组都无明显恶心呕吐.结论氯诺昔康可防治全麻苏醒期疼痛.

  • 标签: 氯诺昔康 全身麻醉 苏醒期疼痛 苏醒期躁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防止肺部肿瘤患者出现术后肺部感染的实践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4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肺部肿瘤患者50例,给予其系统化的护理措施,对肺部感染率、护理满意度及心理状态评估对比。结果: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相对更好,肺部感染率较低,心理状态情况也相对较好,P<0.05。结论:针对患者采用适当的护理措施,其对于患者的护理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肺部肿瘤的治疗。

  • 标签: 肺部肿瘤 肺部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临床感染的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方法 本次研究的100例患者,均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本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为未发生感染的患者,观察组为发生感染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引发临床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留置尿管的时间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引发泌尿外科临床感染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住院时间、留置尿管的时间、年龄及手术方法等。通过对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良好预后。

  • 标签: 泌尿外科 临床感染 相关因素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防治策略。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临床防治措施,对照组患者常规监护,对所有患者使用了心血管药物,观察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满意度评分。结果:对照组发生4例恶心呕吐、4例皮疹、1例血小板降低,观察组2例恶心呕吐,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使用临床防治措施产生的效果良好,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与用药安全性。

  • 标签: 心血管药物 不良反应 临床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基层医院妇科门诊对宫颈疾病的防治实践。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16例宫颈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均匀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预防手段,观察组患者采用提升健康教学的防治手段,对比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宫颈疾病相关常识掌握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55.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13%,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χ2=11.67,P<0.05)。结论 基层医院妇科门诊通过健康教育等形式能提高患者对宫颈疾病防治认识程度,可提升患者治愈率及知识储备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妇科门诊 宫颈疾病 防护研究及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防治策略。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临床防治措施,对照组患者常规监护,对所有患者使用了心血管药物,观察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满意度评分。结果:对照组发生4例恶心呕吐、4例皮疹、1例血小板降低,观察组2例恶心呕吐,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使用临床防治措施产生的效果良好,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与用药安全性。

  • 标签: 心血管药物 不良反应 临床防治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在防治结核病实践中运用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所涉及的主体是80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结核病患者,病例选择时间段为2021年6月-2022年5月,根据双盲法将患者划分成为两个小组,即甲组(40例)和乙组(40例)。在乙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借助常规护理方式,在甲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借助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各相关指标,探究适合护理结核病患者的方案。结果:比较研究发现,甲组患者满意度高于乙组患者,各相关指标优于乙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示之为P

  • 标签: 护理干预 结核病 防治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VTE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导致死亡,对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加强对VTE的认识及预防,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和死亡率[1]。近年来“治未病”思想的流行和发展,为VTE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理念,将“治未病”思想应用于VTE的防治工作,对于减少VTE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血栓复发、延长生存期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治未病” VTE 防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100例我院体检的缺铁性贫血婴幼患儿,收治时间为2021.03~2022.03,对100例患儿的缺铁性贫血防治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缺铁性贫血婴幼儿的发生与性别无关,差异较小(P>0.05);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与婴幼儿的月龄有关,差异较大(P<0.05);经临床治疗后,联合药物、饮食调整治疗的缺铁性贫血患儿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差异较大(P<0.05)。结论:婴幼儿月龄越小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越高,联合铁剂、饮食调整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效果更为显著;同时临床应对缺铁性贫血婴幼儿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给予针对性治疗,治愈率便能显著提高。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婴幼儿 母乳喂养 微量元素
  • 简介: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现在人们对健康问题加以重视。白内障是全球首位致盲性眼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白内障将导致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目前,手术治疗作为唯一的治愈手段,仍存在个体疗效差异、手术禁忌症、并发症及经济负担等诸多局限性,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求。因此,研究白内障发病机制,找寻白内障潜在的治疗药物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团队目前的工作内容,从白内障发病机制、白内障模型进展及白内障防治药物的开发筛选等方面对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进行综述。

  • 标签: 白内障 发病机制 防治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肥胖是一种世界性的流行病,它增加了患心血管病、非酒精性脂肪肝、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尤其是心血管疾病。且与男性相比,肥胖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本文讨论了肥胖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都会增加肥胖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此外,本文对女性肥胖给心血管疾病带来的影响以及肥胖的防治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希望能够引起医护工作者和广大女性人群对肥胖的重视。

  • 标签: 肥胖 女性 心血管疾病 影响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