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进步,DNA技术实现了深层次的发展,为破解人类生物遗传基因与生物密码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当前,DNA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法医学鉴定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法医学鉴定效率,而且能够加强鉴定结果的准确性,提升我国法医学鉴定水平。本文以DNA技术为核心,综合论述了DNA技术在法医学鉴定应用中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法医DNA数据库以及DNA技术在法医学鉴定方面的具体应用,充分发挥DNA技术的社会价值,推动我国法医学鉴定工作进一步的发展。

  • 标签: DNA技术 法医学鉴定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需求多样化,亲子鉴定的应用越来越多。亲子鉴定需要遵循遗传学的规律,采取生物技术对其进行检测,从而为有争议的亲子关系,提供血缘关系参考。目前亲子鉴定不仅能够为个人提供血缘参考,还能为办案提供证据数据。亲子鉴定技术经过了漫长的发展,从最初单纯的血型测试,逐步发展到染色体多态性鉴定技术,又在科学技术推动下形成了DNA遗传标记鉴定方法。在亲子鉴定中,DNA遗传标记的特点是准确性高。本文将阐述亲子鉴定中DNA遗传标记的运用。

  • 标签: 亲子鉴定 DNA遗传标记 运用 思考
  • 简介:摘要:当前时代形势下,法医行业逐渐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法医物证学是一门复杂程度高、实用性强的学科,更是融合了自认科学及司法鉴定程度的一个主体,DNA鉴定技术是其中的一个重点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DNA奠定理论也得到了一定的优化与变革,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其在法医物证学中的应用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尤其是个体判断及亲子鉴定领域,基于此背景下,本文针对法医物证学中的DNA鉴定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展望展开了探讨,希望能对提升技术应用水平及推动技术发展有所裨益。

  • 标签:         法医物证学 DNA鉴定技术 应用现状 未来展望
  • 简介:摘要 介绍三种用简易材料麻绳、双头棉签、扭扭棒、牙签、橡皮泥等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方法。实验材料简单易得、经济实惠、准备耗时短,制作的三种模型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趣味性、可推广性强,外形美观,能体现DNA的很多细节。

  • 标签: DNA  结构模型 建议材料 制作 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骼及牙齿作为重要的生物样本,因结构特殊往往抗降解能力强,成为自然条件下保留DNA理想生物材料。鉴定历史人物案例过程中,陈旧的骨骼及牙齿样本作为唯一的生物检材,由于时间久远,在内部含有微量DNA,需要经过特殊的实验处理进行身份鉴定。本文就对相关研究报道展开总结与分析,为陈旧骸骨DNA检测体系发展提供合理依据。

  • 标签: 陈旧骸骨 DNA 鉴定 法医遗传学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法医DNA分析技术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对法医DNA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详细解析,强调了其在提取、扩增和分析DNA样本方面的关键作用。重点讨论了法医DNA分析在确认嫌疑人、辨认受害者和鉴定证据方面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流程。最后,通过一个真实的强奸案件案例,生动展示了法医DNA分析技术在刑事侦查中的实际效果和价值。

  • 标签: 法医DNA分析 刑事侦查 嫌疑人确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巨细胞病毒(CMV)-DNA病毒含量与子宫内膜癌(EC)危险因素关系及预测模型。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EC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根据1∶1匹配病例对照原则选取同期子宫内膜增生(EH)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HPV-DNA、CMV-DNA阳性率及病毒含量,经由单因素分析将P<0.05的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C危险因素,评价HPV-DNA、CMV-DNA与EC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似然比卡方、拟合优度检验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对EC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年龄≥ 55岁、体质量指数(BMI)≥ 24 kg/m2、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有恶性肿瘤家族史、有激素替代治疗史均高于对照组[72.41%(42/58)比39.66%(23/58)、70.69%(41/58)比43.10%(25/58)、36.21%(21/58)比10.34%(6/58)、31.03%(18/58)比8.62%(5/58)、29.31%(17/58)比5.17%(3/58)、27.93%(17/58)比8.6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V阳性率、CMV阳性率、HPV-DNA、CMV-DNA病毒含量高于对照组[62.07%(36/58)比29.31%(17/58)、81.03%(47/58)比41.38%(24/58)、(471.16 ± 33.58)copies/ml比(240.08 ± 17.41)copies/ml、(256.19 ± 24.77)copies/ml比(132.27 ± 13.20)copies/ml](P<0.05);年龄≥ 55岁、BMI ≥ 24 kg/m2、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恶性肿瘤家族史、激素替代治疗史、HPV阳性、CMV阳性是EC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HPV-DNA病毒含量与EC患者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糖尿病史呈正相关(P<0.05),CMV-DNA病毒含量与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高血压史呈正相关(P<0.05);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值和真实值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30(95% CI 0.885~0.976),当个体发生医院感染的预测概率>0.528时,预测灵敏度为84.48%,特异度为89.66%。结论EC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而HPV-DNA、CMV-DNA病毒含量均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基于EC病理特征及HPV-DNA、CMV-DNA病毒含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整体预测价值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巨细胞病毒 危险因素 子宫内膜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巨细胞病毒(CMV)-DNA病毒含量与子宫内膜癌(EC)危险因素关系及预测模型。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EC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根据1∶1匹配病例对照原则选取同期子宫内膜增生(EH)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HPV-DNA、CMV-DNA阳性率及病毒含量,经由单因素分析将P<0.05的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C危险因素,评价HPV-DNA、CMV-DNA与EC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似然比卡方、拟合优度检验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对EC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年龄≥ 55岁、体质量指数(BMI)≥ 24 kg/m2、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有恶性肿瘤家族史、有激素替代治疗史均高于对照组[72.41%(42/58)比39.66%(23/58)、70.69%(41/58)比43.10%(25/58)、36.21%(21/58)比10.34%(6/58)、31.03%(18/58)比8.62%(5/58)、29.31%(17/58)比5.17%(3/58)、27.93%(17/58)比8.6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V阳性率、CMV阳性率、HPV-DNA、CMV-DNA病毒含量高于对照组[62.07%(36/58)比29.31%(17/58)、81.03%(47/58)比41.38%(24/58)、(471.16 ± 33.58)copies/ml比(240.08 ± 17.41)copies/ml、(256.19 ± 24.77)copies/ml比(132.27 ± 13.20)copies/ml](P<0.05);年龄≥ 55岁、BMI ≥ 24 kg/m2、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恶性肿瘤家族史、激素替代治疗史、HPV阳性、CMV阳性是EC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HPV-DNA病毒含量与EC患者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糖尿病史呈正相关(P<0.05),CMV-DNA病毒含量与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高血压史呈正相关(P<0.05);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值和真实值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30(95% CI 0.885~0.976),当个体发生医院感染的预测概率>0.528时,预测灵敏度为84.48%,特异度为89.66%。结论EC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而HPV-DNA、CMV-DNA病毒含量均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基于EC病理特征及HPV-DNA、CMV-DNA病毒含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整体预测价值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巨细胞病毒 危险因素 子宫内膜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高灵敏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hepatitis B virus pregenomic RNA,HBV pgRNA)水平,分析其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7月至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高灵敏HBV DNA检测均为阴性的70例初治CHB患者。比较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年龄、性别、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HBV pgRNA等水平的差异。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HBV pgRNA和HBeAg及HBsAg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70例患者中,HBeAg阳性患者25例,其中男14例,HBV pgRNA阳性25例;HBeAg阴性患者45例,其中男32例,HBV pgRNA阳性33例。HBeAg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年龄[(36±9)岁比(45±12)岁]、HBV pgRNA低于检出下限比例[0比26.67%(12/45)]、血清HBV pgRNA水平[(3.22±1.08) lg拷贝/mL比(2.38±0.98) lg拷贝/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82,P=0.002; χ2=5.331,P<0.01;t=9.370,P=0.003)。HBeAg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性别比、HBsAg[(2.92±0.88) lg IU/mL比(2.62±0.87) lg IU/mL]、丙氨酸转氨酶[(24.46±11.63) U/L比(22.49±12.17) U/L]和天冬氨酸转氨酶[(23.67±8.49) U/L比(24.65±6.77) U/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HBV pgRNA与HBsAg无显著相关性(r=0.146,P=0.275),与HBeAg呈显著正相关(r=0.467,P<0.01)。血清HBV pgRNA阳性患者中,HBV pgRNA最高达6.13 lg拷贝/mL。结论即使在高灵敏HBV DNA阴性的情况下,CHB患者的HBV pgRNA检出率仍较高,HBeAg阳性CHB患者血清HBV pgRNA水平检出率高于HBeAg阴性患者。HBV pgRNA与HBeAg呈正相关。

  • 标签: 肝炎,乙型,慢性 乙型肝炎病毒DNA 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 相关性分析
  • 简介:RaufS等人利用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技术进行了有关枸橼酸西地那非(万艾可)与DNA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项研究[BiosensBioelectron,2007,22(11):2471-2477]。该研究采用DNA修饰的玻璃样炭电极以及恒流电位测定法和微脉冲伏安法加以测定。通过测定不同电位时枸橼酸西地那非(万艾可)与DNA的相互作用来阐明二者的结合机制,以鸟嘌呤氧化峰面积或蜂曲线的下降程度作为0.2M乙酰缓冲(pH5)体系中二者相互作用程度的指示。所得的恒流电位测定法和微脉冲伏安法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2.01±0.05)×10^5和(1.97±0.01)×10^5M^-1。

  • 标签: DNA修饰 传感器技术 相互作用 万艾可 电化学 生物
  • 简介:新奇建筑群[公司(phen)2HPlP]Cl3[phen=phenanethroline,HPIP=2-(2-hydroxyphenyl)imidazo[4,5-f][l,10]phenanethroline]被元素的分析综合了,在结构上描绘了,紫外,红外和1HNMR光谱学。有小牛胸腺DNA(CTDNA)的建筑群的相互作用被学习了使用吸收和排放光谱学,DNA融化技术和周期的voltammetry。混合物看吸收hypochromicity,荧光改进和DNA融化温度增长是否有约束力到CTDNA。CV测量与DNA的增加在山峰电流在减小潜力和一个变化显示出移动。这些结果证明混合物插入到DNA基础对的地席。山峰潜力的移动显示在建筑群和DNA之间的离子相互作用模式。到DNA的混合物的有约束力的常数是4.37灳慬瑮?郥誸???蚰铧?髧??螻?趤??藥???藥薗郧芀漀椭吗??

  • 标签: cobalt(III) mixed-polypyridyl DNA BINDING MODE
  • 简介:DNAtetrahedralnanostructuresareconsideredtobenewnanocarriersbecausetheycanbepreciselycontrolledandholdexcellentpenetrationabilitytothecellularmembrane.AlthoughtheDNAtetrahedralnanostructureisextensivelystudiedinbiologyandmedicine,itsbehaviorinthecellswithnanoscaleresolutionisnotunderstoodclearly.Inthisletter,wedemonstratesuperresolutionfluorescenceimagingofthedistributionofDNAtetrahedralnanostructuresinthecellwithasimulatedemissiondepletion(STED)microscope,whichisbuiltbasedonaconventionalconfocalmicroscopeandcanprovidearesolutionof70nm.

  • 标签: 纳米结构 受激发射 四面体 DNA 细胞膜 连续波激光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DNA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5例乙肝两对半检测确诊为乙肝大三阳患者的血液,每个患者的血液平均分为A、B、C、D组,A组即刻测定,B组室温放置2天测定,C组4℃放置7天测定,D组溶血即刻测定,比较不同的储存时间、温度以及标本是否溶血对乙肝病毒DNA进行荧光定量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未溶血标本与溶血标本相比以及不同储存时间和温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溶血、储存时间以及温度对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大三阳血清标本DNA的结果无影响。

  • 标签: 荧光定量PCR 乙肝DNA 分析前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具有致癌作用的非金属物质。慢性砷暴露会造成全身多器官损伤,因其发病机制不明确、缺乏特效药及早期生物学标志物等因素,长期以来成为科技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表观遗传修饰不仅与砷暴露存在相关性,而且可通过调控关键分子的表达参与砷诱导的早期损伤,成为砷暴露机制研究的重要方向。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模式之一,有望为地方性砷中毒提供新的治疗靶点。但DNA甲基化是如何调控砷诱导关键基因的表达参与砷中毒的发生发展,以及与砷中毒机制之间的关系,尚待深入研究,现就DNA甲基化在砷中毒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砷中毒 DNA甲基化 表观遗传学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DNA定量细胞学检测技术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细胞学的特点,得出结论DNA定量细胞学检测能准确反应宫颈病变情况,HPV是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重要相关因素,预防HPV感染,筛查和检测HPV感染对象,治疗及阻止CIN病变升级是防止宫颈癌的关键。

  • 标签: DNA定量细胞学检测 宫颈上皮内瘤变 细胞学
  • 简介:'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操作中十分复杂且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对该实验进行以下改进:调整甲基绿、吡罗红染液浓度和配比;用加热的方法溶解吡罗红G,并对染液进行过滤;简化实验步骤,取材之后直接染色观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之后的实验现象明显且稳定,观察方便,能显著缩短实验时间,节省实验材料。

  • 标签: DNA RNA 分布 实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