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扭伤后本体感觉恢复的康复训练方法。方法:将膝关节侧副韧带扭伤者21例分为本体感觉强化组(11例)和对照组(10例),本体感觉强化组应用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对照组应用一般康复训练方法;实验前后膝关节位置觉测定。结果:在再成角测试中,实验前两组位置觉偏差基本一致,伤膝平均偏差(4.32°±2.17°)、健膝(2.70°±1.53°),伤膝大于健膝(P〈0.05):伤膝各角度之间平均偏差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后本体感觉强化组伤膝的平均偏差为(2.52°±1.51°),对照组为(3.01°±1.51°);两组之间平均偏差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本体感觉强化的康复训练使膝关节功能恢复,损伤组织愈合,位置觉偏差正常。

  • 标签: 膝关节侧副韧带 本体感觉 训练
  • 简介:应用Imoove动态平衡测试训练系统,让下肢有伤病的运动员在三维动态不稳定平台上,保持身体稳定,做出抗干扰反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为期8周的组合动作康复训练,测试分析三维动态不稳定平台开展康复训练的效果。康复训练后,运动员的协调性、平衡能力有所提升,特别是协调性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提高。为优选康复训练方案、提高康复训练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伤病 康复训练 稳定性 协调性
  • 简介:目的:通过新型的肌肉无创诊断技术--肌肉功能状态分析仪(TMG),分析振动训练后下肢肌肉的机械收缩状态,评估振动训练的效果和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患者恢复过程中下肢肌肉功能状态的变化。方法:招募并筛选出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1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振动训练组,7人)和对照组(非振动训练组,6人)。振动训练组下肢功能训练在PowerPlate振动台上进行,而对照组的训练在非振动台上进行。训练负荷及时间:持续时间30min,刺激频率为45Hz,一周两次,共8周。两组受试者者在病情、症状、体征、纳入标准上均无差异。测试指标:采用肌肉状态分析仪(TMG)测试肌肉的机械收缩指标,主要指标有肌肉收缩时间(Tc)、放松时间(Tr)、径向位移(Dm)。测试肌肉包括腓肠肌内、外侧(GM、GL)和胫骨前肌(TA)。结果:8周的训练后与实验前相比,振动训练组和对照组较实验前Tc都有所增加,但对照组增加的更多,两组较实验前都没有显著性差异。振动训练组GM的Tr时间缩短了12.3%,对照组增加了45.7%,较实验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变化的比率较振动训练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TA和GL虽有变化,但无显著差异。振动训练组TA的Dm增长13.52%,对照组却缩短了0.25%,但都没有显著性差异。振动训练组GL、GM的Dm分别增长了42.7%、38.4%,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受试者睁眼单腿站立时间较实验前提高61.2%,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睁眼单腿站立时间较实验前提高44.9%,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AI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TA、GM和GL的收缩时间和径向位移均增加,而放松时间没有明显的一致性变化,这提示振动训练可以提高CAI患者的肌肉收缩能力。振动训练和常规训练均可以提高CAI患者的平衡能力,但振动训练的效果更显著。TMG可以作为CAI患者康复过程中肌肉功能状态的评估手段。

  • 标签: 慢性踝关节不稳 振动训练 肌肉功能状态测试仪 康复
  • 简介:目的:通过两种不同的训练方法来评估其对测试者的脊柱侧弯Cobb角度和身体功能指数的影响,并探索出较有优势的训练方法。方法:将24例脊柱侧弯患者分为两个组,跟踪训练6个月。每周平均训练2-3次,实验组施罗斯体系结合普拉提训练,对照组只做施罗斯训练。最后,采用国际通用的脊柱侧弯冠状面Cobb角度的测量方法得出指数表,并对两组患者功能状态进行评估。结果与建议:实验组侧弯患者Cobb角度改善和功能指数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施罗斯与普拉提的叠加训练对脊柱侧弯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比只进行施罗斯训练的效果更显著。建议:进一步增加受测试的人数与训练时间。

  • 标签: 康复 脊柱侧弯 德国施罗斯矫正 普拉提 COBB角
  • 简介:在所有的田径项目中,速度是最重要的因素。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在短跑比赛中,跑得最快的运动员首先冲过终点撞线;在跨栏比赛中,如果你是跑得最快的人,你会跨过一个个栏架,第一个到达终点;在跳跃比赛中,速度最快的运动员在助跑中将其较大的速度转化成向前或向上的推动力,获得更好的成绩;如果最快的长跑运动员在5000米的比赛中,能连续不断在每一个赛段(1英里或400米)都跑得最快,那么他将获得比赛的胜利;甚至在投掷比赛中,运动员若能以较快的速度在投掷圈或投掷区内助跑,并将这种速度转化到投掷器械上去,他就会投得更远。

  • 标签: 田径运动 短跑 跨栏 速度训练 训练方法
  • 简介:(五)决定运动能力的神经“程序”依靠训练工作进行编码对于适宜的训练对象来说,在训练波浪中如果掌握得当,由于体内矛盾运动涨落的推动,就可使运动能力由原有水平推进到新水平,这就迈开了运动成绩在训练波浪中的步伐。对于富有潜力的运动员,尤其如此。但是,如果不同方向的训练手段互相重叠,那末,除了激起目标方向的涨落以外,还激

  • 标签: 训练思路 运动成绩 训练手段 训练对象 训练过程 目标方向
  • 简介:不管是冬夏和秋春,正常人的体温总是要维持在摄氏37度左右。这是人体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的激素调节,靠产热和散热的平衡来保持。然而,水在其中起着极大的作用。(一)水——人体的生命素构成人体的重要成份是水。“男性成人身体一般重量的55%由水组成,女性身体水占45%。如果去掉体脂,男女体重的72%都由水组成。”①不仅血浆唾液包含水,组织细胞包含水,各种酶和激素的活动也离不开水。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可以与体内的蛋白

  • 标签: 人体神经系统 激素调节 男性成人 生命素 体脂 组织细胞
  • 简介:科学训练是一种具有探讨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来源于训练又超越、指导训练。在气手枪射击训练中,运动负荷并非越大或越少才好,而是结合本项目的特征,从个体差异出发,在训练经验的积累过程中挖掘适合个体训练特点的负荷.这才是有效的训练方法,也是手枪射击项目实施科学训练不可缺少的基石,科学训练是运动训练科学化的真正内涵,运动训练科学化是科学训练的最高境界,它的实现有赖于科学训练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各个训练环节和诸多因素的优化组合。

  • 标签: 科学训练 手枪射击 运动训练 训练环节 训练特点 应用科学
  • 简介:为了迅速提高我国男子双打的水平,笔者就84年跟随中国队参加汤姆斯杯决赛,85年86年在尤尼克斯杯公开赛上的观感,以及平时抓女双训练的一些体会,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供男队教练参考,与同志们商榷。从对汤姆斯杯,中国第一双打蒋国良/何尚全对印尼纪明发/陈财富攻防比例及防守反击的次数统计比较中(见附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 标签: 汤姆斯杯 技术训练 统计比较 尤尼克斯 防守反击 纪明
  • 简介:结合中国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实践,分析、探讨组合训练的效果与不同性质的训练组合、训练的间隔时间、练习负荷大小的搭配、练习安排的顺序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 标签: 田径 组合训练 效果
  • 简介:田径运动的训练方式不拘一格,如何根据中国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并不太容易把握。通过分析影响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因素,提出如何制定出较为合理的田径训练模式。

  • 标签: 青少年 田径 训练 强度
  • 简介:近年来,伴随着全面健身的不断推进,羽毛球运动在我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而羽毛球的训练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分析了念动训练法的含义及基本原理,探讨了念动训练法的应用意义和念动训练法在羽毛球训练中的应用,提出了羽毛球训练时应用念动训练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 标签: “念动训练” 羽毛球 应用
  • 简介: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的指导工具。运动训练手段是运动训练的实践工具。运动训练方法和运动训练手段的含义是根本不同的。前者是指训练过程中所采用的途径和方式。后者是指训练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练习动作,是前者组成的要素之一。

  • 标签: 训练方法 训练手段 异性特征
  • 简介:波普教练的意见是有一定价值的,因为他的学校保持100码赛跑和880码接力跑的州纪录。大家都知道,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赛跑运动员必须进行全年训练。在小型中学里(全校只有600名学生)赛跑运动队的很多成

  • 标签: 短跑训练 接力跑 力量训练 加速跑 波普 训练期
  • 简介:许多运动员经常问我:什么时候才能增加我的训练量?我的回答是在训练之前首先减少运动量,大多数人曾认为减少运动量是非常奇怪的,因而听到我的回答,他们往往带着吃惊和困惑的表情看着我。

  • 标签: 运动员 训练量 周期性训练 运动强度 训练方法
  • 简介:随着近年来体育科学的迅速发展,营养学作为一门学科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体育科学发达国家已开始将运动营养学与训练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训练整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而促使运动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的迅速提高。

  • 标签: 运动训练 营养学 体育教学 能量供应
  • 简介:近年来,力量训练的发展和新趋势已经影响了运动成绩的飞速发展。今天,力量训练的方法学知识达到了高水平,而且对于世界水平的运动员变的越来越重要。方法不断的改进,因此:短时间的多单元训练等于高密度和高效率训练。A.廿五年来,力量训练方法的发展,主要依据两个原理:1、增加负荷:增加负荷的基本原理是容易理解的:(1)依照方法学原理:重量的增加应保持量不变或选进。(2)依各个运动员的能力安排负荷的原理。

  • 标签: 力量训练 运动成绩 法学原理 专项训练 训练法 投掷项目
  • 简介:运动员的早期训练怎么练,这是近几年来体育科技人员和教练员悉心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郑凤荣、倪志钦和朱建华在早期训练中的特点是,既练身体素质,又练专项技术,两者并举,“双管”齐下。朱建华从10岁开始就在胡鸿飞教练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训练。从10岁至16岁,他一面练身体素质,作全面发展,一面练跳高技术,两者同时并举,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年都有不同的要求:10至12岁,提高健康水平,发展一般身体素质,学习跳高基本技术;13至15岁,继续提高身体训练水平,同时掌握完整技术;16至17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专项素质,改进跳高技

  • 标签: 早期训练 跳高技术 胡鸿飞 倪志钦 身体素质 郑凤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