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扁桃体切除术后患者出血再入院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护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工作选择我院从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328例全麻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借助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其展开详细的描述性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在医院328例扁桃体切除术病例中,术后出血再入院的共有11例,患者术后出血再入院比率为3.4%。结论通过对扁桃体术后出血再入院案例的深入分析,发现创面感染、口腔护理不当以及饮食不合理等是导致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减少术后出血情况的发生率,应该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教育,定期检测基础疾病。

  • 标签: 扁桃体切除术 术后出血 护理 创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核医学门诊的相关护理流程,总结提高护理质量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本科实施护理流程优化措施前后的180例病人的临床信息资料,对比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核医学门诊护理流程优化措施后,病人的护理满意度为98.89%,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8.89%,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871P<0.05)。结论对核医学门诊的相关护理流程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能够显著的提升病人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有效的减少病人对核素检测产生的恐惧焦虑感,有利于提升核医学门诊护理质量。

  • 标签: 核医学 护理流程 核素检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应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的效果。方法选择7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性脑卒中急诊治疗及护理方法,观察组则使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从接诊到确诊时间、从确诊到治疗时间、住院费用以及致死致残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从接诊到确诊时间、从确诊到治疗时间以及致死致残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将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到急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能够缩短患者治疗时间,降低患者致残及致死率。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护理中运用护理流程优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分诊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护理流程优化模式,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分诊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分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门诊分诊中运用护理流程优化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门诊分诊 护理流程优化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新护士进行清单的教学方式,提高新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提高专科技能水平。方法选择神经内科2014—2017年新护士13名,实施清单教学的培养方法。清单教学内容包括0~3个月培训清单、4~6个月培训清单、NICU准入培训清单。带教老师对新护士进行系统化、具体化的培训,培训方式包括自学、讲解、示范、授课等,考核通过新护士自评、带教老师评价、护长评价等,考核形式包括笔试、口试、操作、床边综合能力考核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考核途径,不断提高新护士的岗位胜任力。结果经过清单教学方式,新护士理论、操作、临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均能独立当班,胜任NICU的工作。结论清单的教学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新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提高了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了病人对新护士的满意度。

  • 标签: 新护士 培训清单 独立当班 临床综合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基础护理流程在院感控制中的效果与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017年12月我院临床收治的患者中出现感染的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另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基础护理。比较廉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基础护理流程在医院感染控制的过程中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保证患者更加安全的接受相关的治疗工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基础护理 院感控制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升三满意。方法认真贯彻领会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目的,落实四川省优质护理服务考核评价标准。不断建立完善护理服务流程关键重在环节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降低护士的随意性,同时病人赢得方便赢得时间。措施各护理单元每周新增加1—3项流程,使每一位护士对每一个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慎独按照要求完成,对开展的新项目上报护理部各级护士长跟踪督查落实情况。效果评价病人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 标签: 优化护理服务流程 提升三满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针对构建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体系进行分析和讨论,从优化基础护理流程内容入手,观察其在整体优化工作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根据研究需要在本院护理工作体系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讨论,从护理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内容与流程入手进行研究,观察护理工作内容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针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细节提出优化和完善的改善建议措施,然后针对优化工作体系前期和优化后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实际的治疗工作进行情况和效果。结果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在护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进行基础护理工作流程的改良和优化处理,能够保证护理人员实际的工作时效性,在提升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的同时还降低了护理工作的失误情况,与优化工作前的工作质量和流程构建体系相对比呈现出明显的优越性,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在完善护理工作质量,构建优质服务工作体系的过程中,积极的优化基础的护理工作流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础的护理工作流程完善主要是为了科学的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减少可能出现失误的机会,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优化基础护理工作流程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 标签: 基础护理 流程优化 优质护理 服务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14例脑梗死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先后为分组原则(57例/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比分析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第一救治时间、待手术时间、48h病死率、急救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4个月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可缩短入院抢救时间,降低病死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可降低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变治疗结局。因此,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改良急诊护理流程 脑梗死 临床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护理流程管理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质量控制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社区脑卒中患者82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2),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研究组患者予以社区护理流程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2.5%低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流程管理在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能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整体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社区护理流程管理 脑卒中 护理质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采取协同护理模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人110例,并随机将其分为55例对照组以及55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护理方法是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取的护理模式是传统护理模式+协同护理模式。结果对比入院时以及出院3个月后两组患者健康状况发现,观察组经治疗后各方面(包括精神健康、精力、生理机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以及一般健康状况)状况均好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采取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再入院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协同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 生活质量 再入院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急诊优质护理流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6年4月—2017年3月期间接收的8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84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2例患者均给予急诊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42例患者均给予急诊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差异。结果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42例脑卒中患者各项急诊指标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且两组护理服务总满意度对比,观察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给予急诊优质护理流程,可有效强化患者预后,降低患者致死、致残率同时,改善护患服务关系,值得综合应用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急诊 优质护理流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麻醉苏醒室护理工作的细节性护理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麻醉苏醒室观察过全麻及区域麻醉手术患者85例,观察麻醉复苏室流程工作的细节性护理。结果凭借合理有效的护理工作流程,及时发现并处理了并发症。结论在严格遵循麻醉复苏室流程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有效的细节性护理观察,能够及早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增进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麻醉复苏室 流程工作 细节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护理流程在口腔种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进行口腔种植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改善后口腔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近期种植成功率、工作效率与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改善后的口腔护理流程能够显著提高口腔种植的成功率、工作效率与患者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护理流程 口腔种植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急诊护理流程的价值,以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014年6月~2015年7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流程,探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2.3±0.8)小时、住院时间(10.5±1.2)天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后遗症发生率(18.18%)、梗死再发率(11.36%)少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3.18%)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其护理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急诊护理流程 价值评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对影响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优化就诊流程,做到快速分诊,减少患者就诊等待时间,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较高。

  • 标签: 优化就诊流程 急诊科 护理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急诊胸痛患者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作用。方法此次抽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抢救的急诊胸痛患者(100例)当研究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50例。本次研究乙组是常规抢救护理流程,而甲组是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总结急救效果、临床情况。结果甲组急诊的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胸痛患者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提高急救效果,并明显缩短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天数。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诊胸痛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ICU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ICU病房收治患者5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遵照患者的就诊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包含26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ICU基础护理流程开展临床护理,研究组患者应用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开展临床护理,观察比例两组患者的接受护理后的睡眠质量评分和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以及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和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ICU病房收治患者应用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开展临床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眠质量评分和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降低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着加以推广运用。

  • 标签: 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 ICU病房 创建 优质护理服务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及实施流程在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胸外科手术患者144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72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72例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疼痛程度、并发症、舒适度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满意度(健康教育、文明用语、护理技术操作、服务规范)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及实施流程在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大幅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有助于减轻其疼痛,并提高其舒适度和满意度,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舒适护理模式 胸外科 常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