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7 个结果
  • 简介:实施高原地卫生人才战略工程,是摆在高原人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卫生人才建设,是关系到高原地卫生事业发展与否的当务之急。

  • 标签: 高原 卫生人才 卫生事业 发展 人才建设 管理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高原地前臂尺桡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共治疗前臂尺桡骨开放性骨折20例。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用单臂多功能支架外固定3例,其余骨折分别用钢板螺丝钉、克氏针进行内固定。对有并发症者在手术的同时给予修复重建。结果2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3.5个月,伤口一期愈合18例,表浅感染2例,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患肢功能优12例,良6例,尚可2例。结论高原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细菌生长繁殖速度慢,伤口感染发生率低,早期只要清创彻底,伤口都能一期愈合,同时进行一期内固定术也是可行的。手术后选择有效药物的应用,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可促进骨折的愈合。

  • 标签: 高原地区 前臂尺桡骨开放性骨折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内固定 克氏针
  • 简介: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高原地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合并急性肺内感染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实用性。方法左氧氟沙星注射液lOOnlg,每日2次静滴,总疗程7~10d。结果35例住院病人中,痊愈16例(46%),显效12例(34%),进步7例(17%),治愈率为80%,细菌消除率92%.药物不良反应少而轻。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高原地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病人合并急性肺内常见细菌感染有效、安全、疗程短。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治疗 高原 肺心病 合并症 急性肺内感染
  • 简介:目的确定硝普钠在高原严重心衰中的实际疗效及推广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各种原因Ⅱ度以上心衰病例(NYHA标准)15例,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观察,心功能改善程度、心率与血压变化。结果15例多种原因严重心衰病例应用高浓度硝普钠后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94.45%,与以往的其他方法相比,病程明显缩短,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15例中除1例因滴速过快而使血压下降外,无明显的副作用。结论高浓度硝普钠在治疗高原地严重心衰,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且副作用少。

  • 标签: 硝普钠 高原地区 治疗 心力衰竭 临床资料
  • 简介:颅脑损伤无论是战时和平时都很常见,严重脑外伤者病情复杂变化多端,死亡率较高约70%,死于8d内。因此护士做好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瞳孔的改变观察对脑外伤的诊断和伤情判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护理脑外伤患者中,及时发现瞳孔的改变,对于早期诊断脑疝,及时诊治颅内的血肿尤其重要,就是在具有较先进检查设备的医院,此项内容也不容忽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瞳孔变化 重型脑外伤 高原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高原地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特点。方法 临床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高原地(海拔>2000m)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不同T波倒置情况、不同ST段下移程度、不同ST段下移导联数以及不同心电图QRS波时限患者比例情况,分析高原地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结果 T波无倒置、T波倒置<2mm以及T波倒置≥2mm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T段下移≥1mm的患者多支病变比例明显大于ST段下移<1mm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下移导联数≥6个的患者多支病变比例明显大于ST段下移导联数<6个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患者单支病变、双支病变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QRS波时限≥100ms的患者多支病变比例明显大于QRS波时限小于100ms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患者单支病变、双支病变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原地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出现ST段下移≥1mm、ST段下移导联数≥6个以及QRS波时限≥100ms,表明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较多,心肌缺血严重,预后不良。心电图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合对高原地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电图 高原地区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高原地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特点。方法 临床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高原地(海拔>2000m)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不同T波倒置情况、不同ST段下移程度、不同ST段下移导联数以及不同心电图QRS波时限患者比例情况,分析高原地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结果 T波无倒置、T波倒置<2mm以及T波倒置≥2mm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T段下移≥1mm的患者多支病变比例明显大于ST段下移<1mm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下移导联数≥6个的患者多支病变比例明显大于ST段下移导联数<6个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患者单支病变、双支病变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QRS波时限≥100ms的患者多支病变比例明显大于QRS波时限小于100ms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患者单支病变、双支病变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原地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出现ST段下移≥1mm、ST段下移导联数≥6个以及QRS波时限≥100ms,表明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较多,心肌缺血严重,预后不良。心电图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合对高原地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电图 高原地区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简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顽固心衰常易导致多脏器衰竭,加之环境缺氧,缺乏特效治疗,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川芎嗪、酚妥拉明、多巴胺静滴联合治疗高原地肺心病顽固心衰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 标签: 川芎嗪 酚妥拉明 多巴胺 药物治疗 高原地区 肺心病
  • 简介:目的是分析1994~1997年本市急性菌痢病原主要流行菌群,耐药性的变迁及抗生素药敏谱考察。利用掌握菌痢流行动态和治疗选药对策。方法是取脓血便作培养,1994~1996年采用S·S培养基,而1997年采用S.S、麦康凯和山梨醇培养基。对培养阳性菌株,作病原菌分离和菌群鉴定。并作11种抗生菌素药敏试验。结果是急性菌痢的流行菌为B群。氟哌酸、头孢唑啉耐药率在40%以上;氨苄青霉素耐药率在90%以上;氧哌嗪青霉素、氯霉素、新霉素、抗菌优等耐药率均在95%以上。而丁胺卡那和庆大霉素耐药率有下降趋势,耐药率较低是痢特灵。

  • 标签: 菌痢 菌群 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西藏高原地慢性肾脏病的肾活检的取材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高原地肾活检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某院2011年6月-2013年10月因肾脏病行肾活检的107例取材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取材质量:107例均取到肾组织,总成功率100.0%,取得肾组织肾小球数(30.5±12.9)个。取材合格2例(1.9%),取材良好105例(98.1%);并发症:肉眼血尿3例(2.8%),其中2例应用垂体后叶素后肉眼血尿消失,1例因继发性癫痫而放弃治疗出院;肾周血肿1例(0.9%)。结论西藏高原地行肾活检术是安全的,肾活检标本取材均合格,无一例肾活检严重并发症。

  • 标签: 肾活检 取材质量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测定炎立消胶囊中原儿茶酸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Eurospher-C18(4.5mm×250mm,5-Micron);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3∶97);检测波长:260nm;柱温:22℃;流速:1ml·min-1。结果原儿茶酸的进样量在47.5~760n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0%(RSD为1.16%)。结论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中原儿茶酸(3,4-二羟基苯甲酸)的含量,分离效果好,灵敏度、准确度高,可有效控制炎立消胶囊的质量。

  • 标签: 炎立消胶囊 原儿茶酸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摘要】吡嘧司特钾片是国内已有多个厂家生产,但在原辅料的使用中发现有多个厂家生产的产品存在不相容杂质超标的现象。基于此,以下就对吡嘧司特钾片原辅料中不相容杂质的生成及分析技术作为论述核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控不相容杂质的几点建议,旨在为药品的生产质量控制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吡嘧司特钾片 原辅料 不相容杂质 生成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