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化感作用在外来植物入侵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入侵植物与本地植物竞争的新式武器.本研究以入侵植物刺苋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刺苋水浸提液及刺苋潜在化感物质水溶对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刺苋水浸提液对水稻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潜在化感物质对水稻幼苗根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齐墩果酸和β-谷甾醇可能在造成水稻幼苗氧化胁迫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

  • 标签: 刺苋 化感效应 水稻生长 抗氧化代谢
  • 简介:研究了土壤中多氯联苯的最佳提取方法和HPLC的快速测定方法,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01mg/kg,PCBs含量在0.05—0.2mg/kg范围内,土壤中PCBs的回收宰均在80—104%之间,本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土壤中其它杂质基本不干扰测定。

  • 标签: 多氯联苯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土壤
  • 简介:本文应用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土壤中的硒。本文对样品的消解方式,仪器工作条件,共存元素的干扰及消除等方面进行探讨。在优化的分析条件下,硒的检出浓度为0.12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4.36%,测定值在标准样品值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实验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 标签: 原子荧光 测定 土壤
  • 简介:本文进行了高压消解和敞口消解土壤样品的前处理比较实验,采用了高压消解,直接一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样品中微量铅。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2.2%~4.6%,回收率99%~104%,检出限0.054mg/L。

  • 标签: 土壤 原子吸收 高压消解
  • 简介:使用加速溶剂提取仪(ASE)萃取固体样品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一种理想的萃取方式。本文利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样品研究所提供的土壤样品,利用正交设计选取不同的萃取条件,使用ASE萃取土壤样品中的PCBs,结合GC/MS的试验结果,对影响萃取效率的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本试验设置的不同ASE萃取条件对土壤样品中的PCBs萃取效率差异不大,三因素中影响萃取效果较大的是溶剂,其次是静态提取时间,而加热温度对七氯以上取代的PCBs萃取效率影响较大。优化后的萃取条件方法重复性较好,方法检出限为10~30ng/kg^-1。

  • 标签: 土壤 ASE PCBS GCJMS
  • 简介:本法选用国家标准物质GBW07423、GBW07425、GBW07427为实验样品,测定其铅(Pb)、镉(Cd)、铜(Cu)、铬(Cr)四种元素的重金属含量。利用全自动消解仪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并进行自动稀释。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对消解过程中的加酸种类、加酸量、预加热、加热时间、稀释等进行了改进设置。实验表明,原方法变异系数范围为0.9~5.9,改进方法变异系数范围为0.7~4.7,在保证了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基础上此法大大节省了批量土壤样品的消解时间,提高了消解效率;使样品受热更均匀,消解更完全;完全满足实验要求。

  • 标签: 全自动消解仪 重金属 改进
  • 简介:研究了模拟酸雨淋溶过程中南方主要土壤锌释放量与缓冲机理。结果表明,土壤中存在两个缓冲体系,pH值高于3.0时,土壤以初级缓冲体系为主;pH值低于3.0,尤其是离子淋溶量高于或接近CEC值后,次级缓冲体系成为主要的质子缓冲源。淋溶液pH值的降低可加速Zn的释放,从而促进土壤中Zn的淋溶,但Zn的淋溶同时受到吸附、沉淀与转化过程及土壤初始条件的影响。

  • 标签: 中国南方 酸雨区 土壤 Zn释放
  • 简介:采用高温催化-库仑滴定法测定植物叶片中的硫含量,相对标准偏差为1.5%,准确度为99.7%。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适于大批量样品的快速测定。

  • 标签: 库仑滴定 植物叶片 硫含量
  • 简介:本文叙述了采用XRFA法直接测定植物样品中Na,Mg,Si等18个元素的含量。方法具有简单,高效、成本低等特点。准确度与精度均能满足农业和环境调查的要求。

  • 标签: XRFA 微量元素 植物 农业调查 环境调查
  • 简介:建立了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以乙腈为提取溶剂,经N-甲基咪唑和三氟乙酸酐衍生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在激发波长为365nm、发射波长为470nm处测定。方法添加回收率为89.98-93.20%,变异系数为2.45-7.98%,检测限为0.0004mg/kg。

  • 标签: 阿维菌素 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 土壤 残留
  • 简介:本文使用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了土壤样品中有效硅含量,工作曲线决定系数R^2达0.9999以上,检出限为0.012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0.04%-0.06%,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7.89%-99.93%。实验证明该方法操作简便、线性好,其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都能符合分析工作要求。

  • 标签: 流动注射分析 测定 土壤 有效硅
  • 简介:根据Q235钢在海南地区第2年的土壤腐蚀试验结果,以及对各试验站土壤化学成分的分析,采用逐步回归的统计分析方法,讨论土壤化学成分与Q235钢腐蚀失重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中的Ca2+和全氮量与Q235钢的腐蚀失重有较好的相关性,是Q235钢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土壤腐蚀 Q235钢 化学成分 逐步回归
  • 简介:本文采用超声披提取、悌度冼脱及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联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的多环芳烃,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能满足土壤中PAHs的检测要求。对15种PAHs,其荧光检测器的检测限介于0.01—50ng/mL之间,RSD介于2.3%~7.9%之间,回收率介于75%~90%之间。

  • 标签: 液相色谱 多环芳烃 超声波
  • 简介:本文对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镍元素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不同类型土壤消解后赶酸与不赶酸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的镍必须赶酸,但赶酸的方法可以简化,并利用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图进行了验证。

  • 标签: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土壤
  • 简介:研究了原子荧光法测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样品中的砷、汞的测量条件.As、Hg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2mg/kg和0.0042mg/kg.As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10%,Hg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38%,方法的各项指标完全满足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样品检测的要求.

  • 标签: 生态地球化学调查 土壤样品 原子荧光法 测定
  • 简介:采用HPLC-MS/MS技术,同时测定土壤中的矮壮素和缩节胺残留。土壤样品经缓冲溶液提取后,经AgilentZORBAXRx-Sil(100mm×3.0mm,1.8μm)色谱柱分离,以含浓度10mmol/LNH4Ac+0.2%HCOOH的水溶液和甲醇(60:40,V/V)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经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目标化合物。结果表明:两种化合物在1.0-5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LOQ)矮壮素为0.8μg/L,缩节胺为0.6μg/L;加标回收率平均在97.6%-99.5%;相对标准偏差(RSD)平均在2.5%-2.9%,适用于检测土壤中矮壮素和缩节胺。

  • 标签: 矮壮素 缩节胺 HPLC—MS MS 土壤
  • 简介:研究了以K2SO4、S粉、C粉、聚三氟氯乙烯粉、Al2O3、MgO混合物作为固体缓冲剂.以Cd为内标.电弧发射光谱法测定多目标地球化学土壤样品中的钼。方法的检出限为0.02μg/g(3S),方法的精密度(RSD)为6.59~11.36%。测定了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合。本方法已用于10000多件样品的分析.取得满意的结果。

  • 标签: 发射光谱法 多目标地球化学 土壤样品
  • 简介:采用固相分散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花生酱中的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和α-萘乙酸(NAA)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无水硫酸钠作分散剂、甲醇作萃取剂。色谱条件:DiamonsilC18柱;甲醇-水(55:45,V/V,甲酸调PH=3.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2nm。在0.50~1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均为1.25μg/g,平均回收率为98.97%、86.41%和84.24%,相对标准偏差为2.23%、1.75%和1.90%。

  • 标签: 固相分散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植物生长调节剂
  • 简介:植物受到植食者为害后,能够迅速合成并释放出一些挥发性物质,进而吸引植食者天敌,达到控制虫害的目的.大量的研究表明,茉莉酸信号路径在调节植物释放挥发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外来入侵刺吸式昆虫如烟粉虱,能通过激活植物体内的水杨酸信号路径,同时还能抑制茉莉酸信号路径.那么,水杨酸信号路径是否在刺吸式昆虫诱导植物释放挥发物吸引天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分别以拟南芥和番茄作为模式植物,研究经烟粉虱取食为害后的野生型植株以及不同信号路径突变体植株对丽蚜小蜂的嗅觉行为反应.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为害120h后的野生型拟南芥或番茄植株均能够显著吸引丽蚜小蜂.当茉莉酸路径被抑制时,烟粉虱为害后的拟南芥(dde2-2)或番茄(def-1和spr-2)植株同样显著吸引丽蚜小蜂;但是当水杨酸路径被抑制后,烟粉虱为害后的拟南芥(NahG和npr-1)或番茄(NahG)植株则并未吸引丽蚜小蜂.植物激素分析结果表明,烟粉虱能够诱导拟南芥或番茄植株内源水杨酸含量显著增加,但内源茉莉酸的含量则并未变化.因此,我们认为水杨酸信号路径在调控烟粉虱诱导植物间接防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刺吸式昆虫 烟粉虱 水杨酸信号路径 丽蚜小蜂
  • 简介:系统极化码与系统极化码由Arikan教授提出,并且由于其表现出优异的性能而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介绍系统极化码与非系统极化码编码的研究现状.在硬件实现方面,分别介绍各种现有的设计方案并从资源消耗、并行度以及吞吐率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接着通过Matlab仿真验证系统极化码与非系统极化码在SC译码、SCL译码以及BP译码中不同信噪比下带来的性能差异.最后,根据极化码编码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基于生成矩阵简化的研究方向.

  • 标签: 系统极化码 非系统极化码 硬件实现 性能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