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语言中相连的两个词或词组,表示同一的人或事物,共作句子的同一成分,叫作同位结构。如:“门外警卫员高波早已把马准备好。”(曲波《林海雪原》)又如:“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了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前者可称重迭同位,后者可称复指同位。

  • 标签: 同位结构 海雪 人称代词 柳青 重迭 毛泽东
  • 简介:所谓动补结构,即动词+补语的结构。汉语中的补语与日语中的补语(日语的“补语”,定义不一。有连同“状语”通称“连用修饰语”的,也有单指有格名词的)所起作用相同,即都是对中心语动词·形容词起修饰、限定、说明和补充作用,回答“什么”,“怎么

  • 标签: 动补结构 结构助词 助语 石芒 部分和 多眠
  • 简介:汉语中由“名词+方位词()”构成的“N+结构是诸多类似结构中语义最为复杂的一个,其语义涉及空间、时间、方面等范畴。本文以“N+结构所表示的静态空间语义范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汉、俄语认知心理机制的对比分析,揭示了汉语“N+结构的语义特点与俄语相应表达在形式的差异及差异产生的内在理据。

  • 标签: 俄语 汉语 静态空间 “N+上”结构 认知机制 语域表达形式
  • 简介:在描述一个事件时,说话人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他对事件参与者的态度(或曰拍摄角度)。譬如有这样一个情境,一位名叫John(约翰)的大学生打了他的室友Bil(l比尔),说话人可以用以下方式进行描述:(1a)JohnhitBil(l约翰打了比尔);(1b)Johnhithisroommate(约翰打了他的室友);(1c)Bill'sroommatehithim(比尔的室友打了他);(2a)BillwashitbyJohn(比尔被约翰打了);(2b)Billwashitbyhisroommate(比尔被他的室友打了);(2c)??John'sroommatewashitbyhim(??约翰的室友被他打了)。这些句子的逻辑内容完全相同,但在拍摄角度上各有差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2c)为边缘句,或者说只有在特殊条件下才成立。本文首先构建一套制约句子生成的拍摄角度原则,然后考察不同的英语句式,这些句式如果不使用这些原则就无法解释它们成立或不成立的原因。我们还将说明(i)日语能够使用各种语法手段明确指定说话人在生成句子时所采用的拍摄角度,而且(ii)日语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必须使用这样的手段。本文最后将讨论拍摄角度原则的跨语言特征,尽管这些原则在句法中起作用的场合会因语言而异。

  • 标签: 视角 视点 移情 话语原则 长距离反身代词 语序原则
  • 简介:亚瑟·本森(1862—1925),英国散文家、诗人、教育家。父亲是19世纪末坎特伯雷大主教爱德华·怀特·本森,叔叔是19世纪哲学家亨利·西奇维克。曾就读于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后来又分另0在这两个地方教学。1915年到1925年担任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的院长。他的诗歌和散文在当时享有美名,他还写了很多广受欢迎的鬼故事,并留下了长达四百万字的日记。

  • 标签: 19世纪末 经历 剑桥大学 散文家 教育家 爱德华
  • 简介:感知不仅关乎人对自身及世界的认识,也奠定了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和相互交往的基础。因而,注重个体的西方文化关注感知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尽管感知本身并无独立的历史,但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却存在着不同的主导性感知模式。本文力争从历史性角度出发,以跨学科的文化学研究范式为指导,简要梳理古典至西方启蒙运动时期感知话语的嬗变,以探究启蒙时期对感知的理解以及相关文化实践对人的感知和交往方式的重塑。

  • 标签: 感知 认识 再现 技术媒介 人类学
  • 简介:一本文讨论《马氏文通》研究中尚未引起广泛注意的一个方面──《文通》的辞论。“辞”是中国传统语文学中的一个术语。《论语·泰伯》云:“出辞,斯远鄙倍矣。”朱熹注:“辞,言语;,声气也。”辞指的是言语的语气。吕叔湘先生(1944)指出:“‘语气’可有...

  • 标签: 《文通》 《马氏文通》 辞气 句法结构 语气词 语法体系
  • 简介:牧惠先生的《闲侃聊斋》中,有一篇《虎面人胜于人面虎》。其中引用了孔子和一位老妇人的对话:“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牧惠先生把它译为:“前年我舅舅被老虎吃了,去年我丈夫又被老虎吃了,现在我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很明显作者把其中的“吾舅”错误理解为“我的舅舅”了。作者原来是想借用此例来说明苛政猛于虎,材料运用的很好,只可惜出现了这处硬伤。“吾舅”中的“舅”实际是指古代妇女对夫的父亲的称谓,意为现代汉语里的称呼“公公”。

  • 标签: “爷” 错误理解 材料运用 古代妇女 老虎 牧惠
  • 简介:“二”(或“2”)和“两”,本是极为简单的数目字,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搞错。以下两例出自近期《羊城晚报》:

  • 标签: “两” “二” 《羊城晚报》 数目字
  • 简介:一《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以下简称《现汉》)将“正义”’、“道义”的“义”与“语义”、“词义”的“义”处理为同形词关系。将前者标为“义”,下列六个义项:①公正合宜的道理;正义;②合乎正义或公益的;③情谊;④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

  • 标签: “义” “意” 《现代汉语词典》 “正义” “语义” 第五版
  • 简介:汉乐府《邪》中的“君”应理解为第二人称“你”;“山无陵,江水为竭”中的“为”已虚化成词头,作衬音助词。《邪》的字数虽少,但是只有认真分析才能把握字词含义,正确理解诗歌。

  • 标签: 上邪 训诂
  • 简介:后稷教人民耕耘和收获,培育出了五种谷物。五谷成熟,民众和统治者得以生养.人类于是有了自己的生存之道。人类如果仅是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安逸.却缺乏教育.那么其社会生活仍近似禽兽。

  • 标签: 生存之道 社会生活 统治者 人类
  • 简介:随着汉语拼音字母的不断推广,字母的书写应用越来越广泛了。字母手写体书写效率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不但直接关系着汉语拼音的教学效果,并且对于今后全国范围内的应用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怎样才能缩短手写体的学习过程,很快地掌握书写迅速、体式清晰美观的手写体。字母手写体的体式我们现在常常把字母的手写体和字母印刷体(罗马体正书)对立起来。实际,第十五世纪当印刷在意大利大大发展的时候,雕制铸字字模所用的字体,就是根据当时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学者和抄书者所用的精抄本手稿字体,并参以碑铭体截线的特征,细心修饰调整

  • 标签: 汉语拼音字母 罗马体 精抄本 学习过程 清晰美观 教学效果
  • 简介:本文分、下两部分。上部分谈本问题的提出和从数词/数字(oДИH/1)的读、写、译几方面来谈它的用法和意义;下部分谈oДИH的某些具体用法及与其有关的其他词的语法形式和用法,同时还涉及性、数、格等语法范畴及形式。

  • 标签: oДИH 数词 数字 语法形式 俄语 复数形式
  • 简介:Lool’傻子’除了用作名词外,还可用作及物动词。林肯最有名的一句话是:”你可能一时蒙骗所有人,甚至可能蒙骗一些人一生,但不可能蒙骗所有人一生。”这里的“蒙骗”,英文就是fool。不过学者们翻遍林肯的所有著作,也找不到这段话。据麦克卢尔(AlexanderK.McClure)所著《林肯的故事》(Lincoln'sYarnsandStories,1904),

  • 标签: 傻子 故事 及物动词 所有人 林肯
  • 简介:我于1964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现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时期就对翻译特别感兴趣,尤其喜欢对照着读原文和译文。当时没有像《英语世界》这样刊登对照读物的杂志,我就找英文作品的中文译本对照着看。

  • 标签: 翻译 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习 外国语学院 对照读物 英语世界
  • 简介:<正>名词性的“w+”(w表示词或词组)有两类,一类表示处所位置,例如:桌子上衣服上山坡大树上其中的“”表示“顶部”、“表面”或“上方”等具体意思,是方位词。另一类不表示处所位置,例如:思想上方法上学习安排上其中的“”不表示具体意思,不是方位词。本文要讨论的是后一类“w+”。因为前一类“w+”是名词语加方位词组成的方位结构,这在语法学界没有分歧,而后

  • 标签: 语缀 “上” 方位词语 复合名词 词组 名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