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源CT能量上腹部虚拟平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拟诊上腹部病变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行常规上腹部平扫后,再行能量CT扫描,并应用后处理技术得出虚拟平扫图像,将常规扫描图像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图像在图像质量、辐射剂量、CT值、信噪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虚拟平扫和普通平扫在病灶检出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虚拟平扫腹部CT值高于普通平扫(P>0.05);虚拟平扫图像SNR高于普通平扫(P>0.05)。两组虚拟平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虚拟平扫的图像质量均可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应用虚拟平扫辐射剂量可降低34%。关键词源CT;能量;虚拟平扫;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源CT(DSCT)能量技术应用于尿路结石成分分析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5例尿路结石患者行DSCT能量扫描及血清尿酸测定,对其结石成分进行分析,将结果与采用红外光谱法分析结石成分的结果作对比,计算DSCT在分析尿酸盐结石及非尿酸盐结石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DSCT能准确地区分尿酸盐结石和非尿酸盐结石,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8.0%及98.0%。结论DSCT能准确地区分尿酸盐结石和非尿酸盐结石。使用DSCT能量技术在治疗前对尿路结石的成分进行初步分析,对了解结石成因、预防结石形成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双源CT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尿路结石
  • 简介:  患者女,35岁,孕18周.超声检查:胎儿胎头,顶径均为4.5cm,头颅及面部回声均完整独立,两头枕后自耳水平见软组织相连,颈部及以下躯干完全融合在一起,两胎脊柱靠拢并行,至骶尾部两脊柱距离明显增宽,分开明显(图1~4);只探及1个心脏、1个胃泡、1个肝脏,其他内脏显示欠清,可见双腿及上肢.超声诊断为头联体胎畸形.引产后证实与超声所见相符,并可见肛门,生殖器分辨不清(图5,6).……

  • 标签: 双头联体 双胎畸形 畸形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源CT(DSCT)能量技术应用于尿路结石成分分析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5例尿路结石患者行DSCT能量扫描及血清尿酸测定,对其结石成分进行分析,将结果与采用红外光谱法分析结石成分的结果作对比,计算DSCT在分析尿酸盐结石及非尿酸盐结石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DSCT能准确地区分尿酸盐结石和非尿酸盐结石,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8.0%及98.0%。结论DSCT能准确地区分尿酸盐结石和非尿酸盐结石。使用DSCT能量技术在治疗前对尿路结石的成分进行初步分析,对了解结石成因、预防结石形成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双源CT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尿路结石
  • 简介:孕妇24岁,农民,孕15周“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超声所见:中孕子宫,宫内妊娠,宫腔内可见一存活胎儿。超声显示两个独立完整的胎头环,顶径分别为3.10cm及3.01cm,头围分别为11.4cm及10.2cm,两侧胎头脑中线结构居中,侧脑室脉络丛呈强回声显示,形态正常(图1);三维超声显示两个胎头,一个躯干(图2);

  • 标签: 超声诊断 联体双胎畸形 脑室脉络丛 双头 产前超声检查 超声显示
  • 作者: 陈曦 王宏 李笑天 石凡华 王文荣 丁桂春 费晓萍 王霞红 张美华 余淑芳 彭杨 吴红波 成晓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30
  • 出处:《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上海 200011(现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产科,上海 200011),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上海 200011,山东省泰安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271000,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 222000,扬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225001,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 215300,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产科 201821,嘉兴市海盐县妇幼保健院产科 314300,慈溪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315300,株洲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412000,宁波市第四医院产科 315700,南通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2260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绒毛膜羊膜囊(dichorionic diamniotic, DCDA)胎出生体重不均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我国11家医院分娩的1 757例DCDA病例。以胎新生儿出生体重差≥20%为出生体重不均衡诊断标准,据此将1 757例分为出生体重均衡组(1 520例)和出生体重不均衡组(237例)。分析孕妇的一般情况及出生体重不均衡的危险因素。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生体重不均衡组与出生体重均衡组相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4.5% (58/237)与12.8% (194/1 520)]、胎儿结构异常[4.2% (10/237)与1.0% (15/1 520)]、胎儿窘迫[6.3% (15/237)与1.4% (21/1 520)]、脐带异常[3.8% (9/237)与1.2% (18/1 520)]、脐带附着异常[3.8% (9/237)与1.4% (21/1 520)]等发生率较高(χ2值分别为22.882、15.160、22.602、7.607及34.904,P值均<0.05),但胎膜早破的发生率较低[11.0%(26/237)与16.5%(250/1 520),χ2=4.645,P=0.034]。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DCDA胎出生体重不均衡的危险因素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2.258,95%CI:1.620~3.148,P<0.001)、胎儿结构异常(OR=4.268,95%CI:1.892~9.631,P<0.001)、脐带异常(OR=2.889,95%CI:1.245~6.705,P=0.014)、脐带附着异常(OR=2.318,95%CI:1.012~5.311,P=0.047)。结论DCDA胎发生出生体重不均衡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结构异常、脐带异常、脐带附着异常等危险因素有关。

  • 标签: 双生,二卵 出生体重 危险因素 妊娠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材料:鲜香菇,胡萝卜、山药各100克、圆白菜250克调料:盐、植物油各少许做法1将鲜香菇、圆白菜、胡萝卜分别洗净,切成片,山药去皮,洗净,切成片。

  • 标签: 丝瓜 胡萝卜 圆白菜 植物油 香菇 山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切口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采用切口钢板内固定同时一期植骨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5例,术后早期积极功能锻炼。结果25例取得8~32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全部切口一期愈合,疗效按Sanders关节评分法评定优17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结论切口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能够获得即刻的稳定性,可早期积极行膝关节功能锻炼,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 双钢板 双切口 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胫骨平台踝骨折患者采用钢板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髁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行单纯外侧钢板固定,观察组应用钢板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优良率为72.0%,明显低于观察组92.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髁骨折效果优良,可最大限度恢复膝关节功能,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双钢板固定 胫骨平台双踝骨折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报告阴道双子宫侧子宫均妊娠一例。双子宫阴道的个案属先天性发育异常,比较罕见,很难有生育机会,故侧子宫均妊娠者极为罕见。

  • 标签: 双阴道 双子宫 妊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根据Schatzker分类属于Ⅳ型,有后侧劈裂的内侧平台骨折,可引起股骨髁部向后半脱位,并明显增加了关节的不稳定性。这类骨折对应于AO/ASIF分类属于41-B1、B2、B3型,胫骨内髁的后方骨块使得这种骨折非常不稳定,有些学者采用胫骨髁前方单一前内侧切口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但因关节面的不完全复位导致慢性后下方关节面半脱位,Schatzker认为需要另加一个切口来达到完全复位的目的。陈云丰等报告应用切口钢板治疗骨折一脱位型胫骨内髁骨折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SCHATZKER 胫骨平台骨折 钢板治疗 双切口 膝内侧 Ⅳ型
  • 作者: 张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医院影像中心,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探究在诊断疑似患有痛风的患者时,采用源CT能量成像辅助诊断具有的诊断价值。方法:从进入本院诊疗的疑似痛风疾病的患者中随机抽取出60例,并均应用源CT能量成像技术对其进行检测与诊断。结果:以临床诊断为标准分析源CT能量成像技术检测结果,此技术的特异性达到94.44%、敏感度达到92.86%、准确率达到93.33%;结晶位置分布在足(38.10%)、膝盖(30.95%)、双手(23.81%)、肘部(7.14%)。结论:在诊断痛风疾病患者时可采用源CT能量成像技术辅助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并为医师提供准确信息。

  • 标签: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痛风;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眩晕病治疗中将太阳和风池为主针刺治疗方法进行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患者为例展开研究,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2018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眩晕病患者为例,选取其中100(6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人数为50(30列)例,给予治疗方法分别为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和常规药物基础上增加太阳、风池为主的针刺治疗方法,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数据存在显著差异,表示为P

  • 标签: 双太阳穴 双双风池穴 针刺治疗 眩晕病患者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