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污染源,因为人体组织器官可产生大量的代谢废物。研究表明,人在睡眠过程中,人的呼吸道可排出如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149种,从皮肤毛孔可排出171种化学物质。据测定,即使一个健康人.一个晚上也可通过呼吸、谈话、咳嗽等排出细菌、病毒近百亿个。若遇有感冒、肺炎、排气等,污染就会加重。尤其是冬天门窗紧闭,通风不畅.这些化学物质就会充满整个房间。另外,据科学家统计,即使是非常整洁的人家,平均每张床上的被褥螨虫和尘埃螨虫也至少有15000万只。这些远远小于1毫米的螨虫,依靠食用人体自然脱落的皮肤生存,并生产造成人体各种过敏的物质。起床立即被,体内排出的水分不能充分蒸发。这就为螨虫的生长提供了潮湿的环境。

  • 标签: 起床后 叠被 体内排出 人体组织器官 有害物质 化学物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天然牙与牙槽骨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牙齿拔除,牙槽骨就开始吸收,吸收速度在拔牙的头3个月较快,3个月后吸收基本稳定(即拔牙2~3个月伤口完全愈合),有利于镶好的假牙长期和牙槽嵴密合,也有利于假牙的稳定和咀嚼功能的发挥。

  • 标签: 拔牙 镶牙 吸收速度 咀嚼功能 牙槽骨 天然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牙列中线偏移或不对称在正畸临床病例中比较常见,严重者明显影响颜面美观。本文介绍了几种矫治牙列中线偏移或不对称的方法,并对其矫治时机、矫治方法选择以及矫治时是否需拔牙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讨。

  • 标签: 牙列中线 偏移 矫治方法 矫治时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非甾体药物对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障的影响。方法将6年来我院1726例白内障患者术后复查的观察.将前三年的705例未用足非甾体3月药物预防治疗白内障患者分为观察组,3年用非甾体药物预防治疗3月的1021例白内障患者分为对照组。结果用非甾体药物预防治疗3月发障发生率为10%、。结论白内障术后非甾体药物预防治疗3月可有效降低发障的发生率。

  • 标签: 白内障术后 非甾体药物 后发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损伤意识障碍的时间与临床诊断的关系及提高诊断符合率的方法。方法对190例脑损伤患者意识障碍的时间进行严格记录,分为无意识障碍组,意识障碍20min以内组,20min以上组;以头颅CT及腰穿为确诊依据,对每组误诊率进行分析。结果三组的误诊率分别为85.7%,21.5%,6.3%。结论头部外伤无意识障碍并不能表示无脑损伤;意识障碍20min以上组与脑挫裂伤诊断有显著关系;腰穿能显著提高脑损伤诊断符合率。

  • 标签: 颅脑损伤 意识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化疗呕吐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化疗出现呕吐症状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法进行分组(20例/组),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将2组患者的卧床时间、护理呕吐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卧床时间为0~2天的患者有17例(85.00%),卧床时间为3~5天的患者有3例(15.00%),观察组患者呕吐症状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缩短化疗呕吐患者的卧床时间及改善呕吐症状。

  • 标签: 护理干预 化疗 呕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预防近端胃切除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探讨食管胃吻合重建食管胃连接部的最佳术式。方法在近端胃切除,采用食管残胃对端或端侧粘膜对粘膜的同层对接吻合,再行食管~胃胃套缝合,使食管胃吻合口隐藏在套入段的中下部,即是用折叠的胃壁作为贲门与食管下段的部分,如此在解剖学和组织学上似对贲门(食管胃连接部)的重建,在生理上起到贲门机制的活瓣作用。结果用本法施术395例,其中贲门癌和胃底癌335例,贲门下和胃底部巨大良性溃疡12例,贲门平滑肌瘤6例,贲门胃底息肉样腺瘤5例,贲门部平滑肌肉瘤3例,门脉高压症合并食道下段及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再次手术者16例,重度贲门失驰症18例。本组无手术死亡,抗返流效果良好,也未发生吻合口漏,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3例。全部病例随访1-20年未出现胃液返流和返流性食管炎。结论在选择好适应证的情况下,采用近端胃切除食管~胃胃型套吻合,似对贲门的重建,起到贲门机制的活瓣作用,可预防胃液返流和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并可减少或避免吻合口漏、溃疡和吻合口瘢痕狭窄的发生,因此是理想的术式。

  • 标签: 近端胃切除 食管胃吻合术 贲门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镜检查缩短禁食时间对患者的具体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内镜室进行胃镜检查的200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胃镜检查,其中对照组在检查2h后进食,观察组在检查5~15min先饮用少量温水,在无咳嗽基础上再进食。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镜检查,通过缩短禁食时间,患者发生呛咳、误吸、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概率较小,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舒适度,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

  • 标签: 禁食时间 胃镜检查 不良反应 患者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手外伤清创时间和愈的关系。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急诊手外伤患者200例,对清创时间8h内和8h以外的两组患者进行愈后跟踪调查,比较两组治愈率。结果8h以内组治愈率为94.0%,高于8h以外组治愈率8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手外伤清创时间在8h内可提高手外伤患者的治愈率,临床上要注意把握时机,积极诊治清创,可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手外伤 急诊 清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大白兔周围神经损伤不同时间修复的效果,以选择周围神经损伤后进行修复的最佳时机。方法随机将大白兔分为4组。剪下长约1cm的坐骨神经制作周围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即时修复组即时进行神经修复组;2,4周和3个月修复组神经两断端分别固定于肌膜上,缝合伤口,分别在2,4周和3个月后修复坐骨神经。术后3个月于缝合神经处的取材,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苏木精-伊红染色行病理学观察,电镜观察移植神经段结构,并进行神经移植体轴突计数。结果与结论2周修复组大白兔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快于4周和3个月修复组(P<0.01),与即时修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周修复组神经移植处组织形态、结构明显好于4周和3个月修复组。2周修复组神经移植体轴突计数明显多于4周修复和3个月修复组(P<0.01)。结果提示在2周修复神经损伤优于其他时间点,是周围神经损伤后进行修复的最佳时机。

  • 标签: 周围神经损伤 不同时间 修复 神经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静脉抽血,皮下瘀血发生率受按压部位和按压时间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进行静脉抽血的患者200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对照组按压1-3分钟,运用常规按压法;观察组按压>5分钟,为扩充按压法。观察两组患者皮下瘀血情况。结果对照组按压1分钟时,皮下瘀血发生率为10%,按压3分钟时,瘀血发生率为5%,而观察组发生率仅为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观察组为9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抽血,皮下瘀血发生率受按压部位和按压时间影响,其中扩充按压法大大降低了皮下瘀血发生率,应大力推广应用于临床。

  • 标签: 静脉抽血 按压部位 按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应用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进行联合抗栓治疗患者静脉采血合适的按压时间。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应用以上抗栓治疗的患者300例,按采血不同的按压分为3组,观察患者局部出血的发生情况、出血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按压时间与出血、出血面积密切相关,按压6min与按压8min相比,出血发生率与出血面积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相邻组间的出血率与出血面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8min为合适的压迫时间,既可使皮下出血发生率降低,又使局部出血面积缩小。

  • 标签: 联合抗栓 采血 按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早产儿出生黄金时间体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月8月在我院出生的2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均为13例,其中观察组早产儿出生黄金时间给予预见性体温管理,而对照组早产儿则在出生黄金时间给予常规体温管理。观察两组早产儿干预前后的体温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现低体温的发生率,对两组早产儿父母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统计调查结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早产儿的体温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体温略有下降,而观察组有所升高,两组早产儿体温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出生黄金时间内未出现1例低体温症状,低体温发生率为0;而对照组则在出生黄金时间内出现3例低体温,发生率为30.77%;两组低体温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727,P<0.05)。观察组早产儿父母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达到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早产儿父母76.92%的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早产儿出生黄金时间体温管理,尤其是预见性护理的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早产儿的入室体温,减少并发症,提高其父母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早产儿 出生后黄金时间 体温管理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