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股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88例股骨骨折患者参与研究(于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采用奇偶数分配法平均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骨折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记录结果显示,观察组骨折患者中出现1例伤口感染,1例泌尿性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55%,对照组骨折患者中共出现8例并发症伤口感染3例,泌尿性感染3例,压疮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股骨骨折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对患者健康恢复起到积极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股骨颈骨折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股骨骨折老年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实验组接受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SA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优势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股骨骨折老年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心理干预 股骨颈骨折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股骨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及应用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股骨骨折患者,将60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30例/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对比两组股骨骨折患者不同时间段的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股骨骨折患者术后的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同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实施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术后护理 应用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α-硫辛酸与甲钴胺治疗2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2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α-硫辛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以及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1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尺神经、胫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2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当中,使用α-硫辛酸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临床效果优于甲钴胺。

  • 标签: &alpha -硫辛酸 甲钴胺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血友性关节炎患者行多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例A血友性关节炎行多关节置换术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对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KSS评分、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以及进行相关影像学比较。结果1例患者行双膝关节置换术,2例患者行双膝关节置换术+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红蛋白含量术后一周内趋于持续降低趋势,但一周后开始逐渐恢复;KSS评分由术前28.12±3.54提高至末次随访73.5±5.54,Harris评分由术前35.0±2.83提高至末次随访84.0±1.41;1例患者单侧膝关节术后出现关节腔出血,未出现感染、血肿、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A血友性关节炎患者在进行有效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控制出血后行多关节置换术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及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血友病性关节炎 关节置换术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八段锦结合认知疗法在2糖尿伴负性情绪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08例2糖尿伴负性情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常规性健康教育及支持性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八段锦结合认知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焦虑状况、应对方式状况及代谢指标控制状况。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抑郁、焦虑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应对方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积极应对多于消极应对(P<0.05)。代谢指标中空腹血糖测定、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八段锦结合认知疗法对糖尿伴负性情绪患者有较好的影响效果。

  • 标签: 糖尿病 负性情绪 八段锦 认知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2糖尿病患者应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诊治的74例2糖尿病患者纳入此次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比组,均为37例;常规组单一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同时应用阿卡波糖治疗,连续治疗12周,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掌握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完成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6%,对比组为81.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对于2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治疗,能有效改善和控制患者血糖,不良反应少,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重大。

  • 标签: 2型糖尿病 阿卡波糖 二甲双胍
  • 简介:摘要目的研析2糖尿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化疗2个月末痰菌阴转影响因素。方法在我院随机选取45例2糖尿合并肺结核患者,均在我院进行2个月的抗结核化疗,分析痰菌阴转影响因素。结果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差异明显,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痰菌阴转的因素,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程、结核病灶数量、空洞数量以及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且因素表现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糖尿病程、结核病灶数量、空洞数量以及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是影响痰菌阴转的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 合并肺结核 痰菌阴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糖尿(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糖尿视网膜病变(DR)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糖尿病患者328例,根据有无糖尿视网膜病变分为3组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即DRI期、DRⅡ期、DRⅢ期)(NPDR组)、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即DRIV期、DRV期、DRVI期)(PDR组),测量、比较各组之间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然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随着糖尿视网膜病变的加重而加重(P<0.05)。结论2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尿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 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对2糖尿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7年6月84例2糖尿病患者并分组。单药降糖组采用二甲双胍作为降糖药物,联合降糖组联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降糖治疗。比较两组2糖尿转归情况;血糖生化指标达标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血糖生化指标和BMI监测结果。结果联合降糖组2糖尿转归情况优于单药降糖组,P<0.05;联合降糖组血糖生化指标达标时间短于单药降糖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糖生化指标和BMI监测结果相近,P>0.05;干预后联合降糖组血糖生化指标和BMI监测结果优于单药降糖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对2糖尿的治疗价值高,对血糖、体重等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可促使血糖达标,降低BMI,值得推广。

  • 标签: 二甲双胍 阿卡波糖 2型糖尿病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对糖尿足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统计表对在我院住院的60例2糖尿病患者对糖尿足知识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60例2糖尿病患者对糖尿足知识的认知程度较低。结论2糖尿病患者对糖尿足知识的认知程度较低,需要引起医护工作者的重视,组织相应的讲课和健康宣教,使其了解和掌握糖尿足的日常保健和护理知识,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糖尿足溃烂的发生,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

  • 标签: 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足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齐特缓释片在2糖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72例2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单用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BG、PBG以及HbA1c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二甲双胍与格列齐特缓释片联合应用能有效的降低FBG、PBG以及HbA1c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二甲双胍 格列齐特缓释片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2糖尿采用维格列汀、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2糖尿病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与观察组(维格列汀、二甲双胍)。连续观察治疗30d,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用药30d后,观察组患者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糖尿采用维格列汀、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安全性高。

  • 标签: 2型糖尿病 维格列汀 二甲双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糖尿大鼠周围神经病变时Pou3f3/Brn-1mRNA表达变化,以推测其与周围神经病变的生理病理关系。方法大鼠分为普通饲料喂养组(正常对照组,NC)、高脂饲料喂养组(高脂对照组,HC)、糖尿组(DM)和糖尿周围神经病变(DPN)组,PCR检测Pou3f3/Brn-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组大鼠坐骨神经中的Pou3f3/Brn-1mRNA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Pou3f3/Brn-1可能参与了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糖尿周围神经病变应用α-硫辛酸和甲钴胺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2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甲钴胺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α-硫酸锌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1.25%,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83%,且在传导神经评分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2糖尿周围神经病变应用α-硫辛酸效果更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alpha -硫辛酸 甲钴胺
  • 简介:摘要目的初诊2糖尿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血清炎症因子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初次诊断的2糖尿病患者208名。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8名,对照组100名,实验组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8周,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前后血糖控制指标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指标均有所下降,但是实验组下降更明显,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实验组治疗后明显提高。两组患者CRP、IL-6、TNF-a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实验组降低更明显。结论初诊2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降低了机体的炎性反应,促进胰岛β细胞修复的作用,更利于血糖的控制,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2型糖尿病 炎症因子 胰岛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糖尿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初诊2糖尿病患者,将60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30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另一组在其基础上采用沙格列汀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初诊2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初诊2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情况比对照组患者更优(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大(P>0.05)。结论联合使用二甲双胍和沙格列汀能够有效控制初诊2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2型糖尿病 沙格列汀 二甲双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糖尿并发老年性痴呆胰岛素治疗后简化智能量表评分的变化。方法取本院收治的200例2糖尿(T2DM)并发老年性痴呆(A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实验组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12周后比较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周后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实验组MMSE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可明显增大T2DM并发AD患者的MMSE评分,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 标签: 胰岛素 2型糖尿病 老年性痴呆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糖尿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91例初发2糖尿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二甲双胍组(41例)和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脂代谢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治疗后FBG、2hPBG、HbA1c、TG均低于治疗前,HDL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治疗后FBG、2hPBG、HbA1c、HOMA-IR、TC、TG、LDL均低于治疗前,FIns、GLP-1、HDL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治疗后FBG、2hPBG、HbA1c、HOMA-IR、TC、TG、LDL均低于二甲双胍组,FIns、GLP-1、HDL均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二甲双胍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二甲双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糖尿效果较好,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磷酸西格列汀 二甲双胍 初发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糖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初发2糖尿病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治疗方案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观察组治疗方案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2hPG、FPG及HbA1c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2hPG、FPG及HbA1c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2hPG、FPG及HbA1c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2hPG、FPG及HbA1c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糖尿均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但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胰岛素 磺脲类药物 二甲双胍 初发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