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临床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200例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6年1月~2016年9月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0月~2017年6月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常规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投诉率及风险发生率。结果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显示,骨科护理中发生的风险主要包括压疮、跌倒、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引起这些风险发生的因素主要有护理、患者及环境等因素。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82%,投诉率为11%,风险发生率6%;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9%,投诉率为1%,风险发生率1%。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可能造成风险发生的原因进行护理干预后,风险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结论骨科临床护理中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可有效规避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提升骨科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骨科护理 风险 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护理中的风险,给出安全管理对策 针。 方法 选取我院从 2015 年 10 月至 2016 年 10 月收治的神经外科患者 120 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 的 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并对此进行评估及总结,加以完善。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后,进一步增强了本院神经外科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及水平,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结论 强化风险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才能有效避免护理风险的出现。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 风险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护理风险因素,探讨防范措施。方法结合目前基层医院护理现状,分析基层医疗机构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结果加强对临床护士的业务能力和应急能力的培训,重视护理风险的教育,严格操作规范,制定相应的急救流程,强化临床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可及时杜绝和预防不安全因素,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结论基层医院日常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较多,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出防范措施,可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 标签: 基层医院 护理 风险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风险的发生因素并探讨采取风险管理后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12月就诊于本院的住院患者300名作为A组,实施风险管理后的2018年1月至5月收治的300名住院患者为B组。A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方法进行护理;B组在进行了风险管理后,对其进行护理。一段时间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采访,把患者对所受护理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和分析,并观察和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2.6%,B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8%,B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P<0.05);A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6.1%,B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3%,B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护理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能够大大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有效地减少护患纠纷;广泛应用于临床,一定会有很好的前景。

  • 标签: 风险管理 临床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老年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质量的方法。方法对老年住院输液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输液前充分评估、加强护患沟通、合理选择血管及穿刺工具、加强护士操作技能及知识的培训、把健康教育贯穿于输液全过程。在干预前后各选取120例老年住院输液患者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外渗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静脉外渗发生率和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质量,保障老年住院输液患者的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老年住院患者 静脉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及其对策。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诊治的外科患者8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管理方式开展护理管理工作,试验组患者针对护理风险采取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率及患者的满意率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科护理过程中存在多种因素,同时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外科护理 对策 护理风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无痛内镜的风险因素 进行分析研究 ,并分析其合理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 2018 年 1 月~ 12 月行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 845 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 116 例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为观察组, 729 例患者未发生不良事件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与操作情况,经统计学分析评估其风险因素并探讨有效预防措施。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 BMI 、 ASA 分级、高血压与冠心病患病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表现上述因素均为无痛内镜检查的风险因素。结论 无痛内镜检查的风险因素较多,主要包括女性、高龄、 BMI≥30kg/m² 、 ASA 分级为Ⅲ ~Ⅳ 级、存在高血压或冠心病病史等,针对此类患者在开展检查前需给予高度关注,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抑制患者的临床风险

  • 标签: 无痛内镜 风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科临床护理风险,并总结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72例消化内科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应用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医疗纠纷发生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明显(P<0.05),且其治疗与操作熟练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实施针对性风险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消化内科 临床护理 风险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以降低外科护理风险发生率。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我院外科收治的患者22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针对临床常见风险因素实施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基础评价评分、满意度以及投诉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投诉率也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基础评价评分和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采取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措施,有利于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降低投诉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促进护理水平。

  • 标签: 外科护理 风险分析 应对措施
  • 简介:据预测,我国到2025年老年人口将上升到全国人口的20%左右,成为“超老型国家”。由于老年人生理、病理、心理改变的特点,多种疾病并存,病情复杂多变,病死率高及易发生意外事件等,因此,老年病房的护理安全是老年科护理工作的重点,也是护士长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护士必须加强责任心,提高防范意识,准确评估病人病情,注重一切细节,最大限度的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治疗和休养环境。风险管理是指医院通过风险的识别和分析,以最小的成本来取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办法。

  • 标签: 老年病房 护理管理 安全管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外科护理中潜在的护理风险,总结护理经验 。方法 选取我院外科住院患者 96 例,通过整理统计其临床护理资料,调查分析其住院期间护理存在的潜在风险及解决方案。结果 在我院外科护理中,主要存在的风险来自于科室人员配置不合理、护士和患者沟通不到位、医护人员防范风险意识弱以及护理操作、专业知识不足等方面。解决对策可从加强护士防范风险意识、提高专业护理水平、提高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并优化科室的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入手。结论 导致外科护理风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我院应从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等方面入手,提升我院整体护理水平。

  • 标签: 外科护理 潜在风险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国程中的护理风险管理,从而得出探讨如何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才能和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康复率,减少医患纠纷。方法主要从三方面着手1、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2、提高护理安全意识,一切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3、注意护理职业形象美。结果优质量的护理工作是病人康复的关键。结论要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一定要有责任心和爱心,还要有扎实的理论经验及知识。

  • 标签: 医患沟通 护理安全 护理职业形象 护理工作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室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54例医护人员, 2017年 7月 -2018年 7月为未实施风险管理为对照组, 2018年 8月 -2019年 8月为实施风险管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消毒供应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供应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消毒供应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风险管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呼吸内科的护理治疗中,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共接收了142例患有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以此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参照组与探讨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为传统护理管理及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病患经过护理治疗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参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措施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分别为19.72%(14/71)、78.87%(56/71),而探讨组经过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干预后,所得数据结果分别为5.63%(4/71)、94.37%(67/71),两组数据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呼吸内科患者在进行护理治疗过程中,应当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加以干预,可提升患者的治疗效率及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应当大力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风险管理 应用效果 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基于分析血液净化设备维护质控及风险管理。首先分析出血液净化设备常见的故障,包括主要有电导率故障、流量故障及压力故障等方面,集中在透析液供给系统部分,尤其是电导率故障、流量故障已经占有总故障的70%。其次分析出对血液净化设备的日常维护、质控检测及风险管理,包括温度与电导率的预防、加强设备的保养,分别从日常保养、周保养、季度保养与年保养入手,从而确保血液净化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转,以便减少设备的故障发生,从而进一步增强医疗工作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尽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

  • 标签: 血液净化设备 维护质控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儿科的疾病种类和病房环境相对复杂,加上患儿的自理能力及配合程度低,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的难度,也对儿科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加强儿科护理管理风险防范或护理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儿科护理管理 风险 防范措施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肝胆外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方法:选取 2016-3 至 2017-3 在我院肝胆外科进行就诊的患者( 150 例)为主要研究对象。结果:护理风险的产生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包括社会因素、组织管理因素、患者因素以及护理人员自身的因素。结论:想要有效减少肝胆外科出现的护理风险,就必须强化相关护理人员的综合职业素养,并对护理人员实施统一培训,进而才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机率。

  • 标签: 肝胆外科 护理风险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在外科护理过程中应用风险管理模式所呈现出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于我院在2019年2月到2020年1月这个时间段内收治的80例外科疾病患者,对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风险管理模式,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几率等情况,要比对照度有比较明显的改善,(P

  • 标签: 风险管理 外科 护理管理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