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临床护理路径在膀胱尿道电切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03例膀胱尿道电切术患者进行了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研究,随机地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行临床护理路径以及传统护理方法实施护理。结果2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对护理质量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比较。研究组的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研究组的患者对护理质量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程序化和标准化能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能使膀胱尿道电切术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服务与护理效果,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膀胱癌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改善尿道膀胱癌电切术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将86例拟行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的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入院时)及干预后(手术前)焦虑值、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干预组进行术前护理干预后焦虑值、血压及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护理干预可缓解尿道膀胱癌电切术患者的焦虑情绪。

  • 标签: 膀胱 焦虑 电切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腺性膀胱尿道钬激光术+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5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完善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疏导,患者病情稳定,能顺利配合手术,术后恢复好,有效率达93.3%。结论尿道钬激光术+羟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效果肯定。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科学的术前、术后指导和规律的膀胱灌注是治愈腺性膀胱炎的关键。

  • 标签: 膀胱炎 钬激光 羟喜树碱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用于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胶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7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循环改进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膀胱痉挛情况、患者心理焦虑状态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膀胱痉挛分级轻度31例、中度5例、重度1例,对照组分别为22例、12例、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21,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45.32±7.6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74±11.23)分(t=2.862,P<0.05);观察组焦虑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Z=2.151,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7.30%(36/37),高于对照组的86.11%(31/36),观察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Z=2.430,P<0.05)。结论循环改进护理对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患者可有效减少膀胱痉挛并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且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肿瘤电切术 管理 护理 膀胱痉挛 焦虑 病人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复发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泌尿外科膀胱肿瘤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正常治疗未行特殊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与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对再次术后治疗的信心,正确对待治疗方案,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 标签: 心理干预 术后复发 心理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导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7例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患者的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膀胱持续冲洗等;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尿管通畅、积极处理栓塞后综合征等。结果27例患者栓塞术后24h内肉眼血尿症状均不同程度减轻,肉眼血尿消失时间为1~7d,随访6~8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导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护理过程中,术前心理护理,掌握膀胱持续冲洗的观察方法;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尿管通畅、积极处理栓塞后综合征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动脉栓塞 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和分析逆推法肿瘤剜除术在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选取本院所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共计70例,根据治疗方法差异成立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应用逆推法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留置导尿时间情况。结果经过结果对比和分析可以显著发现,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无穿孔或改开放手术,无大出血及液体外渗、电解质紊乱和输血等。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留置导尿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无法病检切缘处黏膜有无肿瘤残留及就侵犯,而观察组患者切除肿瘤标本完整取出,术后病检黏膜处及肌层均未见肿瘤侵犯。结论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中应用逆推法治疗浅表膀胱肿瘤,可以较好地弥补和改善原有治疗方法中不足之处,提升治疗有效性,降低临床复发率,术后可进行病检,综合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逆推法肿瘤剜除术 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 膀胱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者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以后膀胱痉挛的原因,同时提出护理方法。方法选择97例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的患者,对术后并发膀胱痉挛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进行精心护理,然后患者发生膀胱痉挛的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出现膀胱痉挛的原因主要和手术因素有关,97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术后并发了膀胱痉挛。结论对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一定要进行精心护理,其可以减低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

  • 标签: 膀胱痉挛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耻骨上膀胱闭孔神经阻滞在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013年10月始,我院收治的有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手术指征的膀胱侧壁肿瘤患者21例,术中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耻骨上膀胱闭孔神经阻滞预防闭孔神经反射,并进行闭孔反射发生率、膀胱穿孔发生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测量,术后随访观察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无1例膀胱穿孔及闭孔神经反射发生,出血量17.5±3.8ml,手术时间23.1±4.1min,术后所有标本行病理检查均证实为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6个月,术后1年随访复发率19%(4/21)。结论耻骨上膀胱闭孔神经阻滞能有效预防闭孔神经反射,可降低手术膀胱穿孔率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道电切电灼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7年11月入住我院的18例腺性膀胱炎患者,尿道电切电灼的操作应根据病变不同类型适度把握病变累及的范围和深度,对乳头状增生型病变进行电切应深达肌层;对慢性炎症型浅表病变,行均匀适度电灼;对泡状水肿型视具体情况用电切配合使用滚动电极。结果全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原有血尿或膀胱刺激症状全部消失,18例随访患者中15例均为一次手术成功,疗效满意,无复发;另3例患者,术后1年复发,再次尿道电切,疗效满意,未再复发。结论尿道电切电灼术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手术并发症少,且不影响膀胱功能,是治疗腺性膀胱炎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手段。

  • 标签: 经尿道电切术 经尿道电灼术 腺性膀胱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道电切手术治疗膀胱肿瘤瘤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的可行性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泌尿科因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的患者60例所采取的手术方法对比。A组患者30例,手术方法为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加前列腺汽化电切术;B组患者30例,手术方法为单纯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结果在术后的12~40个月对上述60例患者进行随访,A组术后复发患者7例(23.33%,7/30),其中单发5例,多发2例。B组术后复发患者8例(26.67%,8/30),其中单发4例,多发4例。两组复发的肿瘤都为异位复发,没有尿道、前列腺窝的转移或者移植,复发患者再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随访没有发生复发。两组手术时间、输血病例数、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有显著差异。结论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同期尿道行电切术与单纯尿道行电切术患者复发的几率小,对膀胱内肿瘤细胞的转移或种植的机会有所控制,减轻患者痛苦,临床上的治疗疗效显著。

  • 标签: 经尿道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 膀胱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以尿道电切术同期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就诊的66例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3例接受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组33例接受尿道电切术同期治疗,将两组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PSS评分、QOL评分低于对照组,Qmax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应用尿道电切术同期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使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膀胱肿瘤 良性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电切术 同期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系统治疗膀胱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英国Gyrus公司的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系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ofthebladdertumor,TURBT)治疗膀胱癌85例,切割电极切除肿瘤直达深肌层,同时扩大到电切距肿瘤基底1cm范围的正常组织,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结果手术时间10~52min,平均23min。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19例,其中腹膜外穿孔2例。64例随访3~72个月,平均21个月,复发17例(术后6~12个月3例复发,1~2年9例复发,2~5年5例复发),行1~4次电切8例,膀胱部分切除5例,全膀胱切除4例;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心机梗死,另1例死于肿瘤广泛转移。结论双极等离子电切系统行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仍要防止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

  • 标签: 膀胱癌 双极等离子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尿道电切除术同期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肿瘤的研究进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肿瘤患者37例,应用尿道电切除术同期治疗,观察并记录其术中及术后情况,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37例患者术后排尿通畅,并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术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8±23)min、(6.4±2.0)d、(90±39)ml;IPSS评分由(26±4)下降至(7±3),最大残余尿由(180±70)ml下降到(35±10)ml,最大尿流率由(6±4)ml/s上升至(22±6)ml/s。结论尿道电切除术同期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肿瘤不但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加深研究和推广应用。

  • 标签: 前列腺增生症 膀胱肿瘤 经尿道电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围术期患者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 68例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围术期患者,于 2016年 07月 --2017年 07月间收治,以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 34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 QOL评分、 NIH-CPSI评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 p<0.05);研究组膀胱冲洗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导尿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常规组( p<0.05)。结论: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围术期间,为患者提供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效果十分突出,可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治疗浅表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浅表膀胱肿瘤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浅表膀胱肿瘤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予以观察组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治疗浅表膀胱肿瘤,效果明显,恢复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 浅表膀胱肿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单纯通过膀胱镜置入输尿管支架管治疗<3个月婴儿的原发性肾积水的疗效和其相应的并发症进行研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河北省儿童医院泌尿外科自2014年1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3个月重度肾积水患儿20例。其中,男19例,女1例;年龄为(1.95±0.56)个月;患侧为左侧14例,右侧6例。所有患儿均接受膀胱镜输尿管支架置入术一期治疗重度肾积水,于术前、输尿管支架管置入后及取出后对患儿进行B型超声检查,并对临床表现进行观察,记录相应的治疗结果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儿中有2例置管失败(左、右侧各1例),予更换为肾造瘘术以缓解肾积水,另外18例均顺利置入输尿管支架管,术中操作时间短,为(15.22±5.75)min,出血量极微,为(0.50±0.42)ml,术后观察到的并发症主要表现有泌尿系统感染、血尿和支架管的梗阻。患儿住院天数为(4.72±1.81)d,治疗前肾盂前后径及肾皮质厚度分别为(34.28±7.00)mm和(1.86±0.66)mm,置管后6个月变化为(11.00±4.56)mm和(4.47±1.32)mm,可观察到肾积水程度的明显缓解和肾皮质的增厚。而在取出输尿管支架管后,有8例患儿的肾积水无再次加重表现,观察至今无特殊处理。结论膀胱镜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是一种微创术式,可作为临床治疗小婴儿(<3个月)重度肾积水的一种选择方法,术后可明确缓解肾积水程度,并且在取出支架管后存在治愈此年龄段原发性肾积水的可能,使患儿免受于较大手术创伤,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

  • 标签: 婴儿 肾盂积水 输尿管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尿道电切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108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实验组患者实施尿道电切术,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3年平均存活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3年存活率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尿道电切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患者恢复速度快,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尿道电切术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