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耳石复位后病患选取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为院区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诊的60例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均通过耳石复位后,随机分为两组,各组抽取30例病患,即对照组与观察组,采取不同治疗方式纠正残余头晕现象,前组病患选用内科常规治疗方式,后组病患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观察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及前庭症状指数变化。结果:观察组病患治疗后观察得出,轻微障碍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d及14d,观察组得出前庭症状指数更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耳石复位 残余头晕 前庭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07-2020年潍坊市无偿献血者的无过错输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残余风险。方法选择2007-2020年,于山东省潍坊市中心血站参加无偿献血且完成全部献血流程的1 049 616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献血者年龄为18~59岁;男性献血者为730 953例,女性为318 663例;首次献血者为644 937例,重复献血者(献血次数≥2次)为404 679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潍坊市中心血站献血信息系统,以集合数据的形式,收集献血者的人口学特征、血液标本检测结果、检测时间等数据。根据潍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反馈的HIV确证实验结果,分别计算重复和首次无偿献血者的HIV流行率。并且利用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流行率/"窗口期"输血模型法,计算献血者的无过错输血HIV感染残余风险度,用于评估无偿献血者的无过错输HIV感染残余风险。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研究1 049 616例无偿献血者的HIV流行率为0.017 3%(182/1 049 616),其中首次和重复无偿献血者的HIV流行率分别为0.028 2%(182/644 937)和0(0)。② 2007-2020年潍坊市1 049 616例无偿献血者的无过错输血HIV感染残余危险度为7.41×10-5,并且在(0.95~10.91)×10-6之间波动。结论患者输注经血站检测合格的血液,仍存在在无过错输血HIV感染残余风险。

  • 标签: 输血 血液安全 危险性评估 HIV感染 残余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对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EA)术后残余/复发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2004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PEA的CTEPH患者76例,其中发生PEA术后残余/复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17例,9例采用BPA治疗。收集患者基线资料、PEA及BPA前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超声心动图、WHO功能分级、N末端脑钠肽前体等数据,并在末次BPA后进行至少6个月的随访。采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EA术后残余/复发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率为22.4%(17/76)。9例残余/复发肺动脉高压患者在PEA术后进行了BPA治疗,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52.6±10.8)岁,年龄范围为36~71岁。PEA术后与BPA治疗前的间隔时间为(54.9±64.5)个月,进行BPA次数为(2.7±1.1)次。末次BPA后与首次BPA治疗前相比,mPAP从(41.1±9.1) mmHg降低至(35.0±5.6) mmHg(t=3.21,P=0.012),PVR从(601.3±289.4) dyn·s/cm5降低至(414.5±284.1) dyn·s/cm5(t=1.10,P=0.386)。BPA前后右心室结构和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PA治疗前WHO功能分级Ⅰ/Ⅱ级患者7例,Ⅲ/Ⅳ级患者2例,治疗后均达到Ⅰ/Ⅱ级(Z=1.41,P=0.157)。在BPA治疗过程中,1例出现咯血,经内科治疗后改善。1例患者在BPA术后4个月后死于脑出血。结论BPA可进一步降低CTEPH患者PEA术后的肺动脉高压及改善右心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血栓栓塞 效率,有效性 安全性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球囊肺动脉成形术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术前拟行规则性右半肝切除的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评估功能性残余肝体积比(SRLVR)处于临界状态,均在术中改行精准肝右静脉回流区的扩大右后叶切除术。术后无出血、胆瘘等并发症发生,无肝功能衰竭,无死亡。术后1周增强CT扫描测算较半肝切除多保留肝脏体积(212.4±19.1)ml。笔者认为在SRLVR临界的肝癌患者中实施精准肝右静脉回流区的扩大右后叶切除术可以在保证肿瘤根治性和手术精准化的同时又可以确保安全性,对于不能够耐受门静脉栓塞或者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的患者不失为一种治疗选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腹胆道探查与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式对LC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患者取石成功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肝胆外科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患者共11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分别采用开腹胆道探查和ERCP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开腹胆道探查,ERCP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并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胆道探查 ERCP EST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总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A型肉毒毒素(BTX-A)皮下注射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DRG-PRF)治疗后残余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浙江省人民医院疼痛科收治的PHN患者28例纳入本研究,性别、年龄不限,病程大于3个月,所有患者经规范的药物治疗后数字等级评分(NRS)≥5分。首先选择1~4个"责任神经节段"给予CT引导下DRG-PRF治疗,治疗参数设置为温度42 ℃、频率2 Hz、脉宽20 ms、电压55~99 V,治疗时间为每节段8 min。治疗后3 d针对残余疼痛区域行BTX-A皮下注射,用生理盐水20 ml对BTX-A 100 U进行稀释,每隔1~2 cm给予BTX-A 5 U(1 ml)皮下注射,总剂量不超过100 U。采用NRS和睡眠质量评分评估患者术前、PRF治疗后3 d及BTX-A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时的疼痛强度和睡眠质量,并比较治疗后各随访时点的疼痛缓解≥50%的患者情况。结果28例PHN患者中,26例PRF治疗后存在残余疼痛,进行了BTX-A注射治疗。治疗前、PRF治疗后3 d及BTX-A治疗后7 d、1个月和3个月时的NRS评分分别为(7.5±1.4)、(4.4±1.0)、(2.4±1.1)、(2.2±1.0)和(2.3±1.0)分,治疗后NR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08,P<0.05)。治疗前、PRF治疗后3 d及BTX-A治疗后7 d、1个月和3个月时的睡眠质量评分分别为(1.2±0.9)、(2.3±1.2)、(3.2±0.9)、(3.4±0.8)和(3.3±1.0)分,治疗后睡眠质量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27,P<0.05)。PRF治疗后3 d及BTX-A治疗后7 d、1个月和3个月时疼痛缓解≥50%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4%(14/26例)、81%(21/26例)、81%(21/26例)和81%(21/26例)。结论BTX-A皮下注射有助于缓解DRG-PRF治疗后残余疼痛,进一步提高PHN患者的疗效。

  • 标签: 神经痛,带状疱疹后 导管消融术 神经节,脊 肉毒毒素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CT图像后处理软件能否准确测量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ALPPS)相关的残余肝体积(FLR)。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实施的9例ALPPS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的FLR根据测量软件不同分为CT自带图像后处理软件测量组与Myrian软件测量组,采用配对t检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CT自带图像后处理软件测量的ALPPS相关FLR比Myrian软件测量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2 P=0.019),原因是影像科医师应用CT自带图像后处理软件错误测量FLR所致。常见错误分为四类:(1)无外科手术理念;(2)将肝离断面失活组织纳入FLR;(3)肝脏解剖概念的混淆;(4)精准度不足。结论实施三维重建的影像科医师接受肝脏外科手术知识的培训,或与手术医师合作可解决应用CT自带图像后处理软件测量ALPPS相关FLR的常见错误。

  • 标签: 肝肿瘤 肝切除术 三维可视化